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9—1289(2000)01—0045—05
高速發展的現代科學技術,特別是在計算機技術、電子技術、通信技術、網絡技術飛速發展的推動下,教育技術獲得了很快的發展。教育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必將對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組織形式等方面產生重大影響。同時,也可能帶來不少新的問題。深入研究這些影響與問題,將為高等學校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提供重要思路與具體策略。
一、現代教育技術的基本特點與發展趨勢
教育技術不僅指使用某種有形的工具的技術,也包含教育中的一些方法和手段,它在美國可與教學技術的含義相同。(注:〈英〉D ·朗特里編.西方教育詞典.陳建平等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8. 143)在英語中,現代與近代都用“modern”這個詞表示,所以現代教育技術同“現代”一樣,也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指發生或出現得較晚或較近的教育技術。具體而言,現代教育技術就是在現代社會的教育活動中人們所采用的一切技術手段的總和,包括物化形態和智能形態(或硬技術和軟技術)兩類技術。
(一)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概況與結構
毫無疑問,現代教育技術是在傳統文化中的教育技術基礎上形成的。在工業革命的影響下,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之前現代教育技術就有了一些發展。如影響較大的夸美紐斯的班級教學技術、貝爾-蘭卡斯特的導生制和裴斯泰洛齊與赫爾巴特等人的教育技術等,還有桑代克、杜威和蒙臺梭利等人在教育技術上的貢獻。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戰爭技術的客觀影響下,教育技術的發展竟然出現了“奇跡”(經費大增、研究加速等)。(注:張詩亞,周誼.震蕩與變革——20世紀的教育技術. 112~121)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則出現了無線電廣播教育、 電聲教學系統、電視教學和計算機支持下的教學技術等多樣化的大眾傳播媒介:“普萊西程序”、“斯金納程序”、“克芬德程序”、“凱程序”等等幾乎掀起了程序教學運動;還有個別化教學的新潮等等,使得教育技術在戰后很快就發生了質的飛躍。從本世紀60年代以來,教育技術學逐漸崛起,教育技術的發展則由“經驗理論時代”進入到融理論與實踐為一體的完整的獨立的現代化學科體系的時代。由此我們看到,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歷經了三個階段性的標志。
第一,夸美紐斯的班級教學技術。夸美紐斯總結了前人的教學實踐及捷克兄弟會學校的經驗,于17世紀就提出了班級教學技術,并對之進行了理論闡釋。其中的直觀教學技術影響尤其深廣,在19世紀前半葉就開始逐漸引進到學校教育之中,直到如今還廣為人們采用。
第二,視聽教育技術的形成。直觀教學技術采用的模型、標本、掛圖等工具往往是靜態的,其作用十分有限。到本世紀初,以電影和收音機為中心的視聽教育技術開始發展起來,到50年代,電視、語音室等媒體相繼進入學校而成為重要的教育技術。在視聽教育技術的形成和推廣過程中,繼1924年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普萊西(S·L·Presscy )制成的第一臺教學機器之后,各種教學機器也先后進入教育系統。這樣,人們已可以針對不同學科和教學目標采用多種教育技術開展教學活動了。
第三,教育技術學的形成。從本世紀60年代開始,教育技術學逐漸形成,它以計算機等新型媒體為主要手段研究教學的系統化,探討教學系統諸要素的最優組合,為教學改革提供了最為廣闊的前景。
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過程表明,它的主要技術內容產生于本世紀,它含有對人的心理諸因素較多的研究,也含有對學習者日益增加的重視或尊重;當然它也廣泛采用了物化形態的技術成果如幻燈、電影、電視、收音機、計算機、網絡系統等作支撐,其結構已較為復雜,所覆蓋的范圍相當廣泛。現代教育技術至少涉及以下領域的研究或實踐。(注:鐘啟泉.信息化社會與教學技術的現代化)
1.基礎性研究。它包括對心理過程、聲音認知、圖象認知、言語理解及師生溝通過程與認知過程的計算機模擬和種種學習模型的研究與設計。
2.技術性研究。包括目標分析、教材分析、課題分析、教材結構化與系列化、授業分析、評價法、系統分析、成本分析等領域,還包括教學內容的知識信息處理、文本的自然語言處理、教育目標與內容的結構鏵或教材排列的計算機系統化處理。評價與社會調查的統計處理、教材編制程序與寫作系統的研究等。
3.教育系統開發研究。包括教學設計系統、微格教學、教材情報檢索系統、有助于教學的視聽教育系統、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智能導師系統(ITS)、多媒體系統、學校行政管理系統(CASA)、 桌面排版系統(DTP)及圖象通信、網絡、數據庫系統等的研究。
4.教學媒體的開發利用。包括教學媒體特點的研究和有效的教學機器的開發與利用方法、有效的軟件與教學音像磁盤的開發、適于各類學習者的接口的開發、媒體的最優化組合利用、教材的有效利用的管理與服務、程序庫的有效利用研究等。
5.教育環境的相關研究。包括基于ISDN的遠距離教學、基于WWW (word wide web)的網絡教學、電子教室、(注:王洪,談振輝.現代教育環境的思考——赴臺灣參加“1998華文網路教學研討會”有感)知識產權、軟件評價標準、硬件標準規格、信息教育課程、師資培訓課程、教育專用計算機網絡系統、成本效果、預算分配、提高教學效率的設施設備、費用效果比等研究。
6.教學管理研究。它包括教學管理的組織結構、教學管理的形式、教學評價、教學考核管理的研究,課程建設研究以及教學成本分析等多方面的研究。
(二)現代教育技術的基本特點
對現代教育技術的特點,目前尚無公認的系統而準確的概括,其主要原因之一不是研究其特點的人員太少,而是教育技術本身的更新和發展速度特別迅速(盡管相對于其他技術的速度也許太慢)。為了研究的方便,我們擬對現代教育技術發展過程和它所涉及的領域中表現出來的基本特點作如下概括。
1.研制的合作性。傳統教育技術的研制可以由個人單獨完成,而現代教育技術的研究、開發乃至使用過程,都對他人表現出極強的依賴性,需要他人的密切配合,對合作性的依賴大為增加。從學科上看,它往往牽涉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社會心理學、經營組織學、數理科學、信息科學、機械技術學、電子學、系統工程學等等,需要多學科的研究者共同參與。從事實分析,研制的合作性可謂昭然若揭。以美國為例,課程設計不再只是大學教授的任務,而是由技術專家與教授組成的小組共同設計和制作,然后由出版商和名牌大學共同推向市場。對學生學習成績的評估,也將由雇主和獨立的評估機構聯合進行。該國20多年前成立的教育通信公司,現在已有近600所大學和100家公司參加合作。
2.功能的廣聯性。據哈佛大學特聘教授、香港大學程介明校長1998年12月初介紹,現代教育技術將越來越以信息技術(IT)為依托,而IT真正引起的變化則是它的廣聯性(co
重慶郵電學院學報:社科版45~49,53G4高等教育李紹全/潘藝林20002000論述了現代教育技術發展的階段、趨勢以及現代教育技術對高校教育觀念、教育目標、教學活動、課程和管理的影響;分析了現代教育技術的效益和弊端。從而指出隨著師生素質的提高,高等教育將真正實現科學價值與人文價值的融合,人們將會有效地減少現代教育的負面影響,使教學改革效果更為理想。現代教育技術/高等教育/影響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higher education/effects本文為原郵電部軟科學研究重點課題“現代教育技術條件下教學改革研究”成果的一部分。On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Its Effects on HigherEducationThis articlc deals with the phases and tendency of thedevelopment of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nd the influonceit exercises on educational ideas,goals, activities, curriculaand management. This artical analyses the advantages anddisadvantages of the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ointingout tha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both theteachers and students, a true conbination between scientificand humane values in higher education will be realized andthat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modern education will be reducedeffectively in the effort to achieve better results ineducational reform.李紹全、潘藝林,重慶郵電學院 重慶 400065 李紹全 重慶郵電學院教務處處長、副教授;潘藝林 重郵高教室主任、副教授,華東師大教育系98級博士生。 作者:重慶郵電學院學報:社科版45~49,53G4高等教育李紹全/潘藝林20002000論述了現代教育技術發展的階段、趨勢以及現代教育技術對高校教育觀念、教育目標、教學活動、課程和管理的影響;分析了現代教育技術的效益和弊端。從而指出隨著師生素質的提高,高等教育將真正實現科學價值與人文價值的融合,人們將會有效地減少現代教育的負面影響,使教學改革效果更為理想。現代教育技術/高等教育/影響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higher education/effects本文為原郵電部軟科學研究重點課題“現代教育技術條件下教學改革研究”成果的一部分。
網載 2013-09-10 20:5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