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狼入室,南朝從此衰落不振--侯景之亂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簡體     傳統

  南朝后期,門閥士族統治開始走向衰落。士族已經變為一個失掉統治能力的腐朽、寄生階層,對于任何政治風浪的沖擊,士族往往都缺乏起碼的應變能力。而侯景之亂的發生,是對梁朝后期腐統治的沉重一擊,南朝從此衰落不振。


  梁武帝太清元年(公元547年)正月的一天晚上,梁武帝做了一個夢,夢見北朝的刺史、太守都來向南梁王朝投降。這當然只是他日思夜想造成的幻夢。第二天上朝,他就把這件事告訴大臣,說:“我這個人很少做夢,這個夢一定是個好兆頭。” 過了二十多天,恰好西魏的大將侯景派人來,說他跟東魏、西魏都有冤仇,決心向南梁投降,還表示愿意把他控制的函谷關以東十三個州都獻給南梁。


  侯景本出身懷朔鎮兵,曾隨爾朱榮鎮壓過六鎮起義。后歸附東魏丞相高歡,官至河南道臺,擁兵十萬,鎮守黃河以南。高歡死后,因與其子高澄不和,侯景率部投降了西魏。西魏丞相宇文泰并不信任侯景,一面接受侯景的獻地,一面召侯景到長安去,準備解除他的兵權。侯景走投無路,又轉向南梁投降。


  梁武帝接見了侯景派來的使者以后,馬上召集大臣商議。大臣們大多認為南梁和北朝多年相安無事,現在接納了北朝叛將,只怕引起糾紛。但是梁武帝卻認為接納了侯景,可以乘機恢復中原,再想起他做過的一個夢,認為這是佛祖來幫助他了。他就不聽大臣的勸阻,接受了侯景的投降。把侯景封為河南王,管轄黃河南北軍政。并且派他的侄兒蕭淵明帶兵5萬去接應侯景。蕭淵明率軍北上,受到東魏的進攻。梁軍多年沒有打仗,紀律很差,跟東魏一交鋒,幾乎全軍覆沒。蕭淵明也被東魏所俘。之后東魏又進攻侯景,侯景大敗,率殘部800人逃到南梁境內的壽陽。


  東魏派使者到南梁,主張雙方重新講和,說他們愿意把蕭淵明送回來。侯景知道這件事,害怕起來,派一個人冒充東魏使者送信到建康,提出用蕭淵明交換侯景。梁武帝不知道這是侯景的試探,寫了一封信交給使者,說只要把蕭淵明放還,就立即把侯景交給東魏。


  侯景本來不是真心投降南梁,看到梁武帝的信,就決定叛變。被東魏打得走投無路的侯景,對付腐敗的南梁,倒還很有力量。他的人馬很快就打到長江北岸。梁武帝派他的侄兒蕭正德在長江南岸布防抵抗。侯景派人誘騙蕭正德說,只要他肯做內應,在推翻梁武帝之后,就擁戴他做皇帝。蕭正德權迷心竅,秘密派了幾十艘大船,幫助侯景的叛軍渡過長江,還親自帶領叛軍渡過秦淮河。侯景順利地進入建康,把梁武帝居住的內城――臺城包圍起來。


  侯景用盡辦法攻臺城,臺城里的軍民堅決抵抗。叛軍放火燒城,城里的軍民用水澆滅。叛軍用木驢(一種攻城用具)掩護攻城,城上的人丟大石塊,把叛軍逼回去。叛軍又在城東城西堆起兩座土山,想從土山上攻進城去,城里的人也筑土山對付。這樣,雙方相持了一百三十多天。臺城剛被圍的時候,城內還有百姓十幾萬人,兵士二萬多。到了后來,有的在打仗中死去,有的病死餓死,剩下的不滿四千人。城里到處是尸體,沒人掩埋。大家都盼著南梁各州的諸侯王軍隊,遲早會來救援。


  可是各地來勤王的二、三十萬軍隊,為了保存各自實力,卻相互推諉,都在建康周圍按兵不動。臨時被推為大都督的柳仲禮,躲在自己家里,每天喝酒作樂。梁武帝問大臣,有什么辦法打退侯景。這個大臣老實回答他說:“陛下的王公大臣,都是一些不忠不孝的人,怎么能對付叛賊呢?” 到了這個時候,誰也沒法挽回這個局面了。


  梁武帝太清三年(549年)三月,侯景叛軍乘連日大雨,臺城土山倒塌,發動總攻,殺入臺城。梁武帝也成了侯景的俘虜。侯景自封為大都督,掌握了朝廷大權。他先殺了那個一心想做皇帝的同伙蕭正德,又把梁武帝軟禁在凈居殿內,并斷絕了梁武帝的膳食供應,梁武帝臥床不起,侯景也不準醫官進殿診治。最后,梁武帝被活活餓死在臺城。


  梁武帝死后,侯景又先后立了兩個梁朝皇帝當傀儡。簡文帝大寶二年(公元551年),侯景自立為帝,國號漢。侯景又陸續派軍大肆燒殺搶掠,給百姓帶來深重的災難,百姓對侯景切齒痛恨。承圣元年(公元552年),侯景西攻梁宗室、湘東王蕭繹,被蕭繹擊敗。此時梁朝大將陳霸先、王僧辯率領大軍從廣州出發,進攻建康。侯景的叛軍立刻土崩瓦解。最后,侯景只帶了幾十個心腹乘了一只小船狼狽逃走,半路上被其部下所刺殺,侯景之亂方告結束。


  南梁王朝經過這場大亂,內部四分五裂。永定元年(公元557年),陳霸先在建康建立了陳朝,這就是陳武帝。


  侯景之亂使南朝士族遭到沉重打擊,“中原冠帶隨晉渡江者百余家,至是在都者,覆滅略盡”顏之推《觀我生賦》;而亂事更令南方的社會生產造成了極大破壞,六朝古都建康“千里煙絕,人跡罕見,白骨成聚,如丘隴焉”《南史・侯景傳》。南方政權損失了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北強南弱之勢已不可避免。


網載 2013-09-10 20:56:09

[新一篇] 異族妃子美人亂,床笫之歡帶來五世之禍――驪姬之亂

[舊一篇] 張壽臣:我對傳統相聲的看法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