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百年(二):晚清亂局(8)——第二次鴉片戰爭(上)

>>>  緬懷先烈—追憶民國歷史  >>> 簡體     傳統

8月22日

以前多次提到過,清文宗愛新覺羅·奕詝是個挺悲劇性的皇帝,中國歷史上有很多皇帝都資質平庸,甚至是昏庸,但也都安安穩穩的做了若干年天子,雖無什么大功勞吧,卻也不至于被后世唾罵不已,至少自己過得舒心。遠的不談,就說這咸豐皇帝的父親和爺爺,雖然不是康乾一樣的明主,但嘉慶至少舒舒服服的做了25年皇帝,道光也是先爽了20年,然后鎮痛了2年,最后也是頤養天年,壽終正寢。可是我們的咸豐皇帝,從爭奪皇儲開始,就歷盡周折,直到今天還說不清楚原因(參看“一生為奴:奕訢和奕詝的皇位之爭”);等做了皇帝,國家就亂了,太平天國的長毛們從他繼位當年就開始造反,一直到咸豐病死承德,仍然沒有被平定;緊接著捻匪又跟著湊熱鬧,當然一塊起哄的還有好多別的相對實力較弱的“反賊”(前邊提過的各地各民族起義、天地會等);還沒等咸豐把這些反賊們梳理清楚,洋人就接踵而至了,這也就是我們今天要談的“第二次鴉片戰爭”。所以正像電視劇《一生為奴》中所說:“發匪未平,捻匪又至;捻匪未平,洋人又至”,咸豐就是這么担驚受怕的做了11年并不快樂的皇帝,最后外國人兵臨城下時,他攜家眷出逃,結果客死他鄉不說,還落下個“未以身守社稷”的罵名。

民國百年

咸豐繼位時,大清朝廷內外已經危機四伏,咸豐也是苦思除弊求治之策,力圖重振朝綱。他允許團練和漢族地主武裝的發展,重用漢族大臣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提拔敢于任事的肅順,并支持其革除弊政,還罷免了道光朝留下的庸官保榮、穆彰阿、耆英等。可惜,形勢比人強,咸豐終于還是難以挽救病入膏肓的大清朝,加之其本人耽于享樂、貪戀酒色,甚至還吸食鴉片,所以死后留下罵名也就在所難免了。

第一次鴉片戰爭后的十多年里,西方資本主義列強的經濟繼續快速發展,對外擴張以尋求市場和原料產地的要求也越來越迫切。英國本以為憑借《南京條約》能迅速打開中國市場,獲取巨額利潤,但他們很快發現,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仍然是中國的主導,生活窘迫的中國百姓不需要、也買不起英國人的商品,英國的洋貨經常滯銷。為此,英國迫切需要中國進一步開放商埠、市場,減少稅收,以滿足其在經濟利益上的需求。于是,在清政府因太平天國運動而疲于奔命時,英法聯合美國趁火打劫向清政府提出全面修改《南京條約》、《黃埔條約》和《望廈條約》,意圖“兵不血刃”的攫取更大利益。

1854年,當英法美第一次提出“修約”時,雖然曾以“協助剿滅太平天國”為誘餌,而且清政府高層對洋人也存有懼怕之心,但出于“大國體面”和統治利益,以及“長毛才是根本之患”的考慮,咸豐在希望“借師助剿”的同時仍不愿放棄“閉關自守”的政策,拒絕外國勢力侵入內地和外國公使駐京,只是承諾“堅守成約”,拒絕“修約”。英法美吃了閉門羹自然是心中不爽,但當時英法正和俄國進行克里米亞戰爭,而美國也正處于內戰爆發的邊緣,國內形勢很不穩定,大家都無暇向中國用兵,所以“修約”問題便被暫時擱置起來。

到了1856年,英法美又進一步表達了愿意出售武器并協助鎮壓農民運動,而咸豐也通過英法軍隊協助鎮壓廣東天地會和上海小刀會的事情看出列強確實是“真心”援助,于是松口答應可以修改和約中的一兩條條款,但仍拒絕全面“修約”。沒有達到目的的列強們看到軟的不行,便決心武力解決;此時,英法已經贏得克里米亞戰爭,于是發動新的侵華戰爭的時機已經成熟。

1856年10月,廣東水師從一艘叫“亞羅號”的中國籍商船上查出了走私貨物,并逮捕了亞羅號的英籍船長和若干中國船員(他們中有的人是海盜,憑借該船的港英執照從事鴉片走私、搶劫的犯罪活動)。英國駐廣州領事巴夏禮謊稱亞羅號是英國商船,還說中國官兵在該船實施逮捕時,曾扯落船上的英國國旗,于是要求廣州當局賠禮道歉、釋放人犯。據理力爭的兩廣總督葉名琛拒絕了巴夏禮的要求,英方以此為借口,派兵進犯廣州,這就是著名的“亞羅號事件”,第二次鴉片戰爭由此爆發。

亞羅號事件后,兩廣總督葉名琛對英軍可能的進攻沒有積極進行戰備,致使戰爭爆發后英軍順利通過虎門要塞進入珠江內河,直接威脅廣州。到了這個時候,葉名琛仍然認為英軍只是恫嚇,不會真的攻城,所以下令不得放炮還擊,結果導致英軍順利攻占珠江內河一帶的主要炮臺,炮擊廣州,并一度突入廣州外城。接著,為打通廣州與香港的聯系,解除后顧之憂,英軍沿珠江南返,沿途攻占清軍主要炮臺無數,但也遭到沿江軍民的多次偷襲而無法確保水路交通的安全。1857年1月,在陸續集結的清水師援軍和地方百姓的聯合打擊下,英軍被迫撤出虎門,等待援軍。

1857年3月,英國內閣通過了增援遠東英軍的提案;4月,首相巴麥尊任命額爾金為全權專使,率特別外交使團來華,同時從本土和東南亞抽調兵力組成遠征軍開赴中國,并照會法、美、俄等國,約其聯合出兵。

當時,法國正在加緊侵略越南,法皇拿破侖三世認為,和英國聯合侵華,既可以換取英國對其侵略越南的贊同,又可以在中國撈到好處,于是欣然接受了英國的邀請。為了“出師有名”,法國搬出了已是陳年舊事的“馬神甫事件”(1853年,法國天主教神甫馬賴非法從廣州潛入廣西西林縣,吸收地痞流氓入教,勾結當地土豪,無惡不作。1856年2月,馬賴等被當地政府逮捕并處死,這就是“馬神甫事件”,又稱“西林教案”。),以此為借口出兵中國。

美國方面,由于“蓄奴”和“廢奴”的矛盾日益升級,國內政局不穩(事實上,此時距美國內戰爆發僅有4年),因此雖然支持英法,但沒有直接出兵。俄國方面,因輸掉了克里米亞戰爭,向西擴張的計劃受阻,于是積極向東侵略,妄圖從中國這里補回他們在歐洲的損失,所以他們也派人到中國南方與英法合謀。

1857年7月,抵達香港的額爾金本打算先攻打廣州,取得跟清廷討價還價的資本,但由于印度發生起義,額爾金不得不率兵趕赴印度,因此進犯廣州的計劃沒能實施。10月到11月,法國、美國、俄國公使相繼抵達香港,多國軍事集團正式形成;12月,英法組成的聯軍在港澳地區集結完畢。

當時,被太平天國搞的焦頭爛額的清政府要求地方政府“息兵為要”,因此葉名琛不僅不加強廣州的防務,反而大肆裁撤團練兵勇、炮臺艦船,直到發現英法軍隊開始在香港集結,戰爭已不可避免時,才倉促組織兵力布防。


三鑒齋 2010-07-20 14:57:45

[新一篇] 民國百年(二):晚清亂局(7)鞏固天京和捻軍起義

[舊一篇] 民國百年(二):晚清亂局(9)——第二次鴉片戰爭(中)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