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中學地理教育 加強世界地理教學改革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周旗 南陽師專地理系,473061)
  收稿日期:1995-10-20
  *          *          *
  1992年8月在美國華盛頓召開了第27屆國際地理大會,會議通過了《地理教育國際憲章》,它是面向二十一世紀地理教育的綱領性文件,也是培養世界公民合作與團結,協調人地關系道德規范的指南,標志著在世界范圍內地理教育已進入了素質教育的新階段。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完善和發展,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國土開發整治、資源的配置及區域間的經濟聯系將進一步加強,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文化欣賞和旅游觀光的人數也將不斷增加。因此,地理素質的高低會不同程度地影響到人的決策能力、競爭能力、應變能力和生活質量的層次。地理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生產和個人生活的各個方面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積極作用。
  1988年以來,我國制訂了義務教育地理教育新大綱,并陸續出版了多套義務教育初中地理新教材。由于教學內容作了大幅度調整,對中學地理教育的教學方法和教師的自身素質提出了新要求,為適應這一新變化,承担中學地理師資培養的專科地理教育必需作出相應的調整。
  1 中學地理新教材的特點
  人教版初中地理教科書(以下簡稱新教材)以新的面貌出現,全面體現了義務教育地理教育新大綱的目標和要求,同傳統教材相比,突出特點有三:
  第一,突出人地關系,聯系社會實際,注重思想教育
  傳統教材以自然地理為重點,新教材以環境——資源——人類活動為主要線索,著重討論與人類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及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同時,以正確的資源觀、人口觀、環境觀和人地關系協調論為指導,更新教學內容,密切聯系社會實際和生活實際,將愛國主義教育、國情國策教育、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和全球意識等思想教育內容寓于地理知識教育之中,有強烈的時代感,富有新意。
  第二,減少層次,突出重點
  新教材一改傳統教材的以自然地理為主、結構固定、內容繁多等現象,內容安排上首先大大增強了總論和人文地理的內容,減少分區內容,如世界地理部分總論由過去的兩章增加到五章,既強調了環境、資源、人口等全球性重大問題,又注意聯系世界政治經濟形勢,而文化、貿易和旅游等人文內容的比例也有了很大的加強;其次,新教材突破了傳統世界地理部分采取的總論——大洲——大區——國家四個固定層次的模式,以突出重點區域為特征,劃分層次靈活,如大洋洲和南極洲僅保留了大洲概述,亞洲保留了分區概述而去掉大洲概述,在國家選擇上只分析在國際上經濟地位突出和帶有鮮明地理特色的國家,如歐洲的英國、東亞的日本和東南亞的新加坡等;第三,在具體內容上,新教材減少了單純記憶性的數據和偏僻的地名,增加了易學易記的規律性內容。
  第三,圖像豐富,文字編排形式多樣
  新教材圖象容量大,僅第一冊就有238幅,比傳統教材多出141幅。圖像系統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可分為彩色照片,單色照片和素描三種以及簡圖、示意圖、剖面圖、模式圖和專題圖五大類,按表達內容可分為地理分布圖、示意圖、景觀素描圖和統計圖四種。圖象系統既密切聯系教材內容,是教材內容的注釋,同時又較教材內容深入,是對教材內容的補充和擴展,圖象系統已成為教材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
  新教材大小文字相間分布,大字為正文,體現了教材的基本要求;小字為正文的補充和擴展,包括三種形式,讀一讀欄目、想一想欄目和做一做欄目,用不同形式,分別達到豐富學生知識、啟發學生思維和培養學生讀圖、觀察、思考和動手能力的目的。
  2 專科世界地理課程教學改革
  由于中學地理新大綱、新教材的出現,傳統教學方法培養出的地理教師已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針對初中地理教育的現狀,必須對專科世界地理教育進行全面改革。
  第一,教書育人,把思想教育滲透到課堂教學的全過程
  世界地理學科以整個地球地理環境為研究對象,分析全球各大洲、各大區和各個國家的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和人地關系,內容具體,涉及范圍廣,與國際政治經濟形勢聯系密切,針對社會實際,反映時代特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良好素材。通過人地關系的學習,可以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通過對全球性的人口、資源、環境等重大問題的研究,可以對學生進行全球意識教育;通過中國與其它國家對比,可以進行國情、國策和愛國主義教育;通過介紹世界其它國家經濟建設中的成功經驗和失誤教訓,使學生了解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及改革開放政策的重要意義,增強學生參與經濟建設的意識。
  第二,更新傳統的教學內容
  專科世界地理課程教學過去多采用本科教材,八十年代末期以來,幾套專科層次的世界地理教材陸續問世。這些教材充分考慮了專科地理教育的特殊性,大大降低了教材內容的難度,層次分明,結構完整,比較適合專科地理教學的需要。但這些教材多以本科教材為藍本,增加的知識相對不足,不同程度地帶有“教案化”現象,結果便于教師備課講授,學生自學余地減少,不利于學生課后學習。教學內容的改革應首先調整教學內容的要求,增加教材的彈性度。
  世界地理課程由世界自然地理和經濟地理合并而成,其指導思想是以人地關系為主線,實現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有機統一,但在具體內容安排上仍存在著自然部分和人文部分聯系不緊密的現象。要真正實現以人類——資源——環境為主線,突出人地關系,必須在教學內容安排上狠下功夫,指導思想應充實人地關系內容,滲透持續發展觀念,即以人類活動為背景分析自然環境,加大資源開發利用部分的比重,作為自然環境過渡到人類活動的紐帶,人文部分應處處考慮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以及自然環境的反作用。
  世界地理課在層次安排上一直采用“總體——分述”的基本框架,這種結構以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為理論依據,分為全球——大洲、大洋——大區——國家四個固定模式,面面俱到,重點部分的地理特征不易突出。
  具體內容上,機械記憶性的地名、數據過多,而規律性知識較少;描述性內容過多,分析部分顯得薄弱,出現學生易學難記現象。因此,在內容安排上應緊密聯系國際政治經濟形勢,將國際上一些熱點問題、新情況、新信息及時反映在教材中,適當加大重點部分的難度,減少描述性語言,增加分析部分內容。分析解釋也不要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現象,要深入問題的實質。
  加強圖文結合,充分發揮圖像的作用。世界地理教學內容的更新應包括圖像系統的更新,作到圖像與教材內容一致,同時減少與圖像內容一致的描述性內容,充分發揮學生的讀圖能力。
  第三,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
  傳統教學方法以知識傳授為主,忽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學生能力的培養包括地理技能的培養,觀察、思維、想象能力的培養以及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
  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應滲透到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在教學過程中應克服單純講授現象,采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突出學習方法指導,把學生被動聽課變為積極思考。加強圖像系統教學的同時,采用幻燈、錄像、投影等多種電化教學手段。建立完善的作業系統,世界地理作業系統包括:繪制地理圖表,提高學生繪圖技能,鞏固地理基本知識;分析地理圖表,總結地理規律;分析自然現象,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的有機聯系;對比不同地區地理特征等等。作業系統的建立應注意避免課本內容的重復和簡單的總結,要給學生留下足夠的自學余地。
  
  
  
南都學壇:自然科學版南陽88-89G33中學地理教學周旗19961996 作者:南都學壇:自然科學版南陽88-89G33中學地理教學周旗19961996

網載 2013-09-10 20:54:18

[新一篇] 需要一種新的教學智慧  ——一種改造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的教學理念

[舊一篇] 面向21世紀中學教師繼續教育的內容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