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孔子誕辰255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簡體     傳統


  國際儒學聯合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中國孔子基金會最近在北京和山東聯合召開了紀念孔子誕辰2550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來自亞、歐、北美和澳四大洲、近二十個國家和地區的二百多名學者參加了這次會議,并向會議提交了約一百六十篇論文。現將會議的有關情況綜述如下:
  第一,論文數量大,反映了儒學研究的廣泛性。
  本次會議共收到論文160余篇。從地區分布看, 論文的作者來自廣泛的地區,包括亞、美、歐、澳四大洲的17個國家和地區;從作者的個人背景看,大多數作者是專家、學者,同時也有年青的研究生和來自商界和農村的,他們人數雖少,但卻標志著儒學研究的廣泛性。
  第二,大多數論文都圍繞著會議的主題,探討儒學在未來世紀人類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應有的貢獻。論文從不同的角度來探討,有的是從宏觀上討論儒學在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下的定位問題;有的是就儒學的某一方面思想,如中和思想、人文精神、教育思想、孝道思想等等,闡發其現代價值和意義;有的則是針對當今世界所面臨的重大問題,如生態危機、道德精神危機、建立經濟政治新秩序等,探討儒學思想在回應、解決這些重大問題上的作用和意義。而共同的一點是,多數作者都是以一種世界的眼光來思考、研究儒學的未來作用和意義的問題,而不是局限于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范圍之內。
  在如何對待多元文化格局下儒學和中國文化與其它文化的關系的問題上,本次會議論文的基調是要在不同文化的對話和相互吸取中來發展儒學。有的論文提出,不僅要認識儒學與西方文化之異,還應該研究儒學與西方文化之同;不僅要弘揚儒學傳統之長,也要吸取西方文化之長,補儒學傳統之短。這種態度,既反對了西方中心論、文明沖突論,也超越了以為21世紀是東方文化的世紀,東方文化將取代西方文化的東方中心論。
  所有這些,都表明儒學已經超越了國家和地區的界限,走向了世界。這不僅是指從地域來說儒學的研究已經遍及世界所有主要國家和地區,更重要的是儒學研究者的眼光和研究的內容已經超越了國家、地區以至文化類型的局限,自覺地把儒學放在人類文化發展的總體中,面對全人類的重大問題。儒學已經不僅是中國的,也不僅是亞洲的,它已經成為世界多元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第三,論文也反映出儒學研究對現實的關懷和時代性。當今世界面臨的重大問題,是本次會議論文關注的中心,幾乎所有重大問題在論文中都有反映。特別是關于生態哲學、儒學與現代經濟的關系以及儒商問題的討論,表現出鮮明的時代特色。
  在儒學與現實生活相結合的問題上,會議論文和討論中提出的一個重要問題是,關于儒學的優秀精神和它們的現代意義,我們講了許多,但儒學的這些精神真正落實到現實生活中的究竟有多少呢?又怎樣才能真正使儒學的優秀精神落實到現代社會生活中去發揮作用呢?有的論文專門論述了儒學世俗化的問題;在許多場次對許多問題的討論中,也都接觸到這個問題。也有多年來致力于普及儒家道德,做了大量工作的代表,在發言中談到了這方面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大致說來,在這方面存在著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社會經濟政治環境的限制。有代表提出,儒學的發展與社會的情況分不開,社會愈健全,儒學也就愈能得到發展。二是儒學本身要有一個轉型或推陳出新的過程。現代社會在經濟政治等各個方面都與古代社會有了根本的不同,儒學要在現代社會生活中起作用,自然自身也要發展,也要有所變化。要完成這個轉型和推陳出新的過程,需要經過艱苦深入的研究。三是還有一個實際操作的問題。需要找到合適的途徑和可以操作的方法,需要有一大批有志于此的仁人志士來長期從事這項艱苦的工作。這方面的許多事都需要得到專家的幫助和指導,所以又提出了如何使專家學者與普及工作者兩支隊伍、提高與普及兩方面工作相結合的問題,希望專家學者能更多地關注普及工作,給予普及工作更多的幫助。
  第四,在儒學研究的學術方面,也有新的特點。一些論文超越了簡單地依據傳統思想、經典原文來闡述儒學現代意義的做法,表現出了適應時代需要,發掘儒學深層精神,探索儒學轉型和新發展的努力,在這方面提出了許多極富啟發性的思想。有的論文著重于對儒學精神作出自己的新的闡釋,探索構建儒學新體系的問題,如有人提出了關于“新仁學”的系統的思考,有人提出了一個儒學的新的概念模型;有的論文則從另一個角度,探討儒學在未來多元文化發展的格局中的定位問題,有人提出了儒學的“生態形態”問題,實際上是提出了對儒學未來發展方向的意見。
  需要特別提到的是,關于郭店楚墓竹簡的研究, 本次會議上也有6篇論文發表。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簡,為先秦思想史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新材料,已經引起海內外學術界的重視。對郭店楚墓竹簡及近年來發現的簡帛的研究,是儒學研究的重要的新課題。
  第五,會議的論文和討論中,都反映了百家爭鳴、和而不同的精神。討論非常熱烈,不同意見得到自由發表的機會。從論文看,多數論文的主旨,是在發掘和闡發儒學的積極方面,但對這積極方面的認識又各有不同;也有少數論文著重在指出儒學與現代社會相沖突的消極方面,如專制主義、烏托邦主義等,有的論文集中分析了現代社會、現代哲學、現代科學對儒學的挑戰,指出儒學與現代社會、現代哲學、現代科學不相適應的方面。不同意見的爭鳴,體現了中國傳統“和而不同”的精神。著重指出儒學的消極面,并不等于對儒學持否定的態度。從本次會議上的幾篇論文看,他們著重提出儒學的消極面,正是為了全面地認識儒學,更好地發揮儒學的積極方面。兩種意見可以說是一致百慮,同歸殊途。通過兩種意見的對話,可以促使我們的認識更加深入、全面。對儒學價值的不同評價,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著東西文化的差異,與從西方文化的立場提出的對儒學的批評對話,也是東西文化對話的表現。在這個意義上,本次會議上關于這個問題的討論,一部分也可以說是東西文化對話的表現。
  總的來說,可以說,本次會議檢閱了近年來儒學研究的成果,提供了豐富的思想資料,為進一步深入研究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在此基礎上,可以期望,在不太長的時間里,將會出現儒學研究的新高潮。
  
  
  
人民政協報2京④B5中國哲學錢遜19991999作者系清華大學教授 作者:人民政協報2京④B5中國哲學錢遜19991999

網載 2013-09-10 20:46:47

[新一篇] 緊緊貼近人生本相[*]——林語堂的人生哲學

[舊一篇] 經典的條件:以早期儒家經典的形成為例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