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峰:走過場的大學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熬過漫長的應試教育歲月,結束完陰魂不散的高考,疲憊的莘莘學子們滿懷著對未來的希望,一臉激動地踏進了大學校園。大學是早年每個學生心中的烏托邦,是夢想的港灣。一個人不能選擇自己出生的故鄉,卻可以選擇自己心靈的故鄉。大學正是千千萬萬年輕人心靈的故鄉,是一個人足以用一輩子的時間來懷念的地方。
    
    然而,中國學子似乎遠遠沒有這種運氣,別說留下什么回憶,就是連高中那種辛苦后略帶微笑的感覺都沒有,一切仿佛就是一場無聊而寂寞空虛的夢。夢醒后,除了焦慮和心酸外,似乎什么都沒留下,倒是徒增了幾絲心靈的滄桑,人也變得圓滑世故,如同軍隊里的兵油子一樣,愈來愈臣服于世俗,早已沒有了年少的單純和闖勁。
    
    來到大學的第一天,大多數學生如同“劉姥姥進大觀園——眼花繚亂”一樣,或許還有不少興奮,或許還在家人的期待中信誓旦旦,胸中仿佛有萬丈豪情正待迸發,大有一種“學不成名誓不還”的感覺。
    
    懷著大干一場的豪情,懷著對新生活的憧憬,單純的新生們慢慢走入了學校的“圈套”之中。進入新生生活的第一個正式組織,就是現在在網上有些臭名昭著的學生會。學生會本來是一種最初產生于民國的真正為學生服務的組織,飽含了歷史的光榮。可是,當代中國就是那么奇怪,不僅讓一些有良知有才華的人變得不合時宜,就是連許多有著光榮過去的組織也跟著不合時宜。學生會正是如此,要想在今天的大學校園生存下去,只能不斷地擺脫過去,成為學校當局眼中忠實的奴才。剛開始的時候,為了樹立形象,學生會的大小干部都會非常殷勤地接待新生,乃至天天圍繞著新生轉,生怕出點什么事,實在會讓新生們感激不已。等新生適應期過完后,學生會就要開始鼓動新生加入學生會,而這個時候由于之前樹立的好形象,又加上激動人心的宣傳,新生們鮮有抵擋住干擾的,如同過江之鯽一樣,爭先恐后般表示要加入學生會。每當這個時候,學生會干部大都比較開心,一方面樹立形象的“小政績”順利完成,另一方面在新生踴躍加入學生會的過程中,自己的地位也會不知覺中水漲船高。
    
    大學的一個主要任務仍然是學習,在興奮還未減退之時,第一堂課自然會引起新生的無限遐想。不像日后泛濫的逃課現象,第一課由于飽含了新生的期待,肯定座無虛席,所有的學生都會早早地來到教室,等待著那個遲遲不肯露面的教師。
    
    等待、等待……教室的遠方似乎有腳步聲,新生心中的期待更上一層樓。接著,門開了,“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老師一臉倦怠,姍姍走進教室。說完幾句套話后,老師開始言歸正傳——打開電腦,找出陳舊的課件,開始一句接一句地讀……下面的學生,聽著聽著,味同嚼蠟,不得不找出課本劃好筆記,以備考試之用,可是“眾里尋他千百度”,卻始終沒有找到跟老師講義相似的內容,不覺恍然大悟,原來老師的課件是上上上屆的!
    
    《新聞聯播》雖然官話連篇,惹人生厭,可畢竟播音員的聲音還是極具美感的。今天這些老師所用的講義,其枯燥程度卻不下于政府官員的講話,甚至連老師自己讀起來都覺得反感,一臉沒精打采的樣子,更何況正值青春年華的學生。過去大家都非常討厭《新聞聯播》,現在估計大家都極度希望用《新聞聯播》來代替這些無比乏味的課堂教學。韓寒在處女作《三重門》中曾有力地批判索然無味的應試教育課堂,原文寫道:“教師不吃香而家教卻十分熱火,可見求授知識這東西就像談戀愛,一拖幾十的就是低賤,而一對一的便是珍貴。珍貴的東西當然真貴,一個小時幾十元,基本上與妓女開的是一個價。同是賺錢,教師就比妓女厲害多了。妓女賺錢,是因為妓女給了對方快樂;而教師給了對方痛苦,卻照樣收錢,這就是家教的偉大之處。”大學課堂理應成為思想火花的交匯處,可是實際上大學課堂不僅離其宗旨越來越遠,而且連高中應試教育課堂都趕不上——高中應試教育的課堂雖然會痛苦,卻可以有效應付高考;大學照本宣科的課堂痛苦依舊,卻一無是處。
    
    下面的學生縱是百般乏味,縱是神游四方,縱是滿臉的不滿,講臺上的老師依然自我,仿佛早已達到一種超然課堂之外的境界,對于學生的不滿,只要沒有集中爆發,一律不予理會。
    
    于是,第一堂課終于在老師學生雙方期待中結束了。老師或許心中在想,這群學生還算老實,容易糊弄,以后可以放心這樣混下去。學生心中則會想,這是什么大學老師啊?連高中老師都不如!期待的開始,失望的結束……這便是許多中國大學生對于第一堂課的感受。
    
    當新生逐漸深入學生會這個圈子后,大學虛偽的外表進一步坦露在大家面前。在學生會內部,新生會有一種強烈的等級感,只能默默忍受學生會干部的頤指氣使,聽任一些不公平的現象。暗箱操作、走后門、利益交換、相互猜疑和斗爭、唯學校領導馬首是瞻……從學生會里面可以看到學生官場的種種心酸畫面,背后更是折射著整個大學的官僚主義現象。處于其中的學生難免不會慢慢走向世俗,變得圓滑,逐漸淪為校園市儈,早年的純潔夢想更是一去不復返。
    
    在官僚主義、形式主義淪為常態的大學校園,各種無意義的組織活動會層出不窮。剛開始,學校開展各種課外活動可能是一件好事,是為了豐富學生的空余時間,只是到了后期,這些永遠沒有停止的活動如同重慶市的“唱紅”一樣,似乎成為了相關人士獲取利益的場所。學生從這些活動中雖然同樣可以得到一些期末總評加分的小利,卻難以找到樂趣,時間久了,厭倦情緒與日俱增。
    
    見識了乏味的大學課堂之后,逃課便成為了所有學生心中的共識。只要有可能,只要心情不咋滴,逃課就會產生。每當這個時候,老師為了維護自己的面子,不想學生人數太少,便會拿出自己的尚方寶劍——凡是逃課次數超過了規定的限度,一律掛科。實際上,期末考試是否拿高分跟是否聽講沒有多大關系,特別是人文社會科學類,更是一點關系沒有。絕大多數人文社會科學類考試都是靠死記硬背,平常哪怕一堂課不去上,只要記得在考前突擊下,一般都可以輕松過關,甚至取得高分。明明自己講課極度差勁,卻硬是逼著學生去聽,而且還要批評那些逃課學生的老師,就如同一個相貌身材極度令人不堪入目的貴婦,不僅天天舉辦自己的個人時裝秀,而且還逼著廣大群眾來捧場,甚至聲稱不來看她演出的人都是一群不懂得欣賞美的家伙。
    
    當然,偌大的大學校園自然不乏一些優秀的教師,既有鐵骨錚錚般的操守,又有真才實學,只不過這類教師不僅人數實在太少了,而且難以發揮較大用處。許多學生在經歷了長期的應試教育后都會產生一種厭學情緒,只要沒有燃眉之急,很難激起這些人的學習欲望。大學管理本來就相對比較自由,這些學生過去一直都是在強迫的狀態下學習,突然置身于一個對你要求非常低的大學,自然容易懈怠,如同脫韁之馬,倘若沒有必要的關心和教導,再也難以進行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在這種情況下,學生不僅容易產生一種畸形的知識觀,誤以為課本上的東西才是知識,而且不再有一種追尋知識的熱血。除此之外,官僚化管理不斷敗壞校園的風氣,大多數教師都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單靠個別優秀的教師是無法改變這些令人担憂的現狀。
    
    等到大學的原形全部畢露在新生眼前后,新生除了失望,偶爾發發抱怨外,大多數人選擇了混日子,過一天算一天。有課的時候,和大家一起去教室坐坐,凡正不會真的聽課,隨老師怎么照本宣科都跟自己無關。無聊的話,則大練神功,做做白日夢,或者玩玩手機,發發呆,倘若實在坐不住,就隨老師起起哄,鬧幾個笑話,依然還是可以熬過去的。沒課的日子,早上不知道什么時候起來,八點算早,十點算正常,十二點以后也是可以理解的,甚至有的學生,一整天不下床,不得不讓人驚訝。起床之后,沒電腦的四處逛逛,打發時間,有電腦的,要么玩玩QQ和人人網,要么沉浸在游戲的天國里,等肚子餓得不行了,便去買飯,吃完后,接著大戰CF之類游戲,甚至晚上熄燈后,無法用電腦上網了,便拿取手機繼續奮戰到底。
    
    有的時候,你問問這些人過得開心不?最樂觀的答案莫過于還可以和一般般,鮮有過得開心的。為什么會這樣呢?表面上這些人天天在玩,可是他們玩得并不痛苦,只是利用眼下的條件,玩一些低級游戲,難以體會人生的樂趣和生命的精彩。更關鍵的是,這些人在玩的時候缺乏一種安全感和踏實感。明明知道自己沒有真才實學,明明知道自己的前途一片渺茫,卻依然天天混日子,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或者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你說這些人能不惆悵嗎?玩的時候,或許還會興高采烈,可之后呢?
    
    日復一日,月復一月,不知多少學生在虛度光陰,不知多少學生的青春年華如流水般逝去,不知多少學生慢慢變得世故,不知多少學生既沒有玩得開心,又沒有學到知識。每當混完半年后,期末考試來臨了,不管是平時死讀書的學生,還是那些虛度光陰的學生,都開始加緊復習, 弄得餐廳都被背書的學生擠滿。
    
    考試結束后,虛度光陰的學生固然慶喜自己終于沒有掛科,死讀書的學生雖可以暗自期待拿個獎學金,但是心中同樣缺乏安全感,特別是人文社會科學類學生,因為死記硬背的東西考完之后基本上什么都沒留下,自己沒有任何提高,不知以后憑什么去參加工作。這個時候,新生們會陸續回到家里,面對父母的期待,哪怕依然厚著臉皮說出幾句豪言壯語,卻早已沒有了開學時的底氣,內心的不安和慚愧倒是增加了不少。
    
    假期結束后,新生會重回學校,絕大多數人依然會繼續去年那種生活,如此循環往復,直到三年光陰結束,殘酷的現實毫不留情地擺在眼前,就業和考研成為了大家討論最多的話題。本來本科生完全可以勝任一份比較好的工作,只是由于有太多的大學生天天混日子,能力素質跟不上,引起了用人單位肆意提高臺階,以至于弄到非碩士不要的地步,結果導致只有少數本科生可以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考研是一種延遲就業,未必安全可靠。可是,碩士研究生考試實質跟高考沒什么區別,同樣是一場應試教育下的大比拼。當一些學生順利通過考試,考上碩士研究生后,依然可能會像過去本科期間那樣混日子,直到畢業來臨,估計又是滿懷焦慮,前途同樣渺茫,因為這些人大多數都沒有提高什么能力和知識修養,頂多死記硬背比本科生多兩三年,這樣下去,能不焦慮和不安嗎?到最后,倘若碩士研究生人數還不算太多,這些人或許會憑著還未失效的碩士證找到一份差強人意的工作,可是倘若任憑這種趨勢下去,碩士研究生人數則會不斷上升,直到用人單位更加挑剔,開始不屑于碩士學歷。到那時,難道又要全民考博嗎?
    
    中國的大學似乎成為了年輕人逃避現實的福利院,千千萬萬學生進入里面去,只是為了走過場,除了逐漸褪去的青春外,似乎什么都沒有留下,殘酷的現實依然在眼前。

 

大學有感 從頭再來 2012-05-07 16:44:02
大學階段可謂是決定人的一生的重要時期,看過一位智者對大學的意義的回答,說大學就是把一群差不多的孩子扔進水里,讓他們沉者自沉浮者自浮。的確,大學四年里是改變人生軌跡的時期。我們的大學的確讓我們失望,大學里寬松的環境讓我們原本繃緊的神經有點轉換不過來,我們有一腔熱血,可大學里的政治讓我們意識到光有熱情不行,然而能在遇到種種之后仍能保留最初的這份熱情也是可貴的。大學就是個加工廠,是個小型社會,不管如何,我們都得適應。大學里最重要的是要培養屬于你自己的思想,這是我們進入社會專屬于自己的標簽。大學課堂仍是滿堂灌,但我們的學習并不僅僅局限于課堂,網絡的普及如此廣,難道我們還愁沒精華可學嗎?總之看個人,一切取決于自己。
 
有感于全民考博 雨思 2012-05-02 00:58:48
現在的大學課堂,的確大部分老師就是應個景,但也有部分老師是用盡心血的。卑人有幸添加在大學教師的行列里,但對學生的課堂反應一向非常重視。卑人一向認為,授課決非是對著無人山谷的喃喃自語,更不應是對著陳舊教案的死板宣讀,授課是大學教師的使命,授不好課,就不應站在講臺上,以免誤人子弟。可是現在高校的考核規則,無論能否授課,一律要求給本科生授課;有些教授搞科研還可,若讓其上課堂,那確是趕鴨子上轎,沒法子的事情。我常有網上看到這樣一些謬論,提倡教授給本科生上課。作為教育工作者,我深以為,大部分的教授是上不好課的,他們的專長是“搞”科研,他們當初評上教授職稱,也不是因為“教授”得好,還是因為“創造”了很多的學術垃圾,量大的驚人,讓某些職稱評審委員會的人誤認為水平高。

 


鄧峰 2012-05-11 20:10:33

[新一篇] 野夫:殘忍教育

[舊一篇] 陸繼忠:中國經濟的靈丹妙藥與病入膏肓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