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深度觀察清末民初精神脈絡 >>> | 簡體 傳統 |
《東方歷史評論》微信公號:ohistory 編者按:800年前的1215年6月15日,英王約翰在武裝貴族的兵諫之下簽署了《大憲章》(Magna Carta)。它首次明文規定了國王在法律之下并須服從法律的原則,自此埋下了法治理念的種子。 800年后的今天,我們重新刊發兩年前《東方歷史評論》創刊禮上馬勇、劉軍寧、許小年、張樹新、錢曉華、任志強等嘉賓關于中、英、美等國的憲法與憲政的對話,以紀念這個特殊的日子。 ↑動畫視頻:英國憲法基石《大憲章》簽署800周年。轉載自英國駐廣州總領事館。↑ 張樹新:我是東方歷史學會的理事,我們主要的工作就是捐錢。在座幾位幾乎不用介紹了,今天沒有什么外人。我們不知道誰給起了這么一個名字,叫做“夭折的憲政”。我們這場沙龍最大的特點就是我們今天的5位都是歷史愛好者,下一場都是歷史學家。今天在座的有兩個房地產商任志強和錢曉華,有經濟學家許小年,政治學者劉軍寧。我們來談夭折的憲政,說實話不知道怎么談,如果你手邊有新鮮出來的《東方歷史評論》的話,你可以翻到頭幾頁的文章,我們這次策劃開始回憶100年前的故事。1913年的中國發生了什么,大概前幾年的喧囂很大,講1911年。然后現在100年前就變成1913年了,那么1913年發生了什么?1913年對于中國的近現代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年份——宋教仁被刺,在這種情況下發生了什么?為什么是這樣?請大家讀這本歷史雜志,當然可以更多的討論。我在這里想請這些歷史愛好者來闡述一下你的想法。我們有請任志強先生。 任志強:我們都不是學歷史的,都是從非歷史的角度去談論歷史。用的詞是中國的憲政,中國的憲政為什么會夭折?宋教仁被殺,軍隊掌握在袁世凱手里,所以有權解散國會。在我們過去理解中有很多誤解,以為民主是憲政,其實民主在古希臘文化時期就有了,在公元前300多年大家投票,甚至公民的投票可以讓執政官下臺,但民主好像不僅僅是一種方式,民主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取得政權和權力,如何使用權力和終結權力。結果常常是沒有辦法去終結這個權力。從美國來看,他們認為憲政的基礎是共和,所以我們這本書也寫共和。 在歷史過程當中,君主制中實際上最早要提出了要不要憲政的問題。但實際上實行憲政上是卡爾史密斯,他建立了憲政,他實行憲政的時候是出了問題的,在魏瑪時代用選舉的方式把希特勒送上了臺,但是卻沒法用選舉的方式讓希特勒下臺,所以希特勒變成一個癥結。大家說民主的制度造成一個非民主的獨裁,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軍隊。當軍隊不屬于國家的時候,所有的憲法是沒有辦法利用憲政的方式進行保護的。人們都說人權、民權都由憲法來保護,可是誰來保護憲法?從歷史的過去到今天,我們從來都在說憲法。所有的憲法都有一個修正案,要求人民的意愿來進行修正,而我們國家現在所面臨的恰恰是從經濟改革之后面臨的政治堡壘問題。討論憲政問題,特別是其100年前的夭折,重要的問題就在于沒有人會放棄對軍隊的指揮權力,因為他們認為軍隊是維護獨裁能力的最根本的手段。 中國經歷三千多年的傳統帝王制,大家把帝王作為一個憲政的開始,但是實際上如果我們不改變體制和文化的話,這種名譽下沒有軍屬的憲政其實是獨裁。真正推翻獨裁,讓憲法被某一種權力保護的時候,就需要一種非政權所能控制的力量。這種力量也需要通過民主的辦法讓它逐步產生,最后通過共和的方式讓所有不同的意見統一在一個契約之下,而這個契約最后就成為了我們可以用政權給予保護的憲法。謝謝! 張樹新:看來任志強不僅僅是會講房地產的法律。最近學習的心得比較多,現在講起了憲政、民主、共和。現在看來大家都在講這些歷史,我不知道經濟學教授許小年你怎么講? 許小年:歷史不是我的專業,由于研究經濟制度,特別研究經濟制度的演變,不可避免要接觸歷史,需要從歷史上去看這些制度是如何演變的。 我想從經濟學的角度給憲政做一個定義,到底什么叫憲政?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講什么是憲政?就是多元且獨立的利益集團,在多元的利益社會當中,彼此博弈達到了一個均衡,這個均衡我們經濟學叫做納什均衡。在這個博弈中,各個利益集團他們的利益彼此關聯,但又相互沖突又有矛盾。你吃不了我,我也吃不了你,大家散伙不干了都受損失,就像兩口子過日子一樣,兩口子過的很不舒服總打架,如果離婚損失更大,這個時候就形成了納什均衡。那怎么辦呢?兩口子你們商量一下,定幾條規則,所謂的憲政就是在多元利益集團達到納什均衡時候的那個游戲規則,就叫憲政。 你從這樣的一個定義出發,憲政的前提是什么?憲政的前提是多元利益集團,這是第一個要求。第二個要求是什么,多元的利益集團達到了一種均衡,這是第二個要求。如果沒有這樣的基礎,我們來談憲政,往往就限于歷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爭論了,經常會有這樣的問題,如果當時不是這樣的話,那么就有可能那樣。如果不是宋教仁被刺的話,那么中國的憲政就有可能成功,我不否認歷史帶有很多很多的偶然性,但是歷史同樣也有它的必然性。作為經濟學家,我關注必然性的力量,我不否認偶然性。 我們今天談夭折的憲政,怎么說呢,這個憲政還沒有開始,怎么叫夭折呢?之所以憲政沒有開始,指的就是多元利益集團還沒有形成。而且,多元利益集團之間的博弈還沒有達到一種均衡,英國的憲政從一開始就是不同的利益集團博弈。 任志強:也有人說憲政是退位詔書。實際上這個退位詔書就是你說的什么均衡之類的一個結果。 許小年:英國之所以形成憲政,能夠以比較平緩的方式實行,而不是革命暴力的形成,是因為從13世紀開始,貴族就開始形成一個利益集團。 張樹新:您說到經濟學的角度,前提是理性選擇。雙方都是理性集團。 許小年:是這樣的,你簽署大憲章的時候,貴族是理性的。這些集團在這樣的一個框架下彼此進行博弈爭奪利益,但是彼此又離不開對方,所以這游戲大家還得一塊玩兒,怎么玩兒呢?大家定一個規則,這個規則就叫憲政。 《大革命》、《論美國的民主》這兩本書要對照起來讀。我有很深的體會。英國形成了多元利益的軍事,而法國沒有,法國把王室推翻了,推翻了之后不能是憲政馬上到來,當時多元的利益沒有來,當時不知道什么規則最好的,上來一幫左派,以為把反對派都殺了都好了。實際上發現不是這么一回事情,所以法國人專職王權推翻之后,大概過了七八十年的時間,才開始真正的憲政。這個反映出來整個的社會結構的突變,它無法調整到像英國那樣多元利益博弈下大家制定規則來一起玩兒游戲的境界。它調整不過來,所以要經過很漫長的演化,才能夠真正達到憲政。有人問,拿坡侖三世如果沒有宣布圈地,法國的憲政是不是就會快一點?如果不是興登堡當了總統,是不是魏瑪共和國就會存活下去?事實是,社會底層的結構沒有發生相應的變化。法國大革命后實施的是一種頂層設計,我為什么不信頂層設計,道理就在這里。一幫子讀書人,比如盧梭、伏爾泰,他們這些人設計出來一個美好的理想的社會,大家發現,這個理想的社會最大的傷害源于法國王室,所以把王室推翻了,按照哲學家設計的這一套模式,以為就可以建立起一個人間的理想國。 結果一個接一個上臺掌權的人,比王室還專制,比王室還血腥。所以頂層設計是不靠譜的事情。我在研究經濟制度演變史的過程當中,我發現,設計這個事情行不通,要通過基層、底層不斷的實踐,不斷的摸索,就是哈耶克講的,新秩序的形成,制度的演變,它是一個自然的過程,它是一個過程。它不是時間上的一點,你這一刀切下去這塊是滿清的專制,這塊是共和民主,不可能這樣一刀切下去,這是一個逐漸演變的過程。 張樹新:其實剛才小年說了一個很重要的話,就是憲政從來就沒有建立起來過,談何夭折。我特別想打破我們原來的設計,請馬老師給我們點評一下,是不是“夭折的憲政”這個題設計的確實有問題。 馬勇:其實剛才我聽了也受啟發,我們憲政真正夭折是在1949年。因為在1949年之前,民國的憲政是三個路線:第一、北洋時代。北洋時代是憲政路徑走下去的,一直走到了1927年,國民黨這一段就是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之后,國民黨孫中山講軍政、憲政這樣走,由于中國內外環境變化,中日戰爭爆發,怎么抗戰?提出一個最重要的條件就是,抗戰建國,民主抗戰,因此國民黨莫名其妙在過程當中用八年的時間走憲政的路,戰爭一結束,不得不走上憲政,46年戰爭打非常厲害的時候,蔣介石就講選舉,講民國第二條路徑,民國第三條路徑。而共產黨不改革,不改革沒有外匯壓力,沒有孫中山,沒有革命的力量之源。我們看共產黨的歷史,公平去說,在1949年之前的共產黨,憲政的思想資源是非常豐富,我們不要懷疑所講的,說他們在騙我們,這樣解釋歷史是很難的。他們當時是真誠的,當時不走憲政是因為奪權了。當你沒有制度制約的時候可能就是這樣。我想講憲政的夭折,這個題目應該是對的,謝謝。 張樹新:我們下一個請錢曉華先生談談。 錢曉華:我這幾年跟著歷史學家開了很多會,房地產順便做一下。我記得09年的時候,我們在香港跟歷史學家開了一個新中國建國史研討會,當時有很多大歷史學家在那,很多外國學者都在。當時讓我說兩句,我說那么多大歷史學家都在那,我不敢說什么,我就談點讀歷史的感受。 過去100年,我們的政治規則,就是槍桿子里面出政權,誰有槍誰是政權,共產黨和國民黨都說我的主義好,誰的主義到最后都差不多,最關鍵的是說誰有槍,誰贏了誰就上臺了。到現在這個規則還是依舊,所以我說中國要成為現代國家,必須要改變這個政治規則,這個規則不改變就繼續打,現在武器也好了。我覺得必須要改變這個規則,這個規則其實就應該是一個憲政的規則,政治規則憲政說復雜也不復雜,說簡單也簡單,有政治權利,各方面遵守規則,要文斗不要武斗,不要拿槍打。所以我覺得,中國要成為現代國家的話,必須要改變這個規則,希望我們能看到這個規則在改變。 張樹新:我過一些不同的書,到現在為止,講憲政、共和、民主、自由諸多問題的關系,到現在還是劉軍寧講的最清楚。 劉軍寧:夭折的憲政叫我想到一個類似的東西——夭折的戒煙,什么意思?平反的戒煙,平反的失敗。我想到一個故事,英國和法國打過很多仗,兩國誰也瞧不起對方,有笑話說有一次英國人到圖書館里面借書,問圖書管理員,我想借一本法國憲法,圖書管理人說很抱歉先生,我們的館藏品里面不包括期刊。英國人不能理解,英國一部憲法也沒有,英國只有幾部稱之為憲法的文件,最早的文件是大憲章,連一部憲法都沒有,而美國只有一部憲法。哪位知道中國人有多少憲法?從清末開始到2013年中國有多少憲法?大概有15部憲法。如果有人要去英國人借中國憲法的話,圖書管理員會說我們館藏品不包括日報。我肯定中國現行的憲法不是最后一個憲法,先行的憲法一定會被另外一部憲法取代。所以中國的憲法還沒有劃上一個句話,這個期刊還會繼續出。 這意味著什么,對憲政研究是憲政的內涵,包括一些理念,怎么理解這個事情,還有一個憲政工程,怎么樣實現憲政。在中國所謂的憲政夭折也罷,憲法夭折也罷,意味著憲法短命,憲法短命就是憲政夭折,像許小年講的有道理,中國是憲法的夭折,不是憲政的夭折。憲法為什么會短命?我覺得憲法短命跟兩個東西有關系,第一個跟憲法的內容有關系,第二跟憲法的制定者有關系。如果這個憲法是霸王條款,把這個憲法強加給社會,社會不接受就會拋棄,這會直接導致憲法的短命。 在中國歷史上,為什么有這么多憲法。如果我們跟英國和美國、法國比較一下,會有很多相似之處,我們知道英國的憲法當初是土地貴族或者從事跟土地有關系的人制定的大憲章。我們看看美國的憲法誰制定?是農場主制定的。而且我們知道喬治華盛頓本人也是地產商人。我們看一看法國憲法誰制定的?是革命的成功者用一些文人的理念制定的。在中國的憲政過程當中,只有在清末的時候可以找到一些企業家的蹤影,在浙江、江蘇有一些企業家。從清末以后企業家從憲政過程當中徹底消失了。也許最近有一些變化,但是直到最近為止,中國的企業家沒有在制憲過程中出現過。 任志強:中國的第一部憲法里面是有企業家的,第一部憲法相對來說是最好的。馬勇說共和49年夭折了,還不如46年就夭折了。 劉軍寧:我們找不到哪個企業家對憲法有影響。像麥迪遜、華盛頓,在中國我們找不到。企業家的缺席是憲政夭折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憲法短命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憲法里面的內容,如果這個憲法里面包括大量短命的內容,這個憲法必然要短命。所以中國憲法為什么短命?因為中國的憲法包括大量的短命的內容,今年的憲法仍然是這樣的。其實46年的憲法也是這樣的,46年的憲法是很壞的,它把國民黨的意識形態寫到里面了,里面還有一個很奇怪的叫做基本國策,實際上就是國民黨黨綱的憲法化。這個憲法同這個黨的執政年頭一樣長。中國憲法寫什么沒有什么,把短命的東西寫進去這個憲法一定會短命。 張樹新:既然沒有什么憲政,我們就談了半天憲法。我特別想問,我們有代表性的企業家,任志強先生,你覺得你有可能會參與起草憲法嗎? 任志強:我們站在旁邊一塊發微博討論。討論是有可能的,如果讓我們到大會上參加決定憲法,那是80后年輕人的事情了。我們的憲法是短命的,短命也有一個時代,一代人是這樣的一個憲法,下一代人是另外一個憲法。如果只是按年齡和代系區分這個憲法,仍然不是一個憲政的基礎。很多人叫它做契約,大家形成共同意識就是一種契約,你可以不同意,但是你必須遵守,不一定非要投票。很多現在是不不太合法理的條款,什么時候能改呢?等到更懂法理的人上臺以后就能改了。 許小年:其實美國憲法不止一部,聯邦憲法是一部,州憲法很多。我們要想一下,美國是一幫歐洲的移民飄揚過海來的,你劃一片地,我劃一片地,大家都不服,登陸以后發現不認識,但是我們又在一片土地上共同生活了,怎么辦呢?定點規則吧,剛開始13州的憲法是一幫彼此不相識的人做的,但是他們在歐洲大陸上經過洗禮了,他們已經有互相協商制定游戲規則,共同生存,共同管理公眾事物的理念了。 我們今天談憲政憲法千萬不要忽視了它的基礎,不要忽視了它的社會底層的基礎。一幫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美國農民,他也可以制定憲法。憲法不是什么廟堂之上文人雅士的杰作,憲法就是一幫理性的人為了維持這個社會所制定的一些規則。這就是憲法,這就是法制,這就是規則。如果沒有這樣基層的支持,上邊你再高明的人,飽學之士來設計憲法也不靈。我不是否認上層的頂層設計,但是基層的基礎是憲法產生的土壤。 所以,我們談憲政,談憲法這些我都支持,但是我們也不要忘了,憲法歸根到底是游戲規則,這個游戲規則是在平等的人中間自愿締結的,只有平等的人自愿締結才有約束力,才有合法性,任何從外邊強加上去的,不管這個強加多么完美那都不行。 張樹新:前面所有的詞,最基本的詞就是自由。 錢曉華:剛才說夭折的憲政,中國的憲政沒有夭折。我這兩年一直致力于兩岸統一,我們統一一個新中國,新中國要一部新憲法,剛才也說,我們希望兩岸的政治家、學者坐一起來寫一部新憲法,我們在邊上買個單。 張樹新:咱們時間有限,就講到這,謝謝大家。
東方歷史評論 2015-08-23 08:55:21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