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關閱讀 |
![]()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通訊:在舊金山追尋孫中山的革命足跡
新華網舊金山9月21日電(報道員 招思虹)美國舊金山是孫中山百年前在海外從事革命活動的重要城市之一。從舊金山“城中城”唐人街到加利福尼亞州薩克拉門托三角洲的幾個華埠,都留下了孫中山先生大量革命足跡。
展讀100年前孫中山與舊金山同盟會成員的通信,參觀孫中山曾用作革命接待站的民居,聽孫中山當年忠實支持者的后人講述先輩與孫中山攜手革命的故事 循著孫中山當年革命足跡一路走來,人們仿佛看到孫中山百年前為革命奔走的身影,依稀聽到他為革命吶喊的余響。
1910年2月,孫中山在舊金山唐人街新呂宋巷36號三層小樓策劃召開舊金山同盟會支部成立大會。1911年7月,中華革命軍籌餉局在舊金山成立,其所籌款項成為國內革命起義經費的主要來源。中華革命軍籌餉局還頒布了孫中山在舊金山起草的《革命軍籌餉約章》等文件,廣為印發。當年孫中山用以印制文件的印刷機和存放革命軍餉的保險箱至今仍保存在舊金山唐人街新呂宋巷36號。
中華革命軍籌餉局成立前,美國華僑的捐款微乎其微。在其成立后一年時間里,就為革命籌款超過40萬美元。上至富商,下到小販,紛紛慷慨解囊,甚至傾囊為革命捐款。武昌起義爆發后,籌餉局還撥款購買了6架飛機,并雇傭美國飛行員將飛機運送至上海。
在舊金山唐人街圣瑪麗公園,竣工于1937年11月的孫中山雕像如今依然矗立于花園一角。1911年7月,就在這個公園,孫先生和同盟會成員誓師出發,為辛亥革命籌募經費。
當年同盟會葛倫分會會長鄭占南之子鄭觀志曾向筆者展示一封保存百年的感謝信:“占南仁兄大鑒,七月初三來函已得讀,付款壹仟五百元亦已收妥,感甚,茲另郵寄上相片一張,幸為惠存。弟孫文謹啟。初五日。”
這封辛亥革命三個月前收到葛倫同盟會捐款后孫中山親筆寫的感謝信,讓人依稀看到當年同盟會會員和華工節衣縮食,凝聚一分一毫支持民族復興的場景,對孫中山所說“華僑是革命之母”的含義有了更深了解。
汪古魯、樂居和葛倫是北加州的三個偏僻小鎮,100年前是華人聚居地,生活著大量來自廣東中山和臺山的華人移民。
受同鄉孫中山的影響,幾個小鎮在1910年間就擁有4個同盟會組織。汪古魯的簡氏家族曾拿出大量資金支持老鄉“振興中華”的革命活動。簡氏后人至今仍保存著孫中山在上世紀20年代任命先輩簡振興為樂居埠中國國民黨分部交際科主任及樂居埠中國國民黨分部正部長的委任狀。
曾于1911年在家中款待孫中山的葛倫“廣昌棧”雜貨店老板李應彬的孫子李振聲介紹說,孫中山1911年在葛倫籌款,在李家有賓至如歸的感覺,便以李家為臨時停居之所,并在李宅約晤同志。
出于市政建設需要,當地政府前幾年要求李家拆遷部分房子,當中也包括了孫中山當年住過的那棟。李振聲說,為了能保留孫中山的遺跡,李家花巨款把房子整座搬離,以讓世人通過遺跡緬懷孫中山先生的豐功偉績。
(本文來源:新華網)
網載 2015-09-02 22:19:21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