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緬懷先烈—追憶民國歷史 >>> | 簡體 傳統 |
6月27日
義律被林則徐驅逐離開澳門后,立即向當時英國駐印度總督奧克蘭求援,不久,兩艘英國軍艦抵達廣東海面,并于清軍水師交火,被打敗。隨后,巴麥尊正式訓令義律并致函海軍部,宣布英國政府將派遣遠征軍前往中國,封鎖沿海港口,占領若干島嶼,用武力迫使中國屈服。與此同時,義律的兩艘戰艦又多次與清軍發生沖突,無奈的是每每都被清軍擊潰。清軍連戰連捷的消息傳到北京后,道光皇帝下旨永遠停止同英國的貿易,并驅逐所有英國船只,使得中英關系越發緊張,已經到了難以收拾的地步。道光20年,公元1840年初,英國政府正式任命好望角海軍司令、海軍少將懿律和義律(他倆是堂兄弟,前者是George Elliot,后者是Charles Elliot,所以翻譯時用同音字區分)為正副全權代表,并由懿律率領遠征軍前往遠東。不久,英國議會通過了對華開戰的決議,第一次鴉片戰爭就這樣正式開始了。
第一次鴉片戰爭分為三個階段進行。
戰爭的第一階段在道光20年,即1840年進行。
這年初,英國組建了一支由數十艘戰船和數千軍人組成的遠征軍,由艦隊司令巴麥尊指揮,在新加坡集結,隨即北上中國南海,于當年6月抵達廣東海面,與限期抵達的懿律、義律等會合;隨后,英軍封鎖珠江口并進攻廣東。但由于林則徐在當初禁煙時就已積極備戰,因此英軍的進攻遭到了清軍的頑強抵抗,毫無進展。于是,總司令懿律決定率軍隊北上,奪占定海,并相機而動進攻渤海灣,力圖直搗黃龍,威脅北京,迫使清政府就范,由此開始了英軍第一次北犯。7月初,英軍抵達福建海面,進犯廈門。由于此前林則徐已令閩浙總督鄧廷楨備戰,因此英軍在福建仍沒嘗到什么甜頭,后又得知從浙江到直隸一線的清軍防御薄弱,便繼續北上進犯浙江,攻擊定海。當時定海守軍內部意見不一致,一方認為應將水陸軍均調回城內,堅守待援,另一方則認為應調全軍扼守海口,不讓敵兵登岸。由于雙方爭執不下,最后只好水陸分守。開戰后,由于英軍船堅炮利射程遠,清軍損失慘重,不久定海失陷。
占領定海后,英軍繼續北上,侵入渤海灣,并于8月抵達大沽口外,直逼北京門戶天津。此前,林則徐曾奏報朝廷英軍可能進攻天津,但當時道光皇帝對天津的防務十分自信,所以交代直隸總督琦善一旦英軍來犯,千萬不要客氣;然而,很快道光皇帝就從琦善那里得知天津槍炮陳舊,兵力不足,于是立刻就軟了下來,讓琦善相機行事,不可輕易開戰,力爭協商解決。幾天后,大沽口英軍遞交的《巴麥尊照會》就被送到了皇帝的手中。在照會上,英國方面要求道歉、賠款、割地、開埠……
當時,戰局對清政府不利,而且從皇帝到大臣無不懼怕英國的軍力。于是,“弛禁派”趁機大肆活動,道光皇帝最終表示愿將林則徐和鄧廷楨撤職查辦,并讓琦善赴大沽口與英軍會談。9月,英軍見北方冬季將至,士兵又多患疾病,便同意在廣東談判,隨即撤軍南返。隨后,道光皇帝任命直隸總督琦善為欽差大臣兼兩廣總督,令其前往廣東查辦林則徐和鄧廷楨,還同意琦善裁撤沿海各地守軍迎合英國以求早日議和,這無異于自拆藩籬,開門揖盜。
英軍南撤抵達澳門后,英國駐印度總督奧克蘭對大沽口談判的結果十分不滿,責令懿律等采取更為強硬的態度。不久,琦善到達廣州,中英談判隨即開始。當時,懿律因病回國,義律接任全權代表,巴麥尊接任遠征軍總司令。義律按奧克蘭指示,在談判中堅持要求償還煙款,割讓香港,開辟廈門、定海為商埠,同時調軍艦至虎門,以開戰相威脅。在巨大的壓力下,琦善對英方提出的議和要求幾乎全部接受,只有“割讓香港”一條他不敢自己作主,要上奏朝廷請皇帝定奪。
看到琦善的奏報后,道光皇帝也十分憤怒,認為英國人貪得無厭,不可理喻,必須且戰且談方可制服,于是下旨琦善加強沿海防務,并從各省抽調軍隊,聽候調遣,同時令兩江總督伊里布率兵至浙東,準備武力收復定海。由此,鴉片戰爭進入第二階段。
戰爭的第二階段在道光21年,即1841年的上半年進行。
英軍見琦善積極備戰,便決定以武力促談判,并于1841年1月發兵進攻沙角、大角炮臺,占領炮臺、摧毀附近清軍船只。琦善被英國人嚇怕了,表示愿意奏請皇帝在尖沙咀或香港選擇一小片地方讓英國人暫時居住,但義律卻迫不及待的單方面宣稱“中國已經同意割讓香港”,并領兵強行占領了香港;2月時,義律又與琦善會于穿鼻洋蛇頭灣,要求將“割讓全島”寫入正式條約,雖然會談并無結果,但義律仍聲稱和琦善簽訂了《穿鼻草約》,“合法”的占領了香港。
清政府方面,1月底在得知沙角、大角炮臺失守的消息后,道光皇帝震怒,當即決定對英國宣戰。首先,皇帝令兩江總督伊里布立刻進兵收復定海,又令琦善勞軍督戰,并下旨沿海各省將軍督撫加緊防備,給予來犯之敵以當頭痛擊;接著,道光令御前大臣奕山為靖逆將軍,從各省調兵共一萬七千人赴粵。2月,道光得知英軍強占了香港,立即下旨革職查辦琦善,并抄沒其家產,督促沿海各省“大張撻伐,極力攻剿”。
在得知清政府正式宣戰后,義律調集英軍向虎門集結,2月底強攻虎門,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力戰殉國,虎門失陷。英軍隨即溯珠江而上直逼廣州。到了3月,雖然英軍已殺到廣州城下,但由于后援未至,不敢立即攻城,而清軍方面主帥奕山和各省兵馬也沒有到齊,于是雙方達成臨時休戰協議。這一期間,英國新任遠征軍陸軍總司令臥烏古抵達增援,巴麥尊也前往印度加爾各答向奧克蘭借兵;清軍也是積極調兵備戰,布防廣州。
4月中,道光帝得知“私下休戰”一事,十分震怒,嚴令催促進兵。5月,奕山對珠江上的英軍艦船進行了兩次大規模的偷襲,但終因謀劃不周且敵已有備而失敗。隨后,英軍開始反攻,攻陷炮臺,炮擊廣州,奕山豎白旗投降。投降次日,奕山和義律簽訂了《廣州和約》,全盤接受了英國人的條件,以撤走守軍和賠款換取英軍撤至虎門外。然后,奕山編瞎話騙皇帝說是英軍乞和,道光也是有臺階就下,揣著明白裝糊涂,默認了《廣州和約》。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清政府的這些官老爺們軟弱怕事,屈膝投降,但廣州地方的老百姓可是好樣的,著名的“三元里人民抗英”就發生在這次英軍進攻廣州的時候。
三鑒齋 2010-07-20 14:57:17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