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時代的文化

>>>  技術話題—商業文明的嶄新時代  >>> 簡體     傳統


  1969年,美國國防部出于軍事科研目的建立起了一個簡單的網絡,由4臺計算機組成,免費上網。這項源于軍方的科技,后來卻影響了整個人類的歷史文明進程,同時也對我們的文化產生了強烈的影響。開始因特網只是和計算機連在一起,漸漸就能傳輸文字和音像圖文了。不僅如此,因特網上可以打電話直接發傳真和電子郵件了,速度之快只需幾秒鐘!
      電子圖書挑戰紙制圖書
  曾幾何時,擁有書房還是大多數中國文化人的夢想。夜半舉燭品茶賞書、紅袖添香,古老的中國讀書人的生活其樂無窮。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發展的突飛猛進,有人預言說,書將會被電子碟書代替,文人的書房也將從此消失,被裝進電腦里!
  果真如此嗎?在人類漫長的文明歷史長河中,人類記錄、交流、傳播文明信息的載體和方式已歷經數次變革。從結繩記事到甲骨文、竹筒、絲帛書文,到最終發明造紙術、活字印刷、鉛字印刷造圖、電子技術排版印刷,人類在一次次的進化中不斷修正、完善著自己。多年來,人們關于“讀書”這一概念完全是與紙張聯系在一起的。但隨著信息時代、網絡時代的來臨,紙張圖書作為傳播文化的傳統方式已顯得力不從心,電子碟書順理成章地在我們的生活中出現了。
  試著比較一下傳統圖書和電子碟盤,后者的好處是顯爾易見的:幾十斤重的《二十五史》和《資治通鑒》、《四庫全書》、《全唐詩》等大塊圖書,用數張磁盤就可以全部代替并放進口袋里去。從此不用再爬高爬低四處在書架里耐心查找所需參考書,如果有碟書,只需把那張細薄的碟書放進電腦,手指尖輕輕敲打鍵盤,接著鼠標上下移動,便可查詢到任何一本書中的某一版,不管您是近視眼還是老花眼,您可以自由將書中文字放大放,多便利喲!千萬冊圖書所占用的空間一下子被濃縮到一個小抽屜里去,這難道不是一個奇跡嗎?您不用再為房間小藏書多而煩惱,也不用再曬書防潮、買衛生丸防蟲蛀書,也不用再四處來回到圖書館查資料,您只需打開電腦,便可以直接從網上進入圖書館的網站,直接找到您所需要查詢的書,這該有多省心!
  在電子網絡時代里,圖書有那么多的弊端:容量小、占用空間大、復制困難繁瑣、耗費森林資源、污染環境、難以保存等等,傳統圖書只能記錄文字和插圖照片,而電子碟書可以集圖像、文字、聲音于一體,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動感視聽一體的世界。相比而言,圖書的魅力就大大不如電子碟書了。碟書便于交換、傳媒、攜帶,據稱它的保存時間長達60-100年之久,反復使用也不會出現磨損。把書房裝進電腦或讓書房消失這一預言正逐漸成為現實。
      計算機會寫小說
  毫無疑問,電腦網絡時代的來臨,讓每個普通人成為作家的可能性達到100%!據英國的《衛報》報道說,美國倫塞勒工學院的布林斯喬德教授和他的同事們研制成功了一套能夠寫作一篇完整小說的計算機軟件系統。研究過程歷時8年,耗資達30萬美元。
  布林斯喬德教授指出,通過將特定的小說主題轉換成相應的數學算法可以“教會”計算機寫作。“教會計算機寫小說,比教令計算機下國際象棋更有著于計算機人工智能的研究,因為計算機下棋只涉及到對簡單符號的控制,而計算機寫小說所需要的‘敘述’和‘組織故事’的能力更能接近人類數據結構的本質。”據稱,這一電腦小說講述了一位教授同自己帶的博士研究生之間發生的故事,情節復雜曲折語言幽默風趣感人,發表在一家刊物上。引起了眾多讀者的興趣和關注。布林斯喬德還說,目前先進的電腦棋手已可以擊敗國際象棋冠軍,但計算機在寫小說方面將永遠無法與卡夫卡普魯斯特等小說大師比肩。“因為我們的研究只是剛開始,這是一件奇妙的有意義的研究。當然,我和助手們會更有信心干得更漂亮。”
      每個人都能成為作家
  在電腦網絡時代里的寫作方式也發生了驚人的變化:作家在自己的電腦上寫作時,讀者可以通過互聯網同步閱讀作家在寫作中的每一段每一句,甚至可以馬上與作家進行交流,對作家走在寫作中的小說提出異議、建議,彼此能夠就小說中的情節、人物、命運和語言進行交談溝通。作家可以根據讀者的意見決定是否刪改整個小說。如果作家和讀者各執一見互不相讓,那么作家可以繼續寫自己心目中已經構思好了的小說,讀者也可以在網絡上按照自己的想法改寫或續寫作家的小說。彼此互不干擾卻又可以參與對方的寫作,并可以在寫作中征詢別人的想法,邀請十幾個人同時參與寫作同一部小說,這種感覺實在是妙不可言!
  機靈聰明的小說家往往會先行一步。比如有人苦于小說無法出版,自己把小說拷到了自己在因特網上的網址上,并實行收費制度,居然也能大賺一筆,吸引成千上萬的網友前往網址上拜訪觀看,既掙到了錢又滿足了自己當作家的虛榮心。中國第一部上網的小說是《鑰匙》。目前,中國的20%的報紙雜志都上了網,以便加強與作者、讀者的溝通,進一步把報刊雜志辦好,更好地為讀者服務。
  我國的第一張光碟圖書于1991年問世,1994年達到12種,1997年出版就猛增到1025種,復制量高達750多萬張,年增長率已連續幾年超過200%。電子出版單位發展到41家,參與電子出版物的企業多達160多家。
      電視、電話、電腦三合一
  傳統的電話網、有線電視網與電腦網原來是各跑各的道,各吹各的號。因特網的發展將傳送模擬信號和傳送數字信號融合成一體。作為這三種網絡終端的電話、電視和電腦也在同一血脈下出現了融合,從而出現了“大終端”的概念,迎接電視、電腦、電話三合一的時代也成為了熱門話題。
  在這種形勢推動下,一些報刊雜志干脆在網終上推出了電子版,將每天的報紙、每期的雜志全部輸入網絡中,直接面對網絡讀者。比如武漢的《今日名流》雜志、貴陽的《山花》文學月刊、海口的《天涯》等雜志都可以在網絡上直接查閱。一些率先使用電腦寫作的作家,在作品寫好后直接通過網絡用傳真卡把作品輸入到約稿的雜志社的電腦上,雜志上的編輯將作品存盤后直接在電腦屏幕上進行修改,再直接把定好的稿子傳到印刷廠的電腦終端上,打印裝訂成雜志。作家省略了報紙、打印、郵寄等繁瑣的手續,寫作不再是一件勞累的事情兒。如果不愿意敲電腦的鍵盤,您可以選擇書寫輸入或口音輸入等多種方式進行寫作,這對一直是以筆和紙張寫作為職業的作家學者難道不是一次嶄新的“革命”嗎?
  更令人激動的是,擺放在我們家中的電視會變成一本畫冊那么薄,可以掛在墻上,一個小小的遙控器一點,您可以在電視屏幕上看到給您打電話的人的形象,相互看著對方通話。戀人們更可以含情脈脈大唱情歌了。
  當然,您可以在四川的一個鄉村里在電視屏幕上看到巴黎的時裝,也可以看到紐約或柏林的電話節目,如果外加一個小小的鍵盤,在這個大屏幕可以給您的朋友寫信,也可以打一份文件或和網友們聊天。手握一個鍵盤,您可以漫游全球,看遍各國的文化演出或最新的電影。
      網絡改變世界
  1997年5月,中央電視臺在新聞聯播里播發了一條消息:哈爾濱大學的4名學生將通過因特網學習美國大學課程,成為不出國門的留學生。網上多媒體學校打破了國界,一個湖北的少女可以在家里接受德國一流教授的輔導授課,因特網的雙向互交和聲像并茂的多媒體界面消除了師生遠在天邊的感覺。美國計劃在2000年以前,把全美的第一間教室和每個圖書館都將聯到因特網上,其目的是讓美國每一個學生都能進入信息高速公路,掌握電子信息網絡時代大門的鑰匙。德國政府也提出了2000年的網上文化教育規劃,要求每一個影劇院、出版社、體育場所、圖書館、電視臺、音樂廳都進入網絡,以推動國民整體素質全面的發展。1997年3月在美國舊金山市舉辦的交互式報紙年會上,有20%的記者估計目前以紙墨印制的報紙在十年內將不復存在。歐美的一些學生已經不看報紙電視而從因特網上看新聞、娛樂節目。
  因特網以巨大的信息容量和實用性令傳統媒體望而興嘆,它擺脫了大眾媒體性質成為前所未有的個人媒體。在因特網上,個人是主動自選所需信息而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它集音像圖文于一體,每個人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發布者,既是讀者又是作者,這個龐然大物正改變著我們的文化和生活。
  
  
  
音樂生活報5京B①G0文化研究老木/張錯19981998策劃 老木 撰文 張錯 作者:音樂生活報5京B①G0文化研究老木/張錯19981998

網載 2013-09-10 21:18:11

[新一篇] 網絡時代的心理健康

[舊一篇] 網絡時代的文化互動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