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關閱讀 |
![]() |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 簡體 傳統 |
近代史的墮落──晚清北洋卷
如果你將歷史視為巨大而複雜的生態場域,
才會明白不是慈禧、孫文等人改寫了歷史,
而是他們如何無法改變──歷史的季候、環境和節點。
◎曾國藩——他是大清儒臣和忠臣的楷模,但也是大清的掘墓人。他的民兵制度奠定了民國軍紳政權的基石;他資助出版王船山的遺書,給革命黨人播下了反清運動的種子。
◎左宗棠——海防派和塞防派的爭論,實際上是東北亞和內亞的戰略方向之爭。左宗棠的勝利延長了大清在內亞的壽命,卻把脫亞入歐的機會讓給了日本。
◎慈禧——她畢生沒有走出自己的家學世界,在她自己心中,她是《紅樓夢》裡從王熙鳳、探春起家的賈母,在男人不負責任的危機時刻挺身而出,如果她對小皇帝作威作福,那則是賈母作為老人家的特權。
◎康有為——他的《大同書》將公羊三世說、佛教和西方社會主義結合在一起,在思想史上佔有一席之地。跟梁啟超的博雜豐富相比,他的特點是一貫的單薄。
◎孫文——作為思想家,他像梁啟超一樣膚淺,但沒有梁啟超廣博;作為政治家,他是嚴於責人、寬於待己的馬基維利者;作為憲法制定者,他的水準相當於優秀的專欄作家。他始終是熾烈的愛國者,但他所愛的國自有特殊涵義。
◎梁啟超——他通過發明歷史,成功地改變未來。他發明瞭四大文明古國、新中國,他飛速追逐西方和日本的最新名詞,猶如女人追逐巴黎時裝,因此他的思想是一大堆碎片的集合,彼此沒有明顯的邏輯聯繫。
近代史的墮落:民國文人卷
◎魯迅——紹興師爺的家族血統和祖父科舉舞弊案造成的陰影,讓他養成了一種「將所有的錯轉嫁給外界」的偏狹個性。他的創作力在晚年其實早已枯竭,但在勢力的吹捧下,居然變成一代文宗;靠著蘇聯的慷慨與遠見,他在身前身後都不乏大名,也不乏金錢收入。
◎陳寅恪——博通古今、精通各種難解語言的他,卻是「一種文化為另一種文化所化之際」,深感痛苦的文化遺民。他透過「論唐高祖稱臣於突厥」,看穿了中國向蘇聯「一面倒」的本質,但他的心卻早已在民初王國維投湖之際便已死去,只能眼睜睜看著洪水淹沒一切。
◎余英時——他是擅為歷史診脈的神醫,卻不是擅長物理切片的良醫。失根的他,無法成為陳寅恪般的文化遺民,只能立基於虛幻的文化泛民族主義上,發表一些名重於實的言論,但在現實政治當中卻殊少貢獻。
◎李敖——他承襲了父親的五四運動傳統,也承襲了游士世家的德性。游士沒有定性、也沒有精進不止的熱忱與責任感。他們坐在樹枝上,卻想用西方的解構方式把自己的樹枝砍斷。他們所想的只是以名滾名,以利生利。粗製濫造的文字,展現了李敖自戀的本質,但隨著言論市場的開放,他的影響力也愈來愈小,最後只能被淹沒在萬馬齊鳴的巨浪中,靠著一些拼貼文章發揮餘熱。
◎張愛玲──直隸舊家與閩粵海洋的血統結合,讓張愛玲一開始就具備了兩種相互衝突卻又互為因果的文化脈絡。但她的祖國不是北洋中國,也不是湖湘閩粵,而是歷經百年條約守護,卻飽受「新中國」破壞的上海自由市。在這裡,她以無心插柳的方式信手寫作,卻讓橫溢的才氣震驚四座。共產黨的文藝團隊看上她的才華,卻只把她當成三流鴛鴦蝴蝶作家,結果遭到她以《赤地之戀》和《秧歌》痛擊,得不償失。
我書架上的神明(續編):66位學者談影響他們人生的書
李銀河,劉仲敬,萬維鋼,王小妮,於建嶸,余英時等
介紹關於大學問者的秘籍,東漢有「不見異人,當得異書」的故事,說的是王充的《論衡》寫得清通,當初卻只在吳、越地區流行,「中土未有傳者」。后來,才女蔡文姬的父親蔡邕流落到江南,讀之學問大有長進;再后來,經學家王肅的父親王朗任會稽太守,也是讀了《論衡》,學問大長,「時人稱其才進,或曰:『不見異人,當得異書』」。
然而,對於一般人來說,「異人」「異書」是不常見的,幸而有了《我書架上的神明》,將當今各個領域成就巨大的「異人」所讀「異書」展示給讀者。他們在政治、經濟、文學、科學等領域出類拔萃,其閱讀歷程當然能給我們很多啟發。書中諸位提到的書,不只是其研究領域的經典,還有在特別時刻給予其巨大觸動,引領其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書籍,讀來心有戚戚。
正如作家王小妮所說:所謂的正確閱讀,怕是從來就沒有的。恐怕只有好的閱讀,它會不斷地啟示和塑造,讓我們從全新的角度另眼看世界,這個循環往復的過程,才是閱讀的目的吧。
文明的灰燼—中國在世界的位置
《新·新中國未來記》
花木蘭學
https://liuzhongjing.medium.com/%E8%8A%B1%E6%9C%A8%E8%98%AD%E5%AD%B8-8db2fb7e0e67
萬國衣冠拜冕旒
假如青年有智慧 — — 從華夏到中國(一)
假如青年有智慧 — — 從華夏到中國(二)
假如青年有智慧 — — 從華夏到中國(三)
假如青年有智慧 — — 從華夏到中國(四)
假如青年有智慧 — — 從華夏到中國(五)
明神宗的洋槍隊
飛蛾與紅爐的愛情:自戀者最後的揮霍《黃金時代》影評
神話動物園的標本剝制師 《明清以來的鄉村社會經濟變遷》書評
純潔與邊界,或弱者的武器
張學良
https://liuzhongjing.medium.com/%E5%BC%B5%E5%AD%B8%E8%89%AF-56e38f8602ea
占星術士的理想國
孫中山
https://liuzhongjing.medium.com/%E5%AD%AB%E4%B8%AD%E5%B1%B1-44bfc7bd47d1
蔣介石(一) 成也介石,敗也介石
https://liuzhongjing.medium.com/%E8%94%A3%E4%BB%8B%E7%9F%B3-%E4%B8%80-6d5dbc3a5e3
蔣介石(二) 被嫌棄的後半生
https://liuzhongjing.medium.com/%E8%94%A3%E4%BB%8B%E7%9F%B3-%E4%BA%8C-f3267f281a59
答《晶報》十問(2014年)
知人論世的幽微史學
從來沒有什麼歷史定論
秩序之流、混沌之海 《從華夏到中國》序
蔣經國
https://liuzhongjing.medium.com/%E8%94%A3%E7%B6%93%E5%9C%8B-4fd9fc9abf5e
缺少土豪的世界
毛澤東
https://liuzhongjing.medium.com/%E6%AF%9B%E6%BE%A4%E6%9D%B1-56dda86fcbd5
諸夏的民族意識和作為他者的中國人
自由與文明的驕子
「中國」這個概念的形成
諸神之戰:世界秩序與現代中國(上)
諸神之戰:世界秩序與現代中國(下)
古老自由的源泉(序)
觸摸文明的天花板
致漂流瓶的發現者
史觀系列 (一):讀史早知今日事
史觀系列 (二):古今之變的關鍵節點(上)
史觀系列(三):古今之變的關鍵節點(下)
劉仲敬對談:諸夏構建與中國的裂變
2023-11-24 14:04:29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