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戰爭史中以步兵大兵團全殲騎兵大兵團的典型戰例--趙破匈奴之戰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簡體     傳統

趙悼襄王元年(公元前244年),趙邊將李牧率軍大規模反擊奴匈(今河北、山西北部,內蒙古中部、東部)的重要圍殲戰。趙惠文王末年,北方匈奴部落逐漸強大起來,時常南下趙境騷擾,成為趙國大患。趙孝成王即位后任命李牧駐守代(今河北蔚縣東北)和雁門(今山西右玉南),防備匈奴入侵。李牧到任后,按邊防需要調整官吏,使適于戰備;將地方收入用為軍費,改善官兵生活;加強訓練,“日習騎射”,提高部隊戰斗力;加強烽火報警、通訊聯絡設施,提高快速反應能力;并派出大批諜報人員,深入邊外,以及時掌握匈奴動態。在作戰上,改變以往敵軍來犯即出軍迎擊戰法,采用堅壁自守,示弱避戰,養精蓄銳,伺機反擊的作戰方針。發現匈奴軍隊,即退入營寨城堡,堅壁清野避免接戰。匈奴騎兵既無攻堅兵器及手段,又難掠到牲畜食糧,每次均毫無所獲,被迫退去。如此數年邊境地區損失極少。但李牧的措施,被匈奴及趙王認為是怯戰。趙王召回李牧,另選將軍駐守。此后一年多時間里,匈奴每次來犯,趙軍即出城交戰。由于趙軍分散戍守,倉促集中出戰,對機動性極強的匈奴軍,多陷于被動。屢次失利,傷亡很多,邊境地帶變成了戰場,百姓無法耕作放牧,舉目一片荒涼,民不聊生。趙王只好再命李牧出任原職。李牧托病推辭,趙王再三下令。李牧提出如果用我,請允許用以前的作戰方針。趙王應允。按以往的方針施行,邊境局勢又得到控制,相對穩定下來。又經過幾年的經營、訓練,趙軍戰斗力大為提高,求戰愿望日趨強烈,而匈奴則誤認為李牧怯戰,益發輕敵。李牧認為殲滅匈奴機會已經成熟,便于趙悼襄王元年,進行戰斗編組,選拔人員,組建一支由各兵種編成的出擊兵團。精選戰車1300輛,騎兵1.3萬人,驍勇步兵5萬人,弓弩兵10萬人,總兵力約20萬人,將其控制于待機地域,并加緊臨戰前的戰斗訓練及準備。就緒之后,放出牛羊和牧人,布滿山野。匈奴部落小隊侵入。李牧即佯裝失敗,故意丟棄人畜讓匈奴搶掠。匈奴單于得到趙軍“潰逃”的消息,親率騎兵約l0萬人深入趙境。李牧開始采取守勢作戰,以車陣從正面迎戰,利用戰車限制、阻礙和遲滯敵騎行動;以弓弩兵輪番發射;而將騎兵及精銳步兵控制于軍陣側后。當匈奴軍沖擊受挫時,李牧乘勢將控制的機動精銳部隊由兩翼加入戰斗,發動鉗形攻勢,包圍匈奴軍于戰場。經激烈格斗戰后,除單于率少量親衛部隊突圍逃走外,進犯的10萬騎兵全部被殲。李牧在殲滅匈奴主力后,又乘勝前進,滅?襤(今河北蔚縣北),破東胡(今內蒙古東部)、降林胡(今

山西北部),聲威大振。此后10多年,匈奴不敢進擾趙國邊境。點評:此戰,李牧針對匈奴軍騎兵機動性、戰斗力強及以掠奪為主要作戰目的的特點,實施堅壁清野,使敵優勢無從發揮,軍需無法補充,同時采取一切措施提高自身戰斗力;俟雙方力量對比發生變化后,集中力量,充分發揮各兵種協同作戰的威力,進行包圍,是獲得勝利的主要原因。此戰,是先秦戰爭史中以步兵大兵團全殲騎兵大兵團的典型戰例,對后世以步制騎的戰術有著深遠的影響。

網載 2013-09-10 20:55:24

[新一篇] 先關東后隴蜀,重建劉姓天下---光武中興

[舊一篇] 先西后東,統一全國---李淵攻取長安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