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網絡時代的人文思考

>>>  技術話題—商業文明的嶄新時代  >>> 簡體     傳統


  [中圖分類號]G7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8744(2001)03-0060-03
  迄今為止,在人類歷史上還從來沒有一項技術及其應用像互聯網發展那么快速,對人們的生活方式、勞動方式、思維方式、交往方式產生如此深刻的影響。隨著高度信息化的網絡時代的到來,人類將跨入網絡化社會,走向新的文明——網絡文明。以信息傳播技術為支撐的網絡,將成為未來社會內部聯結的紐帶。互聯網將世界上各個國家和地區聯為一體,形成“地球村落”。互聯網不僅是信息傳播技術的代名詞,而且將給人類提供一種以信息數字化為標識的嶄新的生活方式,它已超越了純技術的界域,在世界范圍內成為一種文化現象。網絡技術帶來的變革勢不可擋,代表著人類發展的新的走向。然而,這是否代表著新的文明的全部,是否代表人的全部生活和需求,卻很值得質疑。因為只要人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網絡技術與其它的科學技術一樣,在給人類社會帶來積極作用的同時,如果使用不恰當也會帶來負面影響。此外,網絡技術的空前成功,導致IT業比以前的任何產業都更商品化、更功利化,也很容易使“科技至上”觀念油然而生,人的社會價值和精神生活將面臨著由人制造的機器的挑戰。網絡技術對社會文化發展所起的作用,越來越成為人們共同關注的問題。
  一、網絡技術使知識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資本
  將知識作為經濟增長的資本,是人類經濟發展史上的一場偉大革命。在長達幾千年的農業社會里,創造社會勞動財富的主體是農民,勞動者主要依靠自己的體力和手工工具與自然界作斗爭,從事農業生產活動。其生產形式主要是自發的單家獨戶的生產方式,所創造的財富也極為有限。在幾百年的工業社會里,創造社會財富的主體是工人,勞動者的生產工具發展為以工具機、傳動機和動力機為主的機器體系,使人的體力得到延伸,功能得到放大,從而大大增強了人類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但是,創造財富的手段主要是資本和勞力,勞動財富變為原料和工業產品。雖然在工業社會里人們創新性勞動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非創新性勞動時間和勞動量遠遠大于創新性勞動時間和勞動量。許多人依然干著十分繁重的體力勞動,難以擺脫資本和機器的奴役。
  網絡時代這一情況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網絡技術把個人計算機從過去的主機—終端的等級模式,轉向互聯網模式,產生出創造財富的新典范。網絡社會的主要挑戰就是要開發利用信息的技能和社會性知識。在網絡社會,勞動者是掌握信息資源的網民,所使用的重要工具是由計算機控制的智能化的機器體系,勞動對象主要是人們開發創造的取之不盡的信息資源。在那里,勞動與知識的結合達到新的水平,知識成了人們最重要的財富,是發展經濟的最重要的資本,創造性勞動成為人們勞動的主要方式,生產的是高知識含量和高附加值的產品。這樣一來,作為人類生活最主要的活動,即物質資料生產有可能開始產生質的變化:人們不僅僅只是從事體力勞動,更重要的是他們也從事精神勞動;這種勞動既是生產勞動,同時又是文化活動;人們不單單為了謀生而勞動,更多的是他們在勞動中追求著自身的發展。
  二、網絡技術帶來教育文化的革命
  教育文化一直是人文主義者關心的主題。它直接關系到國民素質和人的全面發展。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過程中,社會成員只有掌握一定的自我謀生本領,才能適應現代社會生活。但是,傳統的教育過程始終圍繞著家庭、學校、工作單位及所處的社會圈子進行,個體成員在所處的社會群體或社會組織中通過學習社會文化、積累社會知識、發展個性來完成個人的社會化進程。因此,其個性傾向、個性心理及行為方式受所處環境和文化的制約,具有明顯的地域性特征。
  網絡技術的應用將電話、電報、廣播、電視等傳統的大眾媒體與先進的衛星、光纜、電腦通信手段相結合,構成跨越地域最廣的全球信息傳媒。不同民風民俗、不同宗教信仰、不同國家種族、甚至不同語言文化都可以在共同的網絡空間中發展。隨著網絡在世界范圍內的延伸,多元化和多樣化的民族文化流動于地球的每一角落。通過網絡化運程教學手段,我們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向社會成員適時傳播全人類優秀文化遺產和最新科學技術成果,幫助社會成員在一個比以往更加寬泛的社會環境中學習和積累知識。
  過去的傳統教學方式,要求教師和學生必須在同一地點同一時間會合,這就需要一定的成本,而且對在職人員的學習帶來困難。而網絡技術的應用可以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無論你是在城市還是在農村,不同地區的人們可以享受同樣的教育。比如,網上的遠程教學,學生可以自主選擇,自動進行訪問人次的統計、征集反饋意見,有利于開展學校與教師之間的競爭。總之,學校通過網絡教育可以創造出一種新的文化——全社會的高水平的文化素質和平等觀念。
  三、網絡技術有利于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資源和環境問題一直是傳統的工業經濟的兩個值得人們深刻反思的問題。傳統的工業經濟存在著一個巨大的悖論:一方面它使經濟取得高速增長,從而極大地改善人們的物質生活;另一方面,它又使人們承受巨大的代價,那就是資源的日益減少和環境污染,這不僅影響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而且還嚴重危害人們的健康。傳統產業值得深刻反思的地方在于,它所走的往往是一條不可持續的道路。要擺脫傳統產業所帶來的困境,唯有進一步加強人類自身的責任,通過大力發展和依靠高新技術走可持續發展道路。而網絡技術的應用則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特點。
  首先,網絡技術大大降低物質消耗。利用電子計算機網絡技術對實際經驗進行模擬,用模擬的經歷來取代真實試驗,從而減少對材料和能源的物質消費和浪費。通過互聯網技術提供的信息服務,從而減少不必要的紙張生產消費以及對辦公室、樓房、運輸等需求。這些都體現了網絡技術對降低物質消耗方面的巨大潛力。
  其次,網絡技術通過優化社會生產要素減低資源消耗。網絡技術是通過提高信息的流動速度和處理速度,來增強人類判斷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它與勞動者、勞動工具和勞動對象結合在一起構成現代生產力的基礎。社會知識信息與勞動者相互作用,提高了勞動者的素質、生產技能、管理水平和決策能力。大量信息的開發和利用在一定程度上逐步代替了傳統觀念中社會的基本資源——人力、資金、物質。
  再次,網絡技術可獲得更大的經濟收益。據美國研究機構預測,2001年全球上網人數將超過10億。2000年全球通過網上進行交易總值達6600多億美元。到2004年將會超過6萬億美元,市場潛力無可限量。盡管近年來,世界網絡經濟的發展出現較大的波動,但總體來講,以網絡經濟為核心的經濟仍然堪稱一枝獨秀,其經濟增長和股票指數在眾多大企業中名列前茅。網絡經濟已成了推動世界經濟持續發展的新的增長點。
  四、網絡技術為人的自身發展開辟廣闊前景
  首先,網絡技術有利于提高人的思維創造性。從發展思維的智力角度來看,在計算機網絡時代以前的技術,無論是手工工具、機械工具、電力技術,其功能大多是擴展人的體力,是人對自己延長的肢體協調動作的訓練過程。在這種基礎上形成的思維方式,往往是重經驗知識面向過去的思維方式或面向現實的思維方式。但在計算機網絡興起后,計算機網絡技術擴展的是人的感覺器官、神經系統,尤其是思維器官。它的功能是提高人的感覺能力,增強人腦的記憶力與計算的速度,放大了屬于人的自身的思維智力,從而使人類提高了接受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從提高思維的創造性角度來看,在計算機網絡興起后,人與計算機結合所形成的人機共生的非線性交互網絡思維方式,已經表現出在認識和思維方式上一些新的特點。人機作為系統認識主作,它的功能不等于人機功能線性的簡單相加或人腦在認知、思維速度和廣度上量的增長,而是具有某種整體特征和共生效應,認識主體通過網絡,在實現與他人的智慧碰撞中不斷超越自我,創造新的知識。網絡時代知識創新速度的加快,知識更新周期的大為縮短,使人的主體性得到前所未有的拓展。
  其次,網絡技術以新的交往方式擴寬了人們的社會聯系。長期以來,時空障礙一直是限制人們交往的主要障礙,傳統式的交互對話、學習、激勵、糾錯、評價等被動必須使思雄主體先見面,但受到時間地點的限制,思維的速度、廣度和深度不可能適應社會快節奏變化特點和知識經濟不斷創新的要求。而網絡社會的人們卻可以跨越千山萬水,突破地域空間的限制,讓整個地球變成一個小小的村落,真正實現了“我們的朋友遍天下”。傳統的社會交流的最大障礙在于人的差異性,即社會地位的懸殊,生活方式的不同,文化層次的高低等等,往往成為阻礙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因素。網絡交往則消除了上述因素的困擾,同時成功的網上交往可以增強人的自信心,有利于提高主體的參與意識,有助于人們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的提高。
  再次,網絡技術使人類生產勞動的自由度大大提高。在網絡化的進程中,計算機的應用,使人的勞動方式發生很大變化,人們不僅從體力勞動而且從腦力勞動中更大地解放出來,獲得了更多的自由。計算機網絡使勞動者通過智能化的生產工具同勞動對象打交道,直接參與現場實踐活動的人似乎越來越少,這恰恰是作為主體的人的理性、智慧高度發展和自由自覺的表現。傳統社會工業化的基礎是大規模、成批量生產,它要求管理的集中化、標準化,整個社會隨機器的節奏而跳動。在這種狀態下,人只能是在一般意義上成為主體,發揮主體性作用,而個體淹沒在群體之中,個體的自主性、創造性難以發揮。網絡在社會勞動方式上實現從集中到分散、從共性到個性的轉變,這無疑將促進人的自身發展。
  五、網絡技術帶來的消極文化及其防范
  必須指出的是,網絡技術所培植出來的文化,不全都是積極的,也有消極的一面。主要表現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網絡化會給各種色情和暴力文化以及犯罪等提供機會。隨著計算機網絡深入到人們日常生活之中,為人們越來越多地熟知和了解,網絡世界所產生的各種各樣社會問題也開始大量地暴露出來。如各種各樣非理性化的、病態的行為如網絡病毒、網絡犯罪、網絡黑客、網絡色情等,嚴重危害社會信息系統的正常運作,威脅或破壞網絡信息設施的安全。據美國紐約市互聯網中心的調查,僅1998年就發生了4200起網上商業欺騙、偷稅漏稅案件,涉及金額達58億美元。在互聯網上制造網絡“病毒”,使大量計算機不能正常運行。自1987年以來,全世界已發現超過48000多種電腦病毒。最近,國際互聯網聯盟發表的調查報告指出,目前當務之急應是迅速將網絡經濟納入法制化的軌道,通過法律手段抵制和根除網上不良傾向,防止歹徒利用網絡危害國際經濟和正常生活秩序。
  第二,網絡化容易造成人們過分依賴網絡而成為網上寄生物。隨著網絡化程度的提高,將會使人類的幾乎所有的生產活動,以至人們的日常生活都高度依賴計算機網絡系統。只要網絡系統中的一個環節出現故障,靠網絡組織起來的正常生活秩序也將會全面癱瘓,以至無法生存。人類既是網絡的創造者,又是網絡的寄生物。此外,網絡化最突出的特點是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消除了人們異地交往的時空障礙。由于網絡造就的“虛擬現實”可以寬容地接納任何階層的人員,使人們感覺無比自由、安全和舒適,因而人們更加喜歡利用虛擬的“人機交往”替代現實的“人際交往”。但長期下去,人們便可能過分依賴技術器具,沉迷于隨心所欲的“網絡空間”,回避人在現實生活中的種種感受,混淆了“人機關系”和“人際關系”概念,最終付出的代價是喪失了人性化的生活能力。因此,在現實生活中人們應更多地加強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開展豐富多樣的社區活動,提高對現實生活的吸引力和滿意,減少對互聯網的過分依賴程度。此外,我們還有必要對網絡進行科學的管理和規范,使網絡社會遵循一定的規劃,利用社會法規對主體有關網絡社會心理及其行為進行調整,最大限度地化解網絡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第三,網絡可能會造成世界文化多樣性的喪失。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目前英語主導著互聯網。在互聯網上,英語內容的信息占了90%以上,法語信息占5%,而漢語信息所占不到1%,這顯然不能全面反映世界文化的多樣性。語言是人類信息交流的重要的和基本的載體,語言的形式、類型和結構往往影響到信息內容的傳播和接受。英語網上霸主的地位,直接威脅大批的非英語語種特別是小語種的生存。因為如果你想上網獲取網上信息,你就必須好好學習互聯網上占主導地位的語種——英語,反過來,英語世界的人們則沒有學習其他的語言必要。網上語言競爭的結果,最終將可能會導致小語種的消亡。一種語言或文化的失落,意味著作為一個整體的人類文明的某個組成部分的消失,如何有效保護世界語言文化的多樣性,成了擺在人類面前的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
  總之,在網絡技術發展過程中,我們要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既要充分發揮網絡對人類發展的有利方面,也要抑制和消除不利的另一面。科技可以給人類帶來進步,但也要防止它使人類造成異化。只有網絡盡可能人化,才能符合人類發展的需要,人的本質和社會的本質才能得以保持和發展。
《探求》廣州60~62G0文化研究林明20012001隨著以網絡技術為代表的新科學技術革命的興起,網絡對人們的生活方式、勞動方式、思維方式、交往方式必將產生重大影響。一方面,網絡促使知識價值的革命,知識成為經濟的最重要資本;網絡帶來教育方式的變革,使真正的全民素質教育成為可能;網絡的應用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物耗,有利于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網絡的“虛擬現實”還有助于人的個性化發展。另一方面,網絡的不恰當應用也會產生負面效應。因此,在網絡發展過程中,我們既要充分發揮網絡對人類發展有利的方面,也要抑制其消極影響。網絡/虛擬現實/知識/個性化林明 廣州日報社 作者:《探求》廣州60~62G0文化研究林明20012001隨著以網絡技術為代表的新科學技術革命的興起,網絡對人們的生活方式、勞動方式、思維方式、交往方式必將產生重大影響。一方面,網絡促使知識價值的革命,知識成為經濟的最重要資本;網絡帶來教育方式的變革,使真正的全民素質教育成為可能;網絡的應用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物耗,有利于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網絡的“虛擬現實”還有助于人的個性化發展。另一方面,網絡的不恰當應用也會產生負面效應。因此,在網絡發展過程中,我們既要充分發揮網絡對人類發展有利的方面,也要抑制其消極影響。網絡/虛擬現實/知識/個性化

網載 2013-09-10 21:18:04

[新一篇] 對網絡時代政務文件公開的思考

[舊一篇] 微觀信息經濟學的理論與應用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