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戰爭的終局---成皋之戰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簡體     傳統

  成皋之戰,始于漢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五月,迄于漢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八月,前后歷時兩年零三個月左右。它是西楚霸王項羽和漢王(即后來的漢高祖)劉邦,圍繞戰略要地成皋(今河南滎陽汜水鎮)而展開的一場決定漢楚興亡的持久爭奪戰。在這場戰爭中,劉邦及其謀臣武將注意政治、軍事、經濟多方面的配合,將正面相持、翼側迂回和敵后騷擾等策略加以巧妙運用,調動、疲憊、削弱直至戰勝強敵項羽,從而成為我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又一成功典范。


  秦末農民大起義推翻秦王朝反動統治后,政治形勢發生了重大而急劇的變化,這就是起義軍首領項羽和劉邦為爭奪統治權而展開長期戰爭,歷史由此進入了楚漢相爭時期。楚漢戰爭初期,劉邦處于劣勢地位。但他富有政治遠見,注意爭取民心,招攬軍政人才,因而在政治上據有主動地位。


  在軍事活動方面,劉邦善于運用謀略,巧妙利用矛盾,做到示形隱真,乘項羽東進鎮壓田榮反楚之際,暗渡陳倉,占領戰略要地關中地區。爾后又聯絡諸侯軍56萬襲占彭城,端了項羽的老窩,成為項羽強有力的對手。


  然而在襲占彭城之后,劉邦滿足于表面上的勝利,置酒作樂,疏于戒備。而項羽一接到彭城失陷的消息,即親率精兵3萬從齊地趕回,乘劉邦毫無戒備的時機,發起進攻,奪回彭城。劉邦潰不成軍,僅帶騎兵數十名狼狽逃脫,自己的父親和妻子呂雉也成了項羽的階下之囚。


  彭城之戰使劉邦主力遭到殲滅性的打擊,楚軍乘勝實施戰略追擊,一些原來追隨劉邦的諸侯這時見風使舵,紛紛背漢投楚,形勢對劉邦來說殊為嚴峻。不過劉邦畢竟是一位強者,為了扭轉不利的戰局,改變楚強漢弱的態勢,他果斷采納謀士張良等人的正確建議,在政治上爭取同項羽有矛盾的英布,重用部下彭越、韓信,團結內部力量;在軍事上制定據關中為根本,以正面堅持為主;敵后襲擾和南北兩翼牽制為輔的對楚作戰方針,并一一予以實施。


  漢高帝二年(前205年)五月,劉邦退到滎陽一線收集殘部。這時,劉邦的部下蕭何在關中征售到大批兵員補充前線,韓信也帶部隊趕來與劉邦會合。劉邦的漢軍得到休整補充后,實力復振,將楚軍成功地遏阻于滎陽以東地區,暫時穩定了戰局。


  滎陽及其西面的成皋,南屏嵩山,北臨河水(黃河),汜水縱流其間,為洛陽的門戶,入函谷關(今河南靈寶東北)的咽喉,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自五月起,漢、楚兩軍為爭奪該地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


  交戰初,劉邦即按照張良制定的謀略,實施正面堅持、敵后襲擾和翼側牽制的作戰部署,以政治配合軍事,以進攻輔助防御,游說英布倒戈,從南面牽制項羽;派遣韓信破魏,保障翼側安全;聯絡彭越,襲擾項羽后方,從而有力地遲滯了項羽的進攻。同時劉邦讓蕭何治理關中、巴蜀,鞏固后方戰略基地,轉運糧食兵員,支援前線作戰;還采納陳平的計謀,派遣間諜進行活動,分化瓦解楚軍。


  劉邦的這些措施雖然起到了牽制楚軍、鞏固后方的積極作用,但是正面戰場的形勢依然不怎么樂觀。項羽看到劉邦的勢力有增無減,十分不安,便于次年春調動楚軍主力加緊進攻滎陽、成皋,并多次派兵切斷漢軍的糧道,使劉邦的部隊在補給上發生很大的困難。五月間,項羽大軍進逼滎陽,劉邦內乏繼糧,外無援兵,情勢日趨危急。劉邦采納張良的緩兵之計,派出使臣向項羽求和,表示愿以滎陽為界,以西屬漢,以東歸楚,但遭到項羽的斷然拒絕。劉邦無奈,只得采納將軍紀信的計策,由紀信假扮作劉邦,驅車簇擁出滎陽東門,詐言城中食盡,漢王出降,蒙騙項羽,而自己則乘機從滎陽西門逃奔成皋。項羽發現自己受騙上當后勃然大怒,燒死紀信,率兵追擊劉邦,很快攻下了成皋,劉邦倉皇逃回關中。


  劉邦從關中征集到一批兵員,打算再奪成皋。謀士轅生認為這不是善策,建議劉邦派兵出武關(今陜西商南東南),調動楚軍南下,減輕漢滎陽守軍的壓力;同時,讓韓信加緊經營北方戰場,迫使楚軍分散兵力。劉邦欣然采納這一計策,率軍經武關出宛(今河南南陽)、葉(今河南葉縣)之間,與英布配合展開攻勢;與此同時,韓信也率部由趙地南下,直抵黃河北岸,與劉邦及滎陽漢軍互相策應。漢軍的行動果然調動了項羽的南下。這時劉邦卻又轉攻為守,避免同楚軍進行決戰,而讓彭越加強對楚后方的襲擊,彭越不失所望,進展迅速,攻占了要地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直接給楚都彭城造成威脅。項羽首尾不能兼顧,被迫回師東擊彭越,劉邦乘機收復了成皋。


  六月,項羽擊退彭越后,立即回師西進,對劉邦發動第二次攻勢,攻占滎陽,再奪成皋。并繼續西進,抵達今河南鞏縣一帶。劉邦倉猝北渡黃河,逃到小修武(今河南獲嘉東),在那里劉邦征調到韓信的大部分部隊,以支撐危局,增強正面的防御。劉邦深知項羽的厲害,這時便命漢軍一部拒守于鞏(今河南鞏縣西南),一部屯駐小修武,深溝高壘,不與楚軍交鋒。同時派韓信組建新軍東向擊齊,繼續開辟北方戰場。又命劉賈率領2萬人馬從白馬津(今河南滑縣北,舊黃河渡口)渡河,深入楚地,協助彭越,擾亂楚軍后方,截斷楚軍糧道。彭越得到劉賈這支生力軍的支援,很快攻占了睢陽(今河南商丘南)、外黃(今河南杞縣東北)等17座城池。彭越、韓信的軍事行動,給項羽側背造成嚴重的威脅,迫使項羽在九月間停止正面戰場的攻勢,再次回師攻打彭越。項羽臨行前,告誡成皋守將曹咎說:小心堅守成皋,即使漢軍挑戰,也千萬不要出擊,只要能阻止漢軍東進,我15天內一定擊敗彭越,然后再與將軍會師。項羽很快收復了17座城池,但沒有能夠消滅彭越的游軍,它繼續在威脅楚的后方。


  漢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十月,劉邦聽取謀士酈食其的建議,乘項羽東去之機,反攻成皋。守將曹咎開始還遵照項羽的告誡,堅守不出,但是經不起漢軍連日的辱罵和挑戰,一怒之下,率軍出擊。劉邦見激將法奏效,便運用半渡擊之的戰法,大破曹咎所部楚軍于汜水之上,曹咎兵敗自殺,漢軍乘機再奪成皋,并乘勝推進到廣武(今滎陽東北)一線,收敖倉積粟以充軍用,并在滎陽以東包圍了楚將鐘離昧部。


  項羽聽到成皋失守,大驚失色,急忙由睢陽帶領主力返回,同漢軍爭奪成皋,與漢軍對峙于廣武,欲與劉邦決一雌雄。可是漢軍依據險要地形,堅守不戰。雙方對峙數月,項羽無計可施。這時適逢韓信攻占臨淄,齊地戰事吃緊,項羽不得已只好派龍且帶兵20萬前往救齊,這就更加減弱了正面戰場的進攻力量。到了十一月,韓信在濰水全殲了龍且的部隊,平定齊國,使項羽的處境更趨困難。幾個月后,楚軍糧食缺乏,既不能進,又不能退,白白地消耗了力量,完全陷入了被動。


  這時,漢軍韓信部已經破魏,破趙,降燕,平定三齊,占領了楚的東方和北方的大部地區,完成了對楚的戰略包圍。彭越的游軍則不斷擾亂楚軍后方,攻占了昌邑(今山東金鄉西)等20多座城池,并多次截斷楚軍的補給線。英布所部在淮南也有所發展。項羽腹背受敵,喪失了主動,陷于一籌莫展的境地。雙方強弱形勢已發生根本的變化。項羽見大勢盡去,遂被迫與劉邦議和,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爾后引兵東歸。成皋之戰以漢勝楚敗而告終。


  成皋之戰,是楚漢戰爭中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一仗。它使楚漢之間的實力對比發生徹底的改變,項羽的失敗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劉邦把握時機,采納張良建議,于漢高帝五年(前202年)十月,乘項羽引兵東撤之際,實施戰略追擊。


  十二月,在垓下(今安徽靈壁南)合圍并大敗楚軍,項羽突圍后自刎于烏江(今安徽和縣北)。次年二月,劉邦稱帝,建立漢朝,重新統一了中國,中國歷史揭開了新的一幕。


  劉邦以弱小的力量,在成皋之戰中戰勝強大的楚軍,這除了政治上注意爭取人心和團結內部外,軍事上的勝算主要在于對戰略全局處置得比較適當和作戰指揮的高明正確。這具體表現為:第一,重視戰略后方基地的建設,使漢軍在人力物力上得到源源不斷的補充,能夠堅持長期的戰爭。第二,彭城失利后,鑒于漢弱楚強的實際情況,適時改變戰略方針,轉攻為守,持久防御,挫敗項羽的速決企圖。第三,制定出正面堅持、南北兩翼牽制,敵后襲擾的作戰部署,并堅決付諸實施,使楚軍陷于多面作戰的困境,顧此失彼。第四,實施靈活機動的作戰指導,致人而不致于人,千方百計調動對手,使之疲于奔命;并積極爭取外線,逐步完成對楚軍的戰略包圍。第五,巧妙行間,分化瓦解敵軍,善于爭取諸侯,最大限度地在軍事上孤立項羽本人。


  項羽作為一員叱咤風云的歷史人物,在當時的政治舞臺上曾放射過奪目的光彩,然而他最終還是失敗了,這與他政治上、軍事上的失策是密切相聯的。他分封諸侯,違背了歷史發展的趨勢;他嗜殺好戰,激起了民眾的反對;他不重視爭取同盟,造成了自己的孤立;他不善于起用人才,團結內部,導致了眾叛親離;他不注意戰略基地建設,以至于無法長期支持戰爭;他缺乏戰略頭腦,只知道一味死打硬拚,沒有主要的打擊方向,決定了他雖然能夠贏得不少戰役、戰斗的勝利,但卻不能扭轉戰略上的被動,最終導致了戰爭的徹底失敗。項羽戰場指揮的成功和戰略指導的失策之間的巨大矛盾反差,以及由此而產生的結局,給后世軍事家留下了極其深刻的歷史教訓。


網載 2013-09-10 20:56:34

[新一篇] 梨園名家--梅蘭芳

[舊一篇] 樊素與小蠻:目送無良詩人泡妞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