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愁極頻驚,夢輕難記,自憐幽獨。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奈愁極頻驚,夢輕難記,自憐幽獨。

  [譯文]   怎奈心中太苦悶焦煩,夢境連連被雨聲驚斷,夢境又是那么恍惚輕淺,醒后難以記住星星點點,幽獨的我只有自傷自憐。

  [出典]  北宋 周邦彥  《大酺·對宿煙收》

  注:

  1、 《大酺》  周邦彥

    對宿煙收,春禽靜,下雨時鳴高屋。墻頭青玉旆,洗鉛霜都盡,嫩梢相觸。潤逼琴絲,寒侵枕障,蟲網吹粘簾竹。郵亭無人處,聽檐聲不斷,困眠初熟。奈愁極頻驚,夢輕難記,自憐幽獨。

    行人歸意速。最先念、流潦妨車轂。怎奈向、蘭成憔悴,衛玠清羸,等閑時、易傷心目。未怪平陽客,雙淚落,笛中哀曲。況蕭索,青蕪國。紅糝鋪地,門外荊桃如菽。夜游共誰秉燭。

  2、注釋:

    大酺:天下大樂大飽酒之意。

    突煙收:昨宵煙霧已消散。

    青玉旆:喻新竹。旆(pèi):古時末端形狀像燕尾的旗。

    鉛霜:指竹子的籜粉。

    潤逼琴絲:因下雨琴弦變濕。

    枕障:枕巾。

    流潦妨車轂:下雨泥濘,車行受阻。轂(gǔ):車輪的中心部分,詞中即指車輪。

    蘭成:南朝庾信小字蘭成,他出使北方被留,寫下許多傷感的思鄉文字,如《哀江南賦》等。

    衛蚧清羸(léi):晉衛階美貌而有羸疾。 衛玠:晉人,美姿容,白如玉。

    平陽客:指漢代馬融。有《長笛賦》,辭情哀切。

    青蕪國:雜草叢生之地。

    紅糝:喻落花。糝(sǎn):米飯粒。


    3、譯文1:

      夜色中煙霧消散,天地間寂靜,聽不到鳥聲喧喧,只有陣陣急雨,在屋頂上響成一片。新生的嫩竹探出墻頭,青碧的顏色如玉制的流蘇一般。皮上的粉霜已被沖洗凈盡,柔嫩的竹梢在風雨中搖曳,相互碰撞摩纏。雨氣潮濕,松了琴弦。寒氣陣陣,侵入枕頭幃幛之間。風吹著落滿塵灰的蛛網,一絲絲粘上竹簾。在寂寥的旅館,聽著房檐的水滴聲連綿不斷,昏昏沉沉,我獨自困倦小眠。怎奈心中太苦悶焦煩,夢境連連被雨聲驚斷,夢境又是那么恍惚輕淺,醒后難以記住星星點點,幽獨的我只有自傷自憐。

    我這遠方的游子,歸心似箭,最担心的是滿路泥潦把車輪粘連,使我無法把故鄉返還。怎奈我現在的情景,就像當年滯留北朝的庾信,苦苦地思念故園;就像瘦弱的衛玠,多愁多病而易傷心肝。困頓清閑,更容易憂愁傷感。難怪客居平陽的馬融,聽見笛聲中的憂怨,就悲傷得泣涕漣漣。更何況在這長滿青苔的客館,蕭條冷落,已被凋殘的點點紅花鋪滿。如今門外的櫻桃已經結成豆粒大的果實,卻無人與我共同賞玩。

    譯文2:

    昨夜的煙霧已經散盡,四處聽不見鳥兒的啼鳴,只有飛落的雨滴敲打著屋頂。墻角處那蔥翠的竹子,皮上的籜粉都已被沖洗干凈,稚嫩的竹梢互相磕碰。濕氣使琴弦都已變潮,蜘蛛網吹粘在竹簾上,寒意直透進廳屋之中。客舍四周寂靜無人,屋檐的水溜滴個不斷,不覺得使人睡眼朦朧。怎奈愁悶至極連連驚醒,恍惚的夢境難成記憶,更感到幽居的孤苦伶仃。

  遠行之人,歸心似箭,最令人担心的就是泥濘的道路上積滿雨水,車轂難行,歸期難卜。真是無奈啊,我就像庾信那樣因思鄉而憔悴,因憂愁而像衛蚧那樣清瘦弱羸。旅途滯留,因頓清閑,更易愁損心目。難怪當年客居平陽的馬融,聽得笛聲便會傷心得雙淚直流。更何況原本繁花盛開的庭園,被風雨摧殘得滿目蕭瑟,雜草叢叢;凋落的花瓣片片點點,滿地鋪紅;門外的櫻桃已大如豆粒。在這愁風苦雨后的夜晚,有誰和我秉燭共游?

    譯文3:

     昨夜濃厚的煙霧已散去,沒有春天蟲鳥的叫鳴,四周一片寂靜,只有急雨錚錚,飛灑高屋房頂。有新竹枝探出墻頭,宛如流蘇蕙帶色青青,急雨將竹皮霜粉都洗盡,風吹竹舞,新嫩竹梢婆娑相觸。雨氣潮潤琴絲松馳,陣陣冷寒侵人枕芯,小蟲絲網被風吹,飛散一絲絲惹粘閑簾竹。在冷寂的旅舍,無人靜悄悄,我孤枕難眠,默聽檐下雨聲不斷,愁悶之極漸漸入睡。無奈又時時莫名驚醒,睡夢恍恍惚惚,夢境無緒輕淺,夢醒時分難記半點,我是多么的自戀自憐,我的幽獨和憂傷。 

    我這遠方的羈客,歸心似箭,歸意急速,首先担心的是大雨滂沱,泥濘的道路積水成河,回歸的車馬豈能不受阻?無奈何,我會像羈留異鄉的蘭成,身心憔悴,又會像平時多愁善感、體質嬴弱的衛介,客死異鄉。難怪他鄉的平陽客(馬融),聞聽悲涼的笛聲哀曲,禁不住熱淚長流,濕了衣襟。更何況鮮花庭院,如今變成蕭索荒蕪、滿目凄涼的院落。落紅點點已鋪滿地,門外的櫻桃開始結果如豆。諸君聽我言:人生不滿百,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同秉誰與由?


    4、在宋詞史上,周邦彥被尊為“婉約派的集大成者和格律派的創始人”,開南宋姜夔、張炎、吳文英“醇雅詞派”先河,對后世影響很大。周邦彥發展了柳永、張先、秦觀的婉約慢詞,還開創了一種新的形式,即在寫景抒情中融入述事,形成曲折反復、開闔細密、抑揚沉郁之勢。歷代詞家對他評價頗高,“北宋婉約作家,周最晚出,熏沐往哲,涵泳時賢,集其大成”(唐圭璋《唐宋詞鑒賞詞典 前言》)。眾多詞學專家公認的“宋詞四大家”,為“蘇東坡、周邦彥、辛棄疾、姜夔”,他的位置僅次于蘇軾。更有甚者,將他名列榜首,稱為“詞家之冠”。

     王國維作為看重內美和人格的大家,很自然對周邦彥的某些方面有些微詞。比如:

  1)詞之《雅》、《鄭》,在神不在貌。永叔、少游雖作艷語,終有品格。方之美成,便有淑女與倡伎之別。

  2)恨創調之才多,創意之才少耳。

  雖把周比做倡伎,把其詞貶為鄭衛之音,評價似乎很低,但他又有以下觀點:

  唐五代北宋之詞家,倡優也。南宋后之詞家,俗子也。二者其失相等。但詞人之詞,寧失之倡優,不失之俗子。以俗子之可厭,較倡優為甚故也。

  由此可見,王國維雖然認為周詞在品格上不如歐秦,但尤勝南宋諸家俗子之流,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而且還要注意,王國維在此所說的倡伎、倡優,并非指現在所說的那些妓女,而是指過去地位底下的藝伎和戲子。王對她們還是抱著同情的態度。這一則詞話可能也說明了王國維感到前面對周的批評過于嚴厲,想在此來個反撥和補充,以消除大家可能有的誤解。他畢竟對周是喜愛的。

     生平見莫將清淚滴花枝,恐花也如人瘦。


    5、此篇在春雨迷蒙的意象中,點染人事。上片寫春雨中的閨愁。開頭三句寫一宿春雨初歇,拂曉時煙霧彌漫,鳥兒剛剛睜開惺松的雙眼,還未婉轉啼鳴,此時,大地一片寂靜。而昨日,風雨交加,鳥鳴高屋,一片喧囂。這是倒敘法,將靜與動、冷與熱兩相對照,以突出今日之“靜”,為下面閨愁作了襯托。“墻頭”三句,從“靜”字展開,寫墻頭青布酒招已不飄揚,樓上玉人洗盡鉛華,只有柳眼微睜,柳絲依依,脈脈含情。幾筆景物素描,已將閨愁暗暗托出。“潤逼琴絲”三句,進一步勾勒閨房景物──琴、枕、屏障、竹簾,都在春雨瀟瀟中蒙上了濕潤,浸透了寒氣,是淚濕?是心寒?閨中人的愁情就能在這閨房景物中。“蟲網吹粘簾竹”一句尤妙,以物象描繪之細微,揭示了閨中人百無聊賴無所事事之心境。“郵亭無人處”點出閨愁的原因──游子未歸。“郵亭”古代驛站。“聽檐聲不斷”五句,正面寫出閨中人在春雨中的綿綿情思。她深夜不寐,聽夜雨淅瀝,檐水滴心,其情苦也。困乏時剛剛入睡,奈何又被“愁極”驚醒,夢中的相會是幸福的,然而又是短暫的,夢醒后,竟是“自憐幽獨”。

  下片寫春雨中的羈愁。開頭兩句寫游子歸心似箭,然而最令人憂慮的是雨水成潦,阻住車輪,無法還鄉。羈留他鄉,豈不愁煞得蘭成憔悴,衛玠瘦羸,在等閑之時,在無可奈何之中,不更易使人傷心落淚。此處用典言羈旅之愁。衛玠,晉安邑人,字叔寶,風神秀異。官太子洗馬,后移家建業(今南京)。人聞其名,觀者如堵,年二十七卒。時人謂“看殺衛玠”。“未怪平陽客”二句,又以平陽客在春雨瀟瀟中聞哀笛落淚事寫羈愁。“平陽客”代指游子。“況蕭索”以下四句,乃詞意一大轉折,說游子在春雨瀟瀟中淚落思鄉,那么在萬木蕭疏、落紅遍地、一片荒蕪的深秋時返鄉時,會如何呢?詞中只以景物與感慨作答──家門外,桃園菽畦,荊棘叢生,如此蒼涼景象,游子那有心情與友人秉燭夜游呢?此處結得突然,是轉折中的頓挫,詞意含蓄,將游子之羈旅也愁、歸鄉也愁,寫得淋漓盡致。可謂“頓挫中別饒蘊藉”。

  陳振孫說:邦彥“長調尤善鋪敘,富艷精工,詞人之甲乙也”(《直齋書錄解題》)。邦彥詞的鋪敘從此篇中可看出其特點是不平鋪直敘,而是曲折回環,開闔動蕩,富于變化。

  邦彥善創慢曲。張炎《詞律·序》言:“美成(周邦彥)諸人又復增渲慢曲、引、近,或移宮犯羽為三犯、四犯之曲,按月律為之,其曲遂繁。”《大酺》則是美成所創之慢曲,雙調,133字,前段15句,5仄韻,后段11句,7仄韻。后為者,以此為律。

    6、“奈愁極頻驚 ,夢輕難記 ,自憐幽獨”三句將因愁入夢,夢境恍惚以及醒后倍感孤獨凄涼的心理狀態刻畫得細致入微。


    7、夢境中,聽得階前,點點滴滴的,天漸明。索性翻過身睡去,卻再也不能。閉上眼,細細的聽,靜靜的想,自己早已飄離了去…

    對宿煙收,春禽靜,飛雨時鳴高屋。墻頭青玉旆,洗鉛霜都盡,嫩梢相觸。潤逼琴絲,寒侵枕障,蟲網吹黏廉竹。郵亭無人處,聽檐聲不斷,因眠初熟。奈愁極頻驚,夢輕難記,自憐幽獨。  

    行人歸意速。最先念、流潦妨車轂。怎奈向、蘭成憔悴,衛玠清羸,等閑時、易傷心目。未怪平陽客,雙淚落、笛中哀曲。況蕭索、青蕪國。紅糝鋪地,門外荊桃如菽。夜游共誰秉燭。

    周邦彥的大酺。春雨詞。怪不得早起耳畔少了鳥雀的嘰嘰喳喳聲,這樣淅淅瀝瀝的雨,點點滴滴,真想沉沉睡去,不念魏晉。墻上,雨借風的巧手,不忍看春溜走,畫著斜脈如織的柳絲,柔曼纏繞,輕柔曼舞的,許是不甚滿意,風又悄悄抹了去,干了此端,又濕了彼端,風和雨的游戲;風中的白楊,發絲輕揚,微聲瑟瑟,婷婷玉立。柳長雨細春花泣,新綠初生,落紅斷魂,香消玉殞碾作塵。不經意間,櫻桃早已從落花處,露出小而綠的尖尖;雨中的梧桐一樹紫色的小鈴鐺,搖曳欲墜。春易老,人空瘦,時光如偷,悄悄溜走,綠肥紅暗。

    如此呆立半晌,雨漸小。沉悶的天氣,讓人窒息,不想呆在家里,出去吧,融入到新鮮的空氣里。

    熟悉的天氣,熟悉的季節,熟悉的雨里,不再有熟悉的我你。一個人,撐著傘,彳亍獨行,雨,悄無聲息,點點滴滴,滋潤萬物。雖然是初夏了,可還是掩飾不住眼底那絲寒意,莫名的就潛入心頭。我在雨里,雨里的是我也不是我;真正的你就在那里,可是,哪里也沒有你。世界就是這樣,明明很簡單,又很是復雜,可行已信,而不見其形,有情而無形。想的透徹的話,亦很簡單—你是你,我是我。自己的缺點是太率性,優點也是太率性。簡單的事情到了我這里就很復雜,當它復雜得無能為力了,就又回歸簡單。好多事,簡單之,就簡單。至此,心境早已明朗。心頭的陰霾早已驅散,如夢中翩然飛過的游鴻,五彩斑斕,滿含笑意,在我仰視的目光中,它自在飛過,不曾留下什么。

    想起昨夜自己還在佛前痛哭,艱難百結,愛恨僅是一瞬間渾然通透,嘆聰明如我怎也會誤入凡心所染?菩薩無言我亦無語,如此呆立半晌,恍然驚覺,未遠。常恨春歸無覓處,不覺轉入此中來。笑自己,心智太不成熟,也感激那些人生路上回眸一笑的有緣人,巍巍乎如高山,潺潺乎若流水。如你,若知我者,謂我無何求!

    遠眺,層巒疊嶂,山色空蒙,如佳人似蹙微蹙,楚楚凝淚遠望,褪盡鉛華,愈發清新可人。琴音裊裊,橫笛青山,一任風雨來,我自怡然去。


    8、在我的記憶里,雨的到來伴著一種難以名狀的奇特感受

雨,總是萬物生長不竭的源泉。似乎很容易找到,許多詩詞里都可瞥見它的身影——它隱含在“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的意境里;它顯在“對蕭蕭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的灑脫上;它漂泊于“自在花飛輕似夢,無邊細絲細如愁”的嘆息中。

 

在小雨淅瀝的黃昏,在雨絲飄落的清晨,獨自一個人走在恬靜的街巷,踏著毛毛細雨,聽著咝咝的雨聲里搏動著的雨韻,于是心中又增添了幾分靜謐的神秘色彩。涌上心頭的孤寂,闌珊倚盡慵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曾幾何時,驀地瞟見電視中那被洪水淹沒的房屋,流離失所的人們,失聲啼哭的稚童,老淚縱橫的七旬老人以及種種痛失親人的凄涼場面,心中不由一顫:難道都是雨造成的?!它怎意日此狠心,如此薄情?

 

經一夜狂風惡驟,“無可奈何花落去”,落花遍地尋。不禁又憶起林黛玉痛吟《葬花詞》時的場面: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游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著處。手把花鋤出繡簾,忍踏落花來復去……

 

想到這里,我不禁潸然淚下。于此,我念加恨雨水。

 

每每逢雨季,我都會望之長嘆,勾起愁緒萬千,有一種“樓頭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愁三月雨”的感覺。在這種消極的意境里,我哭,我笑,我沉思,我猶豫,我卻不乏孤寂。

 

“奈愁極頻驚,夢輕難記,自憐幽獨。”此時,進入口中的雨時咸澀的……


 

9、推開窗子,午夜的涼風從不同的方向迎面吹來。吹打在我的臉上,有著冰涼的感覺。腦海中沒有思毫的困意,眼望著那窗外遙遙的點點燈光,我知道,今夜,又是一個失眠夜。


    一個人的秋天,竟是沒有了夜晚與白晝的區別。失眠的我,泡一杯咖啡放于面前,無心的攪拌著直至冰涼,然后將清冷的咖啡端至嘴邊,輕抿一口讓那咖啡的涼氣隨喉沁入心骨,還心中一片冰涼。此刻,我知道我要的只是這種心情,于咖啡,無關,只是一種符合我心境的清冷罷了。

 

窗外,一勾新月如水般靜靜的掛在空中,幽幽的散發著那朦朦朧朧朧的清光。心,終是陷在了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秋夜惆悵中。外面窗上放著的不是菊花,而是幾盆不知明的花草,很耐活的那種。從來沒有心思去照管它們的我,今晚就著那幽怨凄迷的月光細看,雖是處在晉江的暖秋季節,竟是也脫落了好幾片的黃葉在地。原來,真的是秋天了。

 

 獨對著這清風淡月,我猶如身處夢中。被冷風吹拂的我,已是區分不清現實與夢幻。半夢半醒之間的心,被那灰色遺憾所占滿。在這失眠的秋夜,陣陣的酸楚涌上我的心頭。無論我怎樣的用心,渺渺長空中,你的音訊竟己是與我沒有了絲毫的交集。心如潮涌的我,在窗外月色的拂照下落寞的影子更顯孤寂。

 

為何彷徨?為何徘徊?又為何停駐?心就在這種彷徨,徘徊中自我放逐,身軀仿佛被時光抽去脈搏般,一切均歸于零,蒼白的我終是無力癱軟至一地……
  奈愁極頻驚,夢輕難記,自憐幽獨。
  窗外夜風降冷,涼意侵人,夜更深了,而那月卻也似乎是更明了,明月的冷光穿窗而過照在室內,幽幽冷冷的清輝拂照在我面頰上,仿如灑了一層極淡的脂粉,極淡,卻又是極清,極冷。
  兩行清淚終是滴落,心弦被抽盡的一刻,心居然是沒有了一絲疼痛的感覺。幸福,仿佛那漸行漸遠的春夏季節,離我竟是越行越遠。而心,因了你的存在,竟是不愿從夢中醒來,又不愿沉沉睡去。
  今夜,窗外,一勾新月天如水。


  倚窗慵望的我,呵氣如蘭,低眉輕語,夜游,誰共秉燭?


 

10、臨窗,放下手中的書卷,放下茶杯,閉目,聆聽窗外雨水寂寞滴落的聲音。茶香在唇邊未曾散去,在這凄清的雨夜,滿空的雨水,像前世憂傷的淚所凝結,一些思念,和無聲的憂傷正在心頭悄悄地流淌。 

想起周邦彥吟雨的一闋詞《大浦》: 

對宿煙收,春禽靜,飛雨時鳴高屋。墻頭青玉旆,洗鉛霜都盡,嫩梢相觸。潤逼琴絲,寒侵枕障,蟲網吹黏簾竹。郵亭無人處,聽檐聲不斷,困眠初熟。奈愁極頻驚,夢輕難記,自憐幽獨。

喜歡這首詞,喜歡詞中凄寂的味道,下雨的時候,很多次心境都非常接近這首詩的情景,綿綿的雨,像世間悲傷的淚水,每一滴雨水,都有愁苦,有不為人見的隱秘的辛酸,像我們的心。 

說不清雨的味道,有的時候,覺得應該像青茶的味道吧?淡淡的苦,淡淡的澀,淡淡的香,和淡淡的甘。有的時候,也覺得應該像書卷的氣味吧?一首好詩,一篇好文,可以渲染觸景傷情或歡喜的意緒。 

看著滿天的雨,驟然想起許多國畫大師筆下的山雨圖,濃濃的墨水,像化不開的愁緒,獨佇雨中,云霧空茫,流水喧喧,車水馬龍,噪聲喧嘩,雨中觀心,品味種種人生境界,沸騰的心緒,清洌的憂傷,仍在心口。 

雨,一直是憂傷的象征,因此,若,有人問我,雨是什么顏色?我會淡然跟他說,雨,是灰色的,像舊年的黑白相片。在生命里,人人都有過灰色的心情,生活中,晴天和雨天總是互相交替,就如幸福與憂惱總是互相追隨,我想,生活的真實樣貌應如此吧?


 

11、入梅,雨遲遲未至。本以為今年是個干梅季悶熱而已,誰知,這天火辣辣晴了幾日后,夜半忽然電閃雷鳴大雨傾盆。睡前敞著廚房的窗,急急起身關去。隔窗俯瞰,樓下園子里的雨嘩啦啦狠命地沖刷著一切,燈光被撕成了條子,隨雨注直速而墜,劈頭蓋腦地打在濃密的樹叢上,搖晃出碎碎的閃片。這樣的雨景很是驚心,有些窒息的威迫,悚悚退回。 

室內舒適,室外雷雨交加猶如戰場。想著園子里的那些嬌艷的花兒該是要凋零了、想著風雨夜歸的騎車人那是何等的狼狽、想著池塘漫出的水注得下洼處水汪一片,想著南方水淹的災民......靜躺著竟不能入眠。 

對宿煙收,春禽靜,飛雨時鳴高屋。 墻頭青玉旆,洗鉛霜都盡,嫩梢相觸。潤逼琴絲,寒侵枕障,蟲網吹粘簾竹。郵亭無人處,聽檐聲不斷,困眠初熟。奈愁極頻驚,夢輕難記,自憐幽獨。 

昔時周才子苦說春雨行旅之愁,豈知今時夏雨肆虐,毀了多少的人家田舍。


12、滴答滴答,是秒鐘在提醒時間的存在與改變;滴答滴答,是雨滴敲打窗欞唱響美妙的歌曲。

原本我不喜歡雨,這兩年我慢慢愛上了雨,愛上了雨的空濛亦奇,愛上了雨的暢快奔騰,愛上了雨的婉轉低吟。

寂寞的時候,我喜歡站在玻璃窗旁,安安靜靜的享受風吹雨打的暢快淋漓。偶爾的發呆,換來了片刻的寧靜;偶然的雨天,帶來了久違的期盼。

我喜歡雨中漫步,喜歡在古詩詞中找尋古人的那份閑情雅致,喜歡獨自低吟淺唱。

溫庭筠的《菩薩蠻》唱到,“南園滿地堆輕絮,愁聞一霎清明雨。雨后卻斜陽,杏華零落香。無言勻睡臉,枕上屏山掩。時節欲黃昏,無聊獨倚門。”無聊的人等待的不正是雨嗎?

周邦彥的《大酺·春雨》有云,“對宿煙收,春禽靜,飛雨時鳴高屋。墻頭青玉旆,洗鉛霜都盡,嫩梢相觸。潤逼琴絲,寒侵枕障,蟲網吹黏簾竹。郵亭無人處,聽檐聲不斷,困眠初熟。奈愁極頻驚,夢輕難記,自憐幽獨。”形影相吊的人在雨中更顯清影寂寥啊!

今天,是一個雨天,雨絲飄零之時,天亦空濛,人也寂寥。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5:35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2 - 民初思韻 - 清末民初傳奇時代的發現   探討傳統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