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 簡體 傳統 |
第五章 人生下來、活下去的根本保證
既然人通過經絡與天地通電,也就凝聚了天地的靈氣,古人講天地人為三材,而它們三者又統一為大才,人也是天地的一臟,可以說是“人臟”,所以才有“天人相應”的說法。人體的十二條正經,對應地之水流,孫絡有 365 之數,一年有 365 天,應周天之度,穴位也是如此以應周期之日。
每條經因為它冥冥中接天應地,所以都有各自的巨大功效。下面我從日常保健的角度,向大家分別介紹各條經絡。
22:13
人的后天之本--足陽明胃經
中醫里說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就是說它們是人生下來活下去的根本保證,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脾胃具備了我們現在所說的整個消化吸收功能,是人體的能量源頭。脾胃管著能量的吸收和分配,脾胃不好,人體“電能”就不夠用,“電壓”偏低,使很多器官運作代謝減慢,工作效率降低,或干脆臨時停工。如果五臟六腑都不能好好工作,短期還可以用“蓄電池”的能源,長期下去就不夠用了,疾病也就出來了。由此看來,養好后天的脾胃發電廠有多么重要!
·潛伏在胃經上的疾病
胃經有兩條主線和四條分支,是人體經絡中分支最多的一條經絡。主要分布在頭面、胸部和腹部以及腿的外側靠前的部分。
足陽明胃經:從鼻旁開始,交會鼻根中,旁邊會足太陽膀胱經,向下沿鼻外側,進入上齒槽中,回出來挾口旁,環繞口唇,向下交會于頦唇溝,退回來沿下頜出面動脈部,再沿下頜角,上
足陽明胃經循行圖1
22:14
足陽明胃經循行圖 2
耳前,經顴弓,沿發際,至耳顱中部。
頸部之脈:從大迎前向下,經頸動脈部,沿喉嚨,進入缺盆,通過膈肌,屬于胃,絡于脾。
胸腹部主干:從鎖骨上窩向下,經乳中,向下挾臍兩旁,進入氣街。
腹內支脈:從胃口向下,沿腹里,至腹股溝動脈部與前外行者會合。由此下行至髖關節前,到股四頭肌隆起處,下向膝臏中,沿脛骨外側下行足背,進入中趾內側趾縫,出次趾末端。
小腿上的支脈;從膝下三寸處分出,向下進入中趾外側趾縫,出中趾末端。
足部支脈:從足背部分出,進大趾趾縫間,出大趾末端,接
22:14
足太陰脾經。
足陽明胃經有毛病(氣血運行出現異常情況),人經常會出現以下癥狀:
發高燒、出汗、頭痛、脖子腫、咽喉腫痛、牙齒痛,或口角歪斜,流濁鼻涕或流鼻血;精神方面容易受驚、狂躁;吃得多而且容易餓,胃脹、腹脹;膝蓋腫痛,胸乳部、腹部和大腿部、下肢外側、足背、足中趾等多處疼痛,足中趾活動受限。
如果有上面這些情況發生,我們就知道是胃經出問題了,這時應該及時敲胃經或者按揉胃經的重點穴位。
。為什么要用手刺激“喜潤惡燥”的胃經
胃經屬于胃,絡于脾,所以它和胃的關系最為密切,同時也和脾有關。每個人在出生后,主要依賴脾和胃的運化水谷和受納腐熟食品,這樣人體才能將攝入的飲食消化吸收,以化生氣、血、津液等營養物質,才能使全身臟腑經絡組織得到充分的營養,維持生命活動的需要。所以說,脾胃也為氣血生化之源。
按摩胃經和重點穴位,第一可以充實胃經的經氣,使它和與其聯系的臟腑的氣血充盛,這樣臟腑的功能就能正常發揮,就不容易被疾病“打敗”;第二是可以從中間切斷胃病發展的通路,在胃病未成氣候前就把它消彌于無形。
·中風偏癱找胃經
在治療中風偏癱后遺癥肢體肌肉萎縮無力時,取穴常取胃經穴位,即所謂的“治痿獨取陽明”,痿是癱軟無力的意思。
患有中風后遺癥的病人其實在醫院也就是打打點滴、扎扎針和進行功能恢復訓練,但是其高昂的醫療費確實讓人頭疼不已,所以病情穩定后很多人都要求回家治療和恢復,這個時候,
22:14
天樞
梁丘
足三里豐隆一
合谷
病人經常會有腸胃功能不好和偏癱的肢體肌肉萎縮現象。我們在護理的時候就一定要幫其按揉胃經,每天沿著經絡的走向從上到下揉40遍,然后再點重要的穴位,如足三里、梁丘、天樞、豐隆以及手陽明大腸經的曲池、合谷等,這樣能很好地幫助病人消除種種不適。
中醫講“久臥傷氣”,而中焦脾胃是氣血生化的來源,它們是我們身體所需能量的“生產車間”。病人長期臥床,脾胃的運化功能肯定不好,也就是中焦脾胃的氣受傷很重了,我們很少見那些長年累月躺在床上的偏癱病人食量很好,用現代醫學講就是長期臥床、缺乏鍛煉導致的胃腸蠕動減慢、消化功能下降。而按揉胃經恰恰可以恢復他們的胃氣,堅持一個月左右就會發現他們的食欲開始逐漸變好,飯量增加了,大便也開始通暢了。
病人肢體的肌肉因為長期得不到鍛煉而逐漸萎縮,也就是醫學上講的“廢用性萎縮”,如果不想辦法恢復的話,即使病人以后慢慢能下地了,走路也是個問題,兩條腿粗細都不一樣了
22:14
怎么能走好呢?但是這時候如果堅持每天揉胃經,不到一個月,就會發現患側腿上的肉不那么松了,這就說明肌肉的彈性在恢復,肌肉停止萎縮了。這個時候,如果再多從心理上安慰、開導病者,不讓他們心里著急,再加上一些中醫的活血化瘀和補氣的藥物,比如黃芪桂枝五物湯或者補陽還五湯等,病者完全可能重新站起來。
·拍擊足三里(人身第一長壽穴)勝吃老母雞
足三里穴位于膝關節髕骨下,髕骨韌帶外側凹陷中,即外膝眼直下四橫指,然后再往外一橫拇指的地方。
足三里號稱人體保健第一大穴,從古至今一直為人們所重
視。刺激足三里穴,可使胃腸蠕動有力而規律,并能提高多種消化酶的活力,增進食欲,幫助消化;可以改善心臟功能,調節心律,增加紅細胞、白細胞、血色素和血糖量;在內分泌系統方面,對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有雙向良性調節作用,并提高機體防御疾病的能力,所以民間才有“肚腹三里留”這種說法。
足三里
22:15
消化不好會導致身體血氣的不足,從而間接影響到身體的健康。現代人雖然把很多營養的東西都吃到肚子里了,但由于胃腸功能不好,使得人體的吸收能力很低,吃進身體里的食物經常因為無法吸收而直接排出,吃再好的東西也沒有多大作用的。在這種情況下最好的方法就是常按足三里,堅持每天用手指揉上5分鐘,不到10天,你就會發現自己的消化好了,飯量也增加了,飯后不會再有不舒服的感覺了,而且不會經常拉肚子了。
按揉足三里穴能預防和減輕很多消化系統的常見病,如胃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急性胃炎、胃下垂等,解除急性胃痛的效果也很明顯,對于嘔吐、呃逆、噯氣、腸炎、痢疾、便秘、肝炎、膽囊炎、膽結石、腎結石絞痛以及糖尿病、高血壓等,也有很好的作用。
所謂“若要安,三里常不干”,是指古代人們治病時經常用艾直接灸,就是把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面灸,皮膚上面不放置任何導熱的東西。這樣灸過幾天之后,再吃些中醫上講的“發物”,穴位處就會發炙瘡,膿成潰破即能愈合。這樣對提高人的自身免疫力有好處,對于那些由于機體免疫力下降導致的慢性疾病效果很好,比如哮喘。但現在人們可能由于害怕疼痛或者怕留疤影響美觀而很少使用了。
但是,我們還是可以用艾條來進行艾灸保健,現在,幾乎隨便進一家藥店,只要它里面賣中藥,就能買到艾條,非常方便。每星期艾灸足三里穴1~2次,每次灸15~20分鐘,艾灸時應讓艾條離皮膚大概2厘米或者兩指那么高就行,灸到局部的皮膚發紅,并緩慢地沿足三里穴上下移動,感覺到疼就移開一些,不要燒傷皮膚就好。
除了艾灸法,還可以經常按揉敲打足三里,一只手或者用一個小按摩錘什么的就可以操作了。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揉足三
22:15
里穴5~10分鐘,每次按揉盡量要使足三里穴有一種酸脹、發熱的感覺。
以前給我們講課的一個老師說她在學校的國醫堂見到一個中醫大家,80多歲了還在出診,閑聊時就問他有什么保健秘訣,結果他笑著說,我不過是每天閑下來時拿小按摩錘敲幾十下足三里而已。
以上兩種方法只要使用其中的一個,堅持兩個星期,就能很好地改善胃腸功能,會感覺吃飯也香了,飯后也不覺得肚子脹肚子疼了,也不便秘了,臉色也變得有光澤了,整個人顯得精神煥發,精力充沛。所以民間才有諺語說:“拍擊足三里,勝吃老母雞。”
·急性胃痛求梁丘
屈膝,梁丘穴就在大腿前面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端的連線上,髕底上兩寸。
梁丘
22:15
梁丘是胃經的“郄穴”,“郄”就是“孔隙”的意思。郄穴經常用來治療急性病和血證,屬于陽經,陽經一般是用來治療急性病的,而陰經常用來治療血證。梁丘在治療急性胃痛胃痙攣方面效果非常好,更是治療一般胃腸病的常用穴位。
一次我的一位同事在踢足球之后感覺胃疼得很厲害,于是我就單取了一個梁丘,不到兩分鐘他就萬事OK了。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感覺有一種針刺時的那種酸脹感沿著胃經一直向上走到腹部,然后立刻好轉。
但是我們不可能隨時都把針帶在身上,而且沒有學過針灸的人也不會扎針。所以點、按、揉梁丘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對像急性胃痙攣這種病就有很好的效果。同時它對胃炎、腹泄、痛經以及膝關節周圍的病變和關節炎也挺有用的。還可以每天用艾灸10~20分鐘,效果一樣好。
·惡心、鬧肚子、便秘的克星--天樞
天樞在肚臍旁邊兩寸,也就是前正中線和乳頭連線的中點線上與肚臍平的那一點。在肚臍眼兩邊各有一穴。
天樞
22:16
天樞是大腸的“募穴”。“募穴”就是五臟六腑之氣集中在胸腹部的穴位。募穴的分布都在胸腹部,而且大體位置和臟腑所在的部位相對應。因為募穴接近臟腑,所以不論病生在內,或外邪侵犯,都可以在相應的募穴上有異常反應,如壓痛、酸脹、過敏等,因此可以根據這些反應來診斷和自療相應臟腑的疾病。
天樞穴所在的位置從解剖上來講,剛好對應的是腸道,所以點揉天樞可以增加腸道的良性蠕動,對便秘、消化不良、臍周疼痛、惡心嘔吐有很好的作用。還有拉肚子(痢疾),相信大家都知道拉肚子的煩惱,每天要跑無數次廁所,整個人的精神全受影響。但是指壓按揉天樞穴會有很好的療效,力量稍微大一點,按在穴位上并輕輕地旋轉,還可以加上艾灸,艾灸天樞可以化濕,兩者合用的話功效會更明顯。
·養顏美白太容易--四白穴
四白穴在眼眶下面的凹陷處。就是當你向前平視的時候沿著瞳孔所在直線向下找時,在眼眶下緣稍下方能感覺到一個凹陷,這就是四白穴。
四白穴
22:16
四白穴我們叫它“美白穴”或者“養顏穴”,可別小看它,每天堅持用手指按壓它,然后輕輕地揉3分鐘左右,你會發現臉上的皮膚開始變得細膩,美白的效果非常不錯。以前,我的一位老師經常用這個穴來治療色斑,“效果真是全寫在臉上”了。如果再加上指壓“人迎”(人迎位于前喉外側3厘米處,能摸到動脈的搏動在這里),一面吐氣一面指壓6秒鐘,如此重復30次。天天如此,經過一段時間后,臉部血液循環順暢了,小皺紋就會消失。皮膚自然會有光澤。
另外,因為四白穴在眼的周圍,所以堅持每天點揉還能很好地預防眼病,比如眼花、眼睛發酸發脹、青光眼、近視等,還可以祛除眼部的皺紋。
為了提高按摩效果,首先要將雙手搓熱,然后一邊吐氣一邊用搓熱的手掌在眼皮上輕撫,上下左右各6次,再將眼球向左右各轉6次。指壓能除去眼角皺紋的還有瞳子髎。瞳子髎位于眼眶外緣1厘米處,一面吐氣一面按壓6秒鐘,如此重復6次。此外,還可以通過全臉按摩去除眼角皺紋。除眼腫的方法則是用冷水在眼睛附近輕輕拍打。這些方法和指壓法配合運用,美容效果更好,還可以和睛明、絲竹空、魚腰這些穴一起用。
·什么時候刺激胃經最好
因為我們按摩胃經的目的主要是調節胃腸功能,所以飯后一個小時左右就可以開始按揉上面的穴位了,特別是足三里、天樞這幾個重點穴位一定要按到,然后在睡前一個小時左右灸一會兒,灸過喝一小杯水。每天早上7~9點這個時間沿著胃經的循行進行敲或者按揉是最好的,這個時間段是胃經經氣最旺的時候。
22:16
·胃經應該這樣按揉
還是中醫常說的那句話,“寧失其穴勿失其經”,我們在揉胃經的時候一定要想著這句話,不是說要把這條經的每一個穴位都揉到,我們的目的是刺激整條經絡。所以經絡的循行一定要清楚,剛開始可以看著書上的循行圖來做,幾次之后就可以隨心所欲了。
臉上的穴位可以用中指的指頭來揉,重點穴位揉上1分鐘左右,使穴位局部產生酸脹的感覺。然后順著經絡往下走,不用停,到了脖子上和胸部、肚子上時就用食指和中指并到一塊兒來揉,不用追求那種酸脹感,但是一定要按到皮下面的肌肉上,要不然就成摩皮了。到了天樞的時候就用大拇指來揉,力量要稍微大一點,但不能感覺到疼。到腿上時兩只手對換一下,拇指和其他四指分開,左手握右腿,右手握左腿,大拇指用力,其他十個指頭不動,這樣一直往下揉。到梁丘和足三里的時候力量加大,使穴位局部產生酸脹感,揉完之后再反復做兩遍就行了。也可以先在經的循行線路上不停地揉,等整條經揉了兩遍之后再揉那些比較重要的穴位。
肺和大腸的保護神--手陽明大腸經
氣血是維持生命活動的基礎,《黃帝內經》上說:“陽明經多氣多血。”手陽明大腸經與足陽明胃經絡屬的腸胃是人消化、吸收以及排出廢物的器官。人的體質由先天和后天決定,先天部分是遺傳于父母的,我們無法改變,后天部分就來源于我們的食物,而腸胃消化吸收功能正常,體內生成的氣血充足,抵抗疾病的能力自然會增強;胃腸排泄功能正常,體內產生的垃圾能夠及時排
22:17
手陽明大腸經循行圖
出,不在體內堆積,那么由內在性原因產生的疾病自然會減少。所以陽明經是人體重要的經絡,大家平時一定要注意疏通手足陽明經的氣血。
·潛伏在大腸經上的疾病
陽明經起自食指橈側(挨著拇指的一側)頂端,沿著食指橈側上行,經過第一、二掌骨(食指拇指延伸到手掌的部分)之間,進入兩筋(翹起拇指出現的兩條明顯的肌腱)之中,向上沿前臂橈側進入肘外側(曲池),再沿上臂前外側上行,至肩部(向后與脊柱上的大椎穴相交,然后向下進入鎖骨上窩,絡肺臟,通過膈肌,屬大腸 )。
其分支從鎖骨上窩走向頸部,通過面頰,進入下齒槽,回過
22:17
來夾口唇兩旁,在人中處左右交叉,上夾鼻孔兩旁(迎香)。
大腸經發生病變時,主要表現為以下疾病:
上身部位病:經絡“不通則痛”,所以手陽明大腸經氣血不通暢會導致食指、手背、上肢、后肩等經絡路線上的疼痛和酸脹、麻等不舒服的感覺。
五官病:從上面經絡循行可以看出,手陽明大腸經跟面部、下齒、鼻子等關系密切,所以氣血有熱也就是平時咱們說的“上火”時,會有眼睛發黃、口發干,眼睛干澀,流涕或鼻出血,牙齦腫痛或者咽喉腫痛等一系列癥狀。
說這些是為了讓大家知道,出現上面說的不舒服時要想到是不是大腸經出問題了,不要遇到牙痛、鼻出血就想到上火,然后就是一堆牛黃清心丸、三黃片之類的,要想想原因,然后再針對性治療。“庸醫殺人不用刀”,就是因為不辨原因亂投藥。要關心自己的身體,不要當自己的庸醫,否則跟慢性自殺有什么區別?
神醫華佗大家都知道。一次,有兩人一塊兒來找他看病,一人叫李延,一個叫倪尋,二人都是頭痛發燒。華佗分別診斷了病情,發現二人雖然癥狀相像,但病因不同,就給倪尋吃了瀉藥,給李延吃了發散的藥。當時有人就問華佗:二人害同樣的病,服的藥卻不同,是何道理?華佗說:倪尋是傷食(吃多了),李延是外感(著涼),病癥雖同但病因各異,所以要吃不同的藥。二人服藥后,第二天病都好了。同病異治,所以對癥下藥,這是華佗的獨到之處,也是中醫的精華所在。
·與大腸經相依為命的是肺、大腸及五官
有句話叫“循行所過,主治所及”,就是說經從哪兒過就能治哪兒的病,從上面的循行路線可以看出,與手陽明大腸經關系
22:17
密切的內臟有肺和大腸,所以疏通此經氣血可以預防和治療師吸系統和消化系統的疾病。雖然,肺和大腸看起來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內臟,其實它們通過大腸經互相聯系,互相影響。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常出現這樣一些癥狀,嗓子啞了或者咽喉腫痛,同時還有便秘。不知道經絡奧秘的人是不會把這兩個癥狀聯系到一塊兒的,其實這是大腸之火通過經絡上傳到跟肺相連的咽喉引起的,大便通暢了,嗓子自然也會好了。這在中醫里面叫做“金實不鳴”,因為五行里面肺和大腸都屬金。
另外,跟手陽明大腸經關系密切的五官有:臉、下牙、鼻子。我遇到一些臉上有痤瘡的人,通常會先問他們是不是愛便秘,因為大便不通,體內的垃圾就會堆積,人體是有自我清掃功能的,這些毒素總要通過一些途徑排出體外,這樣與大腸經關系密切的地方就成了體內之毒的首選,于是人會長痤瘡、雀斑、酒糟鼻,甚至會下牙痛。而提起牙痛我是深受其苦,幾乎各種方法都試過,止疼藥、含花椒、含醋……后來看到中醫書上的一句話:“面口合谷收。”于是試著按壓合谷穴,效果真的很明顯,幾乎就是在按下去的同時就能感覺到疼痛的減輕,所以這些算是小竅門的東西,我們一定要掌握。
·按摩大腸經可以驅除身體里的“邪”
我們說大腸經屬于大腸,絡于肺,再說得通俗一點,大腸經是大腸的大腸經,大腸和它的關系比其他器官都緊密,大腸經的經氣足、氣血充盛了,就能更好地給大腸提供營養,大腸的功能正常,才能把它感染的病邪“驅逐出境”。我們這里說的“邪”其實就是通指一切不正常的東西。
怎樣才知道是不是大腸經出現問題了呢?這就用到前面提過的經絡診斷作用。簡單的操作方法有循經按壓或者按壓穴位,
22:18
看看在穴位上有沒有壓痛和與平時不一樣的感覺。所以說,平時多按揉不但能保健,還能預知疾病。下面介紹幾個大腸經的常用穴。
·收面口疾病的手神--合谷(虎口)
合谷又稱虎口,它的位置很好找:用另一只手的拇指第一個關節橫紋正對虎口邊,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處就是合谷穴;或者食指拇指并攏,肌肉最高點即是。
合谷是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也就是人體原氣經過和留止的部位,按揉此穴可增強身體的抵抗能力。古人就經常用它來治療頭面部的疾病,有“面口合谷收”之說。治療現在秋冬季節常見的面癱,
合谷是必取之穴。對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疾病也很有用:
(1)止痛。因為這個穴位經氣旺盛,止痛效果很好,可以治療牙齦腫痛、頭痛以及咽喉類、扁桃體炎引起的咽喉腫痛等。另外,因為“同氣相求”,也就是說大腸經和胃經都是陽明經氣,所以古代文獻記載合谷還可以治胃疼。此外,現在生活、工作壓力增大,女性痛經現象越來越普遍,“氣為血之帥”,行氣可以活血,所以有痛經煩惱的女士可以試試,這個穴位很好找,又因為在手
合谷穴一
22:18
上,按起來很方便,同時還可以加按三陰交穴等。
的(2)預防和治療感冒。合谷穴作為手陽明經的原穴,有宣通氣血,促使陽氣之升發而奏扶正祛邪之功效,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治療和預防感冒等外感病。特別提出的是,懷孕的準媽媽們和小寶寶們感冒了不能吃藥,但按摩合谷穴就挺管用。網上有很多這方面的留言,我看過這樣一則:懷孕的時候感冒了不能吃藥,醫生教了我一招,用右手的拇指按摩左手合谷穴,左手拇指按摩右手合谷穴,每次按100下,每天按摩三次。我照做了以后發現挺管用的,鼻子很快就通氣了。后來我發現我小孩有感冒的癥狀,我就會給他按摩按摩合谷穴……另外,媽媽感冒了,怕傳染給小孩,也可以按摩小孩的合谷穴,以增強他的抵抗力,如果是著涼受寒或者受風了,還可以加上翳風和風池、風府等穴位。
出現以上情況時,可以用大拇指按壓或者按揉雙合谷穴(力量的大小以自已能接受為度),加用艾灸效果更好。
·讓心情安逸的曲池
曲池在曲肘關節時,肘橫紋外側端。
先看一下這個穴位的名字,曲,彎曲,指曲肘時取穴;池,水停聚的地方,好像江河之水在這兒匯聚入海一樣。本穴是手陽明大腸經的合穴,大腸經經氣從這兒向深處會合到臟腑,對調節陽明經經氣及臟腑功能有著重要意義。曲池穴經常用來瀉熱,效果很好。如果你心情煩躁,感覺心里憋著火時就試試把大拇指按在曲池穴,做前后方向撥動,這時會感覺酸脹或者有點疼,不一會兒,心情就會安寧,火氣也能夠降下來了。
還有就是緩解關節的酸痛,效果很好。有一次我打羽毛球,因為好久沒打了,玩的時間比較長,結果晚上吃飯時拿著筷子都哆嗦,寫字也感覺手上沒勁,于是就讓朋友揉曲池,邊揉邊屈伸
22:19
曲池
肘關節,很快胳膊的酸沉感就減退了,我自己都沒有想到會有那么好的效果。
有高血壓、高血糖的中老年人每天點揉此穴對控制血壓、血糖也很有幫助。其實要治好這些病不見得就是讓西藥把你的血壓血糖降到正常值以內,關鍵是怎么讓它保持在一個比較穩定的范圍內,這樣我們的身體就能適應這個范圍,然后身體就能重新達到一個平衡。所以這種情況下按揉穴位就特別需要堅持,雖然用不了多長時間就能夠見效,但是“見好就收”還是不行的。
·上肢疲勞、酸痛就去找手三里
翹起大拇指,兩肌腱中間為陽溪穴。手三里在陽溪穴與曲池穴的連線上,在曲池下約三橫指。
手三里穴對緩解上肢疲勞、酸痛特別有效。我曾經有位平時不怎么運動的朋友,一天心血來潮出去鍛煉,回來后就叫苦連天,胳膊又酸又疼,要我幫她放松。當我按到手三里穴時她說“特別
22:19
手三里
酸,但是很舒服”。后來我發現上肢受傷或者酸痛、疲乏時,按揉這個穴位馬上可以很好地緩解。另外,彈撥手三里對頸椎病壓迫神經引起的上肢麻木也有治療作用。
此外,本來合谷穴是最能有效治牙痛的,但是如果效果不好時,可在合谷穴與手三里之間,一邊按壓一邊找最能抑制疼痛的壓痛點,穴位里面有“阿是穴”,也有“反阿是穴”,按壓這種壓痛點馬上見效。
·鼻炎和鼻塞尋迎香
此穴在鼻翼外緣中點,就是挨著鼻孔旁邊的地方。
其實,一看穴名就應該知道它能通鼻子,古人給它起這個名字就是因為鼻子不通時不聞香臭,什么味都聞不出來,結果按了它以后發現能聞見香味了,所以就叫它“迎香”。
迎香穴可以說是治療鼻塞的特效穴。遇到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或者過敏性鼻炎時,按摩兩側的迎香穴一兩分鐘,癥狀可
22:19
迎香
以立刻緩解,也可以加上鼻子周圍的穴位,比如印堂。但是對印堂穴,光按是沒有用的,要用中指的指肚按在印堂穴上,稍微用力按壓,然后慢慢地向上推。如此幾次反復刺激,鼻塞就能消除了。當然刺激位于脖子后面的風池穴也非常好。
連續噴嚏不止的,可以用力壓迎香穴直到發酸為止,放開后再壓,重復直到不打為止。還有人說便秘時也可以先揉兩邊的迎香穴兩三分鐘,然后就會有便意,不過我覺得治療便秘還是應該加上兩邊的天樞穴。
·什么時候敲大腸經最好
大腸經很好找,您只要把左手自然下垂,右手過來敲左臂,一敲就是大腸經。敲時有酸脹的感覺,敲到曲池穴時多敲一會兒,曲池穴就在大腸經上肘橫紋盡頭的地方。
什么時候按摩大腸經比較好?氣血的循行在十二時辰里面各有旺衰,大腸經對應卯時,也就是早上的5~7點按摩大腸經最好,一般有早起習慣的人可以做到,如果沒有早起的習慣,那就往下推 12個時辰,在同名經經氣旺的時候進行按摩,也就是足陽明胃經旺時,辰時,也就是上午7~9點,這就是所謂的“同氣相求”嘛。
22:20
一切為了消化功能--足少陽膽經
·膽經現在是人體最火的一條經
膽經現在是很火的一條經,很多人都在強調它的好處,敲膽經也幾乎成了“萬金油”。至于敲膽經有多大的好處,只有那些堅持做的人才有體會,起碼,它是我們身體上循行路線最長的一
足少陽膽經循行圖 1
條經絡,沿著經絡循行刺激肯定能夠改善氣血的運行,至于采用什么方法,點穴或者按揉或者敲打,那只是刺激方式的不同和刺激量的大小不同罷了,結果都是一樣的。
膽經走在我們身體的兩個側面,從小腿到上身,再到脖子、頭。
·膽經上容易冒出的毛病
膽經出現問題會怎樣呢?口苦、喜歡唉聲嘆氣、心脅痛不能轉身、臉像蒙了一層薄薄的灰塵、皮膚無光澤、腳面外側發熱,還會頭痛、腮痛、脖子下鎖骨窩中腫痛、腋窩腫、大脖子病、出汗打寒顏,胸、脅、肋、大腿外側、膝和小腿外側、外踝前及各關節都痛,足小趾、次趾不能活動。
22:20
·敲膽經別只敲一半
前面我說膽經現在是人體最火的一條經,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一部叫《人體使用手冊》的書,書里強調只需敲大腿部分的循行和那幾個穴位,就能起到日常保健的作用。但是我們要知道,我們的經絡是一條連貫的循行線,不是一截一截的,就像樹干一樣,你能說樹根比樹中間或者比樹丫更重要嗎?所以我覺得敲膽經不應該只敲某些部位。
以前在醫院實習的時候,我的老師治療過一個整條腿都發麻的病人,很明顯,按中醫理論來解釋他就是氣血不通了。這位老師的治療方法很特別,他從上往下開始扎針,結果病人的麻木感就一點一點往下趕,最后只剩一小截,這樣治療了一段時間后癥狀就徹底消除了。
足少陽膽經循行圖2
22:20
如果我們只管大腿以上,好,大腿沒事了,小腿整天麻,那還能走路嗎?這就像通管道一樣,要一點一點通,但是一定要有個整體的目標,要不然上面通了,下面還堵著,那還不污水到處流啊!
足少陽膽經的最佳刺激時間是什么時候呢?膽經的氣血在子時最旺,也就是晚上23點到凌晨1點,這個時候是陰陽轉換的時候,陰氣最重,陽氣剛開始生,所以如果能在這個時候敲膽經最好。而沒有晚睡習慣的人可以退而求其次,在三焦經經氣旺時敲揉,就是晚上21~23點。
·把頸肩弄舒服--肩井穴的好處
肩井穴在肩關節和脖子邊緣的中點處,按壓的時候感覺很疼,但是按揉這個穴位能夠很好地緩解肩關節的緊張和肌肉僵硬等感覺。現在好多人有所謂的“電腦病”、頸肩綜合癥,按揉-下肩井穴就能很快緩解,它能把從肩關節到脖子的那條線都給放松了。牙疼時,按壓肩井穴也能夠立馬見效。
肩井
22:21
·慢性膽囊炎怕什么--陽陵泉說
膽經有 44個穴位,防止和治療范圍也不僅僅是局限在膽囊本身的疾病上。請大家一定注意,在膝關節以下的循行中,有一個穴叫陽陵泉,是相當重要的一個穴位,古書里講它叫“筋會陽陵”,而筋主關節的運動,所以身體的運動,尤其是膝關節運動
陽陵泉
有障礙時一定要揉這個穴。如何找呢?我們的小腿里面有兩根骨頭,里面的一根叫脛骨,外面的叫腓骨,從膝關節外側往下找,我們能感覺到有一個骨頭凸起,這叫腓骨小頭,在腓骨小頭的前下方一個橫拇指的地方就是陽陵泉。每天一定要抽時間多揉揉它,可以使膝關節更靈活。有些人有慢性膽囊炎,除了少吃油膩的東西外,一定要堅持每天揉陽陵泉和陽陵泉下一寸一處叫膽囊穴的地方,這樣就能很好地預防慢性膽囊炎的復發,或者降低復發的機率了。
還有就是,患有慢性胃炎,老是泛酸、吐酸水的朋友,可以按揉陽陵泉,刺激時,要一面吐氣一面壓8秒鐘,如此重復10次,
22:21
會很快治酸,不會打酸嗝,這時還可以加按任脈的中脘和胃經的足三里,效果更好。
堅決捍衛頭腦安全--手少陽三焦經
少陽三焦經分布在人體體側,就像一扇門的門軸,這和膽經的分布是一個道理。所以還有一種說法叫做“少陽為樞”,也就是樞紐的意思,不管是經絡還是方劑用藥里面都有這種說法。手少陽三焦經內屬三焦,三焦是一個找不到相應臟腑來對應的純中醫概念。不過,中醫理論上的臟腑和現代醫學上的臟腑本來就不是一一對應的關系。
·潛伏在三焦經上的疾病
三焦經主要分布在上肢外側中間,還有肩部和側頭部。它的循行路線是:從無名指末端開始,沿上肢外側中線上行至肩,在第七頸椎處交會,向前進入缺盆,絡于心包,通過膈肌。其支脈從胸上行,出于缺盆,上走頸外側,從耳下繞到耳后,經耳上角,然后屈曲向下到面頰,直達眼眶下部。另一支脈,從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與前脈交叉于面部,到達外眼角。
簡單說,三焦經就是手臂外側靠無名指那一條線,它還有一個名字叫“耳脈”,因為這條經繞著耳朵轉了大半圈,所以耳朵的疾患可以說是通治了,像什么耳聾、耳鳴、耳痛都可刺激本經穴位得到緩解。敲的時候也是必須有酸痛的感覺才好,這樣,不僅能調節全身體液循環、增強免疫力,還能刺激大腦皮層、放松神經,改善頭痛、目痛、咽喉痛、出汗等身體不適癥狀。
22:21
另外,三焦經的終止點叫絲竹空,正好在我們長魚尾紋的地方,而且這個地方很多女士最易長班,所以敲三焦經可以防止長斑并減少魚尾紋。
·怎樣使用人體的三焦經
第一,循經按揉或敲擊。前面我們說手足陽明經的時候可能還好解釋一些,畢竟這兩條經所聯系的臟腑我們都知道,但是三焦確實是看不到摸不著的一個東西,我們怎么理解三焦經呢?我覺得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講:三焦經所治的這些病基本上都是經絡循行所過的地方的一些病,“經絡所過,主治所及”,這很好理解;另一方面,三焦經屬于少陽經,前面說了,少陽主樞,是門軸,不管是外面的東西要進去還是里面的東西要出來都得經過門,都得轉門軸,所以三焦經也能用在其他一些病的治療和預防當中,
天髎
天樞
支溝
天井
外關
會宗
關沖中
陽池
22:21
比如說便秘用支溝,本來這是大腸的事兒,大腸是陽明啊,在治疾病的過程中因為陽明比少陽靠里,所以這就是把“壞人”從里往外推的過程,當然就得轉軸開門了。
什么時候揉三焦經最好呢?手少陽三焦經的氣血在亥時達到頂峰,也就是晚上21~23點,這時候不管是工作還是休息的人都會犯困,所以選擇這個時間段按揉對全身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第二,重點穴位的按揉。三焦經在針灸臨床上的應用一般以治療發熱、外感風寒或者面癱以及耳聾耳鳴等比較常見。但是在自我保健中應用不及臨床上那么多和廣,但大家常用幾個重點穴位如支溝、肩髎、翳風、耳門等就足以保證這條經及所屬部位的健康了。
·便秘、兩肋痛、耳鳴、耳聾使用支溝穴
支溝位于手臂的外側,當手背朝上時,腕關節背側的橫紋上三寸(同身寸,即自己的四指寬),在前臂的兩個骨頭之間的空隙中。按揉時要有種酸脹的感覺才好。支溝可以用來治療脅肋部
支溝穴
22:22
的疼痛,因為脅肋在理論上屬少陽經的“勢力范圍”。配上其他穴位還可以治療多種原因引起的便秘、落枕,因為一般情況下自身點、按的刺激量不如針刺的效果,所以同時要配上其他的穴位進行刺激,比如落枕時,配上經外奇穴“落枕點”;便秘時,可以配上天樞、氣海、照海、豐隆、足三里等。
·肩痛不舉找肩髎
肩髎位于肩關節的后方,當胳膊向外展開時在肩部前后各有一個“小窩”,后面那個位置就相當于肩髎的位置。它主要用來治療肩周炎,《針灸甲乙經》上面記載說:“肩重不舉,臂痛,肩髎主之。”可見它治肩病的歷史有多悠久了。知道了穴位的主治和位置后自己每天就可以花5分鐘進行按揉,雙手一定交替進行因為即使只有一側患病,這樣交替進行的同時也是對肩關節功能活動的一個鍛煉。
肩髎
22:22
“善祛“風疾”的翳風穴至日小國士多里
自,翳風這個穴,一著名字就知道和中醫的“風”有關,中醫上講的“風”分為“內風”和“外風”。“內風”多是由于人休陰陽不協調、陽氣不能內斂而生,而且多為“肝陽上亢”,動則生風,導致“肝風內動”而發生突然昏倒,相當于西醫中的突發腦血管病。而“外風”則是由于外界即自然界的不合乎正常
翳風穴
時節的風,或者是正常的風但由于人的體質弱、免疫力下降致病。“內風”常導致中風、偏癱等疾病,“外風”則易導致傷風感冒。
翳有“遮蓋、掩蓋”的意思,顧名思義,翳風能夠對一切“邪風”導致的疾病有效,即“善治一切風疾”。它不但可以用來治療,還可以用來預防和診斷疾病以及判斷病情的加重與否。
首先說預防,自己堅持按揉翳風穴可以增加身體對外感風寒的抵抗力,也就是說能減少傷風感冒的幾率。再說治療,在受了風寒感冒后我們如果按揉翳風,頭痛、頭昏、鼻塞等癥狀一會兒就沒了。治療面癱時,翳風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穴位,不管是中
22:22
樞性面癱還是周圍性的面癱,都可以拿來用。
還有就是判斷病情。有人研究過,周圍性面癱發作前在翳風穴上有壓痛,好多人一覺醒來之后發現嘴歪了,或者是前一天晚上睡覺時一直吹風扇,第二天早上刷牙時發現嘴角漏水,照鏡一看,嘴歪眼斜,這時你會發現在翳風穴確實存在壓痛。而且在治療幾天后,如果用同樣的力量來按壓穴位,如果感覺疼痛減輕,病情一般較輕,反之,則病情較重。
作為日常的保健常識,當我們從外面的風天雪地里回到屋子里面后,一定要先按揉翳風3分鐘。另外,天熱時一定不要讓后腦勺一直對著空調或電風扇吹,因為這樣后患無窮。
那么,如何確定它的位置呢?翳風書上是這樣定位的:正坐,側伏或側臥。從耳后突起的高骨向下摸,到耳垂后面,在下頜骨的后面的凹陷處就是了。向前按時有一種酸脹的感覺能夠傳到舌根。
·耳鳴耳聾按耳門
耳門穴就在我們所說的“耳朵眼”前面,聽宮穴的上方,張嘴時能夠在耳朵前方摸到一個凹陷,就在這個位置。它在臨床和生活中主要用來治療各種耳病,如耳鳴、耳聾等等,進行按揉時要一壓一放,不能用力太大。
耳門穴
22:23
運行人體寶貴體液的水官--足太陽膀胱經
·潛伏在膀胱經上的疾病
足太陽膀胱經起于內眼角的睛明穴,止于足小趾尖的至陰穴,循行經過頭、頸、背部、腿足部,左右對稱,每側67個穴位。是十四經中穴位最多的一條經。共有一條主線,三條分支。
足太陽膀胱經循行圖1
足太陽膀胱經循行圖2 足太陽膀胱經循行圖3
經脈循行:足太陽膀胱經起于內眼角的睛明穴,上前額交會于頭頂。頭頂部的支脈:從頭頂到達耳上角。頭頂的直行的經脈:從頭頂入里聯絡與腦,會出來分開向下行于頸后,沿著底胛骨內側,挾著脊柱,到達腰部,從脊柱兩旁肌肉進入體腔,聯絡腎,屬于膀胱。
腰部的支脈:向下通過臀部,進入窩中。后項的支脈:通
22:23
過肩胛骨的內緣直下,經過臀部向下行,沿著大腿后外側,與腰部下來的支脈會合于腘窩中,從此向下經過小腿后側,出外踝的后面,沿著第五跖骨至小趾外側端,與足少陽腎經相連。
《黃帝內經》上說,膀胱經有問題人會發熱,穿厚衣服也覺得冷,流鼻涕,頭痛,項背僵硬疼痛;眼珠疼痛得好像要脫出一樣,頸項好像被人拉拔一樣難受,腰好像要折斷一樣疼痛,膝彎部位好像結扎一樣不能彎曲,小腿肚像撕裂一樣疼痛,股關節屈伸不靈活;癲癇、狂證、痔瘡都發作了;而膀胱經所經過部位都會疼痛,足小趾更不能隨意運動。
膀胱經大部在背后,自己一般情況下夠不到。所以我建議大家找一個類似搟面杖的東西放在背部,上下滾動以刺激相關俞穴,疏通經氣,同時還能對整個背部的肌肉等軟組織進行放松。當然在背部脊柱兩旁進行走罐是最好了,可以對感冒、失眠、背部酸痛有很好的療效。尤其是失眠,效果非常明顯。還有頭部,循經進行輕揉或者用手像梳頭似的進行刺激,對頭昏腦脹也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除了對背部和頭部的按揉梳理外,還可以對腿部的循行進行按揉,因為膀胱經的循行深層解剖有坐骨神經,所以沿經進行按揉(當然要加力,因為大腿的肌肉很豐厚),可以緩解坐骨神經疼和腰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所致的腿部疼痛、麻木等癥狀。
·按揉膀胱經的好處
膀胱經的有效范圍很廣,不僅僅是因為它屬于膀胱以及與其他臟腑有聯系,更多的是因為它的循行路線。它在后背上有兩條直線,線上分布著所有背俞穴,這些穴和臟腑本身的分布位置相對應,是臟腑器官的反應點,就像現在耳穴足療的反射區一樣,調節臟腑的作用很好。臟腑的功能好了那還有什么病不能治療好
22:23
呢?我們說了,中醫看病時沒有說一個病是孤零零的,都是和相關臟腑的功能異常有關的,所以膀胱經才顯得這么重要。
我鄰居家有一個小孩,十一二歲,發燒、咳嗽、咯黃痰,在西醫那里打針輸液都不管用,家長很著急,請我過去看看。我發現那小孩很奇怪,他咳嗽時,家長幫他拍背,他老躲開。我撩起他后背的衣服一看,在右側膀胱經的肺俞穴上鼓出來一個小結節,我一碰那小結節,他就疼得又躲又叫。后來我就幫他推后背膀胱經,推得后背微微發紅、身體微微出汗后,再按揉那小結節。先輕后重,直到把它揉開。第二天,小孩燒退了,咳嗽也輕了。我囑咐他喝粥調理,注意保暖和休息,幾天后他就痊愈了。
那什么時候刺激膀胱經最好呢?足太陽膀胱經的氣血申時影旺,即下午15~17點,這時如果能按摩一下,把氣血給疏通了,對人體是很有保健作用的。
·睛明也能治打嗝
睛明穴位于內眼角稍靠上的凹陷處,是治療眼病和呃逆(俗稱打嗝)的常用穴。在針灸臨床上此穴屬于危險穴位,但確實是有效神穴。在自我保健中我們可以用雙手同時按壓雙穴,緩解眼睛疲勞。而長時間低頭看書或者盯著電腦工作的人,經常會感到眼睛發脹、怕見光,這時就應該暫時放下手中的活計雙手點按睛明穴,向內上方用力,會感覺到整個眼睛都酸脹,或者還有點發痛,不要怕,這種效果是最好的。然后持續點壓或者一松一壓此穴1~2分鐘,眼睛會很快舒服。
說到打嗝,很多人都有這個體會,打起來不光尷尬還很痛苦。排除那些胃部有病的人不說,有些人是因為剛從屋里面出來,受了點寒氣,被風一吹就開始打了,有的人能整天都停不了,感覺整個人都要崩潰了。治療方法當然有很多,比如喝點溫水,或者
22:24
睛明穴一
轉移一下注意力,或者是按揉耳穴上面的“胃、膈”反射區。其實這個時候最好去按壓睛明穴,雙手拇指加大力氣點按穴位,使其產生強烈的酸脹感。還有一種情況:有些危重病人會有打嗝情況,怎么都止不住,常被誤認為是在“倒氣”。這時候,如果按照上述方法刺激睛明穴,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痛經腰疼擦八髎
八髎穴,就是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幾個穴的統稱。其中次髎是用來治療腰痛和痛經的特效穴,尤其是痛經,效果很好。如果沒有辦法針刺或者不懂自己如何點揉,一般就采用橫擦的辦法,就是用手掌隔著衣服橫向地來回摩擦,直到那種熱感直透過皮膚,這幾乎是治療痛經的必用辦法,就是在醫院也這么用,效果非常好。
·腰背不舒服委中求
委中穴位于膝關節后側,也就是腘窩處,腿屈曲時腘窩橫紋
22:24
上程
的中點,是治療腰痛的要穴。針灸的“四總穴歌”里說“腰背委中求”,就是說腰背處的所有疾病和不舒服等要向委中處尋找,在保健時要點按。
在操作時可以一點一放,同時配合腿部的屈伸,不但對腰痛有很好的止痛作用,還可以治療腿部的酸脹、膝關節周圍的軟組織病以及下肢的一些病癥,比如下肢腿軟無力,還可用于中風偏癱后遺癥的護理。
·小腿抽筋點承山
承山穴位于小腿的后方正中線上,當提腳尖時能看到或摸到小腿后方肌肉的交角凹陷處,如下圖所示。
承山穴在運用上主要用來治療痔瘡和緩解肌肉疲勞以及腰痛等,對便秘也有一定的效果,尤其對治療登山或長時間運動之后產生的小腿酸困、抽筋效果很好。這個穴位找起來比較方便,順
22:24
承山
著小腿后面往下推,肌肉變薄處或者感覺到一個尖兒的地方就是。在進行點按時小腿會感到酸脹或者疼,但點完之后效果很好,如俗話說的“腿肚轉筋”能很快地緩解。運用時手指的力應該緩慢增加,不能一開始就用很大的力,否則容易造成損傷。另外在輔助治療痔瘡等病時力量不需要太大,應該進行常規的點按和揉,同時配合提肛運動,如果堅持每天做上一次,配合提肛運動100~150次,對治痔瘡很有好處。
寧心安神、舒筋活絡的關鍵--手太陽小腸經
·小腸經是一條什么樣的經
小腸經與手少陰心經相表里,臨床上經常用瀉小腸火來去心火,因為中醫上講“小腸主液”,心火也經常下移小腸,比如口舌生瘡,舌尖紅痛,就可以用利小便的方法來治療,這個時候泡一點竹葉喝,或者再加一點冰糖,熱就能從小便導出來了。
22:25
小腸經的循行和大腸經比較相似,只是位置上要比大腸經靠后,從作用上來講也沒有大腸經那么廣。它從小指的外側向上走,沿著胳膊外側的后緣,到肩關節以后向脊柱方向走一段,然后向前沿著脖子向上走,到顴骨,然后到耳朵。
·怎樣使用人體的小腸經
循著小腸經按揉可以放松上肢肌肉,疏通經氣,不但可以用來緩解疲勞,在做治療時也經常作為剛開始的放松手法來應用。
另外,小腸經因為它的循行跨過腕、肘、肩三個關節,所以在操作時對關節兩側的穴位進行點按,可以對關節的屈伸不利和周圍軟組織疾病有較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手太陽小腸經經氣旺在未時,也就是下午13~15點,這時陽氣開始下降,陰氣開始上升,此時是按揉的最佳時間。
聽宮
手太陽小腸經循行圖3
手太陽小腸經循行圖1
手太陽小腸經循行圖 2
22:25
·急性腰疼點后溪
在手掌小指側,微握拳,當小指近手掌那節(第五掌指關節)后的遠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即手掌和手背交界的地方,手的外側方。
后溪是治急性腰扭傷的特效穴。當腰扭傷、疼痛在脊柱兩側時點揉的效果尤為顯著。但是在自我保健時,它除了可以作為治療腰痛的主要穴位來按揉以外,還有一點經常被大家忽視,那就
天柱 天柱
大杼
后溪
是它的止痛作用。把拇指或者食指、中指屈起來,用關節抵住后溪穴,然后加力,邊加力邊進行輕微的旋揉,止痛效果相當明顯。落枕時也可以這樣做,僵硬的脖子一會兒就好了。同樣按揉天柱穴、大杼穴、大椎穴、完骨穴、肩井穴也能馬上見效。
這里我僅向大家介紹其中的天柱穴、大杼穴的找法;先摸到枕部最突出之處(枕外粗隆),再往下摸,則有凹陷。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后頸窩”,天柱穴就在后頸窩往下2厘米處,脖子兩側直向筋肉的外緣上,一壓,會有強痛;脖子往前傾,從枕部往脖子后側摸,頸項底部有大塊凸骨(第七頸椎骨)從它的下一個
22:25
落枕
凸骨(第一胸椎骨)和下兩個凸骨(第二胸椎骨)之間起,再往左右二指寬處,就是大杼穴。可以用綁好的五六支牙簽連續刺激這些穴道。
還有落枕穴,落枕穴更是治療睡覺時落枕的特效穴道。在手背上食指和中指的骨之間,用手指朝手腕方向觸摸,從骨和骨變狹的手指盡頭之處起,大約一指寬的距離上,一壓,有強烈壓痛之處,就是落枕穴。可以用食指指腹,或圓珠筆頭(不是筆尖)按在此穴上,稍微用力刺激它,落枕的脖子便會變得輕松多了。
·小指發麻撥小海
小海穴位于肘關節外側。取穴時屈肘抬臂位,在尺骨鷹嘴與肱肌內上髁之間取穴。這時,用手指彈敲該部時有股電麻感直達小指。
小海穴除了可以治療肘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疾病外,還可以治療上肢麻木,尤其是小指麻木。因為該穴位的深層解剖為尺神經溝,有尺神經經過,而尺神經支配小指的感覺。有報道說,刺激小海穴可使腸道的迷走神經過敏現象減輕,所以可用來輔助治療過敏性結腸炎。在保健運用時以按揉為主,但是在治療頸椎病
22:26
小海
壓迫神經所致的小指麻木時,應該加上撥動,使麻感傳到小指。
·肩周炎的必用穴--肩貞
小腸經還有一個名字叫“肩脈”,一聽這個名字就知道它是管肩膀的。里面的肩貞穴就是專治肩關節周圍炎的。它位于肩關節的后面,自然下垂手臂時,手貼近身體,在腋后線頭向上一寸(同身寸)處。操作時胳膊稍向上抬起,另一手從腋下穿過向上用中指點揉;或者另一手從前面經過,手掌掌根放在肩關節的正
肩貞
22:26
上方,中指到達的地方。
·天宗穴能治“電腦病”
天宗穴在進行肩背部軟組織損傷的治療和保健中可以說是必用的穴位。點、按、揉此穴會產生強烈的酸脹感,可以放松整個肩部的肌肉。
隨著電腦的普及和職業的需要,長時間的伏案工作或電腦操作會讓人覺得整個身體發困,頸肩部僵硬、發緊,也就是現在經常被人提起的“頸肩綜合癥”。一開始癥狀輕的時候站起身活動一下,很快就能恢復如常,但日漸加重,先是后背痛,繼而脖子也不能轉側。手還發麻。這時,就要天天敲小腸經了,做時要加上一分鐘的擴胸運動,再加按一分鐘的天宗穴,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就出來了。
取穴時一手下垂,另一手從肩關節上方繞過,向下順著肩胛骨往下走。它的位置相當于肩胛骨的中線上中點處,點按時感覺非常明顯。
天宗穴
22:26
·下巴老掉灸聽宮
聽宮,一看穴位的名字就知道它和聽力有關系,而且位置也在耳朵附近,一般采用點按的手法進行操作,一壓一放,可以治療耳鳴、耳聾、中耳炎。還有一種病,好多人都有體會,也沒什么明顯的感覺,疼痛什么的好像都沒有,只是張嘴閉嘴的時候或者吃飯嚼東西時,耳朵旁邊老是咯嘣咯嘣響,偶爾下巴會突然掉
聽官
下來。這就是顳頜關節紊亂。治療這種病時應該以艾灸為主,有人做過比較,幾種治療手段中艾灸的效果是最好的。同時把臨近的穴位一塊兒灸了,比如足陽明胃經的頰車、下關等穴。
婦科病的首選--足太陰脾經
·脾經要愛護的是哪些內臟
足太陰脾經主要循行在胸腹部及下肢內側,即從足走頭。足太陰脾經從大腳趾末端開始,沿大趾內側赤白肉際(腳背與腳掌的分界線),經核骨,向上沿著內踝前邊,上至小腿內側,
22:27
沿脛骨后緣(小腿內側的骨頭),交出足厥陰肝經之前(與肝經相交,然后在肝經前循行),上膝股內側前邊(即膝蓋、大腿內側),進入腹部,屬于脾,絡于胃,通過膈肌(腹部與胸部的間隔)、夾食管旁,連舌根,散布舌下。
其分支從胃部分出,上過膈肌,流注心中,經氣接手少陰心經。
從上面路線可以看出來,與足太陰脾經關系密切的內臟有脾、胃和心。中醫里的脾與西醫中的spleen(脾)不完全一樣。相同點是它們都統血(貯存血液)和升清陽(提高免疫);不同的是中醫的脾有運化的作用,指脾能吸收食物中的精華物質,轉化為氣血津液,通過心肺輸送至全身各臟腑組織,以供人體生命活動之需。所以食欲旺盛、飲食后胃部與腹部舒適、大便正常的人,大多面色紅潤,肌肉豐滿,表明“脾氣旺盛”,運化功能正常;而食欲不振,經常胃脹腹滿,大便稀者,大多面色萎黃,形體消瘦軟弱無力,這就屬于“脾氣虛弱”,運化失常。但也有一些人食量并不小,卻面黃肌瘦,也是由于脾的運化功能不正常,水谷不能化生為氣血所致。
脾還有統攝、約束血液行于脈內而不外逸的作用,稱“脾統血”。一般出血癥多與火熱有關,“熱血沸騰”,血受火熱之邪干擾時會不受約束而妄行,出現各種出血癥,民間有用大量薺菜煎水喝來治尿血的偏方,就是針對這類出血性疾病的。
但還有一類出血癥,與火熱之邪無關。中醫認為“氣為血之帥”,也是帥的意思,要使血在脈管中規規矩矩地運行,不隨便跑到脈管外來,需要“氣”對它的約束,這個氣主要是脾氣。如果脾氣虛弱,不能承擔起這種約束功能,也會出現各種出血病癥,如皮膚紫癜、產后出血不止、嘔血、便血、尿血等。治療這類出血不能用瀉火的方法,而要補脾氣。宋代有一個名方“歸脾
22:27
湯”(現有中成藥“歸脾丸”)就是治療這類出血的有效藥物(方名也提示了這種作用),用來治療人工流產后氣虛所致的出血不止,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與脾經有關的五官包括舌和咽,這也跟脾臟的功能相關。“脾開竅于口,其華在唇,在液為涎”,飲食從口入,如脾的功能正常,則口味食欲才能正常,中醫稱“口中和”;如脾運化功能異常,就會有口黏、口臭、口淡、口甜等癥狀。涎為口中津液,就是俗稱的“口水”,能濕潤口腔,保護口腔黏膜,幫助食物消化。但口中涎液過多,不自主的外流,如小兒、中風后的流涎,是脾虛的一種征象;有些人飲食過量,特別是晚上進食過多的油膩食品,睡眠時常會流腥臭的口水,這是因為飲食過多,超過了脾的
周榮食竇
大橫
沖門
血海陽陵泉
地機一
三陰交
商丘 隱白 會孫
22:27
運化能力(晚上陽氣漸衰,脾氣不旺,運化能力減弱),水谷不能化生為氣血,反聚而為濕熱之邪的一種現象。所以晚上過多的進食,特別是高熱量的食物對健康不利。
·脾經上潛伏著哪些疾病
脾經是陰經,跟臟腑聯系最密切,而當其不通(氣血異常),人的身體會出現下列病癥:1
外經病:如果不通,身體的大腳趾內側、腳內緣、小腿、膝蓋或者大腿內側、腹股溝等經絡路線上會出現發冷、酸、脹、麻、疼痛等不適感。因為脾跟血液相關,所以脾虛引起的痛經常有從小腹→腹股溝→大腿內側的放射性痛或者涼,如果平時按揉脾經的穴位,例如三陰交,陰陵泉(下面會談到)就可以預防痛經。
五官病:從上面經絡循行可以看出,足太陰脾經跟舌、咽部關系密切,所以治療舌根發強、吃飯后即吐、不自主地流口水這些病癥應該從通脾經著手。
臟腑病:“陰主里,陽主表”,脾經可以治療全身乏力或者全身疼痛、胃痛、腹脹、大便稀、心胸煩悶、心窩下急痛。
當出現以上所說的病癥時,針灸的刺激效果更好。
。如何使用人體的脾經
首先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暴飲暴食,尤其是少吃油膩的食物,這樣能保證脾經不超負荷運轉,禮尚往來,它也會回報你以健康的身體。
其次,思則氣結,思傷脾。思慮過度連累了脾,會使其方寸大亂功能失調,消化液分泌減少,這時人的身體就會出現食欲不振、形容憔悴、氣短、神疲力乏、郁悶不舒等現象,正所謂“思慮傷脾還不悔,最終消得人憔悴”。這時除了注意調整情緒,還
23:24
要每天花幾分鐘按摩以下我將向你介紹的重點穴位,這樣,保你安枕無憂。
怎樣才能知道這種預防是否得當呢?是不是隔三差五就要去醫院做個B超之類的檢查呢?不用!脾經是脾臟外在的反應線,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循經按壓,尋找疼痛的反應點,自我診斷,自我調節。
那什么時候按揉脾經最好呢?脾經旺在巳時,即上午9~11點,人體的陽氣正處于上升期,這時疏通脾經就能起到很好的平衡陰陽的作用。
·腹脹、食欲不佳找太自
從五行上看,脾屬土,所以脾經又稱土經,作為脾經上的穴位太白也屬土。
太白在腳的內側面,大腳趾骨節后下方凹陷處,腳背腳底交界的地方。
太白穴是脾經的原穴,按揉或者艾灸此穴可以補脾,對脾虛癥例如全身乏力、食欲不佳、腹脹、大便稀等臟腑病有很好的作用,亦可以補后天之本,增強體質。
太白
23:24
·婦科病的首選--三陰交
三陰交在腳內踝尖上三寸,就是從內踝向上量四指,脛骨(小腿內側骨)后緣凹陷處,用手按時比其他部位敏感,有點脹疼的感覺。
三陰交
“三陰交”是脾經、腎經、肝經三條經絡相交之處,對中醫而言,這是特別受到重視的穴道,又名“女三里”,只要是婦科病,刺激此穴皆有效,因此有人說它是婦科病的萬靈丹。它具有雙向調節的作用,也就是根據個人體質不同,產生對機體有利的作用。它能通利又能收攝,能活血又能止血,能滋陰又能利濕。主治癥狀包括;痛經、月經不調、更年期綜合癥、過胖過瘦(增肥減肥)、腳底腫脹、手腳冰冷等多種婦科疾病。對三陰交穴的刺激,用艾條灸也較為有效。月經開始前5~6天起,每天花一分鐘刺激本穴,遠比生理痛后再刺激來得有效。
還有,三陰交穴雖是治婦女病的特效穴,但另一方面,它也和合谷穴同為流產的名穴,古人曾利用這些穴道來墮胎。所以懷孕初期的女性,一定不要刺激三陰交穴,更別和合谷一塊兒用。
23:24
。婦科病的萬靈丹--陰陵泉
此穴與三陰交作用相似,臨床經常與其配合使用加強療效。
·濕癥、丹毒等皮膚病找血海
血海在大腿內側,髕骨底內側端兩寸(左手手掌抵住右膝蓋,大拇指下肌肉凹陷處即是右血海,左血海同理取之)。
作用:血海,顧名釋義,是治血要穴,對婦科病、濕疹、丹毒等皮膚病效果很好。中醫認為,濕疹、丹毒等皮膚病是風熱之邪所致,血行風自滅,用活血的方法可以根治。對婦科病可以按揉或者點按,對皮膚病可以用牙簽之類有尖的東西加大刺激。經常按揉血海不但可以對付婦科病,還能抗過敏,對我們經常說的“血熱”造成的病,都有效。
全球有80%的女人每月被痛經困擾著,而且其中超過50%找不出原因,屬于無法徹底根治的原發性痛經。足太陰脾經的穴位
血海
23:25
對痛經有很好的療效,平時按摩或者艾灸就可以緩解。同時,食多餐,盡量避免過甜及過咸的食品,冬天保持身體暖和,多熱的藥草茶或熱檸檬汁,以及在熱暖水等也可以幫助緩解。
人體的總理--手太陰肺經
·與肺經有關系的是肺、胃、大腸和皮毛以及悲之情
總手太陰肺經起始于胃部,向下絡于大腸,回過來沿著胃上口穿過膈肌,屬于肺臟。從肺系(氣管、喉嚨部)橫出腋下,下行沿著上臂內側,走在手少陰、手厥陰經之前,下向肘中,沿前臂內側橈骨邊緣(大拇指方向),進入寸口(手腕部橈動脈搏動處,即中醫把脈處),上向大魚際部(手掌大拇指方向較豐厚的肌肉,因為像魚肚而得名),沿邊際,出大指的末端。
它的支脈:從腕后走向食指橈側(大拇指方向),出其末端,在此經氣接手陽明大腸經。
從上面路線可以看出來,與手太陰肺經關系密切的內臟有肺、胃和大腸。
首先說一下肺,古人對肺的位置和形態有這樣的描述:“喉下為肺,兩葉白瑩,謂之華蓋,以復諸臟,虛如蜂巢,下無透竅,故吸之則滿,呼之則虛。”肺葉嬌嫩,通過口鼻直接與外界相通,易受邪侵,不耐寒熱,故有“嬌臟”之稱。它的主要功能是吸入自然界的清氣,呼出體內的濁氣;使衛氣散布全身,保護肌表,輸送水分和血液。當肺的正常功能失去平衡時,除了出現咳嗽、氣喘、胸悶等呼吸方面的疾病外,還有以下情況:
23:25
手太陰肺經循行圖
(1)肺外合皮毛,即肺的外延部分是皮毛。皮膚需要肺經經氣充養,如肺經經氣過盛,皮膚血液循環過強,出現皮膚發紅、怕熱、易過敏;長期平衡失調則耗傷肺氣;肺經經氣虛,則皮膚血液循環不足,出現暗黑,沒有光澤。所以真正的美容美膚要從調整肺的功能入手。
(2)根據整體理論,中醫把臟腑與情志聯系在一起,五臟對應五志。肺在情志主悲,當人哭得很傷心很厲害時會喘不過氣,感覺氣不夠用,這就是悲傷過度、肺氣受損的現象。反過來,肺氣虛時,對外界刺激的耐受性會降低,容易產生悲觀、自卑、易哭泣、心理負擔過重等情緒;肺氣過盛時,自卑心理會減少,容易走上另一個極端--自負。
過與不及都會造成功能失調,人體臟腑器官氣血津液也要保
23:25
持在“中庸”狀態。儒家的“中庸”指的是不偏不倚,平衡協訓正如宋玉的文賦里講的“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是指那種恰到好處的美。心理學認為,引起情緒變化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你對事件的看法。心態決定心情,心情反過來影響某臟功能,隨之影響其他臟腑器官。萬事萬物都不是獨立的,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其中的任環節出現明顯偏頗,都會造成整體失衡。維持各方和諧,才能有統一的整體。
肺與胃、大腸相關,體現在與消化系統的關系上,前面介紹手陽明大腸經時已提過,這里就不多述。
·肺經上潛伏著哪些疾病
上面已談到,肺經和肺、大腸、喉嚨等器官的聯系相當密切,那么保證了肺經的暢通,這些相關器官的功能也就能得到保證了。肺經異常不通時,人的身體會出現以下這些毛病--
(1)外經病:沿肺經循行路線上的麻木、疼痛、發冷、酸脹等異常感覺,一般出現在鎖骨上窩、上臂、前臂內側上緣(大拇指方向)。
(2)臟腑病;本經經氣異常會出現胸悶、咳嗽、氣喘、氣短、心煩不安等癥狀;又因為肺與口鼻相通,所以也會出現鼻塞、感冒、流涕、傷風怕冷等癥狀。
手臂陰面靠拇指的那條線就是肺經,平時敲稍有酸痛感。如果某一天你敲它,發現酸痛難忍,那是肺經在告訴你:你快得感冒了。那你就要加強敲,一天多敲幾次,有空就敲肺經,直到沒有酸痛難忍的感覺了,就說明肺經已經幫你把感冒病菌消滅了。
(3)上面提到,肺在志主悲,所以肺經經氣亦可以調節情緒異常。常用方法有強身健體功效的氣功導引,也有通過靜守的方
23:26
式疏通經脈氣血的,這種靜守指的便是情緒上的淡泊,即心中平靜、空空如也。
同時,由于肺經與皮膚的聯系,肺經經氣異常也會導致皮膚的改變,如一些過敏性皮膚病、色斑、無光澤等。
按摩肺經的最佳時間:肺經的經氣旺在寅時,即在早上3~5點,但是這時正是睡眠的時間,所以我建議在同名經上找,也就是上午9~11點脾經旺時。
·肺臟健康的晴雨表-中府
怎么找中府穴呢?鎖骨下窩下一寸,距正中線六寸(夾緊上肢時,大約與腋下對齊)的地方就是。
中府穴是肺的募穴,即肺臟氣血直接輸注的地方,最能反映肺的情況,是診斷和治療肺病的重要穴位之一,經常用來治療咳
中府
23:26
嗽、氣喘、胸痛、此外肺結核和支氣管哮喘病人,在穴位上常有異常反應。又因為此穴是手、足太陰之會,故又能健脾,治療物脹、肩背痛等病。調
但中府穴下方肌肉偏薄,日常保健建議不要使勁,稍稍施力按揉1~2分鐘即可。曾經有一位喜歡健身的朋友因為練擴胸拉傷了肌肉,當時我選的就是中府穴,因為求“效”心切,用力過大結果第二天他更疼了。當時我考慮刺激這個穴位并不是鎮痛,而是要加快他身體自我恢復的過程,但結果卻適得其反。所以日常保健與治療疼痛不適時力度一定要區分好。
·治熱治痛治出血沒商量--尺澤和孔最
知又尺澤在肘橫紋上肱二頭肌肌腱(曲肘時很明顯的肌腱)橈側(大拇指方向)的凹陷處。
尺澤穴與大腸經的曲澤穴位置相近,作用也有點類似,都有瀉熱的作用。對肺經熱引起的咳嗽、氣喘、咳血、潮熱、胸部脹滿及咽喉腫痛有效。但是此處按壓力度要大,效果才好。
尺澤
孔最
23:26
另外,尺澤穴跟肱二頭肌肌腱相近,而肱二頭肌的作用是曲肘,所以也可以用來治療肘關節痙攣。
孔最在前臂掌面橈側(大拇指方向),在尺澤與太淵(腕部動脈搏動處)連線上,腕橫紋上七寸(手腕至肘共十二寸,按比例取穴 )。
作用:孔最是手太陰肺經的郄穴。郄穴一般主治急癥,陰經的郄穴主要治療急性出血性疾病。根據肺經的循行,可以看出本穴除了可以瀉肺熱治療咳嗽、氣喘、咽喉腫痛等癥狀外,對咳血、痔瘡出血也有作用。實際針灸操作中,孔最穴是保守治療肺結核、不明原因咳血的要穴。
·補肺腎之虛,管小病小疾--列缺
簡單取穴法:兩手交握,左手食指在右腕背部,食指下即是。列缺穴是三經交會穴,可以同時調節肺經、大腸經及任脈的經氣。平常生活中,人有時會突然出現不明原因的頭痛,其實,大多數都是不經意感受風寒導致的,和鼻塞、流涕一樣同屬于感冒的一個癥狀,這時按揉列缺穴疏衛解表,加上熱敷或者艾灸效果會更好。
列缺還和奇經八脈中的任脈相連。任脈是循行在人體前正中的經脈,是“陰脈之海”,有補肺腎陰虛的功能。中老年人糖尿病、耳鳴、雙目干澀以及更年期的一系列不適,例如煩躁、失眠等多是腎陰不足、津液不能滋養所致,而使用列缺就可以調節。
對于手腕活動不便、手掌發熱、前臂各種活動感覺的所有不適,亦屬列缺穴“分內之事”。
23:27
護身衛體的大將軍-足厥陰肝經
·肝經上潛伏的疾病
肝經有14個穴位,循行路線從下向上走,起于腳大拇趾內例趾甲緣上,向上到腳踝,然后沿著腿的里面向上走,在腎經和除經的中間,最后到達肋骨緣。
手厥陰肝經循行圖2
手厥房肝經獨行圖1 手厥房肝經循行圖3
肝經和肝、膽、胃、肺、膈、眼,頭、明候都有聯系,所以雖然循行路線不長,穴位不多,但是作用一點也不小。肝經有病就會出現以下問題:腰痛得不能伸,面色海暗,明干、胸部感覺被東西堵住一樣、腹瀉,嘔吐、遺尿或尿不出。痛氣或腹部兩側疼痛。
,什么時候按摩肝經最好
肝經的氣血在丑時最旺,也就是凌晨的1~3點,這時人體的
————— 2022-11-05 —————
09:06
陰氣開始下降,陽氣開始上升,所以應該安靜地休息,以順應自然。建議改在同名經手闕陰心包經旺時按摩,也就是晚上19~21 點的時候。
·失眠的原因是魂不守神--太沖穴說
按照身體十二經的氣血循行來看,肝經的經氣在丑時最旺,就是凌晨1~3點,這個時候我們都在睡覺呢,但是有些人就是睡不著。工作和生活有壓力的人還能理解,有些人什么壓力都沒有,也睡不著,有些人倒是能睡著,但是經常做噩夢,搞得每天起來都無精打采或者莫名煩躁。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中醫里講心主神、肝主魂,本來到晚上的時候這個神和魂都該回去的,但是神回去了魂沒有回去,這就叫“魂不守神”,中醫經常說有的人沒魂兒了,沒魂的人他能好好睡覺嗎?所以中醫的解決辦法就是讓魂回去。怎么讓肝魂回去?除了找有經驗的老中醫開些平肝潛陽的藥之外,每晚臨睡前一定要花10分鐘刺激肝經上的太沖,點揉肝經循行路線上的重要穴位,哪里痛、酸、麻木就按哪里,有些人是脾氣大,火氣特旺,這時只要點點穴,消消火兒,幾分鐘后人就感到心平氣和了,自然也就能安然入睡了。
·人體自身的“菊花茶”--太沖
太沖是肝經上最重要的穴位,是治各類肝病的特效穴位。能夠降血壓,平肝清熱,清利頭目,和中藥中菊花的功效很像,而且對女性的月經不調也很有效。它的位置在腳背上大拇趾和第二趾結合的地方向后,在足背最高點前的凹陷處。那些平時容易發急,脾氣比較暴躁的人一定要重視肝經上的太沖,每天堅持用手指按揉太沖2分鐘,要產生那種明顯的酸脹感,用不了一個月就能感覺到體質明顯地好轉。
09:06
太沖穴
很多女性的月經總是提前或者經期延長,老是沒有規律,月經的顏色深紅,而且莫名地發熱,經前幾天特別煩躁不安,想發脾氣,這在中醫里面講就是肝的問題,因為肝主藏血,還有就是肝經有熱導致的。這個時候一定要點太沖,不是在經期點,要在月經來臨之前5天就開始每天點揉太沖,每次3~5分鐘,每個月經周期前都堅持做,不到兩個月,就會有明顯的效果,經期開始恢復正常了,經前的緊張煩躁也沒有了,痛經的也不痛了。
·拯救肝臟的義士--期門穴、行間穴
肝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各種類型的肝炎。比如急性慢性肝炎等,會容易疲勞、沒有食欲、想吐等,而且治療上十分麻煩。在這里,我建議有病的朋友首先要學會與肝炎“和平共處”,保持心情的平靜,另外,堅持按揉肝經上的一些重要穴位,若能每天堅持刺激,將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肝炎帶來的危害。
期門穴、行間穴等穴對肝病十分有效。要找期門穴時,請先找巨闕穴。在心窩上端,從左右肋骨相交之處起,往下二指寬處即是巨闕穴。然后,從乳頭往下畫一條平行線,在此線所經過的
09:07
期門 期門 行間穴
肋骨和肋骨之間,與巨闕穴同樣高度上的,就是期門穴。
行間穴在腳上。從腳的大拇趾和第二趾根部之間的中央起,稍靠近大拇趾側之處,在腳的表面交接處上就是行間穴。施壓,會強痛,在這些穴道上每天兩次指壓,每次30下的強烈刺激即可。而有肝硬化和酒精肝、脂肪肝則用香煙或艾柱每天炙 20 次。到目前為止,西醫尚未發現肝炎的特效藥,因此無法完全控制病情,利用本書所介紹的方法,每天堅持下去,并同時注意飲食起居,效果十分顯著。
代心受過,替心受邪--手厥陰心包經
·代心受過,替心受邪
中醫所說的心包就是心外面的一層薄膜,能夠代心受過,替
09:07
手厥陰心包經循行圖
心受邪,即外邪侵犯人體時它要代替心去承受侵襲。因為“心為五臟之大主”,“心主神明”,心就相當于身體之國的君主,所以有什么病災危難的當然要由心倉之臣來替心君承受了。
心包經在手臂陰面中間那一條線上,敲小臂有酸痛感,敲大臂有電擊感。它的具體循行路線如圖。
從現代解剖學來說,心包經在人體循行的路線有前臂內側皮神經,所以刺激心包經可以治療沿經皮膚的感覺異常等病癥。另外對冠心病、心絞痛也有很好的療效,這些都是經過臨床病例和實驗研究證明過的。
·為什么人過35歲就要敲心包經
現代人飲食不平衡,不順應天時的生活習慣,使得血液中的膽固醇與脂肪異常增高,血中膽固醇量太多時,會逐漸粘黏在血
09:07
管壁上,造成血管狹窄、彈性變差,當血液流動不順時,更容易誘發心肌梗塞及腦中風等嚴重并發癥。而敲擊或按揉心包經可使血液流動加快,使附著血管壁上的膽固醇剝落,隨后排出體外,也就是俗稱“無毒一身輕”。
那什么時候按揉心包經最好呢?心包經在晚上戌時最旺,就是晚19~21點,這段時間吃過晚飯正是應該促進消化的時候。但是不要在晚飯后立刻就做,那反倒會影響氣血的運行,最好在飯后半小時后施行最好。
·心臟的隨身保健醫生--內關
無論是針灸臨床還是防病保健首推的就是心包經上內關穴。內關穴有“寧心安神、理氣止痛、和胃降逆”的作用。鑒于它的這些功用,它的主治范圍為心臟系統疾病、胃腸不適等。那么,如何取穴呢?手掌朝上,在腕橫紋上兩寸(同身寸),當握拳并且手腕上抬時,就能在手臂中間看見兩條“筋”,內關就在腕上兩寸兩筋之間。
首先,內關穴對心律失常有著很好的調節作用。平時既可以邊走邊按揉,也可以在工作之余進行操作,每天花兩分鐘左右按揉,力量不需要太大,有酸脹感即可。
內關穴
09:07
內關作為冠心病的日常保健穴位之一,據我們的長期治療經驗,發現經常按揉內關穴,可以增加心臟的無氧代謝,增強其功能。有人在按揉之后再進行與原來等量的運動,疲憊感和心跳均好于沒有進行按揉的時候。
另外,打嗝時,用拇指對該穴位進行一壓一放會很快止住。以前在醫院實習的時候,有個病人是腦中風后遺癥,一天晚上突然開始打嗝,所有能想到的方法都用了,但是仍然止不住。于是請專家會診,最后決定對內關穴進行強刺激,病人立刻就好轉了很多。還有嘔吐也是一樣,因為在中醫里面它們的病機是一樣的。都屬于“胃氣上逆”。本來胃氣應該是向下的,就是說“脾主升清,胃主降濁”,但是胃氣不降反升,濁氣上泛,就會產生惡心嘔吐、呃逆等病癥。
人生的先天之本--足少陰腎經
·潛伏在腎經上的疾病
足少陰腎經雖然只有27個穴位,但卻是與人體臟腑器官有最多聯系的一條經脈,它起于足底的涌泉穴,止于胸前的俞府穴,主要循行于下肢的內側和軀干的前面,沿前正中線的兩側。主治范圍包括:婦科病、前陰病、腎、肺、咽喉病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癥。
下面看一下它的具體循行路線;從足小指開始,斜向足心繞過踝關節內側,進入足跟,向上經過小腿,腘窩內側,沿著大腿內側后緣,貫穿脊柱,屬于腎臟,聯絡膀胱。淺出腹前,上行經過腹、胸部,終止于鎖骨下緣。腎臟部直行的經脈,從腎通過肝和
09:07
俞府
步廊
幽門育命橫骨
陰谷
太溪..照海
大控水漿
-然谷涌泉
橫膈,進入肺中,咽喉嚨挾于舌根部。肺部支脈聯絡心臟,注入胸中。肺部支脈,從肺部出來,聯絡心臟,在胸中和心包經相接。
腎經不正常人會出現哪些問題呢?面黑如柴,頭暈目眩;氣短暴喘,咳嗽咯血;肚子餓卻不想吃東西,心胸痛,腰、脊、下肢無力或肌肉萎縮麻木,腳底熱、痛;心煩,易驚,易恐,口熱,舌干,咽腫。
,如何使用人體的腎經
(1)沿經刺激:因為腎經與臟腑器官聯系最多,所以沿經刺激不但可以疏通眾多經絡不平之氣,還對相連絡的器官內臟也有
09:08
很好的調節安撫作用。
(2)重點穴位:腎經的穴位運用是比較多的,范圍也很廣,但是在自身保健操作中受到很多限制,而且保健時的量度和治療需要的刺激量是不一樣的,當然也不需要達到一樣。在自身保健中,應該以按揉穴位、循經按摩或者再加上艾灸等為主要的刺激方法,常用的穴位有涌泉、太溪、照海等。
因為腎經和腎密切相關,所以經常保持腎經的經氣旺盛、氣血暢通對養顏、工作精力的旺盛、性生活的和諧完美等都有立竿見影的功效。
·治口腔潰瘍、高血壓、心絞痛、白發、過敏性鼻炎、糖尿病、皮膚粗糙的名穴--涌泉(人身第二長壽穴)涌泉穴在很多武俠小說里面都提到過,從這個意義上講,它是個名穴。但是很多小說都把它的位置說錯了,當然,娛樂嘛,博人一笑而已。涌泉的正確位置是在足底:正坐或者仰臥,翹足,在足底部,當足趾向下卷時足前部的凹陷處,約相當于足底二、三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 1/3與后2/3 交界處。下面說說涌泉穴在人體治療保健中的用法。
第一,口腔潰瘍。這個病很討厭,也不是說大面積的潰破,但就是老也好不了,或者吃了抗生素什么的好了幾天,但是一旦工作勞累或者情緒緊張、不好時就會卷土重來,還有一些女士每次例假前就開始犯此病。我建議這時不妨試一下涌泉穴貼敷法,將吳茱萸粉碎以后用醋調成糊狀,貼在涌泉穴上,外面再用膠布固定,效果真的挺好的。
第二,如果你有高血壓,艾灸、貼敷此穴也行。如果采用艾灸的話要堅持每天至少一次,每次10~15分鐘,灸過后喝點溫開水。如果是穴位貼敷的話就要買些中藥,打成細粉然后用雞蛋清
09:08
涌泉
涌泉
調成糊狀,每天睡覺前貼敷在穴位上,兩側的穴位交替使用。常用的藥物有以下幾種:桃仁、杏仁、梔子、胡椒、糯米。
第三,心絞痛。雖然提起心絞痛或者心臟病,有針灸常識的人首先想到的是內關,但是我提醒大家一定不要忘記涌泉穴。因為位置的特殊性,它取穴沒有內關方便,但效果是最好的。把中指屈曲,用指間關節去點,或者用筆什么的都行,只要是加大刺激量就行。
第四,艾灸涌泉穴還能防治呼吸道疾患。我的老師,中國中醫藥大學的中醫名家曾對此做過對比研究,艾灸涌泉,穴灸20分鐘,馬上緩解。堅持一周,基本上不再復發。
·滋陰補腎治咽炎,陰冷陽痿哪用愁--太溪
太溪,是腎經的“原穴”,也就是腎臟的原氣居住的地方,在針灸治療學上講,它具有“滋腎陰、補腎氣、壯腎陽、理胞宮”的功能。也就是說,生殖系統、腎陰不足諸證、腰痛和下肢功能不利的疾病此穴都能治。
太溪幾乎對各種咽炎都有效,尤其是那種常覺得咽喉干燥、腫痛,屬于中醫上講“腎陰不足”原因引起的咽癥。按揉此穴位,可一邊按揉一邊做吞咽動作,這是因為腎經的循行經過喉嚨“入
09:08
太溪
肺中,循喉嚨,挾舌本”。
因為腎包括腎陰腎陽,而腎陰腎陽分別是其他幾臟的陰陽之本,所以有人將腎陰腎陽稱為人體的陰陽之本。而太溪為腎的原穴,就能很好地調節人體的陰陽,刺激此經時可以點穴、按揉或艾灸。因為循行過小腹部內相應的人體生殖系統部位,所以對生殖系統的諸多疾病相當有效。比如對女性的月經不調、陰冷,男性的陽痿、舉而不堅等都有很好的作用。
按揉太溪穴對腰痛腰酸的效果特別好,刺激時,除了穴位要有酸脹感以外,還應該有麻電樣的感覺向足底放散。另外,半身不遂、下肢活動功能不好的病人在家庭護理中也可以進行這樣的操作。
用太溪穴來治療莫名的手腳冰冷也是極其有效的。被此癥困擾的朋友,請務必在每天睡覺前刺激此穴。堅持不到幾天,你就會驚訝地發現自己的手腳變得暖洋洋的了。
此外,太溪穴還能治各種氣喘病。
09:08
主宰人體的君王--手少陰心經
·潛伏在心經上的疾病
手少陰心經主要分布在上肢內側后緣,屬于心,而心在中醫上講“心主神”,“神”可以簡單地理解為“神智、精神”。比如失眠在中醫上講就是“心神不守”,也就是說神本來到了晚上該回屋里了,但是它一直躁動不安,還在外面跑,所以就睡不著啦。
手少陰心經:從心中開始,出來屬于心臟的系帶(心系),下過膈肌,絡于小腸。
上行支脈:從心臟的系帶向上,挾食道旁,聯結與眼與腦相連的系帶(目系)。
外行主干:從心系上行至肺,向下出于腋下,沿上臂內側后緣,走手太陰、手厥陰之后,向下到肘內,沿前臂內側后緣,到
極泉
少海
通星
神門少府少沖
手少陰心經
09:09
腕后豌豆骨部進入手掌內后邊,沿小指的橈側出于末端,接手太陽小腸經。
心經異常代表人體有什么疾病呢?《黃帝內經》說,心經異常人之身體會出現心胸煩悶、疼痛、咽干、口渴、眼睛發黃、脅痛、手臂陰面靠小指側那條線疼痛或麻木、手心熱。所以在身體保養方面,循經按揉可以放松上臂肌肉,疏通本經的經氣,點揉和彈撥重點穴位還可以預防冠心病、肺心病以及改善頸椎病壓迫神經所導致的上肢麻木等,此外還能治療失眠。
經常敲小指尖端到腋窩那一段,就是手臂陰面靠小指的那一條線。敲小臂時有酸痛感,敲大臂時有電麻感,這都是正常的經絡感覺。感覺明顯效果就好。經常敲心經有利于心臟健康,心主神明,敲心經也有安神的作用。
·按揉心經的最好時間
心經旺在午時,即中午11~13點,這個時候人的陽氣達到最盛,然后就開始向陰轉化,陰氣開始上升。心是人體的“君主之官”,所以疏通心經,讓它的氣血暢通對身體的整體調節很重要。
·治冠心病、肺心病的名穴--極泉
極泉在腋窩頂點,當上臂外展時,腋窩中部有動脈搏動處即是此穴。
極泉在自我保健中主要用于三個方面的疾病:冠心病和肺心病的預防治療及頸椎病所致的上肢麻木,此外,還可以用于心絞痛發病時的輔助治療。主要的操作都是彈撥穴位,也就是先用手指點按在穴位上,稍微加力至有點酸脹等感覺為止,然后向旁邊撥動,注意撥動時手指的力不要減。一般會有麻感順著手臂向下傳導直到手指。
09:09
極泉
·治療肘關節病的“助理師”--少海
少海在肘關節處,屈肘,在肘橫紋內側端與肱骨內上髁連線的中點,即肘橫紋尺側紋頭凹陷處。
少海可以用來治療肘關節及其周圍組織病變,比如屈伸不利、落枕、前臂麻木及肘關節周圍軟組織疾患,治療時主要是在穴位上進行點揉。但是在治療頸椎病壓迫神經所導致的前臂麻木時主要是在穴位上進行撥動,方法同上面的極泉。
少海
09:09
·治心慌、失眠的名穴--神門
少沖-少府--
神門一
神門穴
“利旺煙”帕露產關通安合
神門在針灸臨床上主要用于治療心慌、失眠等病,在自我保健時也主要著眼于這幾個方面的病癥。每天用手指對此穴進行緩慢的按揉,力量不需要太大,也不用追求所謂的酸脹感,力量大了反而不好。平時除了點按揉穴位以外,還可以艾灸。
2022-12-08 18:55:53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