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歷史的先聲》隨感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不知編者和出版者為什么沒有以《莊嚴的承諾》作為這本書的正標題。“歷史的先聲”太抽象,給人以不知其所云的感覺,再加上封面上被宣傳機構用到濫的偉人揮巨手的照片,弄到一本絕好的書——無論當嚴肅或消閑的閱讀,還是作為手邊隨時查閱的資料——賣得平平,書評界也是一片寂然。當然,也許這正是出版者出于自保而追求的效果:今天中國的事是越來越波譎云詭了。

  說它好,是因為這本在世紀末的非常時刻,即當局對不軌出版物實施越來越嚴厲打壓的時刻冒出來的老《新華日報》《解放日報》社論選,從頭至尾沒有一句對當局的不恭,只是平心靜氣地、有根有據地將半個世紀前(確切地說是1942-1949)暫時處于在野地位的共產黨、包括它公開的與秘密的盟友們,為取得民眾(特別是知識人和所謂民主人士)擁戴,所說的漂亮話,一一開列出來而已。

  說是平靜開列,實有幾分欺心,因為對任何稍有歷史感的讀者而言,都無法避開對照所引發的強烈效果。所謂對照,就是看那發話者當日所說與今日所為。于是乎,那當初承諾越是漂亮,越是理直氣壯,其盜世欺名之面目,也就越顯彰了。不信,只看這順手拈出的幾處:

  “中國的缺點,一言以蔽之,就是缺乏民主。……政治需要統一,但是只有建立在言論、出版、結社的自由與民主選舉政府的基礎上面,才是有力的政治。”(毛澤東,1944。按:全國人大委員長李鵬2000年3月9日說:‘人大常委會在工作中始終要自覺接受中共的領導。')

  “實行憲政……我們認為最重要的先決條件有三個:一是保障人民的民主自由;二是開放黨禁;三是實行地方自治。人民的自由和權利很多,但目前全國人民最迫切需要的自由,是人身居住的自由,是集會結社的自由,是言論出版的自由。”(周恩來,1944)

  “英國對于反對黨的討論、辯論和評論,非常重視,所以由國庫撥款成立反對黨,使之評論政府。”(《新華日報》轉引渥太華雜志,1944)

  “……一種是新專制主義者的報紙,告訴人民以謠言,閉塞人民的思想,使人民變得愚蠢。……它對于社會,對于人類,對于國家民族,是一種毒藥,是殺人不見血的鋼刀。……(其)記者,是專為專制主義者服務的,其任務就是造謠、造謠、再造謠。”(陸定一,1946。按:請參照自半個世紀來共產黨黨報喉舌)

  “人民的自由出版是近代文明的道路……它需要文明的創造,它需要文明的批判和自由研究——健全的文明都容許批評,它沒有什么經不其文明批評之理……真正的出版法以人民的自由出版為常道,因為人民的自由出版思想信仰、良心、學術、言論自由集中的鏡。” (《新華日報》專論,1944。 按:共產黨建制50年,至今不見《出版法》出臺)

  “紀念‘九一'記者節,全國記者們和同胞們,一致奮起,挽救新聞界的危機,挽救全民族的危機,反對‘一個黨、一個領袖、一個報紙'的法西斯化新聞統制政策。”(《解放日報》社論,1943。按:而今這三個“一”是“穩定的需要”)

  “人民所享有的民權,不能不是愈到下層,愈廣泛,愈直接。代表人民的所謂代表機關,不論是國會也好,人民代表大會也好,必須由人民自己選出的代表組成,否則這種機關,便不是民意機關。……人民要享有同等的被選舉權,如果事先限定一種被選舉的資格,甚或由官方提出一定的候選人,那么縱使選舉權沒有被限制,也不過把選民作投票的工具罷了。” (《新華日報》1944。按:中國的選舉究竟代表幾分民意,只看關心國事如筆者輩,只在19歲時懵懂懂投票一次,就再也不愿浪費時間當猴耍即可知。至于直到1980年代末才開始試行的村民直選村長,其主管官員如今已流落海外,曾經蓬勃一時的村民直選如今已附上“村黨支部書記須由上級選派”)

  “統治者于屠殺青年之余,還沒有悔過的表示,但輿論界幾乎一致主張政治應民主,特別對于青年,萬不應以武力對付。……對付赤手空拳的學生,實在無動用武力之必要。”(《新華日報》,1945)

  “有人說:共產黨要奪取政權,要建立共產黨的‘一黨專制',這是一種惡意的造謠和污蔑。共產黨作為民主的勢力,愿意為大多數人民、為老百姓服務,為抗日各階級聯合的民主政權而奮斗……只要一有可能,當人民的組織已有相當的程度,人民能否選舉自己所愿意的人來管理自己事情的時候,共產黨就毫無保留地還政于民,將政權全部交給人民所選舉的政府管理。共產黨并不愿意包辦政府,也是包辦不了的。……共產黨除了人民的利益與目的外,沒有其它的利益與目的。”(劉少奇,1940)

  這后兩則,套用一句魯迅的話:“無話可說”。

—————————————————————————

作者簡介:

  戴晴,1979年開始寫作,第一篇小說《盼》發表于《光明日報·東風副刊》(1979年11月)
  1982年被接受為中國作協會員。
  歷年發表作品有小說集《不》、《最后一個橢圓》;雜文集《魂》、《追逐魔鬼,撾住上帝》等;歷史紀實《粱潄溟、王實味、儲安平》、《儲安平與黨天下》、《走出現代迷信》;社會紀實《當代女性系列》;采訪集《學者答問錄》、《長江長江》、《!和?——大興安嶺火災直擊報導》等。并有多部作品被譯成英文。


戴晴 2012-08-21 16:08:24

[新一篇] 憲政民主:現代政治合法性的基石 ── 為《歷史的先聲》(香港版) 而作

[舊一篇] 民主主義是生命的活力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