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大學不能教會你成功

>>>  深入傳統文化及個人修身養性  >>> 簡體     傳統

每到臨近畢業季的時候,做老師的總是會被學生各種“約談”,談出國、談讀研、談工作、談當公務員的訣竅。然而,每次談完之后,我卻多少有些惶恐,因為大學老師本就是一個平平淡淡、踏踏實實的職業,若是我能教你成為馬云,我為何不自己去做馬云?也許厘清教育與成功的關系,已經成為我們這個時代最迫切的主題之一,因為它既讓教育承受了太多不應該的壓力,也讓學生背負了太多不切實際的扭曲。
  

在今天這個大眾教育的時代,學位的含金量實際上已經大大降低了。考上大學本科、碩士研究生乃至考上博士研究生的結果,常常不過是讓學生找到一份普通的工作。在大多數情況下,它只是有助于受教育者避免“失敗“,而并非讓受教育者獲得“成功”。大學畢業,基本上能夠獲得一份溫飽自足的工作,從某種意義來講,現在的高等教育是一份托底的保險,它讓受教育者有一個潛在的保障,而非給人人一個美好未來。
  

今天的高等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成了職業教育,它已經喪失了在計劃經濟時代,讓受教育者成為“城市居民”的巨大作用,也并不具備與傳統科舉制度相同的“從政”意義。務實地講,它給予受教育者的回饋是非常有限的。它提供的只是一個基礎性的能力與智識,由于其一般性、規范性的特點,這種基礎性的能力與智識,也并不會讓受教育者在勞動力市場上獲得“超額利潤”。國外的高等教育其實也同樣如此,除了少數名校與專業之外,大多數大學的就業情況,并不比專業性的學院或技校好。
  

大學已經成為大眾教育、通識教育、基礎教育,而不再是精英教育,更不是通向成功的教育。它面向的是普通人,培養的也多是普通人。對于國外的大學生而言,這只是一個勞動力市場供求關系的自然結果,但是對于中國的大學生而言,這卻往往會造成巨大的心理落差。因為我們的許多家長和學生,并不是以普通人的心態看待大學教育。他們仍然保持著科舉傳統與計劃經濟時代的心理慣性,要求大學成為通向成功的階梯,甚至能夠徹底改變命運。坦率而言,這樣的要求對于大多數的大學來說,多少有些力不從心。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隨著大眾教育時代的來臨,知識已經不那么稀缺了。以前的教育是讓人改變命運,今天的教育可能更傾向于讓你積極地面對命運。大學已經成為培養普通公民的場所,而不是貴族的搖籃。知識并不一定有助于通向成功,將是這個社會必須接受的事實。關鍵在于,我們的社會要立足于讓普通人的命運不再那么坎坷,讓不能獲得成功的平凡并不那么失敗。讓大學不再是千軍萬馬擠向成功的獨木橋,而是一條平凡卻又平坦的普通人的幸福道路。

 

任何一個社會,都只有少數人才能成功,以追求成功為目的的教育,其實是把大多數人都變成失敗者的教育。中國社會最應該做的,是讓高等教育回歸平常,讓它服務于平凡,服務于人性,而不是讓它成為塑造少數成功者與大多數失敗者的角斗士學院。作為一名老師,我并不是很在意我的學生能成功,我更希望的是,他能夠平靜、坦然地面對生活。



葵花寶典 2015-08-23 08:54:23

[新一篇] 他的人生剩下最后一件事:等!

[舊一篇] 原創 致我們曾經的高考與少年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