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 簡體 傳統 |
歷史揭秘:忠王李秀成獄中親筆自述(二)參加革命
李秀成自述(lazycat 錄入,楚云飛校對)
二 參加革命
今將天王起義,及東王楊秀清、西王蕭朝貴、南王馮云山、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天官丞相秦日昌、地官丞相李開芳、天官副丞相林鳳祥、冬官正丞相羅大綱、夏官丞相賴漢英一班前任事之由,天王出身之來意,東、西、南、北、翼王合心舉義圖謀之實積〈績〉,后此人自行相殺,亂事之原,業經載明。已<又>將李秀成在天朝出身為官,每年奉命戰征,一切之情由,明白寫清,并未隱瞞一切細情,恭呈老中堂玉鑒,一視便知,并未差錯之理。[e10]
自{糹力}〈幼〉生在廣西梧州府騰〈藤〉縣寧風鄉五十七都長恭理〈里〉新旺村人氏。父李世高,獨生李秀成、弟李明成二人。家母陸氏。在家孤寒無食,種地耕山,幫工就食,守分安貧。自{糹力}〈幼〉時,八、九、十歲之間,隨舅父讀書,家貧不能多讀,幫工各塾,俱一周知。來在天朝,蒙師教訓,可悉天文。[我悉天文者,是在杭州,西湖山后,有一老師,年有九十余歲,教我七日七夜而知。后此{此}人不知<告>而去,尋蹤無由。今已被拿,天數難辭,故而明說。]此假〈段〉不說,說在家時。在道光廿六、七、八年(1846-1848年)間,有天王自東省花縣上來廣西平南、梧州、桂平、武宣各等縣,教人敬拜上帝。此之一節,前偏〈篇〉業已載明。自拜上帝之后,廣西賊峰〈烽〉四起,年年賊盜分<紛>張,一出賊之大頭目陳亞貴、張加〈嘉〉祥、大頭楊〈羊〉、山豬箭、糯米四、劉四各賊首,連年賊惡,劫當鋪,搶城池,上下未亭〈停〉,鄉人見過人眾,自后不驚。后見拜上帝兵馬到來,是拜上帝之人,具<俱>不他逃矣。故又被團練之逼,故而迷迷而來。
一路自粵西而至,我本為兵而來,前之內政,具<俱>不經我手。后至南京,破城之后,那時我已隨春官丞相胡以晃理事。那時東(王)有令,要在各衙之中,要舉出軍帥一員帶領新兵。后經東王調保我為右四軍帥,守把太平門外新營。此時癸丑年(太平天國三年,咸豐三年,1853年)之間。是年八月,調為后四監軍,在儀鳳門外高橋把守。十月之間,即同翼王上安省安民。此時官小,不故〈過〉聽差而已。我在軍中,勤勞學練,生性秉直,不辭勞苦,各上司故而見愛。逢輕重苦難不辭,在皖省巡查民務,又兼帶兵,修營作寨,無不盡心。后春官丞相胡以晃帶領人馬去打破廬州府,破郡之后,來文(調)往廬郡守把安民。此四年(咸豐四年,1854年)之間矣。此時調為指揮之任。此時官小,不甚為是[到此段之下不說,說翼王、安、福王之由,此段在后分別陸續補說]。至翼王與安、福王兩斗他往,東、北王又死,秦日昌[秦日昌,即秦日綱也]因韋昌輝與東王相殺,秦日昌亦死在其內。國中無人,經朝臣查選,查得十八指揮陳玉成、二十指揮李秀成、贊天安蒙得恩、侍天福李世賢這班人出來助國。此時翼王在安省遠去,幸我招張樂行、龔得<德>樹這班人馬,聲稱百萬之眾,是以天王降詔來尋,加封我做地官副丞相,把守桐城,保固安省。
因翼王與安王、福王三人不睦,出京遠去,軍民之心散亂,廬州被清朝和帥攻破,合城兵將盡亡。那時和帥自下鎮江,與張國梁困打鎮郡,分軍來逼桐城縣,是清朝軍門秦九泰〈定三〉領軍圍困。清朝帥將大小營寨百有余座,自廬郡、三河、舒城、六安、廬江、巢縣、無為等處,節節連營,度度<處處>嚴密,困逼桐城。此時我為丞相,謹〈僅〉有殘軍六七千人[此人是翼王逃出誘去外,此是老若〈弱〉,不能為用,故留為我使],力敵桐城,保固皖省。那時已有張樂行、龔德樹在三河尖造反。那時李招〈昭〉壽在我營中共事,李招〈昭〉壽與張樂行、龔德樹有交,特通文報與張樂行來投。此時張樂行接得文件,當即復文,已肯來投。那時格宜用心鎮守桐邑。[說張樂行之事,前說一偏〈遍〉,后說一段,方可分清來歷,故而再說也]。每日交鋒,軍炮不息。那時清朝帥士每日萬余與我見仗,我天朝帥士不足三千,他營一百余座,我止有一孤城,城外止營盤三座,力戰力敵,是以保固桐城,安省得穩,實我之敵〈力〉也。后見勢不得已,那時翼王出京之后,將打寧國之兵交與成天豫陳玉成管帶。至陳玉成,在家與其至好,[e11]上下屋之不遠,舊日深交,來在天朝,格宜深友。那時在桐城,命使持文前往寧國,求救于陳玉成,當即準請,當即未解寧國之圍,移軍來救桐邑之困。[未解寧國之圍,前段亦說明]。兵由棕揚〈樅陽〉渡江齊集,我親自輕奇〈騎〉趕赴棕揚〈樅陽〉,繪成進攻圖式,與成天豫細詳。至桐城之敵軍,算我之軍,定由對面迎敵,清朝官軍逆面備防。我與成天豫計出奇兵,我親回桐邑,謹備制敵之師,候成天豫奇兵制勝,由棕〈樅〉陽一鼓順下,攻破無為州,下湯〈倉〉頭鎮[此是無為州湯〈倉〉頭與鎮江湯頭分別。]運漕會迓天侯陳仕章之軍,力破湯〈倉〉頭清營。攻破之后,抄黃落<雒>河,破東關,得巢縣,分軍鎮守。[自無為至湯〈倉〉頭到巢縣,清將不知姓名,此經成天豫之手,那時我(在)桐城。]即移軍,成天豫帶領人馬上打廬江,仍然攻破廬邑,派軍把(守)廬江,即引軍上界〈氵卑〉河,攻大關,包過桐城之后,斷清軍之糧道。桐城地勢,一面高山,一面平坦,清軍糧斷,成天豫由外包來,我領軍由內攻出,兩面合攻,清軍大敗。分三路追趕,破舒城,得六安,此兩處之民,投誠者數萬之眾。當過六安,上三河尖,招引張樂行。那知張樂行先發龔德樹、穌〈蘇〉老天半路想〈相〉迎。當即計破霍丘縣,攻破此城,交張樂(行)為家。那時成天豫引兵破正陽關,攻壽州未下,扯兵直上黃、松兩處,與曾帥交鋒,同清將李續賓對戰,在松子牌<童司牌>失利之后,與清軍兩迎,勝負未分。[斯時成天豫是冬官丞相,封我是地官丞相,封為合天侯矣。恐前后參差,故而明載,一覺〈覽〉可知。
那時朝中無人掌管,外無用[e12]將。斯時我與成天豫各有兵眾,朝中議舉我與陳玉成帶兵外戰。后見我堂弟李世賢少勇綱〈剛〉強,又而選用,又得一將,朝用世賢次之。蒙得恩是久日在朝,是天王愛臣,永不出京門,后封為正掌率大臣,朝中內外之事悉歸其制,連我與陳玉成亦其調用。自翼王出京之后,殺東、北王之后,至蒙得恩手上辦事,人心改變,政事不一,各有一心。主上信任不專,因東、北、翼三王弄怕,故未肯信外臣,專信同姓之重。那時各有散意,而心各有不敢自散,因聞清朝將兵凡拿是廣西之人,斬而不赦,是以各結為團,故未散也。若清朝早日肯救赦廣西之人,而散久矣。后有人奏聞到。天王知到此事,各有散意,后即加恩惠下,各又振作同心矣[今天王封出許多之王,由此段而起,是酬各再振雄心之意而保]。自此一鼓之銳,振穩數年。此時成天豫屯在太湖、潛山,我屯在六安、霍山,然后輕奇〈騎〉約成天豫赴安省會議,云朝中這亂如何亭〈停〉止之由。正當會議,斯時天王加封我與陳玉成二人。陳玉成封又正掌率,仍任成天豫實任也。那時我為合天侯,任副掌率之權,提兵符之令。我自為兵出身,任大職重,見國亂紛云〈紜〉,主又忄蒙〈蒙〉塵,盡臣心力而奏練〈諫〉,懇我主擇才而用,定制恤民,申嚴法令,肅正朝綱,明正賞罚,衣〈依〉古制而惠四方,求主禮而恤下,寬刑以代〈待〉萬方,輕世人糧稅,仍重用于翼王,不用于安、福王。因此奏練〈諫〉,當被我主降照〈詔〉[e13]革除我爵。后再復一本,將天下之大勢情形,并陳奏練〈諫〉之來歷。奏本由朝臣手過,見我本張<章>明順,朝臣親上殿奏練〈諫〉,仍復我職。
那時和帥困我鎮江,內外不通音信,內又無糧,外又無救。翼王遠逃,那時朝中無人出色,獨我與陳玉成二人有兵多眾,故人而舉薦,調我下救鎮江。當時由皖省趕上六安,全軍調下,救出鎮郡之兵,失去鎮江之城矣。
那時清朝和、張兩帥引軍攻打句容。那句容縣天朝守將是襲職夏官丞相周勝富守把。[句容守將周勝富是周勝坤之胞兄。周勝坤在湯頭被張國梁攻破營寨身死后,周勝富兄襲職,委鎮句容,是此來由也。]戰攻數月,被和、張兩帥打破句容城池之后,和、張兩帥來困天京,此是第二回困天京也。此假〈段〉放下,先說明向帥頭困天京之由。
[e10]此處羅本斷句為:“一切之情由,明白寫清,并未隱瞞。一切細情,恭呈老中堂玉鑒,一視便知,并未差錯之理。”兩本雖有差異,但意思不差,以何為準,還可以商榷。
[e11]羅本此處斷句為:“至陳玉成在家,與其至好,”不若此本通順。
[e12]羅本此處將“用”改一“勇”字。
[e13]羅本不改此字,并注:“降照”即是“降詔”,考太平天國制度,天王手批叫做“御照”。
徐賁 2013-08-22 15:43:24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