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恒均:民主與經濟危機、暴力流血的關系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嫉惡如仇 從善如流
楊恒均微信號:yanghengjun2013

歡迎分享轉發



文 | 楊恒均


為數不少的網友向我抱怨:身邊的人只關心個人的經濟收入,根本不關心民主。于是有的就帶點期待地問:是不是經濟停滯發展了,或者出現經濟危機,甚至垮掉了,民主就有希望了?


這問題相當普遍,可每一次聽到我都很警覺,也很矛盾,不知道如何回答。從歷史上來說,經濟發展與民主制度的關系實在是太密切了。且不說東南亞和其他一些后進民主國家的轉型幾乎都是由經濟問題(危機)引發的,就拿世界上最老牌的民主國家英、法、美來說,當初促成民主制度建立起來的也都是經濟問題,更具體一點說就是統治者日子不好過,要增加稅收(英國與法國王室征稅,美國是印花稅),結果激起了老百姓和新興階層的不滿,起而推翻舊制度,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三個民主制國家。


如果英、法、美當時經濟都不錯,英法的國王都不缺錢花,英國王室也不同美國人在印花稅上較勁,民主制度會在什么時候建立起來?歷史不能假設,但我們卻可以得出結論:“老百姓”最終是因經濟利益受損從而站出來要求自由(免于盤剝與恐怖的自由)、追求法治與公平正義(用憲法對付統治者),建立民主制度的(最終由大家說了算)。


中國經濟在過去30年高速發展,上至達官貴人下到平頭百姓,生活水平都有顯著的提高(雖然不同步也不成比例),加上利益集團長期以來刻意把“發展經濟”與“追求民主”對立起來的愚民宣傳,就不難理解,那種“中國人吃飽喝足就滿足了”的論調是偏頗與站不住腳的。


作為一名從窮困中走過來的中國人,我關注民生甚至超過民主,只是越來越發現,這兩者不但不矛盾,而且是相輔相成的,民生的改善將會促進民主,民主則保障民生長期向好。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如果沒有注重人權、自由和法治的民主制度來支撐,不但走不多遠,很可能會車毀人亡。


有一種很好笑的論調,說什么檢查了臺灣與南韓的發展情況,發現經濟高速發展的時候都是威權時代,民主到來后經濟發展反而緩慢了。他們不動腦筋想一下,如果這兩個地區沒有實行民主,經濟高速發展而積累起來的財富、智慧與不公、民怨等等可能早就讓他們完蛋了,還能到今天嗎?總不能說,中國五千年的優秀文化是專制制度下創立的,就得出我們應該停留在秦始皇時代,你的姐姐妹妹就只配去哭長城了?


在民主與經濟的關系上,我的觀點是:我不希望中國的經濟出問題,經濟出問題,苦的還是老百姓,中國人窮苦得夠久了,富裕一次不容易,如果能夠持續下去,甚至再高速發展30年,我不但雙手甚至連雙腳都舉起來贊成。然而,我的希望也許只是一廂情愿,歷史的發展也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目前的經濟一直在高速發展,可社會矛盾與積累的問題卻越來越嚇人。經濟發展也不可能一直持續,當我們有智慧把制度問題解決了,經濟發展即便停滯甚至倒退了,頂多選舉換一個領導人,否則,經濟發展一旦停滯,或者出現危機,很可能歷史會重演,有些人要換腦袋。


我個人支持民生與民主兩不誤,還有一個原因是在一個各方面都沒有準備好,沒有經歷過文藝復興與啟蒙運動的地方,在一個洗腦特別嚴重、不明真相的不是少數而是絕大多數的時候,真正發生了經濟危機,或者因經濟引起了混亂,不一定會帶來民主,反而有可能會倒退回專制,長期的混亂很可能接踵而至。這都是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的。


好在除了理論之外,我們也不乏一些特殊的實例,還正好都在我們身邊,一個是南韓,一個是中國的臺灣。如果仔細研究一下,蘇聯東歐也屬于這類。他們都不是因為“經濟危機”而導致了民主化,而是實習了一種有別于英美法三國的新路子。蘇聯東歐在經濟并沒有大亂子,韓國臺灣在經濟很不錯的時候,和平地完成了民主轉型。


下面再簡單說一下暴力流血與民主的關系,這個與經濟問題異曲同工,都是我個人不一定拿得準,一直以來困擾我的,我愿意提出來和大家商榷,聽取各位的高見。


如果檢視一下世界各國走向民主的道路,可以看到這樣一個趨勢:伴隨民主制度建立的流血越來越少。讓人難堪的是,英、美、法的專家學者是最主張和平轉型的,可恰恰是這三個“原生民主”國家的誕生,幾乎都伴隨著巨大的暴力于與流血。法國大革命不用說,英國也殺了不少人,連國王都被砍掉了,美國的獨立戰爭就是一場建立民主制度的暴力斗爭。到二戰時期地球上有30個左右的民主國家,主要的都是靠暴力流血建立起來的。二戰后建立的一批民主國家例如德國、日本等,不能不說是二戰中反法西斯戰士的鮮血換來的。


可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至今,民主國家從30個左右上升到100多個,大多國家的民主轉型中出現的暴力越來越少,流血越來越少,到了蘇聯東歐,只有少數如羅馬利亞發生了革命;到了韓國與臺灣,以及東南亞等國家,用以前“流血”的標準來說,可以說是非常和平的轉型。如果我們不那么妄自菲薄的話,甚至可以說,二戰后興起的民主國家轉型模式已經取代美英法等老牌民主國家,給我們立下了新的榜樣。在實現民主的路徑上,其實沒有一個國家是“全盤西化”的,拋棄了當初這些國家使用的暴力,就是最成功的特色。


為什么暴力流血與民主從當初的不可分割發展到今天的漸行漸遠?除了世界越來越和平這個大趨勢之外,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原生民主國家確立的那種制度,讓民眾都認識到“民主是個好東西”,加上自由、人權與法治等普適價值在世界各國的廣泛推廣。你設想一下,在原生民主國家如英、法、美當時爭取民主的過程中,不但沒有先例,而且沒有人可以說服別人“民主是個好東西”,因為世界上還沒有任何民主國家啊。所以,你要想真正說服統治者放棄手中掌握的絕對權力,光靠說理或者博弈都力有不逮,這時候,唯一的辦法就是槍桿子里面出民主。


我們大清帝國當時也差不多,雖然已經有英、美、歐洲等民主國家存在了,但他們本身的民主制度也不完善,大清派出去考察的人也不多,更沒多少影響力,加上帝國主義老欺負咱們天朝,結果弄得大清帝國慈禧之流的實行君主立憲完全是敷衍了事,后來是悔之晚矣……不久前我接待一位紐約回來的華僑,他說,他家附近拐角處有好幾個華人開的小賣部,店主都姓“愛新覺羅”。嗚呼哀哉,如果清朝慈禧與皇帝老兒們知道實行憲政民主很可能讓他們像日本皇室那樣生活得有尊嚴,不必背井離鄉,要到紐約去開小商店,弄得到今天連滿族語言都快要滅種了,他們當初一定會改弦易轍吧?


在“民主是個好東西”已經成為常識,民主制度的建立往往就成了各種力量博弈的結果。那些反對民主的力量當然很強大也很邪惡,但已經不可能“理直氣壯”到殘忍和不擇手段了。二戰后有那么多民主國家在和平中誕生也說明問題,大家可回顧一下,當時的統治者其實都仍然握有絕對的權力,槍桿子也在他們手里,但在各種力量的博弈下,尤其是覺醒的民眾與奮起的精英們的抗爭下,包括統治者內部不愿意再折騰老百姓的良心人士,所有的非民主國家都顯得如此脆弱而不堪一擊。一個強大的蘇聯社會主義國家,幾乎在沒有任何抵抗下,就被徹底瓦解了。蘇聯并不是特例,再強大的專制,有一天也會走相同的道路。


我反對暴力,這當然只是我個人的觀點,歷史和我的喜歡不喜歡沒有什么關系,到了我們這種人無能為力的時候,我也不會去阻擋歷史的車輪。歷史不能選擇,我個人卻有選擇,我認為暴力流血在中國這塊地上一旦發生,正如袁偉時老師所講,動蕩不穩至少要持續幾十年,受苦受難的,還是平頭百姓……有人可能會說,你這是婦人之仁,遭受幾十年苦難如果能換來民主轉型,有何不可?


問題在于:誰說暴力流血與遭受苦難就能換來民主轉型?同那個經濟問題一樣:誰說經濟發生危機,老百姓日子過苦了,中國就會向好的方面轉變?


說到對政治體制改革與民主建設的渴望,我非常理解一些朋友的急切心情,其實我比你更急,但急得想經濟發展出問題,急得想走暴力之路,我就不能認同了。民主的最大目標就是讓老百姓過上富裕與安穩的日子,現在去追求民主而寄望于經濟失敗與暴力發生,恐怕得不到大多數民眾的支持吧?要知道,民主可是大多數人的事,不是用前槍桿子奪取政權,或者換一個仁慈的統治者那么簡單。


當然,這并不是說我們只能等待,對于那些急不可待的民主追求者,應該扎扎實實地深入到各個領域,該維權的維權,該做學問的做學問,該講故事的講故事,該……直到越來越多的民眾真正意識到民主也是他們的事,民主和民生密不可分的時候,博弈才會能成為可能,一場不流血的民主轉型才會悄然來到——


我有一個夢,當民主到來的時候,沒有經濟崩潰,沒有暴力流血,大家在自由和法治的社會里安居樂業……


楊恒均 2010/11/25 北京


楊恒均原創作品,歡迎分享轉發

微信公號轉載務必注明“轉自楊恒均微信公號yanghengjun2013”



楊恒均 2015-08-23 08:50:18

[新一篇] 楊恒均:不要把追求民主的人當做偶像

[舊一篇] 楊恒均:民主國家為何很少出窮人總統?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