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譯文]  我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為風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這樣的美景,真是難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會到何處觀賞月亮呢? 

  [出典]  蘇軾 《陽關曲·暮云收盡溢清寒》

  注:

  1、 《陽關曲》 蘇軾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2、注釋:

    《陽關曲》,本名《渭城曲》。單調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韻。宋秦觀云:《渭城曲》絕句,近世又歌入《小秦王》,更名《陽關曲》。

    銀漢:即銀河。

  玉盤:指月亮。

 

 

  3、譯文:

    夜幕降臨,云氣收盡,天地間充滿了寒氣,銀河流瀉無聲,皎潔的月兒轉到了天空,就像玉盤那樣潔白晶瑩。我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為風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這樣的美景,真是難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會到何處觀賞月亮呢? 

  4、蘇軾生平見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5、 這首小詞,題為“中秋月”,自然是寫“人月圓”的喜悅;調寄《陽關曲》,則又涉及別情。記述的是作者與其胞弟蘇轍久別重逢,共賞中秋月的賞心樂事,同時也抒發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傷與感慨。

  首句言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意,但并不直接從月光下筆,而從“暮云”說起,用筆富于波折。明月先被云遮,一旦“暮云收盡”,轉覺清光更多。句中并無“月光”、“如水”等字面,而“溢”字,“清寒”二字,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全是積水空明的感覺。

  月明星稀,銀河也顯得非常淡遠。“銀漢無聲”并不只是簡單的寫實,它似乎說銀河本來應該有聲的,但由于遙遠,也就“無聲”了,天宇空闊的感覺便由此傳出。此夜明月顯得格外圓,恰如一面“白玉盤”似的。語本李白《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此處用“玉盤”的比喻寫出月兒冰清玉潔的美感,而“轉”字不但賦予它神奇的動感,而且暗示它的圓。兩句并沒有寫賞月的人,但全是賞心悅目之意,而人自在其中。

  明月圓,更值兄弟團聚,難怪詞人要贊嘆“此生此夜”之“好”了。從這層意思說,“此生此夜不長好”大有佳會難得,當盡情游樂,不負今宵之意。不過,恰如明月是暫滿還虧一樣,人生也是會難別易的。兄弟分離即,又不能不令詞人慨嘆“此生此夜”之短。從這層意思說,“此生此夜不長好”又直接引出末句的別情。說“明月明年何處看”,當然含有“未必明年此會同”的意思,是抒“離擾”。同時,“何處看”不僅就對方發問,也是對自己發問,實寓行蹤萍寄之感。末二句意思銜接,對仗天成。“此生此夜”與“明月明年”作對,字面工整,假借巧妙。“明月”之“明”與“明年”之“明”義異而字同,借來與二“此”字對仗,實是妙手偶得。疊字唱答,再加上“不長好”、“何處看”一否定一疑問作唱答,便產生出悠悠不盡的情韻。

  這首詞從月色的美好寫到“人月圓”的愉快,又從當年當夜推想次年中秋,歸結到別情。形象集中,境界高遠,語言清麗,意味深長。《陽關曲》原以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詩為歌詞,蘇軾此詞與王維詩平仄四聲,大體切合,是詞家依譜填詞之作。

 

 

    6、 這首詞寫于公元1076年冬,蘇軾得到移知河中府的命令,離密州南下。次年春,蘇轍自京師往迎,兄弟同赴京師。抵陳橋驛,蘇軾奉命改知徐州。四月,蘇轍又隨兄來徐州任所,住到中秋以后方離去。七年來,兄弟第一次同賞月華,蘇軾則寫下這首小詞,題為“中秋月”,自然也寫“人月圓”的喜悅;調寄《陽關曲》,則又涉及別情。

  月到中秋分外明,是“中秋月”的特點。首句便及此意。但并不直接從月光下筆,而從“暮云”說起,用筆富于波折。明月先被云遮,一旦“暮云收盡”,便覺清光更多。沒有這層“面紗”先襯托一下,便顯不出如此效果。“銀漢無聲轉玉盤”,這比喻寫出月兒冰清玉潔的美感,而“轉”字不但賦予它神奇的動感,而且暗示他的圓。兩句并沒有寫賞月的人,而全是賞心悅目之意,而人自在其中。
  中秋月明,誠然可愛,更值兄弟團聚,共度元宵,當盡情游樂,不負今宵之意。不過,恰如明月是暫滿還虧一樣,人生也是會難別易的。兄弟分別在即,又不能不令詞人慨嘆“此生此夜”之短。從這層意思說,“此生此夜不長好”有直接引出末句的別情。“何處看”不僅就對方發問,也是對自己發問。作者長期外放,屢經遷徙。“明年何處”,實寓行蹤萍寄之感。
 
  全詞避開情事的實寫,只在“中秋月”上著筆。從月色的美好寫到“人月圓”的愉快,又從今年此夜推想明年中秋,歸結到別情。形象集中,境界高遠,語言清麗,意味深長。
 
 
 
    7、蘇軾作《陽關曲三首》:一首贈張繼愿,一首贈李公鐸,在其第三首贈子由的《中秋月》中曰: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誰知此詞以后竟成為纖言,兄弟一生從此再也沒有一同過過中秋,成為兄弟二人終生遺憾,以至于兄弟二人中秋之夜每逢見月,就會想念徐州逍遙堂的那個中秋之夜,兄弟二人互相唱和的中秋《見月》、《對月》的詩詞,查到的就有十五首之多。 
 
 
 
   8、夜幕降臨,云氣收盡,天地間充滿了寒氣,銀河流瀉無聲,皎潔的月兒轉到了天空,就像玉盤那樣潔白晶瑩。我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為風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這樣的美景,真是難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會到何處觀賞月亮呢?

  《陽關曲·中秋月》,《陽關曲》是詞牌名,原以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詩為歌詞,蘇軾此詞與王維詩平仄四聲,大體結合,是詞家依譜填詞之作。但是《陽關曲·中秋月》形式上是一首七言絕句。

  題為“中秋月”,自然是寫“人月圓”的喜悅;《陽關曲》,卻又涉及別情。記述的是詩人蘇軾與弟弟蘇轍久別重逢,共賞中秋月的賞心樂事,同時也抒發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傷與感慨。

  《陽關曲·中秋月》這首詞從月色的美好寫到“人月圓”的愉快,又從今年此夜推想明年中秋 ,歸結到別情。形象集中,境界高遠 ,語言清麗,意味深長。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首句言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意,但并不直接從月光下筆,而從“暮云”說起,明月先被云遮,一旦“暮云收盡 ”,轉覺清光更多。句中并無“月光 ”、“如水”等字面,而“溢”字,“清寒”二字 ,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全是如水空明的感覺。

  月明星稀,銀河也顯得非常淡遠。“銀漢無聲”并不只是簡單的寫實,它似乎說銀河本來應該有聲的,但由于遙遠,也就“無聲”了,天宇空闊的感覺便由此傳出。今宵明月顯得格外圓 ,恰如一面冰清玉潔的“白玉盤”。月亮別稱玉盤,出自李白《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中秋本是團圓的喜慶節日,難怪詞人要贊嘆“此生此夜 ”之“好”了。從這層意思說,“此生此夜不長好 ”大有佳會難得,當盡情游樂,不負今宵之意。不過,恰如明月是暫滿還虧一樣,人生也是會難別易的。兄弟分離在即,又不能不令詞人慨嘆“此生此夜”之短。“此生此夜不長好”又直接引出末句的別情。說“明月明年何處看”,人生漂泊,明年的中秋,又會到何處觀賞月亮呢?

  “此生此夜”與“明月明年”作對,疊字唱答,再加上“不長好”、“何處看”一否定一疑問,回環往復,產生出悠悠不盡的情韻。李白《宣城見杜鵑花》“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也是這樣的優美詩句。   (《趣味念歌詩》,黃德展)
 
 
 
   9、白日的喧囂掩去了生命的真實,人們在虛浮的幻象中行走。而當黑夜來臨,暮色漸漸收盡,涼意暗生,月亮無聲無息地轉過了中天,讓人真切地感受到了時間的流逝。時間靜靜地又是一刻不停地游走,把所有的存在變成了虛無。
 
    當一個人站在這黑夜之中,面對著亙古如斯的宇宙,生命是何等的脆弱渺小,只不過是瞬間的存在;今宵的月色固然美麗,卻只是一瞬間的擁有,此后如何,無人知曉。在短暫的圓滿之后,是數不盡的未知的日子,還得繼續承受著生之痛苦,偶然的希望伴隨著無數的失望。
蘇軾此詩通過對一個美麗的月夜的細微體察,表現了人類永恒的母題--時光易逝生命無常及隨之而來的巨大孤獨感。

     相對于永恒的宇宙,個體的生命是如此微不足道。人生數十載,匆匆而已,什么也帶不走,無論多么地留戀生命,也只是暫時駐足塵世。而生命的旅途只能一個人跋涉,生命本身就是孤獨的。

     面對天地的無窮無盡,陳子昂痛切地感受到了存在的虛幻與孤獨,他“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無依無靠地行走于時間的長河中。蘇軾是孤獨的,短時的歡樂換來了長久的漂泊:“明月明年何處看?”月或許還是同樣的月,但處境已完全不同了,語中顯出了無限的蒼涼。
“卻不道流年暗中偷換”--時間悄悄地改變了一切,包括所有的青春熱情,甚至也淹沒了對流逝的喟嘆。“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異時對,黃樓夜景,為余浩嘆!”浩嘆的蘇軾成為了過去,異時的人卻又在為他浩嘆,時間無聲無息卻冷酷地洗刷著一切痕跡。 但是,人類卻不是消極地存在著的。自然是永恒的,但它卻是無生命的;人生雖然短促,卻充滿了對生命的追索沉思,豐富著所擁有的每一天,由此消減了死亡的虛無。在他對生命進行反思扣問的那一剎那,他與永恒的自然取得了平等。

    在思考的瞬間,蘇軾是真切存在的。而他的思考與感受在后來人身上得以延續,他的生命也因之得以延續;作為個體的人,蘇軾是孤獨的,但由他和千千萬萬個體代代相傳構成的人類整體卻與時間共存。若能作如是想,蘇軾定會欣慰地微笑吧?
 
 
 
   10、宋詞中的明月似乎不及唐詩中來得豐盈。蘇軾除了那首《水調歌頭》,還有一首寫中秋的《中秋月》:“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相比之下,這首詞的影響力并不如《水調歌頭》。王安石曾經寫過:“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桿。”辛棄疾曾經寫過:“誰共我,醉明月?”然而都不及婉約派詞人柳詠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更為后人所熟知。

  唐詩和宋詞里的明月,是風花雪月的離愁,是紅燭高照的團圓,影影綽綽,嫵媚哀傷,逾越千年,積淀成深厚的文化底蘊,故鄉的月亮自比別處不同,中國的月亮自比外國的月亮不同,雖然頭頂上都是共那一輪明月。

 

 

    11、走出了曾經“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的家鄉,融入了城市生活。但卻記不清已有多久沒有好好看過月亮了。如今亮化工程已讓城市的大街小巷夜夜燈火通明,銀白的月光在彩色霓虹的映襯下早已黯然失色。人們甚至已經忽視了月亮的存在。每年似乎只有到了中秋,我們才會想起頭上這輪月,并會借月的名義把各種廣告推介做的鋪天蓋地。而隨著人類對未知世界認識的逐步加深,月亮已經撩開了神秘的面紗。我們知道了月球只不過是地球的一顆衛星,上面布滿環形山;它毫無感情,到處是死一般的沉寂。如今還有多少孩子知道嫦娥和玉兔,吳剛和桂花樹?我們所掌握的數據越來越精準,而千百年來對月亮的美好想象和浪漫詩意卻慢慢消失殆盡。不知道再過幾百年,當人類能夠自如的往返于地球和月球之間時,人們是否還會記得,在東方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曾有那么多的光彩華章因月而流傳,有那么多的文人騷客視月為知己,把月色融進了自己的血液里。到那個時候,還有什么能夠承載人類綺麗的想象,還有什么能夠激發詩人斑斕的文筆?早在千年前坡翁便感嘆道: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如果說這只是他對宦游羈旅,人世漂泊的慨嘆。那么在將來,人類將會在哪兒,又將以怎樣的心情來看月呢?

 

 

    12、 那些過去的故事已經成了不可言說的記憶,昨天在陽光下的愜意和夜里的恣意癲狂,即便沒有物是人非,也早已經不是那個感覺。“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盡管在過去的日子里曾經在很多地方做錯了,但也還自己討巧的說也曾經很認真的去做過,并將往昔深深的印刻在了腦海。不說曾經多么的美好,或者榮耀,至少且行且珍惜。

    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不能說生活就多么的美好,也不能下定論說就很糟糕,只是勉力自己努力加餐飯。希望彼此看來都越來越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看看書是我的一種努力,而能在讀書之余對生活和工作,對我們的經歷不斷的認識,也是我的一點小小努力。

 

 

   13、與你,比肩并立,望著對岸的綺麗繁華。江面倒映著斑斕的霓虹燈光,詭秘而奇幻,像命運的臉。

聽到你重重的呼吸,才覺得你的真實存在;嗅到你衣襟的曠野氣息,才相信你從塞外帶給我的驚喜。

這起伏的江水,這華麗的游船,這熙攘的人群,漸漸都融化在你如水的目光里。你的目光,像草原上掠過的清風般溫柔,我希望就是風中的一朵小黃花;你的目光,似流經草原的湖泊清澈,我甘愿就做湖里一條小小的荇草。

而你,卻安靜地守侯成山的姿態

我的心,已化成縈繞山間的白云了

 

和你,安然端坐,相望,中間隔著兩杯熱咖啡。天際,今夜明月人盡望,無盡惆悵獨惘然。前世,要修多少年,才能與我相遇?今生,要掬幾行淚,方可把你端詳?

我是你藏在心底的秘密,藏得那么深遠,如滄海,如洪荒。可早生的華發,泄露了你的悲傷。幾時再能這么觀月、讀心呢?

江風起了,長發紛亂,你伸手撫平亂發,卻撫平不了我心的哀傷。你的指尖觸到臉頰,冰冷,如今夜的月華。

你,一定要好好的啊”,這樣的叮嚀再三,我只有仰望明月,才能不讓熱淚流淌

 

就此告別吧,從此山長水闊,你獨自去行。還有誰關心你不喝咖啡的原由,還有誰在意你眼中剎那的悲涼。咖啡,是我戒不了的喜好;而我,竟成了你戒不掉的心疼

夜已闌珊,人已憔悴。相約嗎,明年此時此地再會?“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這世間,是有輪回的吧。”,你說。我相信。可我不言。知道嗎,不言之情,所以情之至啊

只是啊,只是,明日,我們又要隔了天涯。(懸崖百合

 

 


    14、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每一年中秋節的月亮都寄托著每個人美好的愿望和不同的思念之情。每逢佳節倍思親,漂泊他鄉的游子總會默默地凝視著圓月,讓一縷溫柔的月光,載著親人的問候,溫暖那孤獨、冰冷的心靈。當想著身處異地的彼此都同時望著明月,心里總有一絲慰藉。中秋總是那么特別,而中秋的月更有意義。何夜無月,但這夜的月亮不僅美麗、多情,還記載了千古以來文人墨士那永恒的感情,在悠悠的歲月中升華……

 

 

 

15、人們寄情于月,把酒問天,共祝美好人生,太平盛世。 靜靜徘徊于歷史的天空,美麗的神話故事總湮沒不了文人騷客對中秋的寄語。 “露從今夜起,月是故鄉明。”是對故鄉的思念。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是對親人朋友的思念。 “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是孤獨的寫照。 “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是對未來的迷茫。 “明月易近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是離愁別緒的真實表現。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是對羈旅生活的無奈。 “問嫦娥,孤冷有愁無,應華發。”是愁的化身。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對團圓的祝福。 “今夜明月人盡望,不知愁思落誰家。”是愁與思的結合。 “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然北望。”是寂寞的嘆息。 我無法改變嫦娥的思念,但我可以將祝福寄寓人間;我無法給予少女如花似月的臉龐,但我可以將美德灑向心靈;我無法滿足人們團圓的愿望,但我可以憑月寄思;我感動并理解文人的一片苦心,但我只能讓他們留傳百世。千年的情節,萬年的思戀,都只化作一輪高掛蒼穹的圓月,把幸福與團圓拋向人間,真心祝福祖國繁榮昌盛,人民健康快樂!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0:51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2 - 民初思韻 - 清末民初傳奇時代的發現   探討傳統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