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現代經濟倫理的基本特性
“經濟倫理”這一概念,是馬克斯·韋白在揭示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背后的精神動因時首次提出和使用的,但他并未從經濟倫理學的角度對這一概念的內涵及其特質作出完整的概括。應當說,經濟倫理作為現代社會出現的一種專門針對“經濟”這一特定系統而言的應用倫理,不僅有其不同于一般社會倫理、日常生活倫理和政治生活倫理的內涵特質,而且也有其不同于經濟理性和經濟法則的內涵特質。這就是說,經濟倫理必有其作為“經濟倫理”的特殊性。我們研究經濟倫理,就必須認識和把握它的基本特性。
有一些經濟學家反對對“經濟”的道德干預和道德化管理,因而也反對講“經濟倫理”;有一些道德哲學講經濟倫理,也確實是在“使經濟倫理化”的意義上講經濟倫理。這就涉及到這樣一個基本問題:與現代市場經濟制度相契合的經濟倫理究竟是一種什么性質的倫理呢?從許多關注經濟倫理問題的經濟學大師和倫理學大師對“經濟倫理”所作的經典性表述中可以看到,他們所研究的“經濟倫理”決不是那種對“經濟”提出無法滿足之要求、企圖使經濟倫理化、且“對經濟毫無所知的倫理主義”,而是作為現代經濟發展的價值基礎和價值動因等意義上的倫理因素。如,在馬克思·韋白那里,經濟倫理實際上被理解為作為經濟發展動因的、認同利益最大化追求的主體倫理精神(“天職倫理”或“責任倫理”);在亞當·斯密那里,經濟倫理不是被理解為“同情心”和“利他主義”等意義上的倫理,而是被理解為作為經濟自由之基礎的“正義”倫理或“公正”倫理;在休謨和康德那里,經濟倫理也主要被理解為保障財產權利和經濟自由的“經濟正義”(“生產的正義”、“交換的正義”和“分配的正義”等);在哈耶克那里,經濟倫理被理解為有利于人類分工合作秩序不斷拓展的不同于“自然道德”的人們關于彼此尊重產權的道德共識;在科恩和諾思等制度經濟學家那里,經濟倫理則被理解為與現代產權制度相一致的、能夠減少交易費用、克服“搭便車”和機會主義傾向的“意識形態”因素或“非正式約束”。我們由此得到的啟發是:現代經濟倫理不同于一般社會倫理和日常生活倫理乃至政治生活倫理的基本特性,就是它的“經濟性”,即與現代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促進經濟發展的動力要求和保障經濟自由的秩序要求)的一致性或契合性。這體現在內容上,就是它不向經濟主體提出仁慈利他、慷慨大方、自我犧牲和無私奉獻等難以接受的普遍要求,而是提出尊重他人產權、“利己不損人”和“利己又利人”等意義上的行為要求。這實際上也就是說,現代經濟倫理不是那種排斥或否定“利害計較”和財富最大化追求的、作為“高尚的仁慈”和“自我犧牲”之要求的倫理,而是一種認可“利害計較”和利益最大化追求的、作為“正義”和“公正”要求的倫理。在此意義上,現代經濟倫理和經濟理性不是不相容的關系,而是彼此融合的關系。
現代經濟倫理與經濟理性的相容性,并不表明它們具有同樣的性質,即都是人們謀利的工具理性。必須看到,現代經濟倫理作為經濟主體的實踐理性盡管是服務于經濟發展并能帶來經濟績效的理性力量,但這并不意味著它在本質上不是價值理性,而是一種工具理性。如果我們僅僅從“工具理性”的意義上來理解現代經濟倫理或是將現代經濟倫理歸結為人們謀利的理性工具,那它就不再有倫理的或道德價值的文化意味和蘊涵了。現代經濟倫理作為一種價值理性,它不同于經濟理性的基本特性就在于它的倫理性或對經濟必然性的超越性,在于它不是從經濟規律的角度,而是從“應當不應當”的角度,即從經濟的“主體間性”、經濟的整體優化、公共福利的增長和人的尊嚴的維護等角度,對經濟主體提供行為框架,其內涵的根本點在于限制經濟主體的自私和貪婪。這就是說,現代經濟雖然認可“利益計較”和利益最大化追求,但它卻主張抑制經濟主體的私欲和物欲,要求經濟主體在無害于他人利益和社會公益的界限范圍內謀求利益的最大化。在這一意義上可以說,現代經濟倫理雖然不是那種強調“高尚的仁慈”和“無私奉獻”的利他主義,但也決不是把自私、貪婪、高利貸、投機、金錢至上等奉為信條的利己主義和拜金主義。進一步講,即使我們把現代經濟倫理僅僅歸結為“使利益最大化追求合理化”意義上的功利主義倫理,那也是不適當的。因為現代經濟倫理最根本的內涵不在于對利益最大化的價值認同,而在于保障經濟自由的經濟正義。
有一種觀點認為,現代經濟倫理就是市場經濟制度倫理,由于投機是市場經濟制度的必然的伴生物,因而現代經濟倫理應當認可投機行為的正當合理性。應當說,現代經濟倫理確實具有從屬于現代市場經濟制度的性質,但卻不能因此把現代經濟倫理簡單地歸結為市場經濟制度倫理。因為嚴格意義上的市場經濟制度倫理(即市場經濟制度中的倫理),只是現代經濟倫理的一個層次(即宏觀層次)。即使說,現代經濟倫理是由現代市場經濟制度決定的,也不能說從現代經濟倫理出發就應當對市場經濟制度的伴生物——投機行為給予肯定性的評價。如果以為凡是市場經濟制度的伴生物都應當得到市場經濟制度倫理的認可,那就等于說市場經濟的一切負面的附生物都是市場經濟制度倫理必須加以肯定的東西。依照這一邏輯,我們今天就應當敝開大門歡迎索羅斯之流進入中國金融市場,同時也應當聽任商品物教和金錢物教在中國任意發展。這顯然是荒謬的。提出上述觀點的同志犯了一個常識性的錯誤,他把“市場經濟制度的必然的伴生物”直接提升為“應當”或“應有”的事物。而“必然”與“應然”是不能混為一談的。由此我們還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不管是那一種意義上的經濟倫理,它作為一種對經濟行為“應當不應當”的義理規定,盡管具有很大的包容性,但這并不排除它仍然具有否定各種形式的損人利己行為的基本性質。
二 現代經濟倫理的根本問題
什么是現代倫理的根本問題或核心問題?對此,目前國內學術界大體上有三種說法:一是義利問題;二是自由與公平問題或效率與公平問題;三是謀利方式問題。我認為這三種說法都是不能成立的,真正構成現代經濟倫理“根本問題”的問題,是產權問題或產權關系問題。
說義利問題是現代經濟倫理的根本問題,這顯然是似是而非的。現代經濟倫理本身就是“義”或義理規定,如果說這種“義”的根本問題就是這種“義”和經濟之利的關系問題,那就等于把經濟倫理學面臨的一個基本理論問題當成了經濟倫理(即義)要解決的根本問題;如果說,被當作現代經濟倫理的“根本問題”的問題,就是公利和私利的關系問題,那就等于把以自我犧牲為特征的一般社會倫理的基本問題當成了現代經濟倫理的根本問題或核心問題。這里的問題主要不在于是否可以“張冠李戴”,而在于如此以來,就隱去了現代經濟倫理真正要解決的根本問題,抹去了現代經濟倫理的特殊性。應當看到,上述任何一種意義上的“義利問題”不僅不是現代經濟倫理必須解決和能夠解決的根本問題,而且由此問題的解決不能引出現代經濟倫理的基本理念和原則規范。
至于自由和公平或效率與公平的問題,作為現代經濟倫理學所涉及的根本理論問題,也就是自由更重要還是公平更重要、效率優先還是公平優先的問題。這類有關經濟體制選擇和經濟制度安排的根本價值問題,雖然是現代經濟倫理建構所涉及的核心價值問題,但卻不能說是現代經濟倫理所要解決和能夠解決的根本問題。實際上,現代經濟倫理作為現代經濟系統中的一種價值調控力量,它要解決的根本問題不但不是“自由與“公平”誰重推輕的問題,而且也不是單一的自由問題或公平問題。嚴格說來,現代經濟倫理的根本問題,也就是經濟自由和經濟公平(即在經濟生活中實現“自由”和“公平”等核心價值)所要解決的經濟主體之間的根本利益關系問題。所以,如果我們把自由問題或公平問題作為現代經濟倫理的根本問題,那就等于什么也沒有說。在此,我們必須看到,“自由”和“公平”只是現代經濟倫理的核心價值范疇所在,而不是它的根本問題所在。
至于謀利方式或如何謀利的問題,雖然是現代經濟倫理所涉及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但也不能說它是現代經濟倫理的根本問題或核心問題,以為現代經濟倫理就是圍繞“如何謀利的問題”而展開的。現代經濟倫理包括經濟秩序倫理和經濟行為倫理,前者是關于正確的經濟秩序的義理規定,并主要是有關經濟制度選擇和經濟制度安排的倫理;后者是關于“正確的經濟行為”的義理規定,其中有個人的和企業的行為選擇規定,也有生產的、交換的、分配的和消費的義理規定。顯而易見,在這些倫理層次和方面中,不只是經濟秩序倫理不能被看成是謀利倫理,而且經濟行為倫理也不能完全被歸結為經濟主體的謀利倫理。即使說,一切經濟倫理規定都可以在某種意義上歸結為人們謀利的倫理,那也不能說謀利方式問題就是現代經濟倫理的根本問題或核心問題。因為,在倫理意義上,人們“為什么”謀利是比如何謀利更為重要和更為根本的問題。謀利方式作為經濟倫理問題,說到底是謀利手段的選擇問題。謀利手段的選擇之所以非常重要和關鍵,是因為它直接涉及到經濟主體之間的根本利益關系和相互對待的基本道德立場。然而,必須明確的是:不是謀利手段的選擇決定經濟主體的基本道德立場,而是經濟主體的基本道德立場決定其謀利手段的選擇。所以,僅僅從經濟主體謀利的角度看,既不是謀利動機問題構成現代經濟倫理的根本問題,也不是謀利手段問題構成現代經濟倫理的根本問題,而是謀利動機和謀利方式的選擇所涉及的根本利益關系問題構成現代經濟倫理的根本問題或核心問題。
我們說產權問題或產權關系問題是現代經濟倫理的根本問題,主要有如下兩方面的理由:
其一,產權關系是經濟主體之間的最根本的利益關系,也是現代經濟倫理必須調解的最根本的利害關系。所謂產權,一般是指人們對一定經濟物品占有權、使用權、處置權和受益權等,而產權關系則是人們在經濟生活中必然發生的產權歸屬關系、產權交易關系和產權分享關系等。由于擁有“產權”是擁有利益的根本前提和決定性因素,因而產權關系也是經濟主體之間在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等環節中發生的最根本和最重要的利益關系。在充滿“利益計較”的經濟生活中,人們最為“計較”的是產權,一切“利害計較”也都是基于產權和有關產權的“計較”。與此相關,經濟主體發生的一切利益沖突和爭議,都是產權矛盾的表現。在現代經濟社會,有分工和專業化以及在此基礎上的合作或交換,就必然有產權分屬和產權交易等,同時也必然提出正確處理產權關系的要求。由于產權關系是最根本和最重要的利益關系,同時也由于產權關系的穩定是社會經濟保持活力和有序發展的根本前提,因而引導人們正確處理產權關系就成為現代經濟倫理的根本使命所在。
其二,現代經濟倫理是圍繞產權關系的規范調解而展開的。如果說,產權制度是現代社會最根本、最重要的經濟制度,那么現代經濟制度倫理(或經濟秩序倫理)的核心則是產權制度倫理。產權制度倫理作為對產權制度的確認,它為人們處理產權關系提供義理上的是非界限,其根本落腳點在于保護產權。至于與此相關的經濟行為倫理,其中包括生產倫理、交換倫理、分配倫理和消費倫理等,實際上都是以處理產權關系為根本內容的,或者說其根本內容就在于為人們處理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中的產權關系提供行為框架。所謂不偷、不搶、不騙以及誠實服務、等價交換、交易自由、公平競爭、合理分享等經濟倫理要求,說到底都是要求人們正確對待他人產權的倫理。至于現代經濟倫理的核心價值——經濟自由和經濟公平,實際上也是以“產權”為前提和實質內涵的。經濟主體的經濟自由,既以經濟主體擁有產權和社會產權秩序的穩定為根本前提,又以人們彼此尊重產權為實質內容;而經濟公平,最根本的就是人們在產權歸屬和產權交易上的公平,同時公平秩序的建立也是以人們彼此尊重產權為前提的。可以說“產權”是決定經濟自由和經濟公平的根本要素。所以,無論從哪一個角度看,產權倫理是現代經濟倫理的核心所在,現代經濟倫理是圍繞“產權”展開的,現代經濟倫理的諸多理念、原則和準則都是由處理產權關系這一核心倫理要求而引伸出來的。
三 現代經濟倫理的基本內容
我們說現代經濟倫理是圍繞“產權”關系而展開的,那么它的基本內容是什么呢?
在經濟倫理內容的理論把握方面,人們往往從某一價值視角著眼和入手,結果也往往把現代經濟倫理歸結為某一種“主義”,如功利主義、合理利己主義和自由主義等。我們從某一視角入手來把握現代經濟倫理是可行的,但應當注意多角度的綜合把握。至于把現代經濟倫理歸結為某一視角的“主義”,那更是不妥的。實際上,即使是現代經濟倫理中最基本的內容也很難歸結為一種“主義”。這里我主張從效率與公平、功利和正義、自由和責任辯證統一的綜合視角來把握現代經濟倫理。從這樣一個綜合視角來看,現代經濟倫理主要有如下基本內容:
1.產權倫理
強調人們相互尊重產權幾乎是所有關注經濟倫理問題的經濟學家和倫理學家的共同點。休謨和康德所闡述的經濟正義,核心是有關保護產權(即人們的財產權利)的倫理要求;哈耶克和布坎南所闡述的經濟倫理也是有關人們對待產權的道德立場和道德態度的。在他們看來,我們彼此尊重產權是現代市場經濟秩序得以確立的倫理基礎,也是保持社會經濟活力的倫理基礎。有關“產權”的經濟倫理有多方面、多層次的內容,但其核心內容強調人們要彼此尊重產權。尊重產權意味著什么呢?尊重產權作為一種價值理念,是有關人們的財產權利神圣不可侵犯的理念;尊重產權作為一種價值理念,是有關人們的財產權利神圣不可侵犯的理念;尊重產權作為一種行為方式,就是經濟主體以自己的投入換取自己收益的謀利主式;尊重產權作為一種行為準則或行為戒律,就是要求經濟主體“戒取”非自己所有的東西。這體現在人們的利益最大化追求中,就是要求人們不能通過使成本“外部化”的方式來實現利益最大化。
2.經濟自由倫理
經濟自由作為現代經濟倫理的基本范疇,是亞當·斯密在為自由市場經濟所作的倫理辯護中首先確立的。其基本內涵是確認和肯定人們有追求各自利益的道德自由。在亞當·斯密看來,允許人們自由地追求各自的利益,不僅與“把人當人看”(不是當作棋子或工具)的道德哲學觀點相一致,而且比那種讓人確立追求公益的目標更能促進社會利益。這樣,經濟自由就成為不能被剝奪的價值。然而,這種經濟自由又不能被視為沒有任何限制的自由,而應當被視為一種有限制或限度的自由。這里的限制就在于你的自由和我的自由之間,在于每一個自由主體必須承担一份自由的責任,即承担不侵犯他人自由的責任和對自己行為后果的責任。所以,經濟自由在倫理意義上既意味著政府應當尊重經濟主體的選擇自由,也意味著經濟主體應當彼此尊重各自的選擇自由。
3.契約倫理
現代市場經濟體制是以分工與合作(或交換)來提高經濟效益、擴大經濟效益的經濟模式。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在分工和專業化的基礎上建立廣泛的合作關系或交換關系,不僅是各種經濟主體實現其“交換價值”和利益最大化的根本途徑、而且也是實現社會經濟效益最大化的基本途徑。然而,各經濟主體之間的廣泛合作關系或交換關系的建立,不僅是以契約的方式建立的,而且從根本上依賴于人們對契約的信守。可以說,經濟主體對契約的信守和可信任,是建立和拓展廣泛合作關系或交換關系的主要基石。于是,這就對經濟主體提出了重承諾、講信用和兌現承諾的契約倫理要求。依照這一要求,經濟主體既不能以騙人的手段去謀利,也不能為了眼前的小利而背棄自己的承諾。而應當確立誠信至上的價值理念,以誠信為本去建立和拓展廣泛的合作關系或交換關系。在此,兌現承諾實質上就是經濟主體應當履行的保持經濟正義的一項道德命令或道德義務。
4.公平倫理
經濟公平是現代經濟倫理有關競爭、交易和利益分配的一項義理規定,也是嚴格體現現代經濟倫理實質的義理規定。具體說,就是“競爭的公平”、“交換的正義”和“分配的正義”。在經濟主體之間的激烈競爭中,公平既意味著競爭的起點基本相同和機會均等,同時也意味著手段的正當和方式的適當;在經濟主體之間的買賣交易中,“交換的正義”既意味著自由交換或交易的自愿自主,同時也意味著等價交換或買賣公平;在利益的分配中,“分配的正義”,就是多投入多得,少投入少得,不投入不得(含“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在此,還必須看到的是:經濟公平作為競爭的公平,它是默認“優勝劣汰”的公平;經濟公平作為“交換的正義”,它是認可“合作剩余”(即事實上的不等價交換)的公平;經濟公平作為“分配的正義”,它是承認經濟主體之能力差異、努力差異、結果差異和收入差異的公平。正因為如此,這種作為倫理要求的公平,才是以效率為基礎的公平和真正有效率的公平。
5.企業責任倫理
如果說以上所述主要是宏觀層次上的經濟制度倫理,那么這種經濟制度倫理體現在企業行為的要求上就是企業責任倫理。企業責任倫理的實質內容是要求企業承担與自身行為相關的責任,其中包括為服務對象提供優質產品和服務的責任;實現財富或利潤最大化的責任;保護“利益相關者”利益的責任;增進社會公益和福利的責任;節省資源和保護環境的責任等。依照這些責任倫理的要求,企業產品質量低劣、服務質量低下、其經濟效率低下和經濟業績不佳、企業對“利益相關者”利益構成損害、對資源造成浪費、對環境造成污染等,都是企業缺乏經濟正義感和主體責任感的表現,都應受到道德上的批評和譴責。
6.個人德性倫理
所有經濟制度倫理和企業責任倫理落實到作為經濟主體的個人身上都必然要演化為德性倫理,即有關作為經濟主體的個人應當具有什么經濟美德的倫理。從經濟倫理學角度看,個人作為經濟主體應當具有什么美德呢?對此,人們的看法不盡一致。馬克斯·韋白肯定的是“節欲苦行”的精神和為上帝盡職的進取精神;亞當·斯密肯定的是“作為公正”的美德;哈耶克強調的是對自己行為后果負責的責任感或道德感;詹姆士·布坎南則有如下說法:“自律、公正感、誠實、公平、勇氣、謙遜、公共精神、對人類尊嚴的尊重、公司倫理規范——所有這些都是人們在前往市場開展相互競爭之前就必須擁有的”。這里可以肯定的是:作為現代經濟倫理所要求的最基本的經濟美德,就是那些能夠把經濟作為支持點和財富來源的美德,這主要是誠實、公正、責任感、可信任和節省等。
湖南大學學報:社科版長沙69~74C8新興學科龍興海20002000現代經濟倫理的基本特性在于它是認可“利害計數”、“利益最大化”和排斥“損人利己”的統一,是作為“正義”和“公正”要求的倫理;現代經濟倫理的根本問題,不是什么義利關系問題、效率與公平的關系問題、謀利方式問題,而是產權關系問題;現代經濟倫理的基本內容主要有:產權倫理、自由倫理、契約倫理、責任倫理和個體德性倫理等。經濟倫理/基本特性/產權/契約/公平龍興海(1954—),湖南廬溪人,湖南行政學院教授 公共管理研究所,(湖南 長沙 410004) 作者:湖南大學學報:社科版長沙69~74C8新興學科龍興海20002000現代經濟倫理的基本特性在于它是認可“利害計數”、“利益最大化”和排斥“損人利己”的統一,是作為“正義”和“公正”要求的倫理;現代經濟倫理的根本問題,不是什么義利關系問題、效率與公平的關系問題、謀利方式問題,而是產權關系問題;現代經濟倫理的基本內容主要有:產權倫理、自由倫理、契約倫理、責任倫理和個體德性倫理等。經濟倫理/基本特性/產權/契約/公平
網載 2013-09-10 20:4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