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人們對各種合約理論的興趣有了明顯的增加。對于合約經濟學的研究不僅是目前西方經濟學最為活躍的領域,而且也成了現代西方經濟學的“顯學”。
一般來說,合約理論的變化與發展是人們對在完全市場的條件下的完全競爭的標準理論較為深入的了解和認識的一種反映,而且更為重要的是,人們終于認識到這種標準理論范式已經不能合理地解釋現實生活中許多重要的經濟現象了,應該豐富和修正理想化的競爭模型,以便為現代經濟理論尋找一條更好的理解現實經濟生活的途徑。現代合約理論的產生就是以此為理論的生長點和現實背景的。
一、企業合約論
顧名思義,企業合約論其主旨就是把企業看作是一系列合約的聯結。它是現代合約經濟學最活躍的領域,它以科斯的《企業的性質》一文開其先河,在70年代后企業合約理論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一般地說,這種發展最突出地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方面,它表現為對科斯思想的理論化、系統化和具體化。在這方面用力最多、貢獻最大的要算張五常和威廉姆森。另一方面,合約理論作為一種方法廣泛地應用于現代經濟學各個領域,有力地推動了現代經濟學的發展和新學科的建立。如果從其內容來劃分,企業合約理論又可以分為合約的交易費用理論和合約的委托代理理論。前者是研究企業與市場的關系,后者側重于企業的內部與企業的代理關系。
對于合約的交易費用理論,張五常教授認為,企業作為一種合約形式,是由擁有不同資源的當事人共同選擇的一種節約交易費用的合約方式。當兩個當事人預期到企業合約行為能夠減少交易費用、增加收益時,他們就會以合約的方式進行資產的轉讓,直到資源的配置及使用更接近于合理和有效為止。因此合約的本質就在于它是一組約束當事人行為的局限條件。這些局限條件是在產權界定明確的情況下,在交易過程中對人們之間的權利、責任與義務的界定,以及人們之間的相互制約關系的界定。
對于合約的代理理論,以德姆塞茨與阿爾欽安為代表,其重點放在企業的內部組織上,把企業自身看作是對價格機制失敗的一種反映。他們所關注的問題包括對企業成員行為的激勵、決策權的配置和通過適當的獎勵制度來選擇決策補償規則;在什么程度上企業的行為與所假定的企業利潤最大化的行為有不同區別,如果企業的行為是與所假定的有區別的話,對所有資源配置來說將導致什么樣的結果或者說用什么樣的合約方式來減少企業組織內的監督成本。
二、勞動合約論
合約理論最早應用方面之一是研究企業與工人之間的合約關系,它是由阿則瑞迪斯、貝利和戈登首先將其基本思想規范化與模型化的。它也構成了實際工資和就業的默契合約理論的基礎。在這里,勞資關系不僅僅是以勞務換取貸幣的一種連續的現貨交易,而是看作為一種更為復雜的長期依附合約關系;勞務的交易部分是通過保險合約的方式使工人不遭受看得見的收入波動。勞動合約就是勞資雙方在完全知曉對方的情況下工人向企業提供勞務以及工廠付給工人相應的報酬的全面說明。這個模型的直接后果是,工資與勞動的邊際收入產值脫離。工資剛性由此得到了解釋。
80年代后,研究者們把信息非對稱性與信息不完全性的思想引入勞動合約模型分析中。在這種情況下,雇主掌握了較多的關于勞動力需求方面的信息,而工人則掌握了較多的關于勞動力供應方面的信息。因此,工資與就業的情況并不取決于那觀察不到的真實的自然狀況,而是取決于掌握較多信息的合約的一方所宣稱的情況。其問題也就成了如何簽訂促使雇主披露實情的合約。但是雇主總是會以不真實的報告來少報需求與少支付工資。這樣,就業量就成了企業與工人分担風險的主要手段。失業成了合約本身帶來的結果。雙方為追求事前的最優合約,結果存在著事后的無效率——失業。后來布魯和阿申費爾特、卡德檢驗了阿則瑞迪斯—貝利—格羅頓模型的預測,即事后就業水平能夠通過機會成本而不是實際工資來解釋,所獲得結果對這個假定沒有多少支持的理由,但是他們也發現實際工資的某些解釋力能夠把非對稱信息引入分析成為可能。但是直到現在要直接地檢驗非對稱信息合約模型仍然是一個很困難的任務。
已由奧斯瓦爾德所采用的較簡單的經驗方法試圖檢驗勞動合約模型,看看它們是否包含了人們希望從理論中獲得的特征。結果表明,大多數非工會的合約是發展不完全的,常常并非象書面包括的內容那樣,工人在具體的工資水平上有工作;工會合約,盡管通常深奧和復雜,但并不包括理論上他們應該履行的大多數條款。典型的情況是,工資率在合約的過程中具體化,但是就業決策交由企業去處理。其實,一個最合適的合約將包括由工人和企業共同決定就業的條款。另一種異常的情況是缺乏反映零售物價的工資指數、企業就業或企業銷售的變量指標,以及對解雇的限制條款。
總之,其理論研究的核心集中在最優的雙邊勞動合約結構上(即在履約機會不同的假設的條件下),集中在合約均衡將具有的性質上,尤其是集中在這些均衡在就業中是否展現與實際世界調整有關和眾所周知的無效率上。通過某些長期合約可能會導致價格停滯和工資剛性的情況引發,人們正在探討其宏觀經濟的意蘊以及對經濟政策的影響。
三、不完全合約論
不完全合約理論是現代合約理論最重要的部分。它是由哈特與霍姆斯特龍創立并模型化的。在關于合約文獻中大多數討論著作往往是與完全合約相聯系的。在這樣情景中,一份完全的合約就是規定了在每一種可能想象事件中每一個當事人應負有的責任的合約,而不是在阿羅—德布魯模式意義上說的完全意外事件的合約。事實上,要在合約中完全地和確切地規定每一個當事人未來的責任通常是不可能的,因此嚴格地說,許多實際合約通常是不完全的。
因為,在克萊因看來,合約和一般現貨買賣的差別是,合約對未來將發生的事情作了一些雙方權利的規定,交易中的機會主義行為造成的事后交易費用使合約成為必要。例如,發電廠就近煤礦建設一個只能用此礦煤的工廠,如沒有合約,煤礦就可能利用發電廠投產后改變專用資產特性的困難,在交易過程中向發電廠索取高價(hold—up)。簽訂合約可以限制煤礦的這種機會主義,其合約對一些無法預見的事件發生后誰有處置權作規定。由此,哈特認為合約一定要規定這種所謂剩余權歸誰所有,如果合約雙方遇到合約中未寫明的事時,都有平等的權利重新議定合約條件,則此合約的剩余權是對稱分配的。如果剩余權是對稱分配的,則合約雙方不是雇與被雇的關系,企業也就不存在。如果剩余歸一方所有,則非對稱剩余權持有者是雇主,沒有剩余權的一方是雇員,這種非對稱的剩余權結構為企業的特點。但是某些專用性資產的特性以及很重要的經濟因素由于交易費用的存在不能在合約中明確規定或通過第三者或法庭來強制實行。所以,合約總是不完全的。當合約不完全時,資產的所有權結構就會對效率產生重要的影響。例如對汽車而言有兩種產權結構:一種是開車的人是車主,另一種是出租汽車公司是車主。在大多數情況下,前種產權結構比后種更有效。因為,如果大多數人向出租汽車公司租車來駕駛,合約關于車壞了誰負責的條件就很難依法強制執行。開車的人知道的比出租汽車公司多,車壞了有可能是開車人不小心,也有可能是開車人不能控制的意外事故,而汽車公司無法區分這兩種情況,所以,車的保養會無效率。如果開車人是車主,則會減少無效率的破損。一般而言,他們的模型證明了,某方行為對資產的效率影響大且難以通過法庭驗證和強制實行與這影響有關合約條件時,這方擁有此資產會比其他產權結構更有效。
四、金融合約論
人們已經認識到金融市場對合約理論研究提供大量潛在的相關領域,戴蒙德、蓋爾和黑爾維希、湯森、施蒂格利茲的研究指出了金融服務業和金融制度中出現的簽訂有限的合約的重要性。這種研究思路也為貨幣的作用和貨幣政策的指導作用構建精致的模型提供了基礎。金融領域已經成為合約經濟學的理論與假定應用相當活躍的領域。因此,合約的分析對金融協調的理解和金融制度其它的基本特征提供了滿意的鑰匙。推動這種研究一個特殊的原因是M—M定理。也就是說,在不存在交易障礙的情況下,作為一個整體的金融系統的制度結構的不確定性,即信貸配給現象的存在。所謂的“信貸配給”就是銀行基于風險與利潤的考慮,不是完全依靠利率機制而是信貸配給來實現均衡。用合約理論來分析信貸配給最有代表性理論是隱性合約金融理論與非對稱信息金融合約理論。前者主張,假設存款利率波動會誘使貸款利率的變動,風險中立性銀行為保證顧客免遭貸款利率波動之害,同意簽訂固定貸款利率的隱性合約。在其合約中,利率不僅獨立于存款利率之外,亦可以區分新老顧客。由于新顧客的行政成本高于舊顧客很多,兩種顧客的隱性合約的內容亦不同,新顧客遭受拒絕貸款的機率顯然要大。隱性合約目的在于以目前較高的利率交換未來變動較小的利率,即對未來的利率變動給予保險。但是,其理論在一期模型中解釋還有些道理,可是在多期模型中則沒有說服力了。
信息非對稱金融合約理論認為在信息非對稱的信用市場中,借貸雙方或委托人—代理人之間經常存在嚴重的利益沖突,而導致了信貸配給市場的存在。就借貸雙方的沖突而言,銀行貸款給企業,希望到期能夠收回本息,為能監督與控制借款者行為,不僅要限制其選擇投資計劃的風險不能太高,還要監督其投入的努力程度,以便保證債權。至于貸款者獲得資金后,往往偏好高報酬、高風險的計劃,如果成功將獲得高報酬,如果失敗至多損失抵押品罷了,可見,借貸雙方存在明顯的沖突。在非對稱信息的情況下,銀行是無法判斷不同的借款者的優劣的。當銀行面臨超額資金需求時,如果冒然提高利率,會迫使低風險借款者退出市場,不再申請貸款,留下破產機率大的高風險借款者,這樣會降低預期報酬。因此,銀行通常會放棄依靠提高利率來作為消除超額需求的手段,而是用其他非利率貸款條件來分配信用。而銀行中的委托人—代理人的情況也如此。另外,為了減少由非對稱信息產生的問題,銀行設計貸款合約時,除了考慮既定利率外,還要考慮抵押品、貸款額度、權益、獲得借款的機率等等因素,以便把貸款過程中的逆向選擇與道德禍因問題發生降低到最小程度。總之,合約分析已經涉及到金融領域的各個方面,它已經是金融領域里重要的分析工具。
總之,現代合約經濟學的研究已經滲透到經濟學研究的各個領域,例如,瓦爾拉斯—阿羅—德布魯模型中的合約問題的研究;與宏觀經濟政策相關的合約理論模型;宏觀經濟的微觀經濟基礎的合約的經濟分析;經理的就業合約理論以及經濟制度的合約分析等等,它已成為現代經濟學最熱門的論題。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責任編輯:董泰)*
經濟學動態1京53-56F11理論經濟學奕顥19971997 作者:經濟學動態1京53-56F11理論經濟學奕顥19971997
網載 2013-09-10 20:4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