白云深處:一位終南隱士的十年山居生活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簡體     傳統

 

內容簡介

翠云嶺上最漂亮的那座草廬是明居士跟寬宏的家。他們時而耕種在田問,時而煮茶松樹下,時而與白云同游走,時而在清風中持修。當人們還在塵世的紛擾中糾結,他們已忘卻了時間——相伴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作者簡介

周語,青年散文家,曾任國內最大的佛教傳媒“佛教在線”編輯,現為《問道》雜志編輯。曾在終南山居住過一段時間,關注終南山隱士的日常生活與修行。著有“中國風”散文系列,出版有“漢語春秋:中國古典人文意象隨筆》、 《花落煙云夢:亂世情迷中的宋代詞人》、《指尖流水

目錄

第一章 嶺上白云
 終南傳說
 隱士的樂土
 進山的路
 云中青山
 從引鎮到翠云嶺
第二章 終南山的傳說
 幽幽山谷
 苦丁茶
 現代隱士的生活
 山水草廬
 靈性生活
 空山人語
 十年陳夢
 山中的菩提
 

  
  高中時的語文老師對我很好,原因就是我的這科成績一直不錯。其實我也沒刻意去下功夫。學生就是這么奇怪,下苦功的那科永遠到不了預期的成績,而被忽略的那科?總是冒在前頭。我記得有段時間我總是上課說話,結果一次測試我得了96(總分150)分,史上無敵低分。他恨鐵不成鋼,我上去拿卷子的時候,他一直在抖落我的卷子,然后說,有些人自以為聰明,以為成績永遠不會下滑,結果呢~我去接的時候,他一直抖一直抖,最后他手一滑,我沒接著,卷子掉落在地。他怔住了,我也怔住了,教室里的空氣凝固了幾秒……我彎下腰,撿起卷子走了。
  
  那幾秒,我的臉皮溫度,絕對以100邁的極速從37度飆到了137度。那幾秒,我也突然想去西山(縣城西邊的一座小山)隱居。因為他給我們說過一個真實的?事。他的一個學生,上了高中就開始思想郁結,有一天,他帶了一袋饅頭跟紅薯,就去西山隱居了。結果不得而知,總之那幾秒我很想遁去西山。
  
  我覺得我這段親身經歷,驗證了隱士的兩個必然因素,一個是精神不滿,一個是物質方面絕對清貧。
  
  
  二
  相信很多人有跟我一樣的“時發性歸隱癥”,工作極度不順時,被堵在路上時,看書時,甚至是毫無預兆地突然發生。彼時,茅篷石凳,淡水青菜變成了渴望的念想。無壓力的生活,清心寡欲的生活,平淡簡單的生活,成為現時世界下大部分人的愿?。就是到了這個時候,人們才明白,體力農耕遠勝大廈中的瑜伽班能放松身心,奔馳寶馬也不及行腳來得迅速通暢,讓一切回歸自然單純。
  
  謝朓有句詩我很喜歡“澄江靜如練”,奔騰的江水安靜地如同白練一般鋪在谷底。世間所有的一切靜止,安靜地只能聽見自己的心,甚至安靜到連心都靜止。這不是死亡,而是心在接受洗禮。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厭倦,暴躁,抑郁是常態的人們,如果有日夕氣清的悠然,也不會有詩句描繪出自身的苦狀。書中的主人公生活在深山,不是隱居,所以我們?他居士,而不是隱士。他的生活就是“一簞食,一瓢飲”,打坐、修行,構筑自己的世外桃源。偶爾還會騎著摩托車去田里勞作,會下廚給朋友做飯,用泉水泡清茶,與女朋友一起“有琴聲相伴于白云清幽之處,于院中泉石上聽風聲、鳥鳴,看山,靜坐,相互談論自己思考的事情,就這樣過日子。”
  
  
  三
  在美國漢學家比爾·波特的《禪的行囊》的封底有這樣一段話:我們每個人都從自己生命的起點一路跋涉而來,途中難免患得患失,背上的行囊也一日重似一日,令我們無法看清前面的方向。在這場漫長的旅行之中,有?包袱一念之間便可放下,有些則或許背負經年,更有些竟至令人終其一生無法割舍。但所有這些,都不過是我們自己捏造出來的幻象罷了……
  
  放下,即是重生。
 

周語 2012-03-08 00:46:43


[舊一篇] 薛仁明:文章華國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