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朝統治的強烈震蕩---清代各族人民起義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簡體     傳統

  在清朝,各族人民的起義從乾隆中葉開始已經陸續不斷地發生,如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有山東王倫的起義,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及四十八年(1783年)先后有甘肅蘇四十三和田五領導的回族、撒拉族人民的起義,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有臺灣林爽文的起義,但這些起義都很快地被鎮壓了。


  在這以后,到乾隆六十年(1795年),則爆發了規模較大的波及湖南、貴州、四川三省的苗民起義。這次起義發生,是由于苗族地區在“改土歸流”之后,漢族官僚地主及商人即所謂“客民”,不斷侵占苗族人民的土地,將“苗地”化為“民地”。如湖南永綏廳(今花垣縣)“環城外寸地皆苗,不數十年,盡占為民地”。又由于清朝所派官吏對苗族人民“盜行魚肉,以致苗民不堪”。因此,乾隆六十年正月,貴州松桃苗民石柳鄧被迫首先發動起義,湖南永綏苗民石三保及乾城苗民吳八月也相繼起而響應。起義的苗民領袖提出了“逐客民,復故地”的口號,得到苗族人民的普遍支持。這次起義繼續了12年之久,直到嘉慶十一年(1806年),才在清兵的鎮壓下失敗。


  在苗民起義的同時,湖北又發生白蓮教起義。白蓮教是民間的秘密結社組織,農民經常假借它號召起義。白蓮教的教義,長期以來宣傳彌勒佛降生,人民可以得救。這時又提出“教中人先納稅若干,將來按稅授田”。農民向往得到土地,因而紛紛入教。


  這次農民發難,以“官逼民反”為號召。嘉慶元年(1796年),湖北襄陽姚之富和女英雄王聰兒等舉起起義大旗,即以襄陽為中心,不到兩月,便有眾數萬人。同時,四川達州徐天德和王三槐、冷天祿等也相繼而起。第二年,嘉慶二年(1797年),湖北的起義軍由姚之富、王聰兒率領分路進攻河南,又由河南發展到陜西。嘉慶三年(1798年),王聰兒率眾指向西安,作戰失利轉移湖北,在鄖西被地主武裝鄉勇所扼,清軍圍攻,王聰兒、姚之富一同犧牲。此后四川的徐天德、王三槐、羅其清、冉文儔等仍繼續斗爭。清軍利用鄉勇羅思舉及號稱清官的四川知縣劉清,施展狡猾的手段瓦解農民軍,羅思舉假冒王三槐的旗號騙殺農民軍,劉清更誑騙王三槐至清營,結果王三槐被擒。這次起義到嘉慶九年(1804年)被鎮壓下去,首尾歷時9年,席卷湖北、四川、河南、陜西、甘肅5省,消耗清朝軍費1億之多,給予清朝以極大打擊。


  嘉慶十八年(1813年),又爆發了天理教起義。天理教是白蓮教的一個支派,又名八卦教。當時信徒很多,遍布河北、河南、山東、山西等省。河南滑縣李文成和北京林清是主要教首,他們宣傳入教者先輸納“種福錢”,又稱“根基錢”,事成之后,“凡輸百錢者,得地一項”。農民渴望土地,因此紛紛入教。李文成和林清預定嘉慶十八年九月十五日同時發動起義,但因李文成行動暴露,被滑縣知縣逮捕入獄,群眾遂提前舉義,救出李文成,占據滑縣城,號召四方。而林清則按期行事,在京南黃村組織武裝,以200人潛入城內,在入教太監的導引下,分由東西華門攻進清宮,與清兵戰于隆宗門外,但因寡不敵眾,攻打清宮失敗,最后林清在黃村被捕犧牲。李文成在滑縣聲勢很大,旗幟上大書“大明天順李真主”七字。后來清兵包圍了滑縣,李文成出走輝縣山中。結果被清軍追逼自焚而死。最后滑縣被攻破,李文成妻張氏決不逃避,揮刀巷戰,擊殺數十人,闔門自縊。這次天理教起義,特別是林清攻打清宮的行動,使清廷大為震驚,嘉慶皇帝哀嘆說:“從來未有事,竟出大清朝”。


  上述農民起義雖然都失敗了,卻大大消耗和削弱了清朝的實力,給了清朝沉重的打擊。


網載 2013-09-10 20:56:49

[新一篇] 清王朝剃發易服的“十從十不從”政策

[舊一篇] 滑稽戲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