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本書,封面上的話是這樣的:“用最短的時間最全面、最深刻、最本質地了解美國。”它的名字叫做《光榮與夢想》。
通過閱讀這本書,可以經歷某個總統的成長足跡、可以了解大人物背后鮮為人知的故事、也可以從一個最普通的人的一個表情或動作中思考那個時代的全部的喜與悲……并且能夠從中感悟許多關于歷史、關于夢想、關于光榮。
本書的作者是威廉·曼徹斯特,美國記者兼作家。曼徹斯特出身麻省的工人階層,切身體會過經濟大蕭條的痛苦;二戰期間效力美國海軍陸戰隊,曾幾次負傷,戰后十數年間,曼徹斯特逐漸成為肯尼迪的心腹密友;作者經歷了這四十年間美國歷屆政府從誕生到終結全過程中的兩黨紛爭和內部分歧,并用生動風趣的語言和高超的寫作方式使得《光榮與夢想》這本書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打開騰訊新聞,查看更多圖片 >
這部書從多角度表現了整個美國社會那段時期的社會生活,通過仔細閱讀和品位會發現有一條主線貫穿始終,那就是美國總統。
作者威廉·曼徹斯特從1932年富蘭克林·羅斯福上臺前后一直寫到1972年的水門事件,勾畫了整整40年間的美國歷史。讓后人可以瞻仰和解讀它曾經的苦難與奮斗,以及它的光榮與夢想。
此書有一個特點,便是把美國社會放在當時整個世界的背景下看待,所以,每一章的最后總會有一段同時期世界的局勢闡述,與美國歷史對比,制造一種“風起云涌”的效果,很有感染力。同時,作者威廉·曼徹斯特能夠在歷史的大背景下,也不忘表達那些小人物給我們的感動和震撼。
(一)勤能補拙當總統
被歷史銘記的總是星光閃耀的總統。在美國歷史上,像羅斯福、肯尼迪總是人們眼中的天縱之才,而杜魯門和羅斯福相比,無論出生還是才能都顯得比較平庸,羅斯福是個偉人,杜魯門則是個凡人(至少在美國大眾看來是這樣的)。杜魯門能夠依靠的就是他的勤奮,正如他在其總統生涯快要結束前說的,大意是,在美國可能有數百萬人有才能,比他做總統做的更好,但是,既然這個責任落到了他的頭上,他就只有拼盡老命去把這份工作做好。其實,作為我等“碌碌之輩”,杜魯門的成功更值得我們去了解這位“平民總統”,也更能起到激發人心的作用。
美國總統的職位不僅一直是這個國家最顯著的公共職位,而且也是最容易引起問題和爭議的職位。而杜魯門在繼羅斯福之后上任,不僅要為美國的利益而奮斗也要為羅斯福留下的事業而努力,這在無形中增加了他的執政壓力。
杜魯門知道絕不能讓民主黨的事業斷送在他的手上,而他又不具備羅斯福那樣的能力,朝野內外經常是對他冷嘲熱諷,但他始終兢兢業業,終于堅持了八年。雖然在第二任后期他已感覺力不從心了,并且在1953年卸任之時也幾乎沒有一個美國人對此表示傷心,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杜魯門在美國人心目中的地位卻不斷升高,其坦率且負責任的執政態度經受了時間的考驗,并以強硬且果敢的作風獲得歷史的青睞。
(二)從街角窺見時代表情
這本書的第一部《應運而起》,描述了1932年經濟危機最嚴重的時刻羅斯福總統上臺寫到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作者非常細微的描寫了那個時代的輪廓。歷史是由一個個人物書寫,對歷史的解讀就是對無數先人的回顧。正是書中對社會個體的顯微,利用細微可見的描述,讓歷史有了生命,不至于讓人感覺它遙遠而蒼白。這從《應運而起》中《最慘的一年》這一章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胡佛總統打電話給俄亥俄州前參議員埃特利波默林,任命他接替道斯主持復興金融公司。在接到電話時,他的口袋里只有九角八分錢,而且在他前往宣誓就職的路上,就有十個叫花子跟他要錢。”這是那個經濟蕭條的時代的個人境遇,也是整個時代陰霾的縮影。
羅斯福總統就職時,“華爾街雖然國旗飄揚,慶祝新總統就職,但證券交易所卻正式關閉了;芝加哥的商品交易所也關了。”當羅斯福發表演說,“空中好像響起了一陣魔樂”,有人在打字機上記下了這樣一句話:“就是羅斯福一把火燒了國會,我們也會大聲歡呼。”可見,那是人們在等待變革的命令,這種等待,由于漫長,多少使大家喪失了些許理智。
羅斯福每一次的爐邊談話,都給那些在收音機旁邊收聽他的大政方針猶如收聽圣經般的人們帶來無限的希望,盡管他們也不一定懂得太多的政治。當時的羅斯福,不僅是美國的政治領袖,而且是那些遭受了巨大而長期苦難的人的精神領袖。有個金融巨頭說,他認為自從耶穌去世以后,最偉大的領袖是羅斯福。
當那個時代過去,人們想起的只有那次涉及范圍大、持續時間長、影響范圍廣的金融危機和那造就了羅斯福的新政;但是同樣不能忘記在那個時代生活的眾生,是如何祈禱著度過那些凌亂、動蕩的年頭的。書中寫道:“千百人像畜牲那樣生活,才免于死亡......芝加哥有個寡婦在撿東西吃時總是先把眼鏡摘掉,眼不見為凈。”我很欣賞威廉不忘在歷史的大背景下,給那些平凡的人們,一個個至今讓我們動容和深思的特寫。
(三)大人物背后的故事
書中插入了許多的美國人物畫像,讓我們隱約看見了時代的背景。歷史的主角是英雄,但我們的視野不能僅限于英雄,英雄背后的人和事都值得我們去追尋,去思考。
埃莉諾的畫像讓我印象深刻,她是羅斯福總統的夫人。他充當了羅斯福的賢內助,以自己的力量幫助丈夫成就他的政治藍圖,在美國史上寫下了一筆雖不濃重,卻絕不清淡的一筆。盡管丈夫不忠,她依然在履行著第一夫人的職責。她造訪退伍軍人,年行四萬公里,巡視貧民區,訪問窮苦農民。《紐約人》周刊刊登過一幅漫畫:一個礦工瞪大了眼睛對另一個礦工說:“我的天哪,這不是羅斯福夫人嗎?”
在《光榮與夢想》中,埃莉諾還原成一位普通的女人,她不是總是風光無限,她面對著丈夫不忠的難堪,她小時候因為相貌和性格受盡嘲諷,她有著普通人,甚至甚于普通人的無奈和心酸。正是這種對她生活真實的還原,讓埃莉諾站在高處發出了質樸的光輝。現在,我們從書中去認識她,不去用她的身份和地位評價她,我看見的,是一位堅強而且善良的女子。“父母、婆婆、丈夫都刺傷了她的心,于是,她就來關心全人類”這句話,讓我對埃莉諾產生了無比敬佩的感情。她被美國婦女界選為最受敬仰的婦女,我想,在今天,她也應是一位巾幗不讓須眉的女人。她逝世時,悼念詞中有一句“她的光芒給全世界帶來了溫暖”。
(四)光榮與夢想
在那個時代,美國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模式;引導人民追求民主和自由的世界;留下了誰與爭鋒的龐大武裝……雖然冷戰的冰涼鐵幕,國外干預的尷尬奠定了本書的結局:偉大的美國夢的破滅,但是在美國探索與前進的道路上,也有屬于他們的光榮,現代的美國人也仍然在為他們的夢想不懈的奮斗著。
當我們站在21世紀年這樣的時間點上重新審視從1932年到1972年的40年間的美國歷史,我們無法僅僅將其視作太平洋彼岸一段遠去的回憶,當中國的改革開放走過三十個年頭,當今天的中國也面臨失業、經濟危機、誠信危機等社會問題的時候,我們應當重讀當日的美國,也許可以從中得到些許力量,去完成屬于我們自己的光榮與夢想。也許,這才是回顧歷史的真正意義!
《光榮與夢想》正像它的書名那樣,看完之后特別能激發一個人的雄心與抱負,讓你去追求記錄歷史,描摹時代的夢想。雖然它并不是一部嚴格意義上的史料,但可以說它是那個年代美國的一部“歷史文學”。雖然這部作品很厚實,內容也比較復雜,但是閱讀的體驗并不艱辛或是沉悶,相反我深深感覺到了充實和暢快。對于個人來說,從一本書中,了解了你未知的世界和故事,得到了你曾經或正在缺失的東西,這應該就是最大的收獲和滿足了。
每個國家都有它的發展歷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成長故事。可是無論是大人物還是小角色,都應該有自己的夢想,都應該盡全力去追求屬于自己的光榮;也許歷史記住的總是少許人的名字,但我深信,光榮來源于偉大的夢想、來源于追逐的腳步、來源于永不放棄的心。只要你也有夢想,只要你也在努力,那么光榮就該屬于你。
2022-12-08 19: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