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9月,全國大多數中小學生使用了新課程教材。目前, 經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初審通過的共有三套:1.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教科書,2.江蘇教育出版社語文教科書;3.語文出版社語文教科書。這些新教材適應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這幾套教材在內容和編排上都切合新教改的要求,較以往的教材有了很大的突破。初中語文新教材立足于學生的發展,提出了有利于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編寫理念。從總體看,新教材的主要特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新教材注重與生活的聯系
新教材注重語文與生活的聯系,打通語文學習與生活聯系的通道。語文教材強化語文與生活的銜接,并把它作為這次修訂教材的基本理念,這是符合現代教育實際需要的。語文學習的內容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語文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首先,教材的選文與生活緊密相關。教材按照課文反映生活的內容編排單元,按照家庭生活、學校生活、自然景物、想象世界、古代生活、社會生活、科學世界、文化生活、古代生活來編排,寫作更強調記敘自己的生活經歷,表達對生活的感受和關心。同傳統教材相比,新教材大量增加新的閱讀篇目,選文富有強烈的時代和生活氣息,既有名家名篇,新人佳作,同時兼顧題材、體裁、風格的多樣性,可讀性很強。人教版新教材中新的課文約占每冊課文的70%,新增課文富有時代氣息、體現時代特點,同時又考慮到初中生的閱讀興趣。如七年級(上冊)有《在山的那邊》《走一步,再走一步》《第一次感覺真好》《人生寓言》《紫藤蘿瀑布》《風箏》等。語文版的新教材第一冊現代文既選取了魯迅的《風箏》、冰心的《憶讀書》、豐子愷的《山中避雨》、老舍的《濟南的冬天》等經典作品,力求為學生提供典范的文化內涵豐富的白話文作品;同時也選取了《基因暢想》等涉及最新科技發展的富于時代氣息的作品,甚至連文言文也盡可能選取主題依然具有強烈的現代意義的作品,比如《〈世說新語〉二則》倡導誠信,《戴震難師》(見《古文二則》)倡導懷疑精神,其主題現代意義依然很強。選文的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既體現了語文與生活的聯系,又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精神,教材中新編了大量“語文實踐活動”內容。人教版每冊“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4~5次,這些內容都與學生學習生活緊密聯系,活動內容非常豐富,有糾正錯別字、剪摘報刊、寫字比賽、查字典比賽、知識搶答、社會采訪、學習方法交流、想象作文等,其形式也靈活多樣,既有趣味性,也有智能性,有社會實踐操作等特點,拓寬了學生學習的知識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
“課后練習”更加注重把課文的學習與學生的生活實踐有機地聯系起來。以人教版第四冊為例,幾乎每篇課文都有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結合的內容。《中國石拱橋》練習四: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橋?最熟悉什么樣的橋?它們有什么樣的特征?收集有關這些橋的資料,并寫成介紹性文字在班里交流。《看云識天氣》練習三:在課外練習看云識天氣。
第二,新教材使用了新型的練習模式
依據新頒發的語文課標的理念,各版本初中語文實驗教科書針對練習題都有與以往的舊教材不同的變化,這種改革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和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首先,課后習題量設置少而精。傳統的教科書課后習題一般都包括四道大題,每道大題又包括若干小題,主要按文體組織單元,閱讀能力的訓練線索不夠明確,課后練習題內容龐雜,兼顧方方面面。現行新版初中語文實驗教科書在題量設計上都呈現出簡約的風格。練習精簡,主旨鮮明,以簡練的形式突出培養主旨,明確培養目標,要求一課一得。新教材還設置了拓展性練習題。課后習題既包含了對課文細部的關注(包括字、詞、句、段),對課文全局的把握,還立足于課文本身,在課文的基礎上向外拓展和延伸知識點。
第三,新教材注重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
以人教版的新教材為例,新教材中安排了“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把綜合性學習與寫作、口語交際統一考慮,每冊配合閱讀單元,設置了六個綜合性學習專題。這些專題,強調學生的活動,為學生的寫作、口語交際提供了縱橫馳騁、盡情發揮、充分展示學生的個性和特長的機會。蘇教版和語文版新教材也有類似的安排。在蘇教版中,它的名字叫“綜合實踐活動”,七年級(上冊)有三個“綜合實踐活動”,分別為“我愛文學”“走進圖書館”“模擬科技新聞發布會”。語文版中口語交際、寫作、綜合性學習、寫字的內容也盡可能圍繞閱讀展開。口語交際每冊安排7次,寫作每冊安排7次,寫字每冊(七年級上下冊、八年上下冊)安排2次,綜合性學習每冊安排3次,其中2次為社會實踐性專題,1次為探究性學習專題。無論是人教版的“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還是蘇教版的“綜合實踐活動”,抑或是語文版,安排這些內容的目的都是要學生在主動實踐的過程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獲取全面的語文素養。
第四,新教材注重整體感悟
新教材重視積累、感悟、熏陶,要求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突出重點,注重知識、能力、情意之間的聯系,十分有利于教師創造性地進行教學,有助于教師教和學生學的能力的發揮。新教材淡化知識的系統性,精簡訓練內容,體現了課程標準的要求。與舊大綱相比,課程標準在“教學內容和要求”部分有了較大的變動。一是綜合性較強。課程標準把1986年大綱中的“教學要求”“教材內容”“作文教學”“各年級語文基本能力和基礎知識教學要求”四項綜合在一起。二是盡量做到不重復。小學學過了的知識,初中不重復學。語文能力分為閱讀、寫作、口語交際三項,并不分年級說明。三是量化指標。新教材對閱讀速度、閱讀量、寫作速度、寫作量、背誦篇目均做了明確規定。四是新教材注重文學作品的鑒賞,文學作品的比例占60%。新教材強化了文學性,強調文學素養的培養,既保留了舊教材的優秀選文,刪除了一些枯燥乏味的文章,還增加了許多古今中外的優秀名篇,如李煜的《相見歡》、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王蒙的《在聲音的世界里》、舒婷的《我兒子一家》、席慕蓉的《鄉愁》等,也不乏港澳臺作家的名作。增加的作品洋溢著現代生活氣息,便于學生感悟,讓學生覺得作品所反映的生活離自己很近。閱讀推薦書目增加了《西游記》《水滸傳》《三國演義》《駱駝祥子》《朝花夕拾》《子夜》《圍城》《老人與海》《魯濱遜漂流記》等精品,大大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提高了學生的文學素養。
第五,新教材注重語言的實際運用
新教材將閱讀與“寫作、口語交際”分開編排,把寫作和口頭表達放在重要的地位,并輔以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在作文命題上也作了精心的設計,如第一冊在強調寫個性的文章的后面,作文命題是《我》《窗》;在要求寫動情的東西的后面,作文參考題目是《那次,我哭了》。這些題目都是富有啟發性、容納性的好題目。閱讀與“寫作、口語交際”分開編排,在實踐中,有利于實現語文教育的系統性和規律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能力,有利于改變傳統寫作教學中隨意性強的狀況,使學生真正學習到如何閱讀和寫作。
但新教材也存在著一些有待改進的地方。比如在內容上較舊教材深和難,拉大了學生之間的差距。當然,教改不可能一蹴而就,教材的建設也有一個長期的過程。但新教材畢竟為教材的進一步改革打下了基礎。
云南教育·繼續教育:中學版昆明34~35G311中學語文教與學(初中讀本)牛瑩20062006
作者:云南教育·繼續教育:中學版昆明34~35G311中學語文教與學(初中讀本)牛瑩20062006
網載 2013-09-10 20:5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