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準日記 編后記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編后記
丁東
已故思想家顧準的文集出版之后,引起了中國知識界的高度重視。對顧 準的生平和思想的研究,將不是一個短暫的文化熱點,而將成為社會人 文研究領域里長期存在的一門顯學。若干這樣的一種認識,盡可能多地 整理和出版顧準的遺著,就成為一項必不可少的基礎性工作。本書就是 這項工作中的一部分。
顧準生前有寫日記的習慣。由于嚴酷的生存環境,一些日記已經失散了, 或者銷毀了。目前發現的顧準日記只有三本。一本是顧準1959年10月至 1960年1月下放河南商城監督勞動時的日記, 是顧準所在單位經濟研究 所在他去世后整理檔案時發現的,原件現在由顧準的次子高粱保存;一 本是顧準1969年10月至1971年9月下放河南息縣學部五七干校的日記, 還有一本是顧準1972年10月13日到1974年10月15日在北京讀書和生活的 簡單記錄。 日記至此戛然中止,從此顧準臥床不起,直到1974年12月3 日凌晨與世長辭。這兩本日記,是陳敏之當時整理顧準遺物時發現的, 現保存在陳敏之之處。為了敘述的方便,編者分別將這三本日記命名為 “商城日記”、“息縣日記”和“北京日記”。
這三本日記,雖然只是顧準生命長河中三個片斷的記錄,但對于研究顧 準思想的發展,卻有著不可忽視的價值。它從多方面提供了顧準思想形 成的政治背景、文化背景和生活背景。作為經濟專家的顧準本來是不可 多得的領導人才,在五十年代初他已經顯示了卓越的才干。當時某大區 領導人就有“我們這里沒有一個比得上顧準”的說法。然而,由于他的 卓越能力,更由于他的獨立見解,他無可避免地陷入了接二連三的災難 之中。他有志于學術研究,然而能夠坐在書桌前閱讀、思考、筆耕的生 活,在他一生中只有短短的幾段,加在一起也不足十年。他這三本日記, 都是正常生活被迫中止的年代的忠實記錄。最后一本,記錄了他生命最 后兩年的讀書生活,使我們能夠從中了解《希臘城邦制度》和《從理想 主義到經驗主義》這兩部杰作產生的文化背景。在“商城日記”和“息 縣日記”中,大量記錄的是饑餓的威脅、疾病的折磨、失去親人的悲痛; 是被迫檢查交待,是高強度的體力勞動,是沒有讀書、寫作的時間和條 件的苦惱。然而,就是在物質匱乏和精神折磨的雙重壓力之下,他經常 關注的仍然是民族的命運、人類的前途。從他的日記中可以看到,從工 業,到農業;從物價,到財政;從經濟,到政治;從內政,到外交;從 國內問題,到國際問題,他都有著執著的思考和獨立的見解。他是多么 熱切地期盼中國盡快結束無休止的政治運動,集中精力進行經濟建設, 讓古老的中華民族雄飛于世界,他是多么熱切地希望能夠在祖國的振興 中,貢獻自己的智慧的力量。然而,嚴酷的環境,不但剝奪了顧準發揮 治國之才的機會,而且屢次剝奪了他作為一個公民的基本權利。
有一種看法,假設顧準能夠擁有從容的學院生活,將能取得更大的學術 成就,留給后人更多的將是學術遺產,而不是人格遺產。從容的書齋生 活,固然是顧準生前的渴望,甚至在大部分時間里是奢望;然而,我不 得不反問,僅僅在當代中國的學院里或者書齋里,能夠產生作為卓越的 思想家的顧準嗎?獨立的人格、早年的追求、革命的體驗、從政的經歷、 淵博的學識、坎坷的遭遇和煉獄的苦難,實際上共同構成了顧準思想產 生、形成的背景和條件。這種書齋假設,本身就是一種書生之見。我們 反對人為地制造苦難。但思想使人受難,受難使人思想,又是一個實在 無法回避的事實。
自然,顧準也不是圣人。他在生活中,也有彷徨的時候;他的思想,也 有歷史的局限和時代的烙印。編者的想法之一,就是如實在展示顧準的 真實面貌。
顧準的手稿,還存有他在病中給六弟陳敏之的最后一封信和“北京日記” 中提到的譯稿《基督教》,此書一并收入。
為了便于讀者了解顧準更多的情況,本書收入了陳敏之先生的五篇文章: 《顧準生平和學術思想》、《我所知道的顧準與“三反”》、《顧準的 最后十年》、《送別——在顧準身邊的最后一個月》、《一位不該遺忘 的女性——懷念汪璧》 。 其中特別應當指出的是,《送別》一文寫于 1975年3月顧準剛剛去世不久, 作為顧準最親近的兄弟,陳敏之當時就 充分地認同顧準的追求和探索。這篇完全不同于當時流行的價值觀的文 章,本身已經具有一種歷史文獻價值。本書收入的徐方(即張純音的女 兒咪咪)給病中的顧準的信,也是如此。
在編輯過程中,王元化先生建議,選入顧準的大女兒顧淑林1984年讀了 父親遺稿之后寫的一篇感想。顧淑林女士現居荷蘭,題目《遲到的理解 --讀〈從理想主義到經驗主義〉》是編者所擬。這就使本書的內容更 加充實。顧準的女兒對父親的理解,也是后代對思想先驅者的理解。我 們民族的進步,固然需要先驅者的思想之光去探路,更多的人則是在對 先驅者從不理解到理解的過程中,告別盲從,走向清醒;告別幼稚,走 向成熟。
王元化先生讀了邢小群對顧準生前好友吳敬璉的采訪錄后,建議對經濟 學界前輩、顧準的患難之交駱耕漠先生也進行一次采訪。在暴力喧囂、 人性淪喪的年代,駱老和經濟所其他朋友,能夠對顧準相濡以沫,雪中 送炭,實在是那個不堪回首的年代的動人篇章。
在本書編輯出版過程中,還得到過許多人的關心、支持和幫助。他們之 中有:李慎之、吳敬璉、鄭惠、鄭海天、程乃欣、張楠、黃德志、魏光 奇、徐慶全、周實、俞景華、劉延民、李建惠等,在此一并表示感謝。


 


丁東 2013-08-20 13:39:59

[新一篇] 顧準日記 我與顧準的交往 ——吳敬璉訪談錄

[舊一篇] 胡適口述自傳 寫在書前的譯后感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