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亦兮為鬼雄。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亦兮為鬼雄。

   [譯文]  身體雖然死了,但精神永不磨滅,永遠是鬼界中的英雄。

   [出典]  戰國  屈原  《楚辭·九歌·國殤》

   注:

   1、 《九歌·國殤》 屈原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敵若云,矢交墜兮士爭先。

   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

   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

   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亦兮為鬼雄。

   2、注釋:

      此詩是追悼陣亡士卒的挽詩。國殤:指為國捐軀的人。戴震《屈原賦注》:“殤之義二:男女未冠(男二十歲)笄(女十五歲)而死者,謂之殤;在外而死者,謂之殤。殤之言傷也。國殤,死國事,則所以別于二者之殤也。”

  操吳戈兮被(pī)犀甲:手里拿著吳國的戈,身上披著犀牛皮制作的甲。吳戈:吳國制造的戈,當時吳國的冶鐵技術較先進,吳戈因鋒利而聞名。犀甲:犀牛皮制作的鎧甲,特別堅硬。

  車錯轂(gǔ)兮短兵接:敵我雙方戰車交錯,彼此短兵相接。轂:車輪的中心部分,有圓孔,可以插軸,這里泛指戰車的輪軸。短兵:指刀劍一類的短兵器。

  敵若云:敵兵眾多如云。

  凌:侵犯。

    躐(liè):踐踏。

    行:行列。

  左驂(cān)殪(yì)兮右刃傷:左邊的驂馬倒地而死,右邊的驂馬被兵刃所傷。

  霾(mái)兩輪兮縶(zhí)四馬:戰車的兩個車輪陷進泥土被埋住,四匹馬也被絆住了。霾:通“埋”。

  援玉枹(fú)兮擊鳴鼓:手持鑲嵌著玉的鼓槌,擊打著聲音響亮的戰鼓。先秦作戰,主將擊鼓督戰,以旗鼓指揮進退。

  天時懟兮威靈怒:天地一片昏暗,連威嚴的神靈都發起怒來。天怨神怒。天時:上天際會,這里指上天。天時懟(duì):指上天都怨恨。懟:怨恨。威靈:威嚴的神靈。

  嚴殺盡兮棄原野:在嚴酷的廝殺中戰士們全都死去,他們的尸骨都丟棄在曠野上。嚴殺:嚴酷的廝殺。一說嚴壯,指士兵。盡:皆,全都。

  反:通“返”。

  忽:不分明。

    超遠:遙遠無盡頭。

  秦弓:指良弓。戰國時,秦地木材質地堅實,制造的弓射程遠。

    首身離:身首異處。

  心不懲:壯心不改,勇氣不減。懲:終止。

  以:且,連詞。武:威武。

  凌:侵犯。

  神:精神。

  鬼雄:戰死了,魂魄不死,即使做了死鬼,也要成為鬼中的豪杰。

 

 

   3、譯文1:

     手執吳戈銳呵身披犀甲堅,在車轂交錯中與敵人開戰。

  旌旗蔽日呵敵寇蜂擁如云, 箭雨紛墜呵將士奮勇向前。

  敵寇凌犯我軍陣呵踐踏隊列, 左驂倒斃呵右驂傷于刀劍。

  埋定車輪呵拉住戰馬,拿過玉槌呵擂動鼓點。

  戰氣蕭殺呵蒼天含怒, 被殘殺的將士呵散棄荒原。

  既已出征呵就沒想過要回返, 家山邈遠呵去路漫漫。

  帶上長劍呵操起秦弓, 縱使首身異處呵無悔無怨。

  真是英勇無畏呵武藝超凡, 你永遠剛強呵不可凌犯。

  既已身死呵將成神顯靈, 你是鬼中的英雄呵魂魄毅然。

    譯文2:

    手持吳戈啊,身披利甲,車輪交錯啊,短兵廝殺。
    旌旗蔽日啊,敵兵如云,將士爭先啊,亂射交叉。
    軍陣被侵啊,隊列遭踏,左驂慘死啊,右驂被扎。
    車輪深陷啊,絆住戰馬,揮動鼓槌啊,戰鼓猛撾!
    蒼天怨恨啊,神靈震怒,傷亡殆盡啊,尸橫荒沙。
    出征人兒啊,一去不返,野原茫茫啊,路途遙遐。
    身佩長劍啊,秦弓在手,身首分離啊,壯心無瑕。
    勇盈于衷啊,武彰于外,終顯剛強啊,不可凌加。
    身雖已逝啊,英靈永在,神魂剛毅啊,鬼雄堪嘉。

 

 

   4、“九歌”,原為傳說中一種遠古歌曲的名稱。《九歌》是一組祭歌,共11篇。《九歌》,中國古代詩歌集。《九歌》中的詩歌原為楚國民間在祭神時演唱和表演,屈原將其改編與加工,寫成格調高雅的詩歌。

   《九歌》相傳是夏代樂歌,屈原根據所祭祀神靈不同,共寫有十一篇,分別是:《東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東君》、《河伯》、《山鬼》、《國殤》和《禮魂》。其中《國殤》一篇專門用于祭奠在戰爭死去將士的英靈。馬承骕歸納《九歌》之作有五說,宗教歌舞、屈原自祭之辭、記事之賦、漢甘泉壽宮歌詩。

 

 

   5、這是《楚辭·九歌》中的一篇。《楚辭·九歌》是屈原據民間祭神樂歌的再創作。“殤”,指未成年而死,也指死難的人。“國殤”即是為國捐軀的戰士。此詩即是取民間“九歌”之祭奠之意,以哀悼死難的愛國將士,追悼和禮贊為國捐軀的楚國將士的亡靈。這首詩歌是祭祀保衛國土戰死的將士的祭歌,歌頌了將士的英雄氣概和壯烈的精神,對雪洗國恥寄予熱望,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的高尚感情。

  樂歌分為兩節,先是描寫在一場短兵相接的戰斗中,楚國將士奮死抗敵的壯烈場面,繼而頌悼他們為國捐軀的高尚志節。由第一節“旌蔽日兮敵若云”一句可知,這是一場敵眾我寡的殊死戰斗。當敵人來勢洶洶,沖亂楚軍的戰陣,欲長驅直入時,楚軍將士仍個個奮勇爭先。但見戰陣中有一輛主戰車沖出,這輛原有四匹馬拉的大車,雖左外側的驂馬已中箭倒斃,右外側的驂馬也被砍傷,但他的主人,楚軍統帥仍毫無懼色,他將戰車的兩個輪子埋進土里,籠住馬韁,反而舉槌擂響了進軍的戰鼓。一時戰氣蕭殺,引得蒼天也跟著威怒起來。待殺氣散盡,戰場上只留下一具具尸體,靜臥荒野。

  作者描寫場面、渲染氣氛的本領是十分高強的。不過十句,已將一場殊死惡戰,狀寫得栩栩如生,極富感染力。底下,則以飽含情感的筆觸,謳歌死難將士。有感于他們自披上戰甲一日起,便不再想全身而返,此一刻他們緊握兵器,安詳地,心無怨悔地躺在那里,他簡直不能抑止自己的情緒奔進。他對這些將士滿懷敬愛,正如他常用美人香草指代美好的人事一樣,在詩篇中,他也同樣用一切美好的事物,來修飾筆下的人物。這批神勇的將士,操的是吳地出產的以鋒利聞名的戈、秦地出產的以強勁聞名的弓,披的是犀牛皮制的盔甲,拿的是有玉嵌飾的鼓槌,他們生是人杰,死為鬼雄,氣貫長虹。英名永存。

  依現存史料尚不能指實這次戰爭發生的具體時地,敵對一方為誰。但當日楚國始終面臨七國中實力最強的秦國的威脅,自懷王當政以來,楚國與強秦有過數次較大規模的戰爭,并且大多數是楚國抵御秦軍入侵的衛國戰爭。從這一基本史實出發,說此篇是寫楚軍抗擊強秦入侵,大概沒有問題。而在這種抒寫中,作者那熱愛家國的熾烈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

  楚國滅亡后,楚地流傳過這樣一句話:“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屈原此作在頌悼陣亡將士的同時,也隱隱表達了對洗雪國恥的渴望,對正義事業必勝的信念,從此意義上說,他的思想是與楚國廣大人民息息相通的。作為中華民族貢獻給人類的第一位偉大詩人,他所寫的決不僅僅是個人的些許悲歡,那受誣陷被排擠,乃至流亡沅湘的坎壈遭際;他奉獻給人的是那顆熱烈得近乎偏執的愛國之心。他是楚國人民的喉管,他所寫的《國殤》,包括其他一系列作品,道出了楚國人民熱愛家國的心聲。

  此篇在藝術表現上與作者其他作品有些區別,乃至與《九歌》中其他樂歌也不盡一致。它不是一篇想像奇特、辭采瑰麗的華章,然其“通篇直賦其事”(戴震《屈原賦注》),挾深摯熾烈的情感,以促迫的節奏、開張揚厲的抒寫,傳達出了與所反映的人事相一致的凜然亢直之美,一種陽剛之美,在楚辭體作品中獨樹一幟,讀罷實在讓人有氣壯神旺之感。

 

 

    6、屈原的《國殤》抒發了對為國捐軀的壯士的緬懷和熱烈的歌頌,對楚國勇毅、尚武、剛烈、強悍的名族精神進行了飽含深情的贊揚,認為他們是當之無愧的國家英雄。屈原是楚國優秀文化的繼承發揚的最杰出的偉人,他是政治家,也是偉大的詩人,他通過激情澎湃的詩歌使得當時被視為荊楚蠻夷的楚國的文化與中原文化、齊魯文化相互影響,相互融合,成為了中華文化的堅實基礎。荊楚之地也不再是蠻夷之地,而是炎黃子孫文化的一部分。從此楚文化對中華民族的精神產生了怎么估量都不過分的影響,尤其是強悍尚武、抵御外辱的民風和為大義獻身的英雄主義精神,更是我們民族歷盡苦難,生生不息的堅強動力。所謂“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正是楚民族強悍尚武精神的寫照。而后來項羽兵敗烏江,拔劍自刎,而時人與后人仍然認為他是英雄,就明確反映了楚文化的影響。

  著名女詞人李清照在南渡后對南宋統治階級怕死偏安,不顧北方人民被異族蹂躪痛心疾首,憤然寫下了著名的“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鬼雄”之典系出自屈原的《國殤》。

  明末著名名族英雄夏完淳14歲隨父起兵抗清,17歲戰敗被殺,他在著名的《別云間》中寫道:“滿目山河淚,誰言天地寬……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相信我中華志士定能蕩平胡虜。“毅魄”一典也出自《國殤》一詩,可見其非同凡響的影響力。

  而近代于右任老先生的《國殤》,繼承了先賢對為國捐軀的亡靈的禮贊,讀來令人激憤不已!中華名族抵御列強,抗擊八國聯軍,以及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無不是屈原以來的楚民精神所譜寫的壯烈篇章。

 

 

    7、我靜靜地站在江岸邊的荒草叢中,盯著眼前的一潭清水。水面不見一絲兒的漣漪,天光云影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畫,倒映在水底,泛著幽藍色的光彩。河床黝黑的泥沙像是沉到了天外,潔白的云朵和蔚藍色的天幕,飄在河床與水面之間。一灣清澈見底的江水,看起來似乎無限深邃,從水底可以穿過那片亙古的時空,走進2300年前山河破碎的楚國,去追趕一個長發飄飄的凄苦身影。

    河堤不遠處立著一塊水泥碑刻,枯黃的冬茅草烈烈地蓬起,隨風搖曳著寂寞的荒涼。拂去歲月的煙塵,鮮紅的字跡告訴人們,這兒就是當年屈原投江的地方。

     “河泊潭(又名屈潭,沉沙港),戰國時代的愛國詩人屈原,目睹楚國危亡,痛不欲生,遂于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五日,在此投江殉國。”

      五月端陽前后的汨羅江,不會像現在這般清明。進入雨季,鉛色的天空低沉沉地籠罩大地,天地間總是霧蒙蒙濕漉漉的。密集的烏云夾帶著暴風雨像一條狂龍從大山深處竄了出來,張牙舞爪在廣袤的鄉野田園橫行肆虐。溪流溢漫,山洪陡漲,往日如少女般清純溫順的汨羅江,一夜之間會變得粗暴強悍起來。渾濁的江水翻滾著白沫,飄浮著枯枝荒草,猛烈地沖涮著兩岸的石壁河坎,摧枯拉朽一路裹挾西去。狂風暴雨過后,翠綠的山林蒸騰起淡淡的薄霧,涼濕的風不時攪起一場細雨,使人覺得就像是在汨羅江水中行走,周身浸潤在無邊的水世界。江岸邊的一切,仿佛剛剛從江水里爬出來,來不及抖落細碎的水珠,灑下一路濕淋淋的印跡。五月初五,和七月初七一樣,也算是農歷中一個特別的日子。汨羅江人每年相約在這一天,家家戶戶將門頭插上清香的艾葉,把四處彌漫的瘴氣堵截在門外,驅邪避災。采來松針、菖蒲、夏枯草,燒上一大鍋黃糊糊香噴噴的百草湯,人人沐浴更衣,強身健體。然后駕舟行船來到汨羅江上,帶上粽子、鹽蛋等祭品向水中拋灑,祭祀汨羅江神,祈求全家人平安地度過瘟疫流行的惡月。

    流放沅湘棲居玉笥山已是九年的屈原,對楚地的鄉俗民風有一種特別的親近感。巫師們載歌載舞,祭祀遠古的神鬼,古亢的樂歌代表神鬼來表達來自魂靈世界的對話,曾經何其強烈地震撼他的心靈。他禁不住淚流滿面,哼楚曲、記楚詞,握筆整理出不知在民間傳唱了多少年的《九歌》。神話傳說中的湘君、湘夫人,活靈靈地在水中起舞,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凄美的愛情令人一詠三嘆。尤其是那驚天動地的國殤,戰士們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敵若云,矢交墜兮士爭先。這種奮勇殺敵、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正是: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怪不得千百年后,腥風血雨中總有楚人登高振臂一呼。

 

 

    8、2009年10月24日下午2時許,在荊州寶塔河江段江灘上的兩名小男孩,不慎滑入江中。正在附近游玩的長江大學10余名男女大學生發現險情后,迅速沖了過去。因大多數同學不會游泳,大家決定手拉著手組成人梯,伸向江水中救人。

  很快,一名落水男孩被成功救上岸,另一名男孩則順著人梯往岸邊靠近。就在這時,意想不到的一幕發生了:人梯中的一名大學生因體力不支而松手,水中頓時亂成一團,呼喊聲一片。這時,正在寶塔河100米以外的冬泳隊隊員聞聲趕來施救,冬泳隊員楊師傅、韓師傅、魯師傅等人陸續從水中救起6名大學生,而陳及時、何東旭、方招等3名大學生卻消失在湍急的江水中。

  事發后,長江大學領導迅速趕到現場,當地消防、海事部門也相繼趕到組織搜救。由于該處地處江水回流區域,水流湍急,坡陡水深,淺處有四五米,最深處達十幾米,經過1個多小時搜尋,陳及時被打撈上岸,醫護人員現場進行全力搶救,終因沉江時間過長,未能生還。至下午5時50分許,另外兩名大學生的遺體也被打撈上岸。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亦兮為鬼雄。

 

 

   9、自古有云,忠孝不能兩全,積弱之國,民如草芥,沒有國哪有家。“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成既勇兮又以武,終鋼強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做為在和平時代生長的我們,有時,總會以為是教科書在將英雄拔高,可是,真正的英雄,卻在不經意間,這么真實地站在了我們的面前,讓我們為自己卑瑣的想法而無地自容。

 

 

   10、來到位于中緬邊境的極邊第一城--騰沖,慕名瞻仰了當地的“國殤墓園”。望著60多年前中國遠征軍為國捐軀的近萬名抗日英烈的墓碑,仍按著戰斗序列,軍、師、團、營、連、排、班的編制,隊列整齊地矗立在邊關來鳳山,那久逝的硝煙和吶喊,仿佛又在眼前飄過,又在耳邊震響。山風吹來,松濤低吟,如同屈子誦起那不朽的千古名篇--《國殤》:“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

    一團熾烈的愛國情在人們胸間充盈,一股悲壯的英雄氣從人們心底升騰。

 

 

   11、又到了清明時節。

在這個令人心情沉重的日子里,我深情緬懷那些為抵抗日寇侵略而為國捐軀的抗日烈士!

是他們,用自己的生命捍衛了中華民族的民族尊嚴;

是他們,用自己的生命捍衛了人類的尊嚴。

抗日戰爭中,國民革命軍和.#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的陣亡將士,就達150萬之巨。

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革命軍抽調20萬精銳官兵組成遠征軍,奔赴緬甸、印度戰場。從19423月至8月初,遠征軍在緬甸、印度和中國云南西部屢挫敵鋒,以傷亡6萬多人的代價,阻敵于怒江,使日軍從緬甸進攻我西南大后方的企圖徹底破滅。

1937年至1945年,國民革命軍發動大型會戰22次,重要戰斗1117次,陸軍陣亡、負傷、失蹤3211419人;空軍陣亡4321人,毀機2468架,海軍艦艇損失殆盡。僅少將以上軍官陣亡95人(41 日新華社)。

所有為中華民族的民族尊嚴和民族利益而英勇獻身的抗日烈士,都是偉大的民族英雄!

我向所有為了中華民族的民族尊嚴和民族利益而英勇獻身的抗日先烈鞠躬!不論他們生前屬于哪個黨派,擁有什么樣的價值觀,出身如何,縱然他們當過響馬、胡子,只要他們用手中的“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他們就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他們都是值得我們追念的民族之魂!

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民族,其內部都有各種各樣的社會矛盾,從而形成種種社會集團,這些社會集團,利益不同,追求各別。中華民族自然不能例外。但不論怎樣,只要他們在民族危亡的時候能夠戮力同心,共同捍衛中華民族的民族尊嚴和民族利益,他們就都是中華民族的的民族英雄,都是中華之民族驕傲!

在這個心情沉重的清明時節,我無限緬懷我們的民族英雄——抗日先烈,我以無比崇敬的心情向他們鞠躬致敬!

與此同時,我對那些在民族危亡當頭而喪失民族大義的民族敗類表示我極大的輕蔑和憤恨!

在這些敗類當中,有的是擁有實力卻置民族危亡于不顧,專門為一己之私利而保存實力,坐山觀虎斗,以坐收漁翁之利;

有的是公然出賣民族利益,與倭寇沆瀣一氣;

有的是與狼共舞,虐害自己的同胞;……

這些敗類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書寫了極為不光彩的一頁,中華民族的子子孫孫將永遠唾罵這些敗類!

抗日犧牲的烈士們,安息吧!

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

 

 

12、1940年2月23日,縱橫東北大地、讓日寇心驚膽寒的抗日名將楊靖宇將軍,在敵人重重包圍下,終因彈盡糧絕,射出最后一粒仇恨的子彈,流盡最后一滴血,殉國于白山黑水。犧牲前,他已斷糧半個多月,只剩下孤身一人,卻仍在零下30多攝氏度的冰天雪地里頑強堅持戰斗。犧牲后,日軍把楊靖宇將軍的腸胃切開,看到的只是草根、樹皮和棉絮。

  在偉大的抗日戰爭中,涌現出了千千萬萬楊靖宇這樣的民族英雄,有威武不屈以身殉國的趙尚志、趙一曼、吉鴻昌,有與敵人血戰到底的左權、彭雪楓、李林,有與日月同輝的狼牙山五壯士,有氣壯山河的八女投江,有驚天地泣鬼神的劉老莊八十二烈士,有讓日寇聞風喪膽的回民抗日英雄馬本齋,有英勇捐軀的小英雄王二小等等,舉不勝舉,可歌可泣。詩人屈原在其名篇《國殤》里熱情謳歌陣亡的英雄:“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這也是對抗日英雄們的最好寫照,而英雄們頑強不屈的英雄精神,又為詩人這段名言賦予了新意。他們就是勇武剛強,融國魂、軍魂、民族魂為一體的偉大民族英雄。

 

 

    13歷史總是站在勝利者的一方的,站在選擇的關口,沒有人能預料未來的走向, 正義與良知不是在事后評斷功過, 而是在選擇的瞬間,誠實的面對自己的良心,對待別人就像對待自己。那些說為了多數人而犧牲少數人的偉人,潛臺詞都是為了極少數人而犧牲大多數人,而那極少數的人是誰?大家都心知肚明。幾片廢墟和幾個荒墳散在地上,映以淡淡的血痕,人們都在其中咀嚼著人我的渺茫的悲苦。但是不肯吐棄,以為究竟勝于空虛,各各自稱為“天之謬民“用以作咀嚼著人我的渺茫的悲苦辯解,而且櫟息著靜待著新的悲苦到來。新的,這就使他們恐懼,而又渴欲相遇。這些良民就是統治者所需的。沉默的大多數人,屈從于強權的淫威,沒有他們的一分堅持, 人世間少了多少智慧的光輝!非但沒有推動社會的進步,反而是扼殺了社會的進步,實在是辱沒了“士”的稱號。

     這樣說并非重唱民本思想的老調,其實百姓們心中所系,便是有一口安穩飯吃,誰當權、誰主政,于他們都是一般。改朝換代也好、吊民伐罪也好,這些都是王公大臣的事。誰能讓大家吃得飽,孩子平平安安長大,閨女穩穩當當出嫁,誰便是孔子周公。便算異族占領國土,只要能讓百姓安居樂業,有飯吃,有衣穿,也能是百姓心中的好皇帝。所以只要朝廷能喂飽大多數的人,便能任意殺戮小部份的人,不管手段多么無情殘忍,老百姓也會視若無睹。真正的"士"堅持的在現在看來也許是頗無聊的事,如宋的濮議,如明的大禮儀,小皇帝該怎么叫他親生的父母,該怎么稱呼他過繼而去的父母(前任皇帝死后無嗣,以另支皇裔為嗣) ,就值得萬千朝臣與士子拋卻了身家性命去爭執。在歷史的前進過程中,或許沒有直接而明顯的推動作用,但做為"社會良知"而言,在某種意義上反而是更珍貴的。大是大非之前,并非拳頭大小、人多人寡便能左右。皇帝也好、百姓也好,都不能折其分毫,不相信法律、不相信上天的主持,唯用一張口、用一支筆,履行心中的正義。

     黑格爾說:"凡存在的必定合理",同理----對存在的指責與反抗亦是合理的!因這"理"指的是事理,而非真理!堅持正理,秉持正道也正是士之良心所在! 荀彧、崔琰、毛階之可貴,就在于此。認同正義,就盡量要求自已立身存世在這滾濁的亂世中能不要失去或偏差了自己的道路! 士之所在,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對真理之向往,雖九死其猶未悔。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能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天時墜兮威靈怒 嚴殺盡兮棄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 首身離兮心不懲
     誠即勇兮又以武 終剛強兮不可凌 身即死兮神以靈 魂魄毅兮為鬼雄

 

 

   14、被世人送上神壇的人物不多,直到今天,這些人早已代表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品格,作為一種文化的深厚積淀,凝結在人類歷史與文明的骨髓中。在不斷變化的人類社會,這些早已經脫離歷史,不斷被神化了的人物,將成為永恒不變的定式,構建成“人格長城”,黑風吹不倒,濁浪沖不毀的。  

    世人終究信仰精神永存,希望不滅的。信仰是報晨的大鳥,它常在黝黑的夜里為曙光的到來而謳歌;信仰是輝煌的光波,它能引導著人類不斷地進行著自我完善。記得《山海經*海外西經》中記載了一個神化:邢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即使頭顱被砍掉,無頭的尸體也決不會倒下,而要作勇士之舞。即便頭顱被無端的砍掉,岳武穆的眼睛依然亮著,這世上萬事萬物陰陰陽陽生生死死興興衰衰出出入入來來往往熙熙攘攘沉沉浮浮無不凝聚在美丑二字上,若要知美丑,這雙眼睛能給以最為客觀公平準確的回答。  

     雨果說:“真理、光明、正義、良心,這就是上帝。上帝如同白晝……我的凡眼很快就要閉上了,但是我精神的明眸將一如既往地燦如朝霞。”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4:51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2 - 民初思韻 - 清末民初傳奇時代的發現   探討傳統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