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堂的胡風“天可汗”與唐朝雙重體制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簡體     傳統

  大唐帝國,國勢強盛,文化光被四表。有唐一代,太宗被上尊為“天可汗”,更是每為史家所稱羨之事。

  李世民以其超群的謀略,以霸道滅其國,以王道收其心,在以三千鐵騎滅東突厥之后,成功令西、北諸民族臣服,共上尊號“天可汗”,此段史實大家耳熟能詳,但對于天可汗的具體含義和他所代表的權威,卻各說不一,時見爭執。

  天可汗,又名“天至尊”,貞觀四年太宗由四夷君長上此尊號,從此塞外諸族尊中華天子為“天可汗”,意為太宗不僅為大唐皇帝,更為西北諸蕃共尊的萬王之王,“敬之如父,禮之如天”。而天可汗之所以被人稱道,不僅在于其稱呼上的尊貴,更在于一種實質性的政治體系。太宗以大唐皇帝身份下行可汗事,其成員國既維持胡風,又接受大唐官職,日人內田吟風稱之為“胡、漢二重體制”,谷川道雄定為“胡、漢二元體制”,陳寅恪稱為“胡、漢分治”,劉學銚稱為“雙軌政制”,雷家驥謂之“一國兩制”。

  大唐皇帝被擁為天可汗后,即需維系各國間的和平,仲裁各國間之紛爭,為天可汗之首要任務。維護各國獨立,不受強國侵略,為天可汗另一職責。為表示對天可汗之絕對服從,各國嗣君即位,必由天可汗下詔冊封。各國軍隊必須接受天可汗之征調,亦得受征至中國平亂。征吐谷渾征高麗等等,都有征發西域漠北等各族軍隊參戰。

  唐朝天可汗制度,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屬于國際組織性質的機構,諸蕃推大唐天子為國際盟主,以唐朝的聲威作為一種穩定國際秩序和和平的力量,而大唐則以強大國力為背景,利用諸蕃之間的相互制衡為自己守衛邊疆,減少兵事上的花費,建立起以唐帝國為中心的大東亞國際秩序,是為天可汗國際秩序軸心。天可汗制度有現今聯合國的作用,但聯合國為委員制組織,天可汗制度則為首腦統帥制(羅香林語)。

  知名戰略學者紐先鐘教授即認為,公元七世紀,當時的唐朝,已經建立了類似現代集體安全組織的天可汗制度。天可汗不僅是一種榮譽,更具實質意義,它的目的是使許多弱小鄰國可以和平相處,共存共榮。日本人稱大唐帝國為中國歷史上最具世界主義色彩的朝代,殆非虛語。

  天可汗制度始于唐代武功鼎盛之太宗時代,高宗承太宗志滅西突厥后再度擴張,武后攝政為維持國內高壓統治大殺邊將,帝國之威信受到短暫的挑戰和震蕩,玄宗時代國力復振,玄宗本人即以天可汗身份排解各國糾紛達七次之多,衰于安史之亂,代宗以后名實俱亡。


網載 2013-09-10 20:56:08

[新一篇] 廬山凈土法門與晉宋之際的山水詩畫

[舊一篇] 開創了世襲的家天下制度---夏啟建國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