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人類誕生以來民族產生和發展的歷史,放眼當今世界現存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現實 ,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任何富有進取和開拓精神的民族都追求實現本民族的振興, 任何敢于奮斗和抗爭的民族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實現本民族的振興。而在民族走向振興 的過程中,有一種偉大的力量,其地位不容小覷,其作用不可忽視。這種力量就是由民 族精神產生的推動力。故此,民族振興和民族精神之間的關系是極值得關注的。
一
民族振興是民族的理想和目標,民族精神是民族振興的基石和前提。要實現民族的振 興,必須有振奮的民族精神作支撐。民族精神的弘揚使民族振興的步伐可以加快,而失 去了民族精神的支撐,民族振興則無異于空談。
民族,按照斯大林的定義和解釋,是指“人們在歷史上形成的一個有共同語言、共同 地域、共同經濟生活以及表現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質的穩定的共同體。”(注: 《斯大林選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64頁。)這個判斷科學地揭示了作為 靜態存在的民族的規定性和不同民族之間得以區分的標準。通過考察以國家形態存在的 民族的動態發展過程,可以發現作為一個整體的民族所擁有的共性的東西。馬克思和恩 格斯在他們生活的時代比較多地關注了民族作為國家形態的存在具有的特征和問題,指 明了民族所具有的共同物質利益和為此共同利益而具備的共同生存目標。顯而易見,任 何一個民族(多是以國家形態存在)在其生存和發展中都有屬于本民族共同的目標,不管 這個目標是遠大還是渺小,也不管它涉及到民族共同生存和發展的哪個方面。這樣的目 標反映民族的共同的利益和需求,符合民族生存和發展的共同要求。概括起來,從民族 根本利益要求出發而形成的民族的共同目標,主要是一個民族對本民族共同的理想和愿 望的追求和向往,體現在該民族對其共同的經濟、政治、文化生活目標的追求上。在由 眾多民族構成的現實世界,一個民族共同的理想和目標又反映在它對本民族與世界其他 民族相比較優勢的占有程度上。具體說來,也就是比較多地表現為一個民族在世界民族 之林中對涉及經濟地位、政治地位、文化和軍事優勢等多個綜合衡量因素的追逐。在現 實生活和現實世界中,對民族之間競爭優勢的爭奪和追逐往往是與民族振興緊密聯系在 一起的。所謂民族振興,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一個民族為實現本民族理想而做出的目 標性規定,它恰恰表現在民族對涉及其生存和發展的目標的追求上。應當承認,民族振 興是每一個進取民族的崇高愿望和奮斗目標,也是所有民族在世界上生存和存在的意義 之所在。可以不加夸張地說,從民族產生以來,而尤以當今世界為甚,幾乎所有民族都 希望能夠享有比較繁榮和高水準的經濟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在世界民族之林中 占據比較重要和突出的地位,在民族生存和發展的大舞臺上扮演主要的角色。這是民族 生存和發展的內在要求,是與民族振興緊密相連而不可剝離的重要規定。
從總的方面看,民族振興的實現,需要的是全民族共同的努力和奮斗,依靠的是兩個 方面的力量和條件。其一,物質條件往往是民族共同的長期的物質積累。其二,精神力 量就是將全民族團結和凝聚起來的民族精神。在這里,我們重點研究和探討的是民族振 興和民族精神的關系,也就是發掘和分析民族精神在民族振興過程中的作用和價值問題 。在當前的研究中,關于民族精神概念的界定是多種多樣的,但不管怎樣下定義,民族 精神在本質上屬于精神體系的性質是一致認可的。也就是說,民族精神從質的規定性上 講屬于精神和意識范疇。根據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人的意識對人的實踐具有能 動的作用,而作為民族共同意識的最高形式、由民族優秀文化積淀而成,呈現為民族共 同心理素質、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道德品格的民族精神對民族的實踐活動則具有極大 的推動作用。這種推動作用,突出表現在以下兩方面:(1)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靈魂和精 神支柱,它能凝聚和團結起整個民族為實現共同的理想和目標而努力。(2)民族精神是 標志民族發展和社會進步程度的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也是推動社會物質文明、政治文 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和共同進步的源動力。
一個人,如果沒有理想和目標,沒有精神支柱,是很難有所成就的,甚至很難在世上 立足和生存。一個民族,如果沒有共同的理想和目標,沒有共同的精神支柱,就只能算 作是盲目的、自甘墮落的民族,民族振興對它來說也只能算是空談。正是在這個意義上 ,民族精神是民族振興的精神基石和精神前提,弘揚和振奮民族精神是民族振興的必經 之路。什么時候民族精神得到了弘揚,民族振興的步伐就可以加快。而一旦失卻了民族 精神,民族振興就根本不可能實現。古今中外的民族興亡和發展的歷史都反復地、雄辯 地證明了這一點。從古埃及文明到古希臘文明,從古巴比倫文明到古瑪雅文明,有許多 幾千年前曾作為人類文明源頭的、輝煌燦爛的民族文明或斷流或沒落,其根源即在于該 民族之精神沒有得到弘揚和振奮。相反,近代以來許多富有創新精神的民族在不斷弘揚 和振奮其民族精神中崛起,實現了民族振興。例如美利堅民族雖然沒有光輝燦爛的文明 歷史,但這個僅有二、三百年歷史的民族在所謂“美國精神”的指引下取得了巨大的成 就,使美國作為世界超級大國的地位得以長期保持;日本大和民族從十九世紀六、七十 年代的“明治維新”起振奮其民族精神,也在最近一個多世紀以來在其民族發展歷程中 邁出了重大步伐。
二
擺在我們面前最生動的例證就是,最近半個世紀以來中華民族的振興,所依靠的也正 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大發揚而產生的偉大的精神推動力量。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探索 出一條民族振興之路,這條路同時也是中華民族精神得到弘揚和培育之路。
中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中華民族創 造出了素稱發達的農業和手工業,涌現了燦若星辰般的思想家、科學家、發明家、文學 家和藝術家等,四大發明光耀千古,中華文明功垂世界。同時,在五千多年綿延不絕的 文化傳承中,光輝燦爛的優秀文明傳統孕育和凝結出偉大的以愛國主義為核心、以團結 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和自強不息為基本特征的中華民族精神。
但是,近代中國也曾出現過民族精神的失落和頹廢。晚清政府統治的腐敗,外國勢力 的入侵,民族精神不振,中華民族振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面對中華民族面臨 的危機,有不少仁人志士奔走呼號、喚醒民眾,呼吁民族的振興;也有智者方士點指民 族精神的潰虧,號召燃起“國魂”。鴉片戰爭后,啟蒙思想家魏源就指出:清政府之所 以政治衰敗、戰爭失敗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當時的社會風氣是“人心之寐患”。更有 后人在總結歷史經驗時指出:“一個民族在危險困難的時候,如果失去了民族的自信力 ,失去了為民族求生存的勇氣和努力,這個民族就失去了生存的能力,一定得到悲慘不 幸的后果。反之,一個民族處在重大壓迫危殆的環境中,如果仍能為民族生存而奮斗, 來充實自己,來糾正自己,來勉勵自己,大家很堅強刻苦地努力,在偉大的犧牲與代價 之下,一定可以得到很光榮的成功!”(注:何新:《東方的復興》(第1卷),黑龍江教 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452頁。)這些論斷無一不在說明:在民族危亡的緊要關頭,重振 中華民族精神對于民族的振興是何其重要,何其緊迫!
中國共產黨就是順應這種歷史的要求和時代的呼喚而誕生的。她一經誕生,就肩負起 了為民族的獨立和解放、為民族的繁榮和振興而奮斗的光榮歷史使命。革命是歷史的火 車頭。中國共產黨誕生以后面臨的實現民族振興的第一步就是要領導中國人民完成民族 民主革命的偉大歷史任務。在歷時28年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中,富有創造精神的中國共產 黨人弘揚了中華民族的革命精神,形成和塑造了諸如井岡山精神、紅巖精神、長征精神 、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富有中國特色的民族精神。這些精神既是中國革命精神的重 要組成部分,又是中國革命精神的縮影;既是中國傳統革命精神的弘揚和繼承,又是對 傳統革命精神的發展和創新,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中華民族精神得到更大發揚。從此,中國共產黨領導 中國人民開始了建設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這是中華民族走向振興的必然階段。在社會 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民族振興的進程和民族精神的弘揚與培育雖 然一度經歷曲折,但是,以毛澤東、鄧小平和江澤民為領導核心的中國共產黨三代領導 集體在領導中國人民探索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探索中華民族振興之路的過程 中,都極為重視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積極推進民族振興大業。毛澤東是中國共產 黨的杰出領導人,也是中華民族的優秀代表。他早年就立志改造中國,立志為實現民族 的振興而奮斗終生。對民族精神的弘揚和培育,更是深深地融入了毛澤東一生為國家為 民族而奮斗的一切過程中,深深地滲透在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在追求民族振興 、在探索民族民主革命道路和社會主義革命道路的過程中。革命戰爭年代,毛澤東領導 培育了“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的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新中國成 立后不久,毛澤東就號召全黨同志一定要保持革命戰爭時期的那么一股勁,那么一股革 命精神,那么一種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毛澤東又領導 中國人民培育出了諸如六十年代初期“克服困難精神”、“雷鋒精神”和“鐵人精神” 等反映中華民族優秀品質的民族精神。鄧小平成為中國共產黨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核心后 也同樣將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融合在領導中國人民實現民族振興的偉大實踐之中。 他曾經多次強調:“要教育全黨同志發揚大公無私、服從大局、艱苦奮斗、廉潔奉公的 精神,堅持共產主義理想與道德”。(注:《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 版,第367頁。)他也一再要求要繼承和發揚光榮傳統,并將在過去長期戰爭中形成的革 命精神總結為革命和拼命的精神,嚴守紀律和自我犧牲精神,大公無私和先人后己精神 ,壓倒一切敵人和壓倒一切困難的精神,保持革命樂觀主義、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的精 神,視之為黨和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江澤民同志也高度重視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 精神的工作。他對民族精神的重要性進行了辯證的有戰略眼光的科學定位,作出民族精 神也是綜合國力的科學判斷。他明確指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精 神支柱,就等于沒有靈魂,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注:《人民日報》,1998年9 月29日。)并多次強調“不能設想,一個沒有強大精神支柱的民族,可以自立于世界民 族之林。”(注:閏韻:《江澤民同志理論論述大事紀要》,中央黨校出版社1998年版 ,第333頁。)江澤民對中華民族精神進行了具有時代意義的提煉,重新概括了抗美援朝 精神、大慶精神等傳統革命和創業精神,還總結歸納出諸如孔繁森精神、抗洪精神、“ 兩彈一星”精神、中華體育精神和六十四字創業精神等富有時代特色的當代中華民族精 神。更為突出的是,江澤民強調提出了弘揚與培育民族精神的時代任務,并結合當代中 國的實際指明了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的現實途徑。
中國共產黨領導核心是中國共產黨的杰出代表。他們在領導中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振 興大業的接力上矢志不渝,同時也大力弘揚了中華民族精神,重鑄并培育了嶄新的具有 時代特色的當代中華民族精神。她不但堅持不斷地將歷史上中華民族的優秀民族精神加 以繼承和弘揚,而且領導中國人民在爭取民族解放和人民民主,實現民族繁榮和國家富 強的歷史征程中培育和創造了極具時代特色的嶄新的中華民族精神。中國共產黨為民族 振興而努力奮斗之路,也是一條中華民族精神得到發揚、培育和創新之路。
三
實現民族振興是世界上不同民族普遍的愿望。在現實世界中,各個民族在民族振興問 題上的具體目標和理想是不盡相同的,各個民族實現其民族振興的具體道路也是不盡相 同的。上個世紀8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在深入思考和總結了歷史的和 前人的經驗教訓,總結了中華民族奮斗和成功的經驗教訓的基礎上,鄭重提出實現中華 民族振興所面臨和所要解決的三大歷史任務: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 界的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結合國情來看,完成這三大歷史任務既是中國共產黨的現實 奮斗目標,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能否實現民族振興的關鍵。在完成三大歷史任務的 過程中,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必需的、不可背離的重要途徑。
首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在改革開放以后得到極大的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 取得的豐碩成果為進一步推進現代化建設準備和積累了良好的物質條件,社會主義政治 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為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進一步推進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新世紀, 中華民族要進行的現代化建設仍舊需要有偉大的精神力量來支持,仍舊需要繼承傳統民 族精神、弘揚和培育富有時代特色的民族精神,以提供強大民族凝聚力,激發高昂的民 族豪情。
其次,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為實現祖國統一進行了不懈的努力和奮斗。 在過去的一個多世紀里,帝國主義的侵略使得昔日繁盛的泱泱大國遭受支離。他們橫行 霸道、為非作歹,嚴重阻撓和妨礙了中國的統一。1997年和1999年,中國共產黨人成功 地對香港和澳門恢復行使主權,將它們迎回祖國的懷抱,但中華寶島臺灣仍舊游離于祖 國之外。中國大陸和臺灣之間情重于隔,血濃雨水,中華民族精神是連結和溝通祖國兩 地,沖破內外阻撓與障礙,最終走向團結和統一的精神動力,也是實現祖國統一最偉大 的力量。因此,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最重要最緊迫任務的就是高揚中華民族精神,把 海峽兩岸所有的炎黃子孫都團結到中華民族精神的偉大旗幟下來,借此尋找實現兩岸統 一的最佳現實途徑。
第三,中華民族是一個十分珍視和愛好和平的民族。中國古代文化傳統高度重視和推 崇“和為貴”、“和無寡”的思想,“尚和”和“求和”在中華民族的發展中起到了極 為重要的作用。因此,作為優秀中華文化精華的民族精神,長期以來就傳承和涵養了一 種愛好和平和追求和平的精神,并使這種愛好和平、親仁善鄰、講信修睦的精神演化成 中華民族精神的主流。中國共產黨繼承和吸納了中華民族精神的這一精華,在領導中國 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形成了在處理與其他民族、國家和政黨關系上的以鄰為友、 以鄰為伴、和平共處的政策。這個政策是中華民族尚和精神的演化,在實踐中為維護世 界和平和促進人類共同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受到了不同民族、國家和政黨的歡迎和 支持。面向新世紀,肩負神圣使命的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要繼續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作貢獻,就應該進一步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將中華民族精神中追求和平、致力于 發展的積極精神在全世界各個民族中間大力傳播,使之不斷發揚光大。
縱觀中華民族產生、發展和壯大的歷史以及民族振興的歷程,一個重要結論是,中華 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堅強凝聚,綿延不絕,之所以能夠在民族振興路上奔赴向前,關 鍵在于中華民族培育并弘揚了其賴以支撐的“宏大高尚完美,厘然異于群族”的精神特 質。對于民族精神,只有堅持不斷地弘揚和培育,才能使之長存,也才能從中獲取源源 不斷的精神力量,為民族的振興提供條件。如近代著名學者梁啟超先生所言,“夫既以 有此精神以為國家過去繼續成立之基,即可用此精神以為國家將來滋長發榮之具。”( 注:梁啟超:《中國道德之大原》,《庸言》第1卷,第2號。)這也就意味著,在新世 紀,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優秀精神,同 時也要積極培育新時代的中華民族精神。
在新世紀、新階段,面對新任務和新要求,黨必須大力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必 須結合時代和社會的發展要求,不斷為之增添新的內容。具體來說,當前弘揚和培育中 華民族精神應該突出和把握住以下幾點:
第一,將弘揚民族精神和培育新時代的民族精神相結合。
當前,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已經和正在創造出時代民族精神,需要我們堅持不懈 地去弘揚。實現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的偉大事業也必然需要有嶄新的富有時代特色的中 華民族精神,更需要我們堅持不懈地去培育。從文明傳遞的角度看,弘揚民族精神也是 傳承民族精神,培育民族精神也是創造民族精神。弘揚民族精神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須緊 密結合,不可偏廢任何一方。在弘揚優秀中華民族精神的同時,應更加注重結合時代的 特征和社會發展變化的需要,不斷為民族精神注入新活力,更加強調在世界范圍各種思 想文化的互相激蕩中,對傳統中華民族精神進行揚棄,對外來民族精神實行“拿來主義 ”,不斷培育、熔鑄和創造時代民族的精神,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源源不斷的動 力,使民族始終保持昂揚向上、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的精神狀態。
第二,將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要務。
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必須將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其極為重要的任務。對中華 民族精神的弘揚和培育,實質上也是對中國優秀文化和文明的傳承和發展。有中國特色 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固然包含了多方面、多層次的工作,但能否將中華民族精神弘揚開來 和培育起來,能否使全民族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不斷獲得開拓進取、奮發有 為的精神動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成敗,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和 關系到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成敗。面向新世紀,中國共產黨人必須站在時代潮流的前列 ,代表中國先進文化前進的方向,在繼承優秀傳統文化中弘揚民族精神,在建設符合時 代要求的先進文化中培育新時代的民族精神,在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創造出促進社會 主義建設和實現民族復興大業的巨大精神推動力。
第三,將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納入國民教育與精神文明建設的過程。
發展社會主義教育,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長期以來黨堅持不懈的重要工作,也是 事關社會主義事業成敗的重大戰略問題。黨的十六大提出要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納入 到國民教育的全過程,納入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過程,為當前和今后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的時代任務指明了途徑。不論是傳統民族精神,還是當代民族精神,都是啟迪、引導、 塑造和武裝國民的重要精神食糧,都具有實施普遍教育的必要與價值。弘揚和培育民族 精神要以教育為載體和手段,通過不同形式、不同層次、不同方面的教育來解決國民的 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等一系列問題,同時將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與社會主義精神文 明建設緊密結合,將其滲透到各種各樣的群眾性的精神文明建設活動中,使弘揚和培育 民族精神成為國民教育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并使這項工作成為貫穿國 民教育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的一項長期任務。
 學海LL南京5~9D4中國政治趙存生/宇文20042004艱苦奮斗精神是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重要內容之一,它具有消費的合理性、工作的開 拓性和奮斗的理想性等特征。在革命戰爭年代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時期,全黨 和全國人民充分發揚艱苦奮斗精神,創造出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在全面建設小康社 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新的歷史時期,同樣需要發揚艱苦奮斗精神。 發揚艱苦奮斗精神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根本前提;是培養社會公民健康消費觀念的有 效途徑;是保持黨的性質和政治本色、鞏固執政黨地位的重要保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艱苦奮斗本文系北京大學“211”工程課題的部分成果。同良孫憲忠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RevisedRank of Rights in Conflicts:
An Analysis in the Perspective of Normative Jurisprudence
LIN Lai-fan/ZHANG Zhuo-ming
Department of Law,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28,ChinaWith the growth of law from traditional society to modern time,the spirit of law has developed from tribal or national to international,from religious to secular,from emotional to rational and from prerogative to equal.Thedevelopment of spirit of law has brought the universality,secularity,rationality and equality to law.趙存生,鄧小平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宇文利,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 學院博士研究生 作者:學海LL南京5~9D4中國政治趙存生/宇文20042004艱苦奮斗精神是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重要內容之一,它具有消費的合理性、工作的開 拓性和奮斗的理想性等特征。在革命戰爭年代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時期,全黨 和全國人民充分發揚艱苦奮斗精神,創造出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在全面建設小康社 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新的歷史時期,同樣需要發揚艱苦奮斗精神。 發揚艱苦奮斗精神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根本前提;是培養社會公民健康消費觀念的有 效途徑;是保持黨的性質和政治本色、鞏固執政黨地位的重要保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艱苦奮斗本文系北京大學“211”工程課題的部分成果。同良
網載 2013-09-10 21:5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