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 簡體 傳統 |
★一部氣勢恢宏、雅俗共賞的大歷史
★一本書讀盡古今中外大國興衰
★史學大師許倬云從歷史出發,為當下把脈
★一個朝代的盛衰,歸結為一句話,就是公權力的核心是不是開放的。——許倬云
許倬云先生以其融匯中西、貫通古今的深厚學養,從系統論的角度深入剖析了古今中外大國霸業的成敗興廢之道。
中國史部分,本書從秦漢帝國開始,提綱挈領地分析了中國歷代王朝組織架構的分散聚合對其存續的影響,簡明扼要地勾勒出一幅中國歷史大脈絡;世界史方面,則重點分析了羅馬帝國的成敗因緣,并由此而下將其與近代列強如荷蘭、大英帝國等比較異同,最后反思了今日美國基督教精神喪失的問題。
一個朝代的盛衰,歸結為一句話,就是公權力的核心是不是開放的。
——許倬云
我老師學問很大,但很天真。
——王小波
我學了一輩子的目標,就是不糊涂。
——許倬云
要有人寫中國歷史,不寫政治、戰爭、制度、帝王將相,專寫老百姓,那個人一定是他。
——《北京青年報》
能把嚴謹的學術著作寫得好看的,非大學者不能為,因為只有大學者既能夠鉆進去,又能夠跳出來,所以寫出東西來才能舉重若輕、深入淺出。
——《新京報》
他能把嚴謹、精深的學術內容,闡釋得舉重若輕,又能敘述得深入淺出。
——《廣州日報》
上篇 古代中國
第一章 王朝的盛衰周期
中國自古以來有一句話: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似乎是一種周期。歷史學家眼中也有一種周期,他們認為朝代由盛轉衰是一定的,開國時必定興盛太平,而這個朝代將要結束時,一定是內憂外患接踵而至。這兩個觀念中所說的“周期”,并不是一個必然的歷史規律,卻正好描述了一個政治共同體,將其當做一個復雜系統來看,它是如何逐漸失去自己的調節能力,以至于不能面對困難的。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先說分合觀念。中國是很龐大的地區,各個地理區域天然條件不一樣,合在一起成為一個共同體,必須是各個區域之間能夠互補而無沖突。朝代剛興盛的時候—通常是大亂以后,一個新的秩序出現了,各個地區可以重新調節,彼此形成互補的關系;在各地區之間協調與重新分配資源,也正是一個新政權的重要任務。建立一些新的交通網和新的管理制度,都是為了要把若干互相沖突的地區,重新放在一個系統之內,這個調節的過程可能要花很長的時間。比如說,漢代分裂以后,要到唐代才重新建構起一個南北之間相互協調的新秩序。漢代是東西方向的結合,物產和人力資源都是靠橫向的幾條大路和縱向的分支路線,將帝國結合為一個整體。漢代崩潰以后,北方少數民族的入侵導致南北分裂,各走各的發展路線。中間經過數百年的時間,其實南北的物產和人口配置都已經不一樣了,隋唐之間建立的大運河,就是重新結合南北的一個新的配套設施。
各區的核心與邊陲的關系,也因為新的資源分配而有不一樣。秦漢的核心,是在于關中和中原的配合,隋唐也是如此。但是在宋以后,核心實際上在逐漸南移。北宋雖然中央政府在北方,但財富和資源都已經移向南方,甚至于南方人才也逐漸多了。這個南移的趨向延續不斷。南宋時代疆域只有北宋的一半,但國家的富力不但并未減少,反而比北宋時候更好些。“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這是一個自然的現象。到了明代,南北的差異更為顯著。政府保持南北兩直隸作為中央直轄的領土,在這南北兩個直隸之內,不分封任何親王。但實際上,北直隸是北京的外圍,大量的軍隊駐屯在這些地區,南直隸卻是財富的所在—經過大運河往北方運糧食,是北京建都后主要的糧食供應方式,明清兩代都如此。到清代晚期,沿海地區,華南和東南,都是支持國家的主要資源所在地。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都取決于中央政府能不能有效地掌握各主要地區的資源。
許倬云 2012-04-18 03:09:36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