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378(2003)01-0102-06
我國有悠久的圖書編輯出版的歷史,但是編輯出版學教育卻還十分年輕。盡管新中國成立以來,陸續開展了一些與出版事業有關的教育活動,但真正成規模的發展是從20世紀80年代才開始興起。回眸這20年的歷程,編輯學、出版學教育的成長壯大與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的蓬勃發展和黨中央對出版事業的重視密切相關。從目前學科現狀分析,確實有許多艱巨的任務擺在面前。
一、編輯出版高等教育的發展歷程
20世紀80年代是編輯出版學教育的起步時期。20世紀70年代末,一些資深編輯學者在報刊上發表文章,提出建立編輯學專業教育與學術研究已經是“當務之急”。1983年6月,黨中央、國務院做出《關于加強出版工作的決定》,明確提出,“今后調做編輯工作的,必須具備大學以上的文化、專業水平,至少必須具備相當于大學的文化、專業水平”。“要加速發展北京印刷學院,在以后條件具備時,可改為出版學院。要選擇有條件的大學設立圖書發行專業”。這一決定充分說明了黨和國家對編輯出版教育工作的關注和支持,成為80年代以來該學科發展的巨大動力。就在這一年,武漢大學圖書情報學院建立了圖書發行學專業,至今整整20年。
1984年,我國著名理論家胡喬木多次向國家教育部建議在高校試辦編輯出版專業,這一提議對推動編輯出版學的發展有著重大的意義。教育部研究胡喬木同志提出的建議后,明確給予答復要在我國高等學校設置編輯學專業。1985年首先在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和復旦大學建立專業,開始招生。經過18年的發展,我國編輯出版專業建設已穩定發展并已取得長足進步。主要表現在:
(一)編輯出版高等教育初具規模已得到社會認可。據不完全統計,到2002年12月,全國高校設立編輯、出版、發行等專業的院校已有40余家,這個增長速度是許多人想像不到的,其中半數為1999年以后上馬。原有的院校為新聞出版行業輸送了15屆2000余名本科畢業生和500余名研究生。編輯出版專業的畢業生因其在工作崗位上的表現,已得到新聞出版行業的認可。近幾年來,編輯、出版、發行專業畢業生受到新聞出版單位及眾多媒體的廣泛歡迎,人才市場由冷變熱,需求量逐年上升,這正是專業教育迅猛發展的原因之一。
(二)教育部正式確認編輯出版學專業,教育層次得到提升。近兩年專業教育發展迅猛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1998年國家教育部調整高校本科專業目錄,在一級學科新聞傳播學之下,將編輯出版學列為二級學科。這次專業目錄的調整不僅使得編輯出版學教育“名正言順”,而且對學術研究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它一方面解決了學術界一直以來爭論的“編輯有學還是無學”的問題,明確了編輯出版學的學科屬性和范疇,另一方面促進了高校和學術界的合作,鼓勵了越來越多的科研人員投入到編輯出版學的教育和研究中去。這是對多年從事出版、編輯和圖書發行高等教育工作者辛勤耕耘的肯定,也確實為21世紀編輯出版學教育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與此同時,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還批準北京印刷學院出版系和河南大學文學院招收傳播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編輯、出版、發行,使編輯出版專業教育向培養高層次人才方面邁出可喜一步。在此之前,南京大學、武漢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院校已經在相關專業之下培養了一批以編輯出版為研究方向的碩士生,北京大學、武漢大學等院校還招收培養了以編輯出版為研究方向的博士生,他們形象地比喻為“借雞孵蛋”。
(三)出版專業教學內容日趨成熟,編輯出版教育步入穩定發展的良性循環。目前,早期開展編輯學、圖書發行學高等教育的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武漢大學等高校的編輯出版專業建設已逐漸成熟,一個適應我國出版業發展的高級人才培養體系正在形成。經過20年的實踐,編輯出版學、圖書發行學已經初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教學體系。許多學校的教學計劃、培養方案都已相對穩定。建立了10余門專業基礎課、核心主干課和數十門選修課,與之相配的教材建設、學術專著出版也取得重要進展,據統計,與編輯出版學有關的教材著作已出版100余種。其中,特別應該提到的是遼寧教育出版社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出版了我國第一套18種“普通高等教育編輯出版類規劃教材”,被列入國家教委“八五”規劃,新聞出版署專業系列教材重點項目,投入教學后,受到好評,近年來其中半數經過作者修訂,目前仍在普遍使用,其他院校和出版社也編輯出版了一批應急的教材。
(四)教師隊伍正在成長、壯大、鍛煉和提高。在師資方面,年輕的編輯出版專業的優秀教師正在成長。20年前,我們有一大批富有實踐經驗的編輯家、出版家,但還沒有從事出版教育的專家。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現在我們有了一批從事出版教育的教授、學者。他們中間的年長者稱得上是我國出版高等教育的奠基人,而且還培養了許多本科生和研究生。在他們的帶領下,還涌現出一批立志從事出版高等教育的中青年教師。他們學歷高,外語好,懂得現代技術,具有開拓精神和創新意識。從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編輯出版專業教育的未來和希望。
二、我國出版編輯學專業教育的特點
和其他專業相比,我國的編輯出版專業起步較晚,但是,正在走出一條短期內實現高水平辦學的路子。我國編輯出版學專業教育的特點如下:
(一)可以用“多專業、多層次、多規格、多渠道”來概括。
所謂多專業,就是根據我國出版事業發展的需要,已經相繼建立了編輯學專業、科技傳播專業、出版管理專業、印刷專業、圖書發行專業、多媒體與網絡傳播專業、書籍裝幀與美術設計專業等各具特色的專業和研究方向。
所謂多層次,是指到目前為止,已經形成了三個大層次、九個級別的專業教育體系。既有高層次的博士、碩士研究生,又有雙學士和學士本科生教育。雙學士培養的是既有文、理、工、農、醫學科知識,又懂編輯專業的復合型專業人才,所以特別受用人單位的歡迎,這一層次近年來發展迅猛。第三個層次是大專和中等專科教育,在印刷、發行和校對、出版管理等專業有一定的基礎。具有投入少,見效快,來源廣、分配方向明等優點,已為出版系統輸送了數以萬計的人才。
所謂多規格,就是滿足不同崗位、不同工種、各類人員次序受教育的需要。90年代中期開始實行的專業人員“持證上崗”就是一個很好的制度。出版行業對人才的需求是多樣化的,單一的培養模式很難有生命力。現在,出版管理、市場預測、出版策劃、版權貿易等方面人才最為短缺,呼聲也最為強烈。
所謂多渠道,就是全日制正規大學、電大、函大、職大、夜大、自學高考、研究生課程進修班、專業證書班、短訓班等多種渠道一起上。主要可分為學校正規教育和在職培訓兩大類。兩者互相促進,不少高校的編輯出版專業都舉辦過各種類型、不同層次的在職干部培訓班或專業進修班,在出版行業開展的較大規模的崗位培訓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相比較而言,后者具有形式多樣、時間靈活、招生量大、覆蓋面廣等特點。由于學生不脫離本職工作,大都從工作實際出發選定專業,在學習內容和教學方法上有針對性、計劃性、實踐性;還有省時間、省經費、省師資等長處。所以,中國“版協”早在1982年起就舉辦各種培訓班,20年來一直搞得生機勃勃。1995年發布《關于在出版專業開展崗位培訓實施持證上崗制度》的決定,從社長、主編、經理、廠長、編輯部(室)主任、到編輯、校對、發行,截止到2000年8月舉辦了795期崗位培訓班,培養人員近42000人。新聞出版總署組織制定了出版行業72個崗位的規范和培訓要求。2002年在全國范圍內舉行了首次全國出版專業職業資格考試,據統計參考人數約17000多人。全國各地全面培訓出版專業基礎知識和理論與實務,這樣的規模和魄力是許多行業不可比的。
(二)編輯出版學教育與科學研究同步發展。20世紀80年代既是出版教育興起之時,也是編輯出版學研究的起步時期,兩條戰線水乳交融,齊頭并進是這20年間非常明顯的現象。一些研究機構和專業期刊在這個時期創立。高等院校編輯出版學專業師生和出版業界的專家通力合作,在研究學術專著的出版、學術論文的發表、學術陣地的開發、學術隊伍的培養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有不少高等院校還建立了編輯出版研究所或出版科學研究所。如1998年成立的南京大學出版科學研究所,主要從事出版科學理論和實踐的研究,通過教研結合,推動出版學專業的深入。此外,北京大學、河南大學、山西師范大學、河北大學等也都辦有類似的研究所。
一些高校學報的社會科學版和相關專業的報刊的相關欄目,如新聞傳播學、圖書情報學、社會學等,也開辟了研究編輯出版理論和實踐的專欄。在每一期的出版專業期刊和報紙上都能看到高校師生發表的研究成果。20年來,他們發表的學術論文、信息資料和研究評述數以千百計,這在推動理論研究、引發研究熱點、組織學術討論、促進學科建設等方面都發揮了重大的作用。
資深編輯孫xiù@①在第十屆國際出版學會議的發言中談到“中國出版研究的隊伍已經形成了出版界與高等學校的結合,社會科學編輯與自然科學編輯的結合,老中青的結合。這三個結合,是學術研究的實際需要,也是20世紀末中國出版研究態勢的一個重要特點,它對學術發展具有很重要的戰略意義”。
(三)出版高等教育和出版產業的相互支持,緊密配合。高校出版專業積極與出版單位開展多層次、全方位的合作,利用出版單位的人才資源和基地優勢為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服務。如北京大學編輯出版專業與北大出版社,武漢大學與湖北省出版局就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出版單位積極扶持出版高等教育,為學生實習提供基地和指導。這兩個出版單位還分別在北京大學、武漢大學設立了編輯出版獎學金或獎教金,社長、總編與教師一道講課,為培養出版人才做出實際貢獻。與此同時,辦學單位也主動參與出版產業的發展,出版高等教育在出版行業在職干部的教育培訓工作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編輯出版學高等教育的改革思路
(一)首先要大力加強編輯出版學的理論和體系建設。雖然我們的編輯出版學教育已經取得了較大成績,但與其他成熟的學科相比較還很年輕,理論基礎也很薄弱,尚未建立起完整的學術概念系統。2002年9月進行了全國出版專業職業資格考試,在編寫考試大綱和考試輔導教材的過程中,北京大學、武漢大學、上海出版局和上海辭書出版社等編寫人員和審定委員會進行的一項工作就是對編輯出版學科的基本名詞進行統一和規范。大家都感到我們的教育、教材和實際還有一定的距離,很多是經驗性的描述,難以進行科學驗證的概念較多。我們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也與實際存在差距,迫切需要加強學科研究工作,吸收其他學科的成熟經驗,建立較完備的學科體系。
(二)針對目前編輯出版專業教學點發展迅猛這一事實,業界產生了不同的看法,基本可歸納為兩個思路:一種觀點認為,學科點辦得太多,發展太快,應該控制規模,限制招生人數,否則就會產生“供大于求”,“分配難”,“不對口”,“用非所學”等問題。另一種觀點認為,要拓展學科領域,搞“大出版”、“大編輯”,培養的人才應該能夠適用于圖書、報紙、期刊、廣播、影視、音像、電子和網絡傳播等各個傳媒系統。既研究它們的共性問題,又開發各種傳播媒體的特色和內涵,把共性與個性結合起來研究,在理論上方能有所創新,也才能跟上時代的發展,從而拓寬就業市場,不愁學生無用武之地。我們認為目前的四十多家辦學點,有半數左右是近兩年剛剛上馬的,在教材、教師和設備等軟硬件方面尚嫌不足,如果加大投入,努力建設,創造條件就會越辦越好;反之,就會得不到社會的承認,在激烈的競爭中被淘汰。
(三)專業設置、培養模式和培養目標方面的兩個思路:一種是強調通才教育,認為培養綜合性人才是當今世界大學教育的潮流,特別是編輯出版專業是一個涉及面非常寬的專業,既要懂文史哲政經法,又要涉及數理化天地生,還要懂出版物的編印發全過程,所以應該進行專業整合,不要再細分為編輯學專業、出版管理專業、圖書發行專業。要培養出寬口徑、厚基礎、高素質的全新人才,既能從事編輯出版發行管理,又能從事教學與科研的高層次人才,這才是理想的培養目標。另一個思路是強調特色化、專業化,認為人不能成為全才,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是多樣的,是有分工的。我們現有的編輯出版專業點也各有不同的背景,也不都設在綜合性大學,還有的設在理工科院校、師范院校、民族院校和專業高校,就其隸屬的院系也很不相同,有的設在新聞學系或傳播學系,有的設在信息管理系,有的設在中文系,科學技術系,還有的設在藝術系和少數民族語言系。每一所院校的編輯出版學專業的學科背景、基礎增長點都大不相同,因此應該揚長避短,辦出自己的特色,這樣才能滿足出版界對人才的多種需求,也有利于學生的就業,如果幾十所高校都培養一個模式的編輯出版學人才,學生就業勢必出現困難。所以要特別強調多樣化和特色化,避免模式單一,辦出專業特色,方能跨出新天地。其實,這兩種觀點并不矛盾,都有一定道理。就學生而言,應鼓勵他們兼修其他專業的課程,擴大知識面,提高文化修養和綜合素質,又要學有專長,成為復合型人才,才會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就各辦學院系而言,首先應建設一批共有的規范化的專業基礎課和核心課,同時在原有學科的基礎上,辦出自己的特色。這兩方面只需加以綜合思考,辯證思維,不難解決這一問題。
(四)關于理論和實踐的關系,應該加強理論建設這一點應是沒有異議的,問題在于我們的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與實踐確實存在一定的距離。就總體而言,國外的出版學教育注重對市場類、營銷類課程的設置,而我國則偏重對語言文字能力的培養。北京印刷學院張曉新同志調查了國外18所辦有出版學的大學,發現他們普遍開設了市場類、營銷類課程,如美國紐約大學出版研究中心圖書出版課程中有“圖書市場營銷”、“圖書宣傳”、“促銷和公共關系”、“電子出版物網上營銷和網上服務”;在碩士研究生的課程中,美國佩斯大學出版學專業設有“出版的市場分析”、“營銷原理和出版實踐”、“雜志廣告經營”等課程。最典型的是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出版培訓課程分為三類:第一類一般課程中包括“如何激發你的競爭意識”、“變化的統計學:不斷出現的市場機會”、“影視現象策略規劃和企業”、“郵購市場”、“擴展自己公司的經營權/宣傳”、“網絡環境下的出版商需要了解什么”等課程;第二類圖書出版學則有“網絡售書”、“圖書包裝學”、“開拓國際市場”、“新的發行渠道”、“宣傳和促銷策略”等課程;第三類雜志出版學課程則有:“雜志何時需要設計”、“雜志訂購銷售”、“新聞雜志的銷售策略”、“發行經濟學”、“廣告銷售策略”、“發行量控制和非盈贏性出版”等,這些課程生動而具體,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而與之相比我國的高校編輯出版專業開設的課程則大量是增強學生語言文字能力的課,如“現代漢語”、“古代漢語”、“古典文學”、“中文工具書使用”等課程,而市場、營銷類課程數量較少,且以理論為主,實踐性不強。如“圖書發行概論”、“信息市場學”、“出版學理論”等。
(五)加強基礎建設是當務之急。目前全國已有的40余所大學的編輯出版學專業,半數以上剛剛建立,在專業方向的定位選擇上有些茫然,缺乏特色。這就將影響培養目標的確定和專業課程的設置。新建編輯出版專業一方面要認真思考專業特色定位問題,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同時必須做好師資隊伍和教材編寫以及對外聯系等幾方面的基礎工作。令人高興的是,中國編輯教育專業委員會的建立能使我們進一步打開這幾方面的改革思路。
四、編輯出版教育建設的展望
新聞出版總署有關部門和中國編輯學會的領導很早就有這樣一個共識:為了加強編輯出版學科的建設,有必要建立一個以研究編輯出版專業建設、組織教學交流為主、學校自愿參加的專業教育指導協調機構,以此來探討協調各校共同關心的專業建設問題,研究出版教育規律,開展學術交流活動,向國家教育部及時反饋、溝通情況,提出建議。我們今天成立的中國編輯學會教育工作委員會就是這樣的一個機構,可以說經過多年的醞釀,在大家的呼吁聲中,應運而生。在籌備過程中,我們多次議論到以后的工作,提出來,供大家討論。
(一)確立明確指導思路。編輯出版學高等教育必須努力適應出版產業發展,根據大出版產業發展對人才的特殊需求,調整好專業結構和人才培養模式;要深入研討編輯出版專業及其涵蓋專業方向的教學計劃,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建立21世紀出版產業需求人才的教學新體系。
(二)抓緊師資隊伍建設,在新建院系中,教師來自不同的學科專業,我們可以采用多種方式對他們進行培訓提高。現在的年輕教師最缺乏出版的是實踐鍛煉,要想方設法讓他們到出版單位參加實際工作,認識出版、了解出版,熟悉出版工作規律,不斷豐富實踐經驗。出版專業的教師和學生都要與出版單位建立密切的聯系,注意研究出版動態,總結典型案例,積累信息資料,努力成為理論與實際結合的專家。
(三)加強教材建設。要辦好專業教育,教材是十分關鍵。20年來,各學校在辦學過程中,編寫了一定數量各具特色的教材,也積累了編寫教材的經驗。“八五”期間遼寧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第一批重點教材,填補了出版編輯學教材的空白,是一大貢獻。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套教材的不足也日益顯露出來,目前,該套教材正在根據教學和讀者的建議,進行修訂出版,以適應教學發展的需要。目前出版專業教材的短缺是一個突出的問題,我們編輯學會教育工作委員會的一項重點工作就是要從現在起著手規劃設計,組織各方面力量,編寫出一套適應21世紀要求的新教材。
(四)研討編輯出版學科建設中的新課題。
1.確定核心主干課,優化專業課程體系。編教材要抓重點,當務之急就是要首先討論明確編輯出版學專業的核心課、主干課,以利于把我們這個學科的課程體系建立起來。在討論課程設置之前,首先應該明確我們的培養目標和有關的指導方針:我們的培養目標應該是培養適合21世紀編輯出版事業的發展需要,具有國際水平的專門人才。我在2001年9月山西臨汾召開的全國高校編輯出版學學科建設研討會上提出一份課程目錄:《編輯出版概論》、《中外出版業研究》、《電子出版技術》、《出版法規和版權貿易》、《中國編輯出版史》、《選題策劃及案例分析》、《出版經營管理》、《編輯實用語文與寫作》、《書刊營銷》、《網站設計與網絡出版》等。核心課程的確立還需進一步討論,但可以肯定的是有了中國編輯學會教育專業委員會這樣的行業組織,就可以把講授上述課程的有關教師組織起來共同擬定各門課程的詳細大綱,求得共識后,分頭撰寫,又快又好的完成一批規范化教材,也有利于新上馬的院系和專業在教材建設和教員培訓方面上一個臺階,這項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基礎工程。在這批教材的指導下,我們的學科建設就更具規范性和科學性。
2.建立普通編輯學。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和知識經濟的到來,出版媒體形態將更加豐富多彩,這對出版高等教育及其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1995年第四次全國編輯學學術研討會上,劉杲會長明確指出要從研究部門編輯學發展到建立普通編輯學:“編輯學的研究……向外還有報紙、期刊、廣播、電視、音像制品和電子出版物等多方面的編輯學研究。向內還可以分為辭書、科技圖書等不同的圖書編輯學研究。在此基礎上,概括形成普通編輯學。這是從具體到抽象,從個性到共性的方法。”2000年3月,中國編輯學會邀請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等多種媒體編輯工作和編輯學的研究者,共同研討多種媒體編輯活動的共性,肯定了多種媒體編輯活動的共性是研究普通編輯學的必要的前提。80年代以來編輯學研究取得的成果,包括上百種的編輯學專著,數以千計的論文,既有編輯學的理論著作,又有編輯學的實用著作,既有書、報、刊編輯學專著,又有新聞、廣播、電影電視、電子出版物等編輯學專著,這為普通編輯學理論框架的形成創造了基本條件。
目前,學者們基本達成的共識是:研究編輯學理論框架的基本任務是要闡明編輯學的學科性質、任務、研究對象和客觀規律,以及它所反映的基本范疇和理論原理;它的內容要適用于書、報、刊、廣播、影視、錄音、錄像制品等多種傳播媒體,也包括電子出版和網絡出版;力求吸納近20年編輯學學術研究的成果。
3.電子與網絡媒體研究。在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現在,新興的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早已介入到編輯出版行業,并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這為編輯出版學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課題。
今后的編輯學研究,顯然不能局限于紙質印刷的出版物。音像、電子出版物以及方興未艾的網絡出版物開始在人們的閱讀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改變了編輯工作的流程、方法、原則,甚至沖擊到整個宏觀出版業,所以,系統的研究電子計算機在編輯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和在出版業中的重大影響,是數字化時代的要求,也是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編輯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關于這些出版物的編輯工作的研究還很薄弱,加強這方面的研究是編輯出版學適應時代發展需求的重要課題,也是我們研究的重點。
4.出版經營管理研究。突出編輯出版學“應用性”強這一特點,改變以往“重理論輕實踐”的弊端,根據國際化和加入WTO的大趨勢,應該選定出版經營管理為重點,運用傳播學和系統科學的觀點和方法,從宏觀出版產業和微觀出版社兩方面研究有關經營管理的理念、體制、方法、策略等問題,認清出版業面臨的挑戰和當前世界出版業的發展趨勢,汲取中外出版改革中的先進經驗和經營策略,探討新時期出版工作中的規律及實現傳統出版業向現代出版業轉變的路向。
5.增列碩士點,為建博士點打基礎。雖然我們已經培養了10屆以上的碩士研究生,甚至已有多篇以編輯出版為研究方向的博士論文獲得通過,但總感到“名不正言不順”,因為是在其他學科下“借雞下蛋”。老一輩的編輯家、出版家為把編輯出版學列入專業目錄,已奔走呼號多年,精神實在可敬可嘆,可惜至今未能如愿。我們要盡快完成這一歷史使命,具體方式有多種途徑可走:一是繼續向有關領導機關呼吁。二是聯合起來,積極申報。三是在北大、武大等重點院校的一級學科下增列編輯出版學碩士點,力爭突破博士點。
時代的發展和出版產業的進步帶來了編輯出版人才需求的多樣性,這既給傳統的教育模式帶來新的沖擊,又給出版高等教育留下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任重而道遠,讓我們共同努力,譜寫編輯出版教育的新篇章。
河北大學學報:哲社版保定102~107Z1出版工作肖東發/許歡20032003通過對20年來我國編輯出版學教育的回望,回顧了編輯出版高等教育的發展歷程,總結了我國出版編輯學專業教育“多專業、多層次、多規格、多渠道”的特點,認為編輯出版學教育與科學研究同步發展以及出版高等教育和出版產業的相互支持,緊密配合,是編輯出版學教育發展的必然道路。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編輯出版學高等教育的改革思路,指出必須加強編輯出版學的學科體系建設、加強基礎理論和課程規范化建設,同時對今后學科指導思想、師資隊伍建設、教材建設、課題建設和學位建設等方面的任務進行了展望。編輯出版學教育/高等教育/編輯出版學/學科建設/編輯出版專業 editing and publishing education/higher education/editing and publishing study/curriculum building/editing and publishing majorA Retrospection of and Prospects for the Editing andPublishing Education in China XIAO Dong-fa,XU Huan (College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China)The essay is based on the review of Chinese editing and publishing education in 20 years.A retrospection of the stages of Chinese editing and publishing education is mad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re summed up as"multi-specialty,multi-level,multi-standard and multi-channel".It is believed that the editing and publishing education should progress synchronously with scientific research,and the publication higher education can be supported by printing industry,which is the inevitable way of Chinese editing and publishing education.Furthermore,the idea of reformation on printing higher education is pointed out.Strengthening the building of curriculum theory,system and standardization is very necessary.In the end,the following aspects are discussed:the future guiding ideology,the building of teaching personnel,curriculum building and degree spot building,etc.肖東發(1949-),男,天津人,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現代出版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北京 100871 許歡 北京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北京 100871 作者:河北大學學報:哲社版保定102~107Z1出版工作肖東發/許歡20032003通過對20年來我國編輯出版學教育的回望,回顧了編輯出版高等教育的發展歷程,總結了我國出版編輯學專業教育“多專業、多層次、多規格、多渠道”的特點,認為編輯出版學教育與科學研究同步發展以及出版高等教育和出版產業的相互支持,緊密配合,是編輯出版學教育發展的必然道路。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編輯出版學高等教育的改革思路,指出必須加強編輯出版學的學科體系建設、加強基礎理論和課程規范化建設,同時對今后學科指導思想、師資隊伍建設、教材建設、課題建設和學位建設等方面的任務進行了展望。編輯出版學教育/高等教育/編輯出版學/學科建設/編輯出版專業 editing and publishing education/higher education/editing and publishing study/curriculum building/editing and publishing major
網載 2013-09-10 20: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