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當代歷史與思想 >>> | 簡體 傳統 |
互聯網確實給工作生活帶來便捷。
但美國作家尼古拉斯·卡爾指出,如今,當你需要專注去做某一件事情時,是否有一種不得不關閉互聯網的被動?
卡爾認為,互聯網誕生至今,已經改變人類思維方式,降低大腦集中精力的能力,減少深度思考的頻率。
他將這些觀點匯成一本新書《陰影:互聯網對人類大腦做了什么》。
精神難以集中
卡爾的經歷對許多讀者來說并不陌生。例如,他坦言自己寫書時,不得不切斷互聯網,關閉各類社交網站,限制上網查閱郵箱的次數,否則無法專注。
卡爾認為,互聯網的出現讓人類大腦集中精力的能力下降。
“我發現,我在集中精力思考方面變得無能,”路透社3日一篇專訪援引卡爾的話報道。
“由此,我不得不放棄我的‘臉譜’和‘推特’賬號,扼殺我的電子郵箱,因為按照習慣,我平均每45秒鐘就想查閱我的郵箱……我發現,我們確實因為互聯網而發生改變,”他說。
實踐證明,“封殺”互聯網之初,卡爾一度出現“迷糊”或“神志不清”的狀態,甚至有種不知該干什么的感覺。但兩個星期后,他發現自己可以開始專注地做某件事情,且持續一段時間。
卡爾2008年在美國發表一篇文章,題為“谷歌讓我們變傻?”
他發現,功能強大的互聯網搜索引擎讓人們變得不再習慣于思考,有些原本可以通過集中精神努力回憶或者思考出來的事情,如今竟機械化地演變為“在搜索欄里鍵入字母,點擊回車”。
深度思考減少
遠古時代,人類經口口相傳傳遞信息,大腦需要記憶以聲音傳遞的信息,后來,書籍成為人類最重要的信息源,大腦開始對印刷文字敏感。從沒有文字演變到文字時代,信息攝取源的變化讓人類大腦進化。
同樣,從書籍時代演變到互聯網時代,大腦的思維方式也發生根本轉變。
在互聯網時代,許多人每天攝入信息的方式一樣:打開網頁,在堆砌在頁面上的一大堆文字、圖片、視頻、音頻和鏈接中尋找自己所需內容;同時,不斷刷新電子郵箱、交友網站、博客網站等。
卡爾認為,這樣的信息攝取方式讓人類大腦在略讀、瀏覽、掃描信息方面變得更加精通,這一能力的提高“讓我們變得更果斷,也提高我們的視覺靈敏度”。
但是,與此同時,人類深度思考的能力下降。“我們習慣于瀏覽,習慣于泛讀,習慣于搜尋所需信息”,大腦功能變得機械化,而不再是從前那種按層次不斷深入思考的模式。
解讀能力下降
如今有人愿意在互聯網上閱讀那些長篇累牘的文章嗎?有多少人每天依舊保留閱讀書籍的習慣?卡爾認為,長篇文章和書籍有助于人類集中精神專注于同一內容的事物,讓人慣于思考,讓人冥想和反省兼備。
傳統學者面對有用信息時,通常的反應是解讀和消化信息;而現代人面對信息時是檢索和尋找信息,相比之下,卡爾認為,現代人更像信息的“圖書管理員”。
“我們喪失了大腦的深層次解讀功能,”卡爾在書中說。
他說,正因為互聯網信息的繁雜和人們日常搜索信息的頻繁,讓人們更難記住每天所攝入信息。因為當人每天讀一本書時,信息內容形式的單一化讓讀者輕易記憶信息,而當網絡上萬千內容襲來時,大腦的記憶功能反而會癱瘓。
卡爾說,隨著電子書籍的普及,今后書籍的內容形式也會發生變化,變得互聯網化,對于人類大腦的深度思考和深度解讀功能,有弊無利。
《陰影:互聯網對人類大腦做了什么》一書認為,互聯網時代,人們有必要給自己一段“斷網時光”,重拾思考能力,讓大腦恢復集中精神的功能,不至于讓大腦在潛移默化中變得功能性“殘廢”。
itwriter 2010-07-15 08:32:53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