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百年(六):對日作戰的艱苦八年(19)——國軍第二次遠征緬甸

>>>  緬懷先烈—追憶民國歷史  >>> 簡體     傳統

在以前的文章中曾經介紹過,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是以失敗告終的,而那次失敗直接導致了滇緬公路被日軍切斷,美國的援華物資只能依靠“駝峰航線”運輸。為解決中國戰區的軍需物資困難,使中國戰區更好的配合盟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攻勢,盟軍分別在1943年1月的長港會議和8月的魁北克會議上討論了中國遠征軍在緬甸進行反攻作戰的計劃。另一方面,1943年1月,駐扎在印度的中國軍隊進行了改編,裝備了大量美制武器、通訊設備和卡車;4月,國府在云南重組遠征軍司令長官部,陳誠任司令長官(后由衛立煌繼任),下轄兩個集團軍,共17個師,總兵力約20余萬。

為實現緬北反攻作戰,中國駐印軍工兵團在美國工兵的配合下,修筑了從印度雷多到緬北密支那的中印公路,又稱史迪威公路。1943年10月,為執行盟軍魁北克會議關于在緬甸對日軍發動攻勢和打通中國西南國際交通線的決定,中國駐印軍在總指揮史迪威的指揮下逐次集結于印緬邊境的雷多地區,準備向緬北日軍發動進攻;駐滇西遠征軍司令長官衛立煌決定以騰沖為目標對日軍發動進攻。1943年10月24日,中國軍隊聯合美英軍隊發起反攻作戰,11月攻取新平洋,進入緬北,12月攻占于邦,緬北反攻首戰先捷。1944年初,中國遠征軍先后攻克大白家及太洛,3月上旬又攻占孟關和瓦魯班,日軍退守杰布山隘,憑險頑抗。接著,遠征軍在美軍的配合下,苦戰14天,攻占杰布山隘,日軍殘部向孟拱河谷撤退。隨后,遠征軍一部與美軍合編為中美突擊支隊,繼續向密支那挺進,另一部向高利進擊。

另一方面,退守孟拱河谷的日軍得到增援,據守高利、英開塘及卡盟等地。4月末,中國遠征軍一部向日軍發起攻擊,經月余苦戰,于6月19日將上述各地全部攻克,繼續向孟拱急進,另一部則由西側向孟拱迂回。

從4月下旬開始,中美突擊支隊分兩個縱隊向密支那挺進,在擊破日軍警戒部隊后于5月12日進抵丁克路高以西地區,開始了密支那戰役。當日,第一縱隊與日軍遭遇,激戰至晚,美軍一個營被日軍圍困。次日晨,中國駐印軍一部與被圍美軍里應外合,將日軍擊潰,乘勝進抵密支那以北的遮巴德。隨后,中美突擊支隊第二縱隊進抵升尼,在該處開辟小型機場后到達密支那機場以西之南圭河西岸;英軍喀欽族部隊300余人,亦在該地以北地區活動。5月17日,第二縱隊經過幾小時的進攻,占領密支那西機場。第一縱隊則與日軍機場守備部隊在密支那北側對峙。

5月下旬至7月上旬,駐印軍在空軍的支援下,對日軍展開攻擊,雙方呈膠著狀態達40余天。此間,日軍由八莫及滇西抽調兩個大隊增援。7月7日,駐印軍各部向日軍發起猛烈攻擊,8日以后,駐印軍總部令第一線團各抽調一個營作短期據點攻擊演習,其余各部繼續掘壕進攻,另由印度雷多空運一個重炮連,增強對據點的攻擊火力。7月13日,駐印軍以4個中國團和一個美軍支隊的兵力,在優勢空軍支援下向日軍再次發動進攻,經過艱苦戰斗,到16日晚,攻擊部隊迫近市區。 7月18日,駐印軍再次發動攻擊,以炮兵群集中所有火力支援一個方向,爾后轉移,支援其他方向,步兵隨炮兵延伸射擊,逐巷、逐屋進攻。至7月26日,駐印軍已接近密支那市區中心,同時又有兩個團的兵力到達戰場。

就在密支那戰役進行的時候,為迅速攻占騰沖、龍陵,策應駐印軍的作戰并與之會師緬北,打通中印公路,駐滇西中國遠征軍發起了強渡怒江戰役 ,開始對怒江以西的日軍展開反攻。1944年5月,駐滇西中國遠征軍兵分兩路,主攻騰沖的右路軍先后攻克馬面關、橋頭、江苴街和滕沖;負責攻擊龍陵、芒市的左路軍則首先攻克臘猛。攻占騰沖后,右路軍立刻以一部開赴龍陵方向增援左路軍,6月初,左路軍對日軍發動總攻,遠征軍另部也以主力渡過怒江,向龍陵進擊,日軍也不斷有援軍到達,雙方激戰至21日,形成對峙。

此間,渡過怒江的遠征軍主力紛紛對龍陵和孟拱的作戰給予支援,克孟拱外圍各據點,對孟拱城形成包圍。6月25日,中國遠征軍攻克孟拱,日軍殘部向密支那方向撤退。這支打算退往密支那進行支援的日軍殘部在途中遭駐印軍阻截,沒能達成預期目標。7月27日,駐印軍各部繼續向預定目標攻擊,8月5日,密支那市區的日軍大部被殲,其余以竹筏及泅水渡過伊洛瓦底江,向八莫方向潰退,密支那完全被駐印軍攻占,密支那戰役終于勝利。

在遠征軍各部的積極支援下,1943年11月6日,龍陵終于被攻克,日軍大部被殲,少數向芒市撤退。此后,中國遠征軍向芒市、遮放、畹町、芒友發起進攻;駐印軍在攻克密支那后,經過整訓補充,也于10月15日開始南進。11月14日,駐印軍抵達八莫附近,經過20多天的戰斗,擊潰日軍,攻占八莫。1945年1月15日,駐印軍再下南坎,日軍大部被殲,殘部向臘戍撤退。接著,駐印軍各部大軍南下,分別向芒友、老龍、茂羅方向進攻,并連克滇緬公路沿線殘余日軍據點。1月27日,駐印軍攻克芒友,與遠征軍會師,完全打通了中國西南陸上交通線——中印公路(從雷多起經南坎到昆明)。3月8日,在經過50多天的戰斗后,駐印軍又拿下臘戍,并繼續向康沙追擊。3月30日,駐印軍與英印軍在喬梅會師,殘余日軍向景東方向潰退。至此,緬北、滇西日軍全部被殲,盟軍的湎北滇西反攻作戰取得勝利。

在1945年初,不僅盟軍、國軍在緬甸取得了對日作戰的勝利,中國國內戰場的形勢也日趨明朗,對日作戰已進入最后階段。在日寇戰敗已成定局的情況下,中共的軍隊搶先出手,對日軍進行了大規模的反攻,以擴大解放區,搶占更多的地盤。此次反攻開始于1945年春天,歷時兩個多月,被稱為春季攻勢。

在這次春季攻勢作戰中,中共晉冀魯豫邊區部隊、山東軍區部隊、晉察冀軍區部隊、晉綏軍區部隊都分別對其轄區內的日軍發動了進攻,襲擊、奪取了眾多戰略要地、公路、鐵路,以至城市,不但壯大了隊伍,而且還極大的擴展了解放區的范圍,甚至將很多地方的解放區連接在了一起。這一切都成為日后中共與國府爭奪全國政權的重要砝碼。  

1945年5月,華北各地區八路軍又陸續發起猛烈的夏季攻勢作戰。晉冀魯豫部隊、太行軍區部隊、太岳部隊、山東部隊、晉察冀部隊在這次攻勢作戰中共殲日偽軍6.8萬人,攻取縣城30余座,中共解放區面積又擴大了六萬多平方公里,人口也增加了200多萬,沉重打擊了日寇,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日本的戰敗。

1945年4月,在相隔17年之久后,中共七大在延安召開(其實,中共中央政治局早在1937年12月就已決定要召開七大,后因當時抗戰形勢的緊張,七大一拖再拖,直到日本即將投降時才召開)。經過在八年抗戰中的發展,召開七大之時,中共羽翼已經豐滿,其討論的重點也已轉向日后如何參與、甚至奪取國家政權。毛澤東在這次大會上做了著名的《論聯合政府》的報告,統一了中共內部的思想,為日后參政定下了基調,只可惜中共在七大上所提的很多好的治國主張最后卻被其自身所違背。6月19日,中共七屆一中全會選舉毛澤東為中央委員會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書記處主席,毛澤東毫無疑問的坐穩了中共最高領導人的寶座,成為了日后中國的第一號人物。 


三鑒齋 2010-10-26 02:53:50

[新一篇] 民國百年(六):對日作戰的艱苦八年(18)——1944年的大失敗

[舊一篇] 民國百年(六):對日作戰的艱苦八年(20)——中國正面戰場的大反攻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