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譯文] 最逗人喜愛的是那個小男孩的調皮勁兒,他正躺在小河邊剝著蓮蓬。
[出典] 南宋 辛棄疾 《清平樂·村居》
注:
1、《清平樂·村居》 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2、注釋:
清平樂·村居:清平樂,詞牌名。村居,這首詞的題目。“樂”在此處讀yuè。
茅檐:茅屋的屋檐。
吳音:作者當時住在江西東部的上饒,這一帶古時是吳國的領土,所以稱這一帶的方言為吳音。
相媚好:這里指互相逗趣,取樂。
翁媼(ǎo)(也讀yùn和wò):對古代老婦的敬稱。
鋤豆:鋤掉豆田里的草。
織:編織。
無賴:在這里意思這里指頑皮、淘氣。
臥:趴。
3、譯文1:
茅屋的屋檐又低又小,溪邊長滿翠綠的青草, 用吳地的方言互相逗趣取樂 ,這是誰家一對白發蒼蒼的老人?
大兒子在河東的豆地里鋤草, 二兒子正忙于編織雞籠,手藝真巧。 最令人歡喜的是頑皮淘氣的小兒子,趴在溪頭草叢, 剝著剛剛采下的蓮蓬。
譯文2:
房子是用茅草蓋的,屋矮檐低;門前有一道溪流,岸邊長滿青草,綠水青草相映,更顯得碧清可愛。不知是誰家的兩位斑斑白發的老夫妻喝過幾杯酒后,醉醺醺地用地道的土語對話,互相取悅,語調柔媚親昵。
大兒子在河東的豆田里鋤草,二兒子正在編織雞籠子,只有我最喜歡的頑皮的小兒子在河邊爬著臥著剝蓮蓬玩。
4、辛棄疾生平見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
王國維說:“幼安之侍處,在有性情,在有境界。”深沉強烈的愛國情懷正是辛棄疾“性情”之所在。歸根結底,他譏評朝權勉勵友人,都是因為秉持著一顆拳拳愛國之心、雄雄北伐之志,其情殷殷,其志切切。詞人驅詞用典,不失當行本色,全在意氣平心之間,全詞讀來鏗鏘有聲,清切感人。
辛棄疾的這種強烈愛國之情是伴隨著強烈的批判而存在的,兩者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正是因為朝廷腐朽勢力和奸佞偏安之徒的阻撓,在造成了他政治上的壓抑,而他越秉持英雄的使命感,越為國家大事出謀劃策、傾盡全力就越是與那些茍安勢力相沖突、相齟齬。所以,報國無路、壯志難酬的憂憤與不平和對朝中投降派偏安誤國的諷刺和鞭笞,與抗金北伐恢復中原的豪情壯志交織在一起,共同構成了辛棄疾愛國情懷的體現。
宋末劉辰翁高度評價辛對古代語言的提煉與豐富之功:詞至東坡,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豈與群兒雌聲學語較工拙;然猶未至用經用史,牽《雅頌》入鄭衛也。自辛稼軒前,用一語如此者必且掩口。及稼軒橫豎爛漫,乃如禪宗棒喝,頭頭皆是;又悲茄萬鼓,平生不平事并卮酒,但覺賓主酣暢,談不及暇。詞至此亦足矣。
5、在這首詞中作者通過對農村景象的描繪,反映出他的主觀感情,并非只在純客觀地作素描。
作者這首詞是從農村的一個非勞動環境中看到一些非勞動成員的生活剪影,反映出春日農村有生機、有情趣的一面。上片第一、二兩句是作者望中所見,鏡頭稍遠。“茅檐低小”,鄧《箋》引杜甫《絕句漫興》:“熟知茅齋絕低小,江上燕子故來頻。”此正寫南宋當時農村生活條件并不很好。如果不走近這低小的茅檐下,是看不到這戶人家的活動,也聽不到人們講話的聲音的。第二句點明茅屋距小溪不遠,而溪上草已返青,實暗用謝靈運《登池上樓》“池塘生春草”語意,說明春到農村,生機無限,又是農忙季節了。作者略含醉意,迤邐行來,及至走近村舍茅檐,卻聽到一陣用吳音對話的聲音,使自己感到親切悅耳(即所謂“相媚好”),這才發現這一家的成年人都已下田勞動,只有一對老夫婦留在家里,娓娓地敘家常。所以用了一個反問句:“這是誰家的老人呢?”然后轉入對這一家的其他少年人的描繪。這樣講,主客觀層次較為分明,比把“醉”的主語指翁媼似更合情理。
下片寫大兒鋤豆,中兒編織雞籠,都是寫非正式勞動成員在搞一些副業性質的勞動。這說明農村中絕大多數并非坐以待食、不勞而獲的閑人,即使是未成丁的孩子也要干點力所能及的活兒,則成年人的辛苦勤奮可想而知。只有老人和尚無勞動力的年齡最小的孩子,才悠然自得其樂。這實際上是從《莊子"馬蹄篇》“含哺而熙(嬉),鼓腹而游”的描寫化出,卻比《莊子》寫得更為生動,更為含蓄,也更形象化。特別是作者用了側筆反襯手法,反映農村生活中一個恬靜閑適的側面,卻給讀者留下了大幅度的想象補充余地。這與作者的一首《鷓鴣天》的結尾,所謂“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正是同一機杼,從藝術效果看,也正有異曲同工之妙。
6、劉熙載說,“詞要清新”,“澹語要有味”(《藝概·詞曲概》)。作者的這首詞正具有“澹語清新”、詩情畫意的特點。它表現在描寫手法、結構和構思三個方面。
在描寫手法上,這首小令,沒有一句使用濃筆艷墨,只是用純粹的白描手法,描繪了農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環境和生活畫面。作者能夠把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態,描寫得維妙維肖,活靈活現,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如若不是大手筆。 上闋勾勒環境烘托氣氛。頭兩句,寫這個五口之家,有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緊靠著房屋有一條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邊長滿了碧綠的青草。在這里,作者只用了淡淡的兩筆,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組成的清新秀麗的環境勾畫出來了。不難看出,這兩句在全首詞中,還兼有點明環境和地點的使命,為人物的出現安排下廣闊的背景。三四兩句,描寫了一對滿頭白發的翁媼,親熱地坐在一起,一邊喝酒,一邊聊天的優閑自得的畫面,他們講話的聲音帶著醉意,愈加顯得溫柔婉媚,但是等走到他們面前時,才發現說話的已不是什么年輕人,而是白發皤皤的老年人了。從“醉里”,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詳,從“媚好”,可以看出他們精神的愉快。這幾句盡管寫得很平淡,但是,它卻把一對白發翁媼,乘著酒意,彼此親密無間,那種和諧、溫暖、愜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形象地再現出來了。這就是無奇之中的奇妙之筆。當然,這里并不僅僅是限于這對翁媼的生活,它概括了農村普遍的老年夫妻生活樂趣,是有一定的典型意義。“吳音”,指吳地的地方話。作者寫這首詞時,是在江西上饒,此地春秋時代屬于吳國。“媼”,是對老年婦女的代稱。
下闋四句,采用白描手法,直書其事,和盤托出這一農戶三個兒子的不同形象,比較全面地反映了當時農村生活的各個方面,畫面在繼續擴展。大兒子是家中的主要勞力,担負著溪東豆地里鋤草的重担。二兒子年紀尚小,只能做占鋪助勞動,所以在家里編織雞籠。小兒子不懂世事,只知任意地調皮玩耍,看他躺臥在溪邊剝蓮蓬吃的神態,即可知曉。這幾句雖然極為通俗易懂,但卻刻畫出鮮明的人物形象,描繪出耐人尋味的意境。尤其是小兒無拘無束地剝蓮蓬吃的那種天真活潑的神情狀貌,饒有情趣,栩栩如生,可謂是神來之筆,古今一絕!詩人著力于“小兒”的描繪,共用了兩句,占全詞四分之一篇幅。“無賴”,謂頑皮,是愛稱,并無貶意。“臥”字的用得極妙它把小兒無憂無慮、天真活潑、頑皮可愛的勁兒,和盤托出,躍然紙上。所謂一字千金,即是說使用一字,恰到好處,就能給全句或全詞增輝。這里的“臥”字正是如此。
在藝術結構上,全詞緊緊圍繞著小溪,布置畫面,展開人物的活動。從詞的意境來看,茅檐是靠近小溪的。另外,“溪上青青草、”“大兒鋤豆溪東”,“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四句,連用了三個“溪”字,使得畫面的布局緊湊。所以,“溪”字的使用,在全詞結構上起著關鍵作用。
在寫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這本來是農村中司空見慣的東西,然而作者把它們組合在一個畫面里,卻顯得格外清新優美。在寫人方面,翁媼飲酒聊天,大兒鋤草,中兒編雞籠,小兒臥剝蓮蓬。通過這樣簡單的情節安排,就把一片生機勃勃和平寧靜、樸素安適的農村生活,真實地反映出來了。給人一種詩情畫意,清新悅目的感覺,這樣的構思巧妙、新穎,色彩協和、鮮明,給人留下了難忘的印象。從作者對農村清新秀麗、樸素雅靜的環境描寫,對翁媼及其三子形象的刻畫,表現出詞人喜愛農村和平寧靜的生活。
這首小令,是作者晚年遭受議和派排斥和打擊,志不得伸,歸隱上饒地區閑居農村時寫的,詞作描寫農村和平寧靜、樸素安適的生活,并不能說是作者對現實的粉飾。從作者一生始終關心宋朝恢復大業來看,他向往這樣農村生活,因而會更加激起他抗擊金兵、收復中原、統一祖國的愛國熱忱。就當時的情況來說,在遠離抗金前線的村莊,這種和平寧靜的生活,也是存在的。這首詞并非是作者主觀想象的產物,而是現實生活的反映,它具有濃厚的農村生活氣息,字里行間處處洋溢著作者對農村生活的喜悅之情,客觀上反映了作者對黑暗官場生活的憎惡。
7、"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小兒無拘無束地剝蓮蓬吃的那種天真活潑的神情狀貌,饒有情趣,栩栩如生,可謂是神來之筆,古今一絕!“臥”字的用得極妙它把小兒天真、活潑、頑皮的勁兒,和盤托出,躍然紙上。所謂一字千金,即是說使用一字,恰到好處,就能給全句或全詞增輝。這里的“臥”字正是如此.通過這樣簡單的情節安排,就把一片生機勃勃和平寧靜、樸素安適的農村生活,真實地反映出來了。給人一種詩情畫意 ,清新悅目的感覺,這樣的構思巧妙、新穎,色彩協和、鮮明,給人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8、某些詩人看慣了官場的勾心斗角,世俗社會的渾濁不堪,退居田野鄉間,與鄉人為伍,與明月作伴,抒寫清閑安逸生活,吟詠情性。反映這些生活的詩歌,也有不少獨得之作。
在藝術風格上,這些詩大多具有質樸清新的特點。
最能體現這種風格的要數辛棄疾描寫江西東部農村田夫野老之家生活情趣的《清平樂》: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這首詞構思巧妙,頗為新穎。茅檐、小溪、青草,這本是農村司空見慣的一般化的東西,然而作者把它們組合在一個畫面里,就顯得格外清新優美。這是寫景。在寫人方面,寫一對翁媼,身邊有大、中、小三子。翁媼飲酒聊天,大兒鋤草,中兒編織鳥籠,小兒臥剝蓮蓬,尤其是“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把小兒子不懂世事,只是任意地調皮玩耍,溪頭臥剝蓮蓬吃的神情寫得饒有情趣,栩栩如生。其中的“臥”字把小兒天真、活潑、頑皮的勁兒和盤托出,活躍紙上,可謂神來一筆。通過這樣簡單的情節安排,就把充滿著一片生機、和平寧靜、樸素安定的農村生活景象真實地反映出來了,真是詩情畫意,清新悅耳。這樣的構思,不僅頗為巧妙,而且色彩也顯得和諧而鮮明,能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
9、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中學時學的,那時候看不懂這首詩。憑什么干活辛苦的不招爹疼,就喜歡那個小無賴呀?等到有了豆,整天被他無厘頭地整治著,突然有一天早上哈哈笑著就想明白了。
大兒、中兒、我們自己,都被納入了正常的社會秩序當中,就是那個小無賴還保存著單純的自我啊!
不管你有什么道理,心情如何急切,警告他形勢如何嚴峻,他們總是先讓自己舒服了,再一臉壞笑斜睨著你,呵呵呵呵地樂。
其實,很多時候,很多急事大事,你當它泰山壓頂也行,你對它呵呵一樂也可以。
當然大人跟孩子不同,呵呵一樂,還得去解決那件大事,不能當它沒有。但解決前那呵呵兩下,我們的心境沒準就大有不同呢。呵呵!
10、很喜歡辛棄疾那首《清平樂·村居》的詞: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每一次誦讀,都會被一種清新而富有濃厚生活氣息的畫面所感染,陶醉其中,也一直想過這樣一種悠然的生活,只是擁有三個兒子的愿望今生無法實現了,便只好最大限度地享受擁有一個兒子的快樂。
小兒卻已在不知不覺中到了“臥剝蓮蓬”的年齡了,從呀呀學語到出言幽默,從蹣跚學步到奔跑自如,他在眾多關愛他的目光里無憂無慮地成長著,一舉手一抬足、一笑一顰都無賴的可以。當媽媽的辛苦和勞累與他成長過程中帶給我的歡樂相比,真是不值得一提。此生有他便是我最大的快樂。(紫月寒簫)
10、孩子現在的年齡真是貓狗都嫌的年齡段,辛棄疾的“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這樣的詞句我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但不同的小孩有不一樣的頑皮可愛之處。孩子在大多數還是很聽話的那種,但有時卻讓人哭笑不得。
母親節來臨之前,孩子就從外面弄了許多的花瓣,暫不問他是用何種手段截取的,但他回來后為了洗那花瓣,把真個廚房弄得是水濺四壁衣服全濕,說他兩句,他居然非常理直氣壯的說:我是為了給你做母親節的禮物啊,你不能說我。然后把那潮濕的花瓣居然用保險袋裹好塞到我的冰箱中,說為了保鮮,然母親節已經過去數日,那花瓣倒是依舊很保鮮的在那詩意地呻吟,他已經全忘光了。無賴小兒好忘事。
11、忙忙碌碌的今天,人們都累了,倦了,乏了,應該把休閑當做一種難得的幸福,當成一種有情趣的享受。陪愛人逛逛街,購購物;帶著孩子泡泡書店,玩玩游戲,打打球;陪老爸老媽玩玩麻將,吃吃飯;和久違的朋友聊聊天,釣釣魚,喝喝酒,唱唱歌,下下棋等等,都是你休閑的選項。
古人也是這樣生活的,而且不比我們差。陸游有詩:酒是治愁藥,書為引睡媒。李白更是個酒中仙,“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二位以酒為友,可謂:醉里乾坤大,勸君更盡一杯酒;壺中日月長,與爾共銷萬古愁。
還有一類詩人是與孩子一起游樂,在游樂中尋找遺失的童趣。辛棄疾《清平樂》: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詞人把小孩的淘氣神態栩栩寫出,筆調輕松活潑,充滿生活情趣;楊萬里《閑居初夏午睡起》: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詩中,一看一捉。一靜一動,它不僅寫出初夏鮮活之畫面,更寫出詩人通脫之胸襟。從而使平凡的日常生活具有詩的意味,詩句中流露出的閑情逸致,引人無限遐思。
與古人比,今人的生活多了幾分喧囂,少了幾分寧靜;多了幾分忙碌,少了幾分休閑。
生活質量地提高固然離不開物質的強大支持,但是,生活品位地提升卻一時一刻離不開有情趣的休閑、消遣和娛樂。
人們往往是犧牲了休閑才得到富裕,當富裕帶來唯一令人滿意的自由的時候,我們為了富裕又不得不犧牲休閑,這正是富人過得并不幸福的緣由。為財富所累是件不幸的事情,財富為我所用才是幸福的事情。
12、調皮的石頭,蹦蹦跳跳跑了老遠又折了回來,扯著我到了一個水池邊,指著水池邊大石頭上書寫的“洗心”二字,問我:媽媽,洗心,是什么意思啊?呵呵.....我的兒,如何向你解釋呢?人之初,性本善,是什么,在什么時候負累了我們的心呢?心,是有靈有犀,有空兒的時候,多出來轉轉,多接觸一下大自然,給自己一個洗滌自我的機會,讓自然還原我們本色之心吧。
轉過一個彎兒,荷塘便豁然呈現于眼前。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沿著荷塘,果是一條曲折的小路。時間很早,人很少。荷塘四面,長著許多樹,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楊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樹。更有三五色友,早已支起三角架,擺弄起相機,加鏡調焦找角度,忙得不亦樂乎。
一碧萬頃蓮,十里荷花香;層層的葉子中間,密密麻麻的點綴著荷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真的是形態各異,姿態萬千,語拙如我等,便縱有千種文字,萬般言語,也不能盡表荷的風情,可夢,可幻,可濃,可淡,可紅,可紫,亦可如雪般純白的,難以描摹。將他們比作女子吧,有的如二六豆蔻,羞澀的躲在大片的荷葉下;有的如二八的舞者,踏著輕盈步子,自顧的午在荷葉之上;而低頭照水顧影自憐的又是誰呢?而懷抱著顆顆豐滿的蓮子,怡然凝望路人的,氣定神閑,仿佛在看戲,而你我就是戲中的角色,它又是誰的涅磐呢?
突然,一束陽光穿過云層,撒落滿地金光。接天蓮葉無窮碧,應日荷花別樣紅,整個世界像是突然被點亮了一般,兒子的情緒也受到感染,樂了,手舞足蹈起來。
“媽媽,看有魚!”,順著兒子的手望過去,一群群鯉魚在荷花穿行嬉戲,一首古詩《江南》浮上心頭:“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兒子的興趣顯然不在這些花兒上,他前后飛跑著,一會兒看見一只青蛙蹲坐在一片圓圓的荷葉中間呱呱叫著,說是叫蝌蚪寶寶回家;一會兒又看見蜻蜓立于一只荷花蕾的尖兒,說它武功高強,這招取名“金雞獨立”,這會兒,又看見一個私自兜售蓮蓬的小販兒,嚷嚷著要吃。不知是哪里蓮蓬,出的竟這般的早。剝一顆,渾圓雪白,入口,有淡淡的清甜香味兒溢滿鼻喉。兒子長到現在,很少有機會接觸這么新鮮的蓮子兒,抱著翠綠的蓮蓬做到底上就開始扯拽起來,生澀粗暴的動作和嘴饞的急切煞是好玩有趣。好不容易剝了一顆,迫不及待的放入口中,砸吧著小嘴兒,一任白色漿汁順著嘴角往下滴,心滿意足的表情,寫的就是幸福吧。
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跳入腦海:“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最后一句最為生動,“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句,能給兒子創造一個這樣的成長環境,足亦!
最后,借蘇東坡的《行香子》結尾吧:“且陶陶、樂盡天真。幾時歸去,作個閑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云。”
13、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很喜歡這首詞的意境,有濃厚的農村生活氣息,字里行間處處洋溢著作者對農村生活的喜悅之情。山中隱人,褪去紅塵煩惱,做個自在瀟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