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 簡體 傳統 |
第四章 政治教育開先河
中國黃埔軍校
第四章
政治教育開先河
在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年代,國共兩黨革命先輩們在黃埔軍校同窗共硯,談兵習武。在戰場上生死同赴、浴血奮戰,為軍校,為中華民族爭得了榮譽。黃埔軍校從1924年國共合作建校,到1927年國共分道揚鑣,凡是在這短短3年時間內由此校門進出過的教職員生,轉眼間大部分都成了叱咤風云的歷史人物。黃埔生一度聞名天下。
黃埔軍校成功的奧秘何在呢?追本溯源,不難發現,黃埔軍校在辦學方針上與以往舊軍閥辦校的一個根本不同點是“軍事與政治并重”,獨具特色的黃埔軍校政治教育,使受教育者懂得了槍口為什么對準誰,為誰而扛槍打仗。由此,黃埔生在東征、北伐等戰火中所向披靡,顯現出了頑強的戰斗力,他們以嶄新的軍人風姿,昭示著黃埔精神,一顆顆將星從這方教壇上冉冉升起。
課堂開在當代思想潮流峰巔上(1)
黃埔軍校學習蘇聯紅軍學校的教育經驗,重視政治教育,其教育的內容充滿著時代的濃厚革命氣息,與世界潮流的脈搏諧動,代表著時代的先進文化,代表著時代的先進方向。這是黃埔軍校政治教育的一個顯著特點。孫中山在開學典禮的演說中指出:“軍隊之能不能夠革命,是在乎各位將士之有沒有革命志氣,不是在乎武器之精良不精良,如果沒有革命志氣,不研究革命道理……總不能發揚革命事業。”因此,黃埔軍校的政治教育,一反過去中外舊式軍官學校的弊端,不以純軍事技術訓練為主,而采取軍事教育與政治教育并重,而且不但是并重,政治教育更有超過于軍事教育之特點。
在舊中國的軍閥軍隊中,是無所謂政治工作可言的,中國的軍隊政治教育制度和政治工作,即從黃埔軍校開始創立。中國共產黨人參加了黃埔軍校的領導工作,一大批優秀的中共黨員和共青團員,是軍校的骨干力量。大批矢志革命、不怕犧牲的熱血青年投奔黃埔,后來發展成為兩個不同陣營軍隊里的高級將領,他們這種截然不同的政治、軍事生涯,其起點就在黃埔軍校。在黃埔軍校里,他們所學的典、范、令是一致的,但決定他們未來的是在軍校接受政治教育的不同性質及層次,是接受了共產黨的教育,或是接受了國民黨右派的教育,兩黨的政治工作感染教育在學生身上又各占有多大的比重。兩種政治教育,同在軍校爭奪未來一代的新型軍官,爭奪未來的軍隊,突出地表現在軍校政治工作上,這是軍校初期政治工作的一條主線。相對來講,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在軍校中的政治工作開展得尤為出色,中共黨員是軍校政治工作的奠基人和主力軍。黃埔軍校以這批優秀的中國共產黨人為中堅力量,在國民革命軍中創建了嶄新的中國革命軍隊政治工作體系,初步奠定了中國工農紅軍的政治工作基礎。
學生在上政治課
建立中國革命軍隊的正規學校,是國共兩黨的初衷,它的革命性就在于這所學校有著政治教育一環,使官兵懂得槍口應該對向誰。孫中山先生在開學講演中明確地指出:“我們今天要開這個學校……就是要從惲代英編寫的講義《政治學概論》今天起,把革命的事業重新來創造,要用這個學校內的學生做根本,成立革命軍。”黃埔軍校自建立后,便實施了全面的政治教育,其政治教育實施方案不斷完善,這主要表現在軍校的政治教育大綱中。
黃埔軍校在我國歷史上第一次仿效蘇聯紅軍,設立黨代表和政治部,建立政治工作制度。軍校的政治部和政治工作,基本上是由共產黨人主持的。戴季陶、邵元沖、汪精衛和邵力子任職時間很短;戴季陶和邵元沖在任期內,政治工作基本上沒有開展。對此,孫中山等軍校領導和師生很不滿意,才要求共產黨派人担任軍校政治部主任。1924年11月,周恩來應邀請到軍校任政治部主任后,軍校的政治工作才真正開展起來。政治教育有了系統的教學實施方案,后經過1925年的兩次東征等戰火的檢驗和實踐充實,政治教育更加系統化。1926年10月4日,軍校頒布了政治教育大綱草案。這一草案,較好地體現了軍校的辦學方針和政治教育概況,既是軍校幾年來政治教育經驗的總結,又是以后幾期辦學的政治教育方案,可以說這一方案代表了當時軍校政治教育的最高水平,有著許多顯著的特點,至今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所引用和發揚。
1.大綱提出了切合實際的政治教育方針政策,切實解決黃埔軍校能夠迅速提高學生政治素質的問題。
政治教育大綱《草案》分為“總綱”、“政治大隊”、“軍官大隊”3部分。“總綱”是統率全文的精髓,指出:軍校政治,軍事訓練,要以孫中山“使武力與國民相結合,使武力為國民之武力”訓示為最高原則。重點指出,政治訓練要依據10個條件計劃施行,即10個“徹底了解”:(1)使學生徹底了解自己的重大責任,以達到國民革命軍的水平標準;(2)使學生徹底了解軍隊中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以養成正確的革命觀點和保證軍隊統一及奮勇作戰的革命精神;(3)使學生徹底了解中國的國民革命性質是反帝反封建,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以不妥協地精神打倒帝國主義和國內的軍閥及買辦階級;(4)使學生從根本上徹底了解黨的方針政策,以堅定黨的原則性立場,不被壞人挑撥歪曲、誤解所動搖;(5)使學生徹底了解世界與中國政治經濟等方面各種重要的現象與問題,注意了解中國各重要省市與鄉村政治或社會經濟情形,以聯系實際,有正確的觀察與恰當的宣傳;(6)使學生徹底了解革命運動有密切關系的社會科學常識,以養成正確的人生觀;(7)使學生徹底了解革命運動起源于工農群眾運動,取得勝利也必須有工農群眾的大力支持才行,以深入群眾、團結群眾、影響群眾、依靠群眾,破除個人奮斗和領袖天才思想;(8)使學生徹底了解紀律是造成統一集中的力量所必要的,而主張個人自由,不遵守黨章與軍紀,是叛黨叛軍的行為;(9)使學生徹底了解軍事學術和軍事鍛煉的重要性,只有有了強健的身體和殺敵的本領,才能担負起革命重任;(10)使學生徹底了解軍隊中政治工作應注意事項,尤其要注意眼前軍隊的實際內容,以便在工作中有充分的思想準備。這10個“徹底了解”,是總綱的中心議題,指出了軍校政治工作的全部內容和辦校方針與目的。
課堂開在當代思想潮流峰巔上(2)
2.大綱內容緊密聯系中國革命現實,規定了以“學以致用”為突出特點的授課科目。
1926年任政治部主任的熊雄大綱草案規定了政治及軍官大隊的授課科目及課時,開課多達43門。詳細科目是:三民主義、黨史、黨的組織、本黨宣言、國民革命概論、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史、帝國主義、世界政治經濟狀況、中國政治經濟狀況、近代國際關系、蘇俄研究、社會進化史、中國民族史、中國社會組織、各國革命史、社會主義運動、社會科學概要、政治學概論、財政學概要、經濟政策、農民運動、青年運動、商民運動、宣傳鼓動問題、軍隊中的政治工作、建國大綱、不平等條約、各重要省的政治經濟狀況、農村問題研究、各國政治制度比較研究、各國財政比較研究、最近政治問題、軍隊內容之研究、實際工作指導、總理學說、本黨領袖重要講演、全民政治、中國經濟問題、中國財政問題、革命史料研究、經濟學概論、勞動運動、學生運動。從以上各科內容看,這40多門課程都和現實緊密聯系。每門課程的開設,都相對當時社會有著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說明軍校的政治教育是十分重視學以致用的。
大綱并就每一課程詳細規定了教授事項,如“軍隊中的政治工作”科目規定共講6課,這6課的教授中心議題依次是:軍隊的性質、兵士與民眾的心理、平時對于兵士的政治工作、平時對于民眾的政治工作、戰時對于兵士民眾的政治工作、戰時對于敵人俘虜的政治工作。這些講授內容,都是現實工作中一些問題的參考答案和解決方法,具體而實用,課堂上講的東西,又幾乎都是昨天剛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事,拿到今天來講,總結經驗教訓。因此說,學生們今天在課堂上學的,明天就可直接運用于實踐中,這種活生生的“現身說法”的教學方法,其效率之高、效果之大也就顯而易見了。故黃埔軍校前幾期畢業生之所以能取得日后輝煌業績,無不與在校學習時培養的求實精神有關。
3.大綱合理安排課時,重視社會實踐,以達到學用結合的最終目的和培養目標。
大綱規定,政治大隊的培養目標,是軍隊中做政治工作的人才,如黨代表、政治指導員及政治部工作人員。授課時間,每周18次,每次70分鐘,全修業時間為8個月,分為3大段時間,循環式上課,共授課446次。軍官大隊的培養目標,是軍隊中的下級干部人才,如部隊官長、官佐及各種服務人員。授課時間,每周6次,每次70分鐘,全修業時間為8個月,共授課148次。
政治大隊的講演課約占總課時的二十分之一。討論30次,約占總課
時的十四分之一。測驗12次,約占總課時的三十七分之一。實習課(深
入社會調查)46次,約占總課時的十分之一。綜上參加社會實踐共有88
次,與在課堂上聽課學理論的時間比例是1∶5。軍官大隊參加社會實踐
課共有38次,與在課堂上聽課學理論的時間比例是1∶4。僅由此比例數
政治部人員合影,前左三是聶榮臻。
字,足見黃埔軍校的政治教育重視理論灌輸,更重視與實踐相結合的程度。
軍校辦學在社會,把課堂開在當代思想潮流的峰巔之上。政治教育除正課外,大綱規定每期學生另安排有講演課22次,請當時的一些理論家、社會名流來校講演社會上正出現的思潮和爭論的問題,講軍校、軍人與當前社會的關系與歷史使命,講學生最關心的一些論題。讓學生直接參加革命實踐,辨別是非。正確與錯誤,落后與先進,學生們自有各自的見解和評說。
網載 2013-08-27 16:09:46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