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緬懷先烈—追憶民國歷史 >>> | 簡體 傳統 |
國軍在臺兒莊戰役取得大捷后,日軍重新進行部署,改以部分兵力在正面牽制,主力則向西迂回,意圖從側后包圍徐州。蔣介石也陸續調集各路國軍增援第五戰區,集結60萬大軍于徐州附近,希望堅守徐州,并在臺兒莊大捷的基礎上進一步圍殲日軍。1938年4月7日,日軍大本營下令攻取徐州,徐州會戰開始;18日,兩路日軍分別從山東嶧城和臨沂西北的義堂地區南進,對守軍發起牽制性進攻,國軍頑強抵抗,至月底,將日軍阻止在韓莊、邳縣和郯城一線。5月5日,日軍開始從南北兩個方面向徐州西側迂回包圍,國軍力戰不敵。至5月16日,南北日軍會師碭山,完成了對徐州的合圍,60萬國軍處于四面受敵的險境。
1938年5月15日,國府最高軍事會議決議放棄徐州,以擺脫不利態勢,保存抗戰實力,避免全軍覆沒。5月16日,李宗仁奉命指揮第五戰區國軍化整為零,分五路向豫、皖邊界山區突圍。5月19日,日軍占領徐州,打通了津浦線,截斷了隴海線,成功的將南北戰場連接起來。接著,日軍又以三個師團沿隴海線西犯,6月6日占領開封,逼近鄭州。為阻止日軍的進一步西進,蔣介石以“焦土戰”之策略,于6月9日下令炸開鄭州東北花園口黃河大堤,泛濫的河水一路南下,截斷隴海線,阻止了日軍的前進,使之被迫向黃泛區以東地區撤退,徐州會戰由是結束。
但是,蔣介石自決黃河大堤并沒有淹死一個日軍,反而奪去了十幾萬中國百姓的性命,造成百萬人無家可歸,中共因此歷來以此事譏諷、攻擊國府。不過,從整個抗日戰局來看,以黃河泛濫阻止日軍,遲滯其進攻速度,還是有利于后來的作戰的。
自南京陷落后,國軍指揮中心便設在了武漢,因此在徐州會戰后,武漢就成了日軍的下一個進攻目標。日軍在1938年5月占領徐州后,決定先以一部分兵力攻占了安慶,作為進攻武漢的基地,然后以主力沿淮河進攻大別山以北地區,由武勝關攻取武漢,另以一部沿長江西進。后因黃河決口,日軍被迫中止了沿淮河主攻武漢的計劃,改以主力沿長江兩岸進攻。6月初,日軍海陸空25萬人開始向武漢方向進攻,國軍第五和第九戰區也組織了100萬人進行防御,武漢會戰打響。
6月12日,日軍攻占安慶;13日占領桐城。7月初,日軍在江北占領了太湖、望江以東,在江南占領了江西湖口以東的長江沿岸地區。7月4日,日軍重新調整部署,集結海陸空共35萬兵力,飛機500余架,艦艇120余艘,從江北、江南和大別山北麓三個方向會攻武漢。
長江南岸日軍于7月23日在九江以東登陸,26日攻占九江,繼續沿長江西進。8月10日,日軍進攻瑞昌,24日占領之,隨后兵分兩路繼續進犯。經過持續一個多月的鏖戰,至10月底,日軍已經逼近武昌。就在西進日軍進攻瑞昌的同時,另有日軍一部從九江沿南潯鐵路南犯,遭到當地國軍的頑強阻擊,進攻勢頭受挫。8月20日,日軍援軍從湖口橫渡鄱陽湖增援,突破國軍防線,意圖兩路會師,奪取南昌。國軍兵團司令薛岳率軍與敵在德安以北的隘口、馬回嶺地區激戰,雙方成膠著狀態。9月底,日軍孤軍深入,進至德安西面萬家嶺地區,薛岳指揮部隊從側后迂回,將其包圍,日軍增援部隊也在萬家嶺西面白水街地區被國軍擊退。10月7日,國軍發起總攻,激戰三晝夜,多次擊敗日軍反撲,日軍因孤立無援,補給斷絕,戰至10日大部被殲,此戰即萬家嶺大捷。
長江北岸日軍于7月24日從安徽潛山向太湖進攻,突破國軍防線,至8月3日,先后攻占太湖、宿松、黃梅等地,繼續西進。隨后,國軍以主力進行反攻,至8月23日先后收復太湖、宿松。然而,相對會戰全局,國軍仍是敗多勝少,戰至9月17日,廣濟、武穴相繼淪陷,29日,田家鎮要塞失守。10月19日,日軍攻陷浠水,24日又占黃陂,直逼漢口。
在大別山北麓地區,國軍進行了嚴密的防御部署,并于8月下旬與分南北兩路來犯之日軍交火。9月17日,南路日軍攻占商城,守軍向南撤退,憑借大別山各要隘,頑強抵抗。至10月24日,南路日軍逼近麻城。北路日軍在8月28日攻占六安后,強渡淠河和史河,于9月6日進占固始,繼續西進。9月19日潢川失守,21日羅山陷落。隨后,繼續西進的日軍在信陽以東地區遭國軍反擊,被迫撤回羅山,在得到增援后,又向信陽發起進攻。10月6日,日軍一部迂回信陽以南,攻占平漢鐵路上的柳林站,12日信陽失守,日軍沿平漢鐵路南下,兵鋒直指武漢。
至1938年10月中下旬,日軍已完成對武漢的三面合圍,蔣介石為避免國軍主力遭圍殲,于10月24日下令放棄武漢。10月25日,國軍撤離武漢,日軍遂于26日進占武昌、漢口,27日占領漢陽,武漢會戰結束。
在武漢會戰期間,為牽制國軍兵力,切斷中國海上交通線,并南進建立軍事基地,日軍大本營決定攻占廣州。10月9日,日軍從臺灣調兵,自澎湖列島之馬公島出航,于12日在廣州大亞灣登陸,擊破國軍防御,先后攻陷淡水、惠陽、博羅、增城,21日占領廣州。此外,日軍還由海路攻占了虎門、佛山、三水等地。
從“七七事變”到廣州、武漢失守的一年零三個月,是中國抗日戰爭的第一階段——戰略防御階段,也叫全面爆發階段,初期抗戰,而武漢會戰則是這一階段中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殲敵最多的一次會戰。通過這一年多的戰爭,雖然國軍損失慘重,國土也大量淪喪,但日軍的有生力量也被大大消耗,其速戰速決,三月亡華的戰略目的因此流產。此后,抗戰進入第二階段——戰略相持階段,或叫第二期作戰、苦撐待變階段。
占領武漢后,日軍繼續南下,于11月11日攻陷岳陽,并派飛機不斷轟炸長沙。11月12日,蔣介石電令湖南方面在日軍進攻長沙時焚燒市區,實行焦土抗戰。同日9時許,蔣介石又密令湖南省主席張治中、長沙警備司令酆悌、警備第二團團長徐昆、長沙警察局局長文重孚執行指示。11月12日夜,長沙軍警縱火燒城,大火直到14日才熄滅,全城基本被焚毀,平民死亡兩萬余人,財產損失不計其數。可是在大火之后,日軍并未立即進攻長沙,國府行為因此激起長沙民憤,遭到全國各界的強烈譴責。為安撫局勢,蔣介石下令將酆悌、徐昆、文重孚三人槍決,并處分了湖南省政府主席張治中。
1938年11月25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在湖南南岳召開軍事會議,即第一次南岳軍事會議,中共代表周恩來、葉劍英等也應邀參加。會議在蔣介石的主持下著重從軍事角度檢討了過去抗戰的得失,判斷了當時戰爭的形勢,確定了以后第二期抗戰的軍事戰略方針,并據此調整了部署。按照蔣介石的劃分,抗戰分為兩個時期:從“七七事變”到日軍占領武漢、岳陽為止,是抗戰的第一時期,此后屬于抗戰的第二期,即“我們轉守為攻,轉敗為勝的時期”。軍事委員會對第二期抗戰所制定的方針是:“連續發動有限度之攻勢與反擊,以牽制消耗敵人,策應敵后之游擊戰;加強敵后方之控制與襲擾,化敵后方為前方,迫敵局促于點線,阻止其全面統制與物資掠奪,粉碎其以華制華、以戰養戰之企圖;同時抽調部隊,輪流整訓,強化戰力,準備總反攻。”。按照戰爭形勢的變化及新戰略方針的要求,南岳會議重新劃分戰區,調整部署,將全國劃分成第1、第2、第3、第4、第5、第8、第9、第10戰區,敵后新設魯蘇和冀察戰區。
1939年1月21日,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在重慶召開,會議改組國防最高會議為國防最高委員會,國民黨總裁蔣介石兼任國防最高委員會委員長。國防最高委員會除代行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的職權以外,國民黨中央黨部的各部門、國民政府五院、軍委所屬的各部門均受其領導,它是抗戰時期國民政府的最高決策和最高權力機構。在抗戰問題上,五屆五中全會堅持了繼續持久抗戰的立場——武漢會戰后,雖然日本改變了侵華策略,著重從政治上進行誘降,而在中國國內,尤其是國民黨內,妥協求和的空氣也再度上升,但是蔣介石卻堅定的反對對日妥協,批評了對日和平的傾向,當然也并未完全排除與日本談判求和的可能性,只是時機和條件的問題。在中共問題上,國民黨制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針,并設立“防共委員會”。
三鑒齋 2010-07-20 15:01:42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