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甄夫人之夫魏文帝曹丕傳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第六章

甄夫人之夫魏文帝曹丕傳

一個純粹的政治無賴、家族流氓,卻能在官場、情場的殘酷競爭中勝出雙贏。曹操諸子,“一門三絕”中的“武絕”曹彰被他毒死:“才絕”且才高八斗的曹植被他打得一路慘敗,狼狽不堪;“智絕”曹沖卻早早死亡。于是,這個陰謀家、流氓在青年時代,便在如此的境況下登上了太子之位。他的父親曹操還沒死,便在宮中與他的母親輩宮妃淫亂,她的親生母親,到死都不肯再看他一眼。可是,就這樣一個“色氓”競得以安享九五之尊,代漢而立。什么是天才?“天才”就是你雖然缺德無才,只要“天”照顧你,就能打倒所有的“才”而勝出。所以尼采說“世界沒有心,你不用去抱怨”。不過岳飛所說的“天日昭昭”,有時也是管用的,讓曹丕只活了四十歲便死了。

魏武曹操的一生,可謂是大氣磅礴際會風云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氣吞萬里如虎的一生。雖終生未稱帝號,但在歷史上卻不失帝王英主氣概。所以歷史與后人都以魏武帝稱之而不稱魏王。至于他的子孫則是一蟹不如一蟹了。二祖文帝,三祖明帝雖稱不上什么英雄人物,但仍不失其帝王權柄,尚保得住曹氏政權在握,不至于木偶傀儡,所以能得以與魏武并稱三祖,其后便都是狗尾續貂了。

在曹魏三祖中,曹丕執政時間最短,因而沒什么偉業可稱道。但在開國創制方面仍不失明智之舉,不過似乎都被他的諸多不道德層面所淹沒了。《三國志》對他總體評價是:“文帝天資文藻,下筆成章,博聞強識,才藝兼該。”這似乎是對一個文人的評價,而歷史上的曹丕確實在文才方面很卓越,寫下過許多比較有水平的文章、詩賦。但《三國志》中后面的一段評語則道出了他的本質:“若加之曠大之度,勵以公平之誠,邁志存道,克廣德心,則古之賢主,何遠之有哉!”這話是史家的春秋筆法,把它直說就是:此人一不大度二不公平三不誠信四沒有遠大志向五沒有道德,一言以蔽之就是才有余而德政不足的不賢之君。那么,歷史上的曹丕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

完成漢魏桃李代的操刀者--稱帝后定五都遷洛陽炮制三條政治“朝規家法”杜絕了東漢三大政治弊端也埋下了自掘墳墓的政治隱患;一出手才知天下有人--征吳慘敗;“待熟說”--事半功倍的一條政治規律:政治本身需要虛偽作秀與欺騙

曹操去世后由其子曹丕即位為魏王。

曹丕字子桓,是曹操諸子中長子曹昂戰死后的年長者。公元187年冬生于譙具家中。公元211年才25歲便成為漢室五官中郎將、副丞相。公元217年被策立為魏王太子。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承襲了魏王領漢丞相的職位,同年廢漢自立稱魏文帝。公元226年于洛陽去世,時年方40歲,只當了6年皇帝。

曹丕在位6年的時間雖未有什么大的建樹,但也作了一些事情。更留下了許多不光彩的記錄。

先說他干的幾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是接班當年就廢漢獻帝自立為帝。這是曹操想干而不敢干但希望他的子孫這樣干的事,這也算繼承了老

爸的遺志,使曹氏在歷史上升位于帝王之家。曹丕是先接的魏王之位,但是就在他即王位后當年的冬十月,曹丕就追不及待地逼迫漢獻帝退位。曹丕派使者到漢獻帝處追索皇希玉璽,當時已是皇后的曹節是曹丕的親妹妹,捧著玉璽,死活不給。派了幾次使者,曹節知道不給是不行了,便把最后來的使者喚了進去,大罵了一通,雙手舉起玉璽,拋于欄桿之下,竟把玉璽摔去了一角,曹節聲淚俱下地大罵曹丕:“上天是不會保佑你的,不得長遠。”把周圍的人嚇得不敢抬頭看她。可見曹節當時憤怒已極。但不管怎樣,曹節也左右不

了曹丕稱帝代漢的野心。

曹丕得了玉璽,便馬上舉行禪讓大典。曹丕逼追獻帝三次致書禪讓,而曹丕假惺惺地推了三次,才接受。要做便做,何必如此虛偽?也許政治本身就需要虛偽作秀與欺騙吧。而且跑到許昌南70多里的潁川境內的繁陽亭處設一高臺為壇,公卿百官、文武將帥、列侯權貴、匈奴單于、四夷朝貢者、祝賀者“萬人陪位”。祭祀完天地、五岳、四瀆神后,由御使大夫張音持漢家節杖捧著皇家大印和禪讓文書遞上,曹丕升壇受璽。即皇帝位。自稱魏文帝,改元黃初。追授曹操為武皇帝,廟號太祖。把漢獻帝封為山陽公,還給他定了一個“位在諸侯王上”的特殊級別,并“恩準”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可以用天子車服祭祀天地、宗廟。四位漢皇子封王者,都降為侯。遷居于河內郡山陽縣的濁鹿城(故城在今河南的武陟縣東北)。曹丕又納漢獻帝二女為嬪妃。你娶了我的三個妹妹,我便要你的兩個女兒,這曹丕是不管什么名分的。

從繼承父業稱魏王以來,僅十個月左右的光景,曹丕便完成了漢魏桃李代的一件大事。其實,這只是早晚的事,只要曹家一開口,漢獻帝自然隨時下臺。只是曹丕太性急了些,什么借口都不需要,唯一的借口就是我要當皇帝。我不僅要“權”,而且“位”也得給我。在這一點上曹丕確實勝過曹操的魏武雄風。

第二件大事是把魏國首府從鄴城遷到洛陽。并分別把長安、譙縣、許昌、鄴城、洛陽定為“五都”,以洛陽為首都,其他四處為陪都,供他四處巡與游獵暫住。

第三件大事是為新開基的曹魏王朝立規矩:其一,限制宦官權力,明確規定宦官為官最高不得“過署令”,署令大概相當于中央各部下面司局長一級的官員,并把這條規定形成文件,藏于石室,作為曹氏政權的朝規傳諸后世:其二,限制后黨與外戚參政,明確下詔稱“婦人與政,亂之本也。自今以后,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當輔政之任,又不得橫受茅土之爵。以此詔傳后世,若有背違,天下共誅之。”比處理閹宦還厲害。其三,限制黨爭,大臣之間不得相互攻擊誣告,除了“謀反大逆乃得相告,其余皆勿聽治;敢妄相告,以其罪罪之”。這意思就是大臣之間除了發現有謀逆反叛的大事可以向上反映外,其余的互相告發官員概不受理,亂告的處以罪刑。以上三條就是曹丕立國稱帝留下的政治“朝規”。只這三條就避免了東漢的三大政治積弊--宦官專政、外戚后黨參政、朝臣黨爭。在這一點上曹不不失政治家的眼光,既保證了新建的曹魏政權的穩定,也繼承了曹操的政治家風。明帝以后雖歷代都是幼子即位,但既無王后臨朝也無外戚參政,更無宦官秉政朝臣黨爭。但由于托孤于重臣照舊是逃不脫桃李代,這就是所有王室不管怎樣防范都擺脫不了的必然命運。

第四件大事緩解社會矛盾,減輕賦稅,撫慰饑貧之民。派大員到各地方巡查,加強吏治,減輕人民負擔,緩解社會矛盾。明確規定民間有以私仇報復者一律滅九族。

第五件大事是興師滅吳無功而返。曹丕上任后很想一統天下。先后兩次率大軍親征東吳。第一次臨長江望水慨嘆“彼有人焉,未可圖也”,無功而返;第二次臨長江望水慨嘆“嗟呼,固天之所以隔南北也”,同樣無功而返。

這就是曹丕繼承父業,廢漢自立以來的帝王之業,但這是只從這幾點上來看,曹丕也并不算無能之輩。他也很想建功立業,很想超過他的父親,所以一上臺就向群臣征詢想滅物氣蜀二國。但沒人同意他的意見。尤其是他最推崇的賈詡為他說盡地分析了三國的形勢,明確指出兩國不僅分別有山川、長紅之險可以憑借,而且就魏國的實力而言,還沒有能夠打得過說葛亮和孫權的人才。所以勸曹不最好先修內政,靜觀兩國內變后,再乘勢圖取天下。但曹丕一意孤行,非要興兵討伐東吳,但都是無功而返,徒勞師眾損失了不少兵士軍資。天下事成敗所在除了主觀上的人謀而外,很重要的是一個“勢”字,大勢所趨時,乘勢乘時而動,便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事半功倍;勢之不利,時之不至,主觀上怎樣努力也很難成功。所以古人最強調的是審時度勢。等待時機、乘勢而動,這是政治、軍事成功的千古鐵律。而在西方則有“待熟說”來闡述這個道理。

曹丕是怎樣成為太子的--史稱“郭后有謀焉”:“怙威肆行”的“丑侯”吳質與賈詡司馬懿的鼎力相助與后宮之援;為爭太子與王位不惜設局陷害曹植毒死曹彰,政治是獨夫的舞臺永遠無情地排他;政治舞臺上不僅需要“幫腔”的,關鍵要自己會演戲

曹丕立為太子純屬偶然。因為所有帝王選太子,第一立長子,第二立愛子。這兩條曹丕都不具備。曹丕并非長子,長子是曹昂,在征張繡時戰死。而曹操最喜歡的又是曹植和曹沖,不幸的是曹沖早死。而曹植的人望比曹丕高得多,也聰明。因而曹操很想立曹植為太子。所以,一直到曹丕當了五官中郎將、副丞相,但并不立太子,連曹丕自己都心知肚明這老爹并不想讓他來接班繼位。但是他有幫手。

首先是他有個“賢”內助--郭夫人。此人未出閣時,就被她父親稱為“女中王”,嫁給曹丕后不斷地幫他出主意,競爭太子之位。正史明載:曹丕得立太子,郭后“有謀焉”。

其次還有一個絕頂聰明的“外助”--在曹魏很有名氣的吳質幫他出謀劃策,甚至教他怎樣對付曹植、討好曹操。曹操每次出征,曹植都會講出令曹操十分高興的送別辭來,因為曹植文才遠勝曹丕。曹丕正發愁自己講什么好時,吳質馬上湊過來悄悄告訴他什么都不用講,只要痛哭就可以,結果是讓曹操和大家幾乎都流了淚。一個讓曹操高興,一個讓曹操流淚,哪個更動人自不消說了。不久吳質被調任不遠處的朝歌城任長官,兩人接觸不方便了。于是吳質出主意,讓曹丕派車把他裝到箱子里拉進城。這事讓曹植的幫手楊修知道了,便告訴了曹操。曹丕知道后很害怕,但吳質卻說空口無憑你怕什么?明天你拉那口箱子進出城,曹操一定會檢查,所以請你在箱子里裝滿布匹,一檢查沒有我,那既證明楊修說假話,又說明他有誣告之罪。曹丕一切照辦,果然把楊修倒栽了一棵蔥。有這樣聰明的人相幫還斗不過曹植嗎?那么這個吳質又是何等樣人呢?他死后又為什么被加了一個“丑侯”的謚號呢?

吳質是濟陰人,以廣才博學很受曹丕的欣賞。是曹丕任五官中郎將時謀取太子地位的謀主,此人品質相當惡劣,因而死后被加以“丑侯”的稱號。但因與曹丕特殊的關系在生前很受寵。曾先后被任命為朝歌、元城等地的縣令、長官。從曹丕給吳質的書信中可以得知,此人既是曹丕青年時代的文友、聊友又是玩友。曹丕在信中寫道:“每念昔日南皮之游,誠不可忘。既妙思六經,逍遙百氏,彈棋間設,終以博弈,高談娛心,哀箏順耳。馳騖北場,旅食南館,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暾日既沒,繼以朗月,同乘并載,以游后園,輿輪徐動,賓從無聲,清風夜起,悲茄微音,樂往哀來,凄然傷懷。”這是曹丕任太子時與吳質分手后在一次隨軍征途中的河南孟津寫給吳質的信中的一段。從這段文字中既可看出曹丕的文才之秀,也可以看出兩個人的關系之深長,更可以看出兩個吃喝玩樂風花雪月玩山游水的貴族子弟的行徑。其后,曹丕又在另一封信中寫道:“歲月易得,別來行復四年。三年不見《東山》,猶嘆甚遠,況乃過之,思

何可支?雖書疏往反,未足解其勞結。……昔日游處,行則同輿,止則接席,何嘗須臾相失!每至觴酌流行,絲竹并奏,酒酣耳熱,仰而賦詩。……少壯真當努力,年一過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燭夜游,良有以也,頃何以自娛?”像曹丕與吳質這種特殊關系絕非是官場后天巴結所能形成的。更何況吳質又在他爭奪太子之位時,為他冒著被殺頭的危險與他密謀不止呢?這是一種極特殊的緣分。

曹丕當上魏文帝后,便把這位在曹操時代因參與太子黨爭而被放到外地任小縣官的佞友召回京城洛陽,以車駕相迎于城外,升任為中郎將,封列侯,并令他持節都督幽、并二州軍事。在信都城開府治事。有一次曹丕請與他一同長大的曹休與吳質兩個人宴會,并請出他所寵幸的郭皇后相見。二人見皇后依禮俯拜,可是曹丕卻讓吳質曹休抬頭仰視,好好看看這個年輕貌美的郭氏。根本不講什么君臣之禮了。也許正因為他與曹丕有“至親如此”的關系,所以,吳質便開始目中無人了,史料稱他是“怙威肆行”。

有一次他從守地回京朝見。曹丕竟然為此下詔書令上將軍以下武官及朝中的文職高官都到吳質的住所去酒會,由朝中禮賓官安排宴會,這等于是御令御賜的酒會了,無非是給吳質的面子。吳質開始得意忘形了。喝到酒酣耳熱時,看見上將軍曹真很胖,中領軍朱爍又很瘦,便喊來一個當席取樂的小丑,讓他講肥和瘦的笑話來取笑兩位將軍。曹真大怒責問吳質說:“你把我當成你的部下了?”吳質的行徑讓驃騎將軍曹洪、輕車將軍王忠也很不平,便一齊煽風點火地說道:“你嫌上將軍太肥,想讓他服氣,你得先自己瘦下來。”曹真一聽兩個人哄抬煽火,更加氣得不得了,便拔劍在手瞪著眼睛大罵:“小戲子如此無禮,我今天宰了你!”大罵不止。吳質也拔劍而起指名道姓全無禮儀地罵道:“曹子丹,你也不過是屠機上的肉,我吳質吞你不搖喉,嚼你不搖牙,你怎么敢恃勢如此驕狂!”那位瘦將軍朱爍也站起來離席走到吳質前說:“皇帝讓我們到

這里來討你歡心,你何至如此而為?”這吳質竟然對朱爍大喝:“朱爍,你竟然敢違抗皇命,攪亂酒會的秩序嗎?"這時,許多已經離席站起來的將官們被他這一嚇唬就又回到了座位上坐下。氣得朱爍一邊往自己的座位上走,一邊東一劍西一劍的向地上亂砍。一場御命御賜的酒宴就此不歡而散。

這個恃寵跋扈的吳質到了明帝時代仍然干預朝政,向魏明帝攻擊輔政大臣陳群只是一個“從容之士,非國相之才,處重任而不親事”。明帝竟然深以為是,第二天便下詔責備陳群。吳質一方面攻擊陳群,又一方面極力推薦司馬懿“忠智至公,社稷之臣也”。因為曹丕、吳質、司馬懿是最好的朋友。就在這一年,吳質死了。史稱因吳質生前“怙威肆行”,群臣共議給他加了一個“丑侯”的謚號,直到他的兒子后來不斷地為其父申冤辯護,這“丑侯”的帽子才摘下來。

總觀吳質為曹丕出的主意都不過是小伎倆,因為出主意的人也不過是一個小文人。因而,這些小把戲并不決定曹丕曹植二人的命運,有時聰明反被聰明誤。曹丕的優勢是他是曹植的哥哥。如果曹昂、曹沖不死,別人都沒資格當太子,可是二人一死,曹丕、曹植便都有可能。曹丕與曹植都是王后卞氏所生,而曹不年齡又最大,所以按成例無論立嫡立長都應輪到他了。更何況還有一個極特殊的因素是,曹操十分喜歡曹丕與甄氏所生的曹睿,這至少為他爭太子多了一個感情砝碼。正是這些個優勢,引來了朝臣們的幫助,這才是他最大的幫手。

當曹操征求那些心腹大臣的意見時,都異口同聲地贊成立曹丕為太子。就是曹植的叔丈人很有權勢的崔琰也不替曹植說話,主張立曹丕為太子。還有被稱為三國鬼謀奇才的賈詡在背后出謀畫策在曹操處為他說項有力。這些固然與立嫡立長的歷史傳統有關,與立庶立幼導至內亂的歷史經驗也有關。但更主要的是曹丕裝相裝的好。盡管他有許多不齒于人的劣行,但在大臣們面前裝得既可愛老實又不做作。而且又把功夫下到了后宮嬪妃處,甚至采取賄賂手段,討好曹操喜

歡的宮妃。這樣一來許多人都為曹丕說話,形成了一種不可逆轉的政治輿論,讓曹操不得不重新從政治角度來考電問題,放棄了個人的感情因素。

更重要的是曹植的表現太差,只是與一幫文人墨客打交道,靠小聰明,沒有耐力,不懂政治,在許多事情上不斷地讓曹操失望,終于在公元217年曹丕正好30歲那年,曹操才下定決心立曹丕為太子。曹丕高興地一把摟住丞相府的秘書長辛的脖子說:“你知道我心里是多么高興嗎?”辛毗回府后便對他的女兒辛憲英講了。他女兒說:“立為太子就意味要接替君主的重任,應該有憂戚、惶懼之感,他怎么反而感到高興呢?讓這樣的人來繼任,魏國的好運不會長久了。”但是曹丕畢竟當了太子,并開始向他的弟弟曹植尋仇,總想把他消滅,免去后顧之憂。

在曹丕得知父親要對曹植宣布新的重要任命時,便拉他去喝酒,讓他喝得爛醉如泥,曹操一見心涼半截,徹底對他失望了。終于最后把權力轉交給了別無選擇的曹丕。曹丕即位后仍不放過曹植,不僅讓他到窮僻的地方去任職,還長期不讓他回朝。還利用別人誣陷的機會把他逮捕,要處死他。由于卞太后的干涉,才沒有害死曹植。曹植害不成便又去害對他具有政治威脅的同母兄弟曹彰,終于得逞,把他毒死了。

是的,在政治舞臺上,任何高明的政治家都離不開“幫腔”的、跑龍套的,但關鍵還要靠自己會演戲,而且還要假戲也要真演,要演得好,才能贏得觀眾掌聲,贏得老板的賞識。曹丕就是一個既心黑手辣臉皮厚,而且還很會演戲的角色,更何況他又同樣擁有相當的文才呢?

魏武遺風:曹丕聰明才智略得一二,心黑手狠好色則十二分的發揚光大;卞夫人為什么罵他狗鼠不齒到死都不去看這個親生兒子?文帝無行但有諍臣可嘉;從政做人的大眾至理名言--“作的緊死的快”

俗語說:有其父必有其子,并非毫無道理,也并非全是道理。曹不一生維承了乃父遺風很多,但好的方面僅得其一二而已。而在心胸狹窄、妒思報復、心黑手狠、好色無行上則是十二分的發揚光大,對他有個人私恩的一飯千金之報,有個人私仇私怨的必置之死地而后快,而且很噌殺。

公元219年,曹操西征劉備于漢中,關羽發動襄樊戰役時,曹魏大本營鄴城一個叫魏諷的人乘機發動兵變。事情泄密后為留守鄴城的曹丕鎮壓,一次就株連殺掉了數千人,比曹操還狠毒十倍。曹操因叛亂最多才殺過700多人。在這方面曹丕確實是冰成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直殺得曹操回來后都痛惜得不得了,因為連曹操最欣賞的王粲的兩個兒子都被殺掉了,曹操說:“如果我在家怎么也不會讓王粲都斷了后啊!”

曹丕的殘忍嗜殺還源于他的心胸狹小,尋找前仇。殺鮑勛迫害曹洪便都由前因舊仇引起。

公元225年的四五月份,曹丕在第一次征吳失敗后又編組了強大的舟師隊伍,準備二次渡淮伐吳。宮正鮑勛乃是有恩有功于曹操的鮑信之子,他認為這是徒勞,便向曹丕勸諫:“王師屢征,而未有所克者,蓋以吳蜀唇齒相依,憑阻山水,有難拔之勢故也。往年龍舟飄蕩隔在南岸,圣躬蹈危,臣下破膽,此時宗廟幾至傾覆,為百世之戒。今日勞兵襲遠,日費千金,中國虛耗,黠虜玩威,臣竊以為不可。”這些都是實話,但無異于在揭曹丕的傷疤,曹丕頓時勃然大怒,非但不聽,反而立命將鮑勛左遷為治書執法。

五月份,曹丕已行到譙縣,在譙縣進行兵力集結、休整。八月份,曹丕親帥舟師自譙縣循渦水進入淮水,尚書蔣濟上言稱水道難通,不如退兵。曹丕堅執不從,強行軍浮淮直下。到了冬十月,龐大的水軍隊伍才行駛到揚州故城,迫近長江岸邊,曹軍沿江扎營布陣,“戍卒十余萬,旌旗數百里,有渡江之志”。

東吳已領教過曹軍水師的實力,并不畏懼,只是嚴守南岸,隔江對峙。天氣越來越冷,江面開始結冰,船已經很難下水。曹丕在江邊見大江波濤洶涌浩蕩,水面又見結冰,不禁嘆道:“嗟乎,固天所以限南北也!”遂悶悶不樂回歸軍營。沒想到東吳皇親將軍孫韶派將高壽率五百敢死隊乘夜襲擊曹丕的營帳。曹丕大驚,慌忙逃走,連自己的副車與羽葆車蓋都被吳軍奪去。

江面的冰越結越厚,曹魏的數千艘戰船都被迫停在江岸,左右而不得行。眾臣多議就地留兵屯田,等到來春再戰。而蔣濟認為:“此處東近湖,北臨淮,若水盛時,賊易為寇,不可安屯。”曹丕很以為是,便出發撤退。沒想到行至山陽縣附近的精湖,水太淺了,船行不了,曹丕竟將幾千艘船只都交給蔣濟處理,自己先走了。并囑其實在不好辦,就把船燒了。可是蔣濟知道這等于自毀舟師,水軍怎么撤退呢?于是組織人力在河床上開鑿五六條大溝,把船集中在一起,憋高了精淮水位,才使船隊通過精湖,進入了淮水,順利地沿來路回到譙縣。

到了公元226年春正月,曹丕回到洛陽,對蔣濟說道:“事不可不曉。吾前決謂分半燒船于山陽湖中,卿與后致之略與吾俱至譙。又每得所陳,實入吾意。自今,討賊計劃,善思考之。”

曹丕在撤退時,曾屯駐陳留界。陳留太守孫邑見治書執法鮑勛出來,便去見他。由于當時營壘未成,孫太守便沒有按軍營規矩走正道相見,而是抄近走斜路而來。軍營令史劉旭想要按軍法治罪于孫太守,鮑勛則認為營壘未成,可不按違禁處理。沒想曹丕知道此事后,下了一道詔書:“勛指鹿作馬,收付廷尉。”廷尉高柔依法提出應處以“正刑五歲”,就是判5年徒刑的罪過。可是在廷尉正、廷尉監、廷尉平三官會審時卻駁回廷尉的初議,而做出“依律,罰金二斤”的判決。曹丕聞知,龍顏震怒頓時變成狗臉,大吼道:“勛無活分,而汝等欲縱!收三官以下付刺奸懲處,當令十鼠同穴!""以鐘繇、華

歆為首的元老重臣都勸文帝看在其先父鮑信與曹操的份兒上,寬容鮑勛。但曹丕說什么也不給面子,迫令廷尉按他的意見執行,處死鮑勛。廷尉高柔也火了,說什么也不執行這道詔命。曹丕沒辦法,先把高柔從大理寺召到尚書臺,然后派使者到大理寺傳旨執行,殺了鮑勛之后,才讓高柔回大理寺。

曹丕為什么非殺鮑勛呢?有底火前嫌積怨而已。曹丕在當太子時,他的太子妃郭夫人弟弟犯法,當由西部都尉鮑勛處理,曹丕代為求情不下,由此恨鮑勛入骨。曹丕繼位后,鮑勛又不會奉承,反而不斷地提意見。也就是這樣一種成見,就非殺不可。由此也可見曹氏父子之襟懷,雖不及乃父阿瞞,也當算是妒腸碌碌,小人心胸了。

曹洪雖是曹操的救命恩人,而且為魏國屢立戰功,于公于私都應受到尊重。但曹丕也因在當太子時,向曹洪求借不稱意,便抓住曹洪家賓客犯法的機會,想處死曹洪。百官營救不得,直到其母卞太后出面痛斥曹丕:“梁沛之間,非曹洪無有今日,你忘了嗎?"然后又找到郭皇后威脅道:“曹洪今日死,我明天令帝把你這個皇后廢掉。”郭后懼而啼泣叩請于曹丕,曹洪方得免死,但也被罷官削爵方才了事。

曹丕不僅殘忍嗜殺而且好色而無帝王之德。繼承了父祖的基業,連父祖的宮妾也全盤接收,所以他媽罵他狗鼠不齒,死了都不去看他。

曹丕即位后的第一件事,便是處理曹操喪事。第二件事便是把乃父曹操生前寵幸的宮中美女盡數取來享用。據《世說新語》載:曹丕生病了,其母卞氏過來看視,一進屋,卻見在宮內外服侍曹丕的都是曹操生前寵幸的那些美女,卞氏不禁問道:“你們是什么時候來的?”“在魏王剛剛過世的時候。"卞氏聽后哀嘆道:“狗鼠不食汝余,死故應爾。”意思是說:這小子沒人味,連狗鼠都不會吃你剩余的東西,死了活該。卞氏非但不再去看病中的曹丕,而且直到曹丕死了都是不肯去看一看他。父子好色雖同出一轍,但這卞氏雖出身歌舞女,卻

是一賢后。曹丕被立為太子時,大家都希望她能慶賀一下,可是她卻說道:“我不受不教之錯足矣,何有可賀之處?”曹丕做的第三件事,便是把與他爭權奪位的曹植由王位上貶為安鄉侯,并殺了曹植的親信丁儀、丁虞兄弟和全家男口。可見曹丕的厚黑之處實在不亞乃父。曹操選了這樣一個接班人,確可保家風永傳了。

到了秋天,孟達來降,曹丕十分喜歡孟達,就把房陵、上庸、新城三郡合并為新城郡,由孟達任新城太守,擔當起西南邊防重任。曹丕的行軍司馬勸他要慎重,新城這地方是與孫、劉接壤的邊防重地,而孟達一旦叛變,便后患無窮,可是曹丕不聽,后來孟達果然叛魏。

不久,曹丕又率大軍30萬回到家鄉譙縣,大設酒宴,慰勞六軍及鄉眾于縣城東。并“設伎樂百戲,吏民上壽”,直到太陽落山而罷,大有漢高祖還故鄉之態,只差沒唱一首“大風歌”了。

這些都是曹操去世當年的事,因而,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嘆道:“三年之喪,自天子達于庶人”,而曹丕“處莫重之哀,而設鄉食宴之樂”,因而,有人說他從開始就毀掉了王業之基。這是220年的事,曹丕只當了六年皇帝,便在226年死去。


2022-12-08 18:55:37

[新一篇] 第五章 《洛神賦》作者“文絕”曹植傳

[舊一篇] 第七章 甄夫人之子魏明帝曹睿傳略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