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道家哲學的可持續發展思想及其現代意義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簡體     傳統


  中圖分類號:B223  文章編號:1004—1494(2000)02—0016—04
      一、道家哲學與可持續發展思想的一致性
  道家是中國思想文化史上極其重要的學派,以老子和莊子為代表的道家哲學以其博大精深的思辯內涵,反對獨斷的開放胸懷以及古樸恢宏、神奇玄妙的獨特魅力,經過幾千年的傳承繁衍輻射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各個領域,對我國乃至世界東方文化的形成和發展產生重大的影響。“道家思想可以說壟斷了二千年來的中國學術界”(注:郭沫若:《十年批判書》第162頁,人民出版社1954年出版。), “中國如果沒有道家思想,就會象是一棵某些深根已經爛掉的大樹”(注:李約瑟(英國學者):《中國科學技術史》第二卷第178頁,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 年出版。)。道家哲學的核心,體現在其對自然的崇尚,主張自然無為的天道觀,強調“道”是世界的本原,因而從人類到自然界都要以“道”為其法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注:《老子》四十二章。)。道家哲學是一種以自然哲學為構架的、以“自然之道”一以貫之的思想體系,它的本體論、社會政治哲學等都無不主張“道法自然”,體現了鮮明的自然主義色彩。道家哲學這種崇尚自然、返樸歸真的思想,與我們今天所強調的可持續發展思想可謂一脈相承。當代可持續發展思想的提出,正是以協調人與自然關系為出發點,倡導人們更加熱愛自然、回歸自然,祈求人與自然在和諧相處的環境中共同發展。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WCED)在著名的布倫特報告《我們共同的未來》中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內涵:“可持續發展即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注:    WorldCommission on Environmen and Development (WCED):《 Our CommonFuture》,Oxford University,1987.)。這一概念把環境和發展納入了統一的框架,表明人類對發展與環境、人與自然關系的認識有了質的飛躍,意識到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并不矛盾,而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在這里,道家哲學的自然主義思想得到了進一步的發揚光大。面對人類生存環境的日趨惡化,人們在回歸自然過程中,正在回味著道家哲學思想的韻味,并努力從中吸取智慧與力量,為當代以及未來的人類處理人與自然關系提供了新的思維模式。
      二、道家哲學中的可持續發展思想
  道家學派都是一些熱愛自然之美的自然主義者,道家哲學是一種歌頌自然之性的自然主義哲學,在他們的哲學思想中,包含著豐富的可持續發展思想。
  1.“天人合一”的人與自然協調思想。道家哲學是以“道”為核心的思想體系,在老子看來,“道”是天地萬物的根源和基礎,人是天地萬物中的一部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注:《老子》四十二章。),宇宙間有“四大”即“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注:《老子》二十五章。),從四者的關系看,歸根結底,人應當法地則天,師法自然。老子哲學關于人是自然界即天地萬物的一部分,人應當師法自然的思想,是中國古代哲學中最早的一種“天人合一”論。關于這一點,莊子更是作了進一步的發展,“萬物一體”,天地萬物本是一個整體。“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注:《莊子·齊物論》。),在道家看來,與大自然相比,人類社會已經越來越失去了純樸天真的自然品性,造成了種種的丑惡和禍害,真讓人無不痛心疾首,“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注:《老子》三十八章。)。所以道家要求人們學習大自然的純樸和諧,讓一切事物都回復到其原始的自然狀態,讓事物顯示其本來的面目,人與自然不應視為一種對立、緊張的關系,人的文化創造不應無視自然之理,而是應當尊重自然,遵循客觀規律,人類應該通過熱愛自然,保護生態環境,消除人類的自我中心主義,回歸到人與自然融合無間的和諧狀態。這種“道法自然”、“自然無為”的天人關系,與現代可持續發展的“人與自然關系系統”所倡導的人與自然和諧、和平、和睦的思想可說是有驚人的相似。
  2.“知常曰明”的環境保護意識。道家哲學認為,尊重大自然,認識自然規律,不違背自然規律去做事情,這才是明智的行為。“天道自然而無為,圣人無為故無敗”(注:《老子》六十四章。)。這里的“天道”,是指天地萬物的規律或自然規律。老子哲學認為,“天之道”是“自然”、“無為”的,依事物的本性自由伸展,順其自然而不含有人力之強加妄為,聰明的人只有“自然而無為”,才能立于不敗,因此,人類要懂得不違反自然,不強加妄為,只是輔助萬物使其自然地生長和發展,“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注:《老子》六十四章。)。反之,“不知常,妄作,兇”(注:《老子》十六章。)。
  道家哲學從老子的“知常曰明”(注:《老子》五十五章。)發展到荀子的“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兇”(注:《荀子·天論》。),乃至黃老學派的“順天者昌,逆天者亡。毋逆天道,則不失所守”(注:《黃老帛書·姓爭》。)等思想,是對人們違反自然規律行為的一種警示,對我們今天所強調的保護環境、尊重大自然的可持續發展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反省當前人類所處之惡劣環境,諸如因亂伐山林、破壞植被而造成的水土流失,因亂開發土地而造成的耕地面積急劇縮減,因亂開采礦藏而造成的資源破壞和浪費,因工業發展而引起的環境污染和生態失調等嚴重問題,究其原因,都離不開人為的因素,人類要擺脫當前的困境,拯救自己的未來,除了在充分利用科學和技術向大自然“索取”的同時,還更應該思考如何進一步保護大自然,建立起一種更和諧的人與自然的關系。在這方面,道家哲學的至理名言對我們有著深刻的啟迪。
  3.“知和曰常”的生態平衡思想。道家哲學認為,天地萬物都含有陰陽兩方面的因素,陰陽二氣相互作用而形成平衡、和諧的狀態。“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注:《老子》四十二章。)。陰陽二氣交合和諧,萬物才得以生存發展,因此,和諧是自然界的根本規律。“知和曰常”(注:《老子》十六章。)。由陰陽而生的萬物除了具有平衡、和諧的規律外,還有循環往復的法則。“萬物并作,吾以觀復。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復鄰曰常,知常曰明”(注:《老子》十六章。)。既然“道”和由它產生的天地萬物,都遵守循環往復的規律,并且都是在周期性的動態平衡之中維持其生存與發展的,那么,按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原則,人就應當“返本復初”或“復歸于道”,回歸到無人力強加妄為的自然而然的和諧狀態,“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注:《老子》四十八章。)。人與自然做到“無為”的境界,那就沒有什么事情做不成了。
  道家哲學這些樸素的辯證法思想,反映了自然界物質和能量永恒循環的規律。“自然界從最小到最大的東西,從沙粒到太陽,從原生生物到人,都處于永恒的產生和消滅中,處于不斷的流動中,處于無休止的運動和變化中。……這是物質運動的一個永恒的循環”(注:《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454頁,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第1版。)。自然科學的事實表明,一切有生命的和具有持續發展能力的事物,都是處于循環往復的動態平衡之中。人類本身就生活在地球的生物圈中,人類作為一個開放系統,其生命就在于同外界環境不斷地進行物質和能量循環,其中,任何一種循環和平衡遭到破壞,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危及人類自身的生存。隨著人類實踐特別是工農業生產實踐和生活實踐的進展,自然環境中的水和大氣循環受到嚴重的破壞。破壞水循環的后果,第一步是摧毀植被,接下來是表土流失和土壤質量惡化,以致于使得諸多物種加速滅亡,造成生態平衡的失調,最后危及人類自身的生存發展。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瑪雅文明等人類文明的毀滅,即是充分的例證。因此,反省現實的人類生態環境問題,推崇“重新尊重自然”、“重新回歸自然”,主張發展生態農業、生態旅游和治理工業生產的“三廢”(廢渣、廢液、廢氣),應成為我們當代及未來的主題。人類從崇拜自然到征服自然,從征服自然到重新尊重自然,這本身也是人類實踐和認識史上的一次循環往復和返樸歸真。
  4.“知足不辱”的適度發展思想。在人類對待自然的關系問題上,道家哲學認為,人類要“知常”——認識自然規律,“知和”——懂得自然界必須保持和諧循環的狀態,“知止”——向自然界索取必須適可而止,最后還要“知足”——克制自己的欲望而不脫離實際。“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注:《老子》四十四章。)。道家哲學中的“知止”和“知足”是密切相關的,既然天地萬物都有自己的限度,人的行為就應當有所禁止;同時,人的欲望也應當有所滿足,有所克制。在這里,老子哲學中的所謂“知足”,并非消極保守、不求進取,而是求進取中要講究實際、講究限度,不能一味追求貪欲、為所欲為,否則,只能招致更大的禍患。“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注:《老子》四十六章。)。
  道家哲學的這些思想,包含著當代人類社會發展的“適度增長”與“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價值觀念。正如1972年羅馬俱樂部在其報告《增長的極限》中指出的那樣:“盲目的追求經濟指數的增長,只能是為發展而發展,其結果必然會使人類社會因受到大自然和人類體系的限制和約束而遭受到致命的打擊。因此,任何現實的增長都要遵守適度的原則,否則就會帶來災難性的后果”。目前已被公認的人口、糧食、資源、能源、環境等五大世界性難題,其產生與發展無不與那種“盲目增長論”的觀念密切相關。如何“適度增長”?道家哲學為我們提出了“知足不辱”的精神目標。但是,古代圣賢為其后人所提出的這種精神目標并沒能保證人們在實踐中貫徹,反之卻被貪婪地積聚財富的行為傾向所取代。這種行為,究其思想根源,是由于人與自然的分裂,認為人是自然的主人,看不到自然界的負載限度,從而在實踐中淪為一種放肆的行為,對自然系統及其資源大量攫取和濫用。這種思想觀念使得人們把作為人類生身之母的大自然當成了戰斗和征服的對象;工業化發展的結果給人們造成了一種誤解,以為只要有了科學和技術,就可以對大自然為所欲為,以致于把自然界當成大索取、高消費和大排泄、大破壞的對象。因此,必須推翻這樣一個最終將導致人類自我毀滅的膨脹信念,復歸到古代人的那種“萬物一體”、“天人合一”的自然觀,人類社會的整體觀和對地球命運的責任感才會同人類本身的利益和子孫后代的利益有機地結合起來。
      三、道家哲學的現代意義:構建現代可持續發展的人與自然關系系統
  無庸置疑,道家哲學存在著其消極的一面。從自然狀態理想化前提出發,道家對一切人文創造往往持批評和否定的態度,表現了一種消極傾向,它表明了道家未能正確看待人類歷史文明和進步進程中的矛盾性,而只能寄希望于以干脆否棄文明和進步的方式簡單地取消這種矛盾。但是,從價值觀上看,道家的自然哲學蘊含著多方面、多層次的現代價值意義。它首先提醒我們人類不應無限度地追求人文創造乃至財富、成就、功名、利欲,而無視它們所同時帶來的消極性和負面影響,看不到人類文明進程中的深刻矛盾性。因此,道家哲學的一個內在意蘊,就是要批判和反省人類文明進步所造成的人與自然分離的現象,尋找一種人與自然重新契合的生存方式,構筑一種全新的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關系。
  從人類發展的歷史來看,人與自然的關系共經歷了三個不同的發展階段。第一階段:人與自然和諧協調,大約100萬年以前, 地球上出現了人類,在原始的漫長世紀中,人類靠從生態系統中吸取天然生活資料維持生存,如采集野果和昆蟲,用簡單的工具獵殺野獸等。這個時期人類與自然的關系,是一種和諧的自然生態關系,人是自然生態系統中的一個成員,是處于食物鏈營養頂級的消費者,大自然有足夠多的生活資料滿足原始人類消費者十分有限的需求,而原始人類的活動在很大程度上也表現為被動的生存適應。第二階段:人與自然矛盾對立。隨著人口的增長,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尤其是火的發明和生產工具的改進,采集、狩獵和農業生產的不斷擴大,使某些動物、森林和草原等過度消耗、損害,從而影響整個生態系統的穩定。這是較早出現的人與自然的矛盾關系,這種關系到了18世紀中葉更加急劇惡化。發端于英國的產業革命帶來了社會生產力的巨大進步,社會生產力的突飛猛進,一方面促進了社會生產方式和經濟結構的深刻變革,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另一方面,對人與自然的關系也產生了重大影響。人與自然這種對立關系,已成為威脅人類發展和前途的重大問題。第三階段:人與自然可持續發展。當人類意識到因片面追求發展而導致自然生態危機的嚴重后果時,人們便開始探索建立一種新型的人與自然關系,那就是可持續發展的人與自然關系。可持續發展的人與自然關系強調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追求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自然雙方必須協同進化,互利共生,人類在與自然的交往中,不應隨心所欲,人類無權剝奪大自然的生存權和發展權,人類必須與大自然一起生存,一起發展。
  要建立起可持續發展的人與自然關系,關鍵是要構筑良性的現代人與自然關系系統。現代可持續發展的人與自然關系系統是以可持續發展的思想為核心,強調經濟的發展應建立在生態持續能力和社會公正的基礎上,既要使人類的各種需求得到滿足,個人得到充分發展,又要保護生態自然環境,不對后代人的生存發展構成威脅。構筑現代可持續發展的人與自然關系系統,是當前及今后人類發展的努力方向,是保證人類及自然雙方永恒發展的明智選擇,它要求我們必須充分認識:
  第一,“發展才是硬道理”。人類要生存就要不斷地發展,不斷地改造自然,打破舊的生態平衡,建立起新的、適合于人類持續發展的生態平衡。其中消除貧困是建立現代人與自然關系系統的一項首要條件。
  第二,經濟發展必須與環境保護密切相聯,不可分割。要把環境保護作為發展進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越是經濟高速發展,則越要加強環境與資源保護,不斷改善人與自然的對立關系,在現代的人與自然關系系統中人類才能獲得長遠持久的支撐能力。
  第三,必須改變傳統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在生產時盡量少投入、多產出,在消費時盡可能多利用、少排放。要糾正那種靠高消耗、高投入、高污染和高消費來帶動和刺激經濟高增長的發展模式,轉變為依靠現代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來促進經濟增長新模式。只有這樣,才能減少經濟發展對資源和能源的依賴,減輕對環境的壓力,緩和人與自然的矛盾對立關系。
  第四,必須徹底改變對自然界的傳統態度,建立起新的道德和價值標準。把自然界不再看作是人類隨意盤剝和利用的對象,而看作是人類生命的源泉和價值的源泉。人類必須學會尊重自然、師法自然、保護自然,把自己當成自然界中的一員并與之和諧相處。只有這樣,才能最終實現人類文明的全面進步。
桂海論叢南寧16~19B5中國哲學蒙文虎20002000道家哲學是一種歌頌自然之性的自然主義哲學,它蘊含著豐富的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深入研究道家哲學的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對構建現代可持續發展的人與自然關系系統有著深遠的現實意義。道家哲學/可持續發展思想/一致性/現代意義作者單位: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系 北京 100084 作者:桂海論叢南寧16~19B5中國哲學蒙文虎20002000道家哲學是一種歌頌自然之性的自然主義哲學,它蘊含著豐富的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深入研究道家哲學的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對構建現代可持續發展的人與自然關系系統有著深遠的現實意義。道家哲學/可持續發展思想/一致性/現代意義

網載 2013-09-10 20:47:09

[新一篇] 試論道家哲學對人本心理學的影響  ——兼論中國哲學的普適價值及東西方文化的融會互補

[舊一篇] 試評儒家生態哲學思想及其現代價值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