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
1841年4月,義律簽訂的《穿鼻草約》被報到倫敦,英國政府對草約的內容和當時英軍撤軍南返十分不滿,于是召回義律,改派璞鼎查為全權代表,主持對華戰爭。璞鼎查于當年8月抵達澳門,鴉片戰爭進入第三階段。
戰爭的第三階段從道光21年,即公元1841年8月起一直到戰爭結束。
1841年8月底,璞鼎查會同陸軍司令臥烏古和遠征軍新任海軍司令巴加率兵從香港北上,開始了英軍第二次北犯。英軍撤出虎門后,清政府以為戰爭已經結束,所以沿海防務開始松懈,于是英軍第二次北犯時,廈門迅速失陷。9月初,英軍撤出廈門,再次進攻定海,定海失守,總兵葛云飛殉國。10月,英軍攻占鎮海,欽差大臣、兩江總督裕謙戰敗自殺,接著再陷寧波。然后,英軍暫停進攻,等待援軍到來,準備進入長江,切斷大運河,截斷南方和北京之間的物資運輸動脈;由于北京的物資保障主要依靠南方各省,而當時又正值運糧季節,所以英軍的這一計劃一旦成功,將極有可能迫使清政府投降。
在日益嚴峻的形勢面前,道光皇帝緊急調派奕經領兵馳援浙東,意圖收復失地。道光22年,公元1842年3月,清軍偷襲英軍失敗,英軍則趁勢反攻,打得清軍節節敗退。道光皇帝繼續戰爭的決心大大受挫,任命盛京將軍耆英為欽差大臣南下乞和。但璞鼎查對此并不理睬,集中兵力繼續北犯,先后占領浙江乍浦和江蘇吳淞。吳淞失陷后,上海大震,守軍不戰而退,英軍隨即攻占上海,并宣稱要北上進攻京津。不久英軍援軍到齊,璞鼎查領軍溯長江而上攻破鎮江,8月兵臨南京城下。
此前,道光帝已經派耆英、伊里布會同兩江總督牛鑒與英國人接洽,到英軍抵達江寧江面時,清政府只得接受全部議和條件。道光22年,即公元1842年8月29日,耆英、伊里布、牛鑒代表清政府在英艦“皋華麗”號上與英方全權代表璞鼎查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江寧條約》,即《南京條約》,清政府賠款2100萬兩白銀,割讓香港,五口通商,并喪失了關稅自主權。
《南京條約》簽訂后,英國陸續撤軍,第一次鴉片戰爭宣告結束。1843年,英國又強迫清政府簽署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門條約》作為《南京條約》的附件。
鴉片戰爭徹底暴露了中國光鮮外表之下的軟弱和不堪一擊,歐美列強紛紛趁火打劫的來中國分一杯羹。中英《南京條約》簽訂的消息傳到華盛頓,當時的美國第10任總統約翰·泰勒(John Tyler)派特使來華,要求中國給予美國與英國同等的通商條件。1843年,美國特使與兩廣總督耆英在澳門附近的望廈村進行會談。美方軟硬兼施,對耆英施加壓力,最終促成雙方簽訂了中美《五口通商章程:海關稅則》,又稱《望廈條約》。這個條約除了割地賠款外,幾乎囊括了《南京條約》給予英國的所有權益,有些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1844年,法國接踵而至,先是在澳門海域炫耀武力,然后又和兩廣總督耆英在廣州黃埔的一艘法國兵船“阿吉默特”號上簽訂了中法《五口貿易章程:海關稅則》,又稱《黃埔條約》。
鴉片戰爭及其后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加劇了中國的社會矛盾。很顯然,那么多的戰爭損失,那么多的戰爭賠款,還有那么多的因不平等條約而造成的經濟損失,都是要由老百姓埋單的。滿清貴族不會降低他們的生活標準,于是只能不斷的壓榨百姓。與此同時,由于中國開設通商口岸,且喪失了關稅自主,因此造成西方資本和商品大量涌入,極大的沖擊了中國的民族產業,造成大量農民、手工業者的破產或生活窘迫,使得鴉片戰爭后中國社會愈發動蕩。1841年到1850年間,各地爆發的起義就不下百次,而且隨后還爆發了規模更大的“長毛之亂”,清朝可說是名副其實的內憂外患了。這一切也都是后來咸豐帝王生涯中的主旋律,我在后面的文章中會詳細介紹。
在通過鴉片戰爭揭開了中國近代歷史的篇章后,我要趁機對滿清和中國近代歷史做一個劃分性的總結,為本專題文章做個承前啟后。
清朝12代皇帝中,太祖朝時期是“創業時期”,太宗朝是“政權鞏固時期”,順治朝是“進軍全國時期”,康熙朝是“大一統和國家復興時期”,雍正朝是“守成維新時期”,乾隆朝則是“太平盛世的極盛時期”。當然,我也指出過,乾隆晚期清朝國勢就已開始衰落,所以,到了嘉慶朝就是“家道中落時期”,而到了道光朝則是“‘出來混,遲早要還’時期”了。
雖然道光皇帝勤于政事,生活十分節儉,甚至穿有補丁的衣服,但是道光朝還是首開了中國被西方列強侵略并簽訂不平等條約的先河,然而這僅僅是一個開始而已,隨后的咸豐朝是“厄運連連時期”,這一點我在后面的文章會介紹。雖然接下來的同治朝因“同治中興”的美譽可被稱為“短暫復蘇時期”,但往下的光緒朝則因內憂外患而成為“帝國傾頹時期”,到了末代宣統朝就只能是“滅亡時期”了。
道光20年之后的清朝歷史屬于中國近代史部分。在道光、咸豐兩朝,欺凌中國的列強主要是英法美三國,其中尤以英法為甚,因為他倆是歐洲資產階級革命最早、最老牌、最強大的帝國,美國雖是后起之秀,但在19世紀60年代之前,其實力與英法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到了同治年間,由于美國陷入內戰,而英法又剛剛在中國獲得巨大利益,所以似乎天下太平了一陣子,但進入光緒時期,情況就變得糟糕透頂了:美國在南北戰爭后發展迅速,日本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明治維新,德國通過三次戰爭終于統一,法國雖然在“普法戰爭”中戰敗,但仍然跟中國在南面打了一仗,其它渾水摸魚的“小國”更是絡繹不絕。而中國北方的沙俄,則從咸豐到光緒朝,一刻沒停的蠶食著中國的領土。
在近代史上,鴉片戰爭僅僅是一個開端,道光是第一個卻不是最后一個背負屈辱的清代皇帝,也正是從鴉片戰爭開始的70年的苦難,才促使更多的國人為中國思考更好的發展道路,最終導致接替清朝政權的不是另一個封建帝國。
三鑒齋 2010-07-20 14:5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