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布里啟蒙思想與法國大革命

>>>  古風悠悠—傳統政治與精神文明  >>> 簡體     傳統


  馬布里是十八世紀法國著名的啟蒙思想家,杰出的空想共產主義者。他在政治、歷史 、經濟、哲學以及文學等多個領域都有很深的造詣。他著作等身,給人類留下了極為寶 貴的精神財富。
   一、問題的緣起及研究的必要性
  四十年前,我即開始接觸到馬布里的著作,讀了蘇聯學者沃爾金有關馬布里的文章, 以及從俄文翻譯的馬布里選集。當時我就對他產生了很好的印象,但由于多種原因未能 深入研究。直到80年代初,我在巴黎高師和巴黎第一大學法國大革命研究所進修大革命 史,與一位專研法國大革命史專家弗洛朗斯·戈蒂埃討論到羅伯斯比爾的思想淵源時牽 涉到馬布里。在她的鼓勵和關懷下,我一步步對馬布里的研究產生了更強烈的興趣。在 以后幾次到法國學術訪問時,我不僅注意購買馬布里的著作,而且也收集他的有關信息 和資料。從中進一步了解到馬布里不僅人品好,思想內涵豐富,而且對法國大革命影響 很深。馬布里生于1709年,卒于1785年,此時歐洲資本主義如日初升,方興未艾,而他 卻敏銳地覺察到資本主義的種種弊端,并對它進行嚴厲的揭露和鞭撻,在此基礎上還對 未來社會提出各種理想的方案和描繪。但是,目前人們對馬布里的研究遠遠與他的歷史 地位、作用和價值不相符,甚至在法國也是如此。
  學術界歷來對馬布里的看法分歧很大,莫衷一是。馬克思、恩格斯認為馬布里是“第 一個批評資本主義制度”的作者、是“粗淺的共產主義”或“模仿斯巴達的苦行共產主 義”者;有人認為他是“大革命哲學和小資產階級思想意識的信徒”;有人認為他是一 位“代議制的民主政體最初的理論家”;也有人認為他是“共和君主政體的擁護者”等 等(注:參見《馬布里選集》,巴黎,1975年,第8頁。)。人們對馬布里看法的多樣性 和不一致性,正好說明深入研究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而且,研究法國大革命和羅伯斯比爾也需要研究馬布里。因為大革命的各個發展階段 的人物、政策文件,包括羅伯斯比爾等人的思想都可以追溯到馬布里思想的影響。在某 種意義上可以說,法國大革命以及它所造就的革命代表人物,諸如羅伯斯比爾、布里索 、德穆蘭等既是盧梭等啟蒙思想家的產兒、遺囑執行人,也是馬布里思想的產兒和遺囑 執行人。
  馬布里出身于長袍貴族,家境富裕,前程似錦。還在他父親在世之時,就已經給他存 放一筆可觀的銀行存款基金,可供他過一輩子優裕的生活,而且他自己還獲得了巴爾勒 島的議事司鐸和護士的職位,收入頗豐。后來他又轉入外交部,工作極為出色、深得當 權者賞識,此時,有人還推薦他為太師。但他都把這些當作身外之物予以拋棄,他不為 名不為利去從事自己所要從事的事業,去追求他所要追求的真理,去從事文學的、歷史 的、政治的、哲學的多方面的創作活動,最后使他成為一名出色的空想共產主義者和社 會主義的先驅。
   二、馬布里的社會政治觀與哲學思想
  馬布里與18世紀大多數啟蒙思想家一樣,贊同“自然權利”和“自然狀態”的學說。 他認為自然賦予每一個人以同樣的權利和義務、同樣的器官、同樣的需要和同樣的理性 。他說:“自然界把平等規定為我們祖先的法律”,“難道自然界賜予大地一切財富不 是屬于所有的人的嗎?您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不平等的基礎呢?難道自然界給予每一個人 的特殊的世襲領地了嗎?難道它在田地上劃了田界了嗎?它并沒有創造富人與窮人”。接 著他又說:“它既沒有創造偉人,也沒有創造小人,它并沒有預先規定某一些人是一些 人的主人”。(注:參見《馬布里選集》,商務,1960年,第50頁,第51頁。)在馬布里 看來,在自然狀態下人人平等,人人人格獨立,它是最符合人的本性和理性的合理制度 。
  從這種學說出發,馬布里分析了私有制產生的原因,指出私有制是一切罪惡的根源。 他提出:“這種不祥的私有制是財產和地位不平等的起因,從而也是我們一切罪惡的基 本原因。”還說:“‘您的’和‘我的’之別是引起一切惡習的原因”在此基礎上他進 一步論述了廢除私有財產,建立公有財產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在《論公民的權利和義務 》一書中,他描寫道:“島上渺無人煙,天空晴朗,萬頃碧波舒人心脾,它吸引我去建 立一個人人平等、貧富與共、自由博愛的共和國。我們第一個法令是不得擁有私人財產 ”(注:參見《馬布里全集》,里昂,1792年,第14卷,第383頁。)。在10年后出版的 另一本著作《對經濟哲學的質疑》中又說:“先要建立共同財產,這樣,地位平等并在 此雙重基礎上建立人類的幸福就更容易了”(注:參見《馬布里全集》,里昂,1792年 ,第9卷,第70-71頁。)在《論法律或法律的原則》一書中,他更明確地說:“自然界 要求我們走向財產公有”,“自然界多么明智地準備了一切條件引導我們實行財產公有 ,制止我們墜入建立私有制的深淵。談到我自己,我可以承認,我并不認為這種公有是 無法實現的幻想。”(注:參見《馬布里選集》,商務,1960年,第50頁,第51頁。)
  值得注意的是馬布里在分析人的本性時有他獨特的創造。他認為人的本性是有雙重性 的。與霍布斯的人之初性本惡、盧梭的人之初性本善不一樣,馬布里認為人的本性基本 上是利己,但除了利己的本性之外,造物主還賦予人以社會品格:即同情心、感恩心、 愛榮譽、好勝等。社會品格促使人們相互接近,互補互利,在它們的作用下必然產生一 個社會。他認為人不是在自己的視野范圍內尋找最大幸福的孤立個人,所謂幸福總是社 會的幸福。馬布里認為人具有聚集在自由群體中的天然稟性。這一思想在他的自然法則 觀念中具有決定性的意義。他還認為,私有財產并不是形成人類集體的決定因素。與盧 梭不同,他的目的不是創造一個具有道德觀的自由人。照他的看法,社會品格的發展既 是創造人類集體的動力,也是創造人類集體的目的。他說:“請問,被視為哲學家的人 老是無休止地說什么沒有財產就不會有社會,該是多么貧乏,難道人們制訂法律,設立 行政官吏就是為了享受自己占有的東西,人與人互相接近是因為他們具有社會品格,他 們需要互相幫助,互相效力”。(注:參見《馬布里全集》,里昂,第9卷,第69頁。)
  馬布里認為人是一種具有理智的生物。理智也是一種原則,它源自欲念和自然力量之 間的斗爭,是最極端的欲念的催化劑。理智與欲念之間的斗爭在歷史演變之初,甚至在 原始狀態時就已開始,因為馬布里認為人總是一種具有社會性、具有社會品格的生物, 人類從最初的進化階段起就是一直關心秩序和規律,甚至勞動也是共同進行的,但是馬 布里認為這種自然秩序由于不同的階級的產生而遭到破壞,而不同階級的產生則是有了 私有財產的緣故。
  與當時流行的政治哲學觀相比,這種思想是十分獨特的。這使他有別于傳統的霍布斯 的自然法則觀點。霍布斯認為人是一種非社會性的生物,是欲念的奴隸,人類組成群體 的唯一原因是害怕自己死亡。馬布里也有別于普芬道夫、坎伯蘭及其他理性主義理論家 。這些理論家想把一種先驗有效的理由變成戰勝欲念的工具。最后,他還有別于盧梭, 盧梭認為人是一種不覺得有必要與其他人聚集在一起的、具有獨立精神的生物。
  因此,馬布里這種學說嚴重地動搖了當時在很大程度上還是洛克思想體系的社會哲學 思想。他在威德多夫(Widen t@①ufen),托馬斯·曼(Thomas Münen)及勒韋萊派(Leve llens)之后,用人的天然社會性觀點補充了洛克的個人主義,他程度不同地提出取消私 有財產,縮小社會不平等的希望和禁止某些人無限制地攫取財富,并提出建立公有財富 、共有財產的思想,這些希望和思想激起當時社會強烈的反響,并把自己處于與當時很 有影響的重要學派思想對立的地位。有人說他的這些思想“違背”了自然法則、自然意 志,他們說:“取消財產,就是取消社會藝術,就是扼殺工業,為天才設置障礙,使人 目光短淺。這樣就違背了自然的愿望,阻礙了我們發展自然界賦予的同在自然力量諸方 面發揮的才干”(注:參見《農業報》,巴黎,1768年4月。)。又說:“如果共同財產 以及由此引起的共同勞動、共同享受得以形成,那么,誰還能迫使人們完成他們必須履 行的職責?領袖們的權威不就成了可有可無的了嗎?他們的地位不就象戴著枷鎖的不幸的 犧牲者的一樣了嗎?”(注:參見《農業報》,巴黎,1768年4月。)
  但是,人們沒有看到,不正是重農學派違背了不占有財富的階級的利益和需要?我們還 應看到,馬布里的社會和政治理解是一整體,他不顧一些理論家的形而上學的觀點,從 英國和法國的感覺主義經驗論中尋找啟發,象我們看到的那樣努力尋求個人與集體、自 由與秩序、社會利益與國家利益之間的矛盾和沖突解決的方案,他象其他感覺主義者一 樣認為通過“實踐”、“失敗”、“再實踐”,個人可以把自己特定的利益與大眾利益 協調一致、各種不同利益是共同財富的催化劑。這一原則既不像霍布斯認為那樣由一個 上層權威強制推行的,也不像盧梭認為那樣是一種先天有效的哲學原則,這一原則是源 自對經過實踐的個人的再造。
  馬布里不是一個幻想家,而是一個務實派,在幻想與現實、理論與實踐之間他更重視 現實和實踐。他曾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方案和革命主張。具體說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 在政治上他竭力反對貴族政治,反對教會的反共和思想。他認為貴族政治必然導致寡頭 政治,然后又導致暴君專制;他極力擁護依靠第三等級參予國民議會的代議制國家制度 。當資本主義,資產階級還剛剛嶄露頭角的時候,他就預見到它潛伏的危機。他對重商 主義、重農學派進行了有分析的批判,對大資產階級的貪婪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和批判。 在此基礎上他提出了以下具體的政治體制改革主張和措施如:①分權原則;②聯邦制度 ;③議會代議制;④選舉和國民議會議員的任期年限等等。但馬布里政治改革和革命思 想中最寶貴的是他提出了革命暴力的主張。他認為非要用暴力革命的手段解決矛盾時, 革命是絕對的好事,在革命與奴隸制之間是沒有中間道路可資選擇的。他也認為革命可 能會引起社會混亂和內戰,但它是必要的,它將會使壞事變好事,它像切除贅瘤一樣, 可能對機體會有好處。他認為,如果歷史上多發生幾次革命,那一定會給人類帶來更多 的好處。馬布里的這種革命觀,也像他的共和美德和幸福觀一樣,以后成了雅各賓派學 說的重要組成部分。日后又成了巴貝夫平等派革命暴力學說的重要內容。
  在社會方面馬布里同樣提出了一系列有創見性的改革方案和主張。諸如:①改革稅收 ;②制訂限制奢侈法;③改革預算;④制訂農業法,即限額土地法;⑤取消生而有之的 特權;⑥建立公共糧倉;⑦修改限制財產繼承法等等。這些方案和主張不少在法國大革 命時期,尤其是雅各賓派專政時期得到了體現。
   三、馬布里與盧梭
  我們還應當研究一下馬布里與盧梭的關系,比較一下馬布里與盧梭的差異。馬布里在 什么問題上不如盧梭走得那么遠,而又在什么問題比盧梭走得更遠?兩人有哪些相同點 ,有哪些不同點?
  盧梭是名副其實的最先批判“競爭的資產階級社會”的作者中的一位。誠然,他的思 想很少超過“說教修辭學”的水平。
  盧梭的社會思想是以社會道德觀為基礎的。因為他對社會的演變沒有作過科學的分析 ,相反,他對社會的批判都是從“自然”這一抽象的概念出發,或以“古人”為例子, 因此有著時代的局限性。
  應當想象一下,對一種多少世紀來一直依靠宗教規定的世界觀才得以生存的文明來說 ,突然要靠自己的力量,自己的才智才能存在這究竟意味著什么?當然,自文藝復興以 來,玄學就已開始走下坡路了,但是啟蒙運動時代還沒有取消玄學,基督教的思想危機 越來越朝道德以外的方面,而不是朝人世間的問題方面發展。這種危機所造成的缺口無 法用啟蒙運動時代自己賴以立足的理性法則去填補,而只能用從“自然界”和“古人” 身上吸取的思想去填充。只要我們舉出當中幾本著名的著作名稱就足以說明自然觀念在 18世紀的重要意義了。如摩萊里的《自然法典》、普魯什的《自然的學生》,霍爾巴赫 的《自然景象》、《自然體系》、布豐的《自然史》、德利爾·德·薩爾的《自然哲學 》等。
  除“自然法則”這一理論之外,在當時的政治思想方面,古代人占有突出的位置。古 代人的思想方式完全是以人世生活和“政治”群體為目標的,這對反玄學思想已有發展 的當時來說具有相當的吸引力。
  盧梭和其他一些贊成共和制度的思想家對普魯塔克的英雄傳奇甚為欣賞。馬布里也有 同感。
  盧梭比馬布里更富有詩意,更富有理論色彩和哲學意義。盧梭曾提出這樣的問題:一 個自身就是自主的,具有道德觀念的,但在社會里并且被社會“異化”了的人,能否重 新成為一個自主的,具有道德觀念的人?這里我們不能探討個人與社會、社會與國家的 矛盾以及“個人意志”與“公眾意志”、“各人意志”與“總體意志”之間的一致性問 題。我們也不想探討個人的自主權是否可能,或者說所有這一切都是否只不過是資產階 級及個人主義者的夢想。如果說盧梭強調的是“自然”這一方面,那么在馬布里那里強 調的卻是“古人”這一方面,也就是說馬布里受古代傳統的影響比盧梭更深。他對人的 觀念還完全沒有擺脫“社會和政治動物”的亞里士多德傳統。上面已經提到馬布里認為 人從來不是在自己視野范圍內尋找最大幸福的孤立個人,所謂幸福總是社會的幸福。
  當然,馬布里沒有忽視在自由與秩序、個人與集體、集體與國家之間可能會有沖突。 但它并不認為這里有什么哲學上的問題。他最關心的是這些問題的實際方面,是具體的 批判舊制度的社會不公正,很少考慮理論建設。他說:“這個問題與我們有什么關系? 這不是我們的問題,也許它從未存在過。”(注:《馬布里全集》,里昂,第11卷,179 2年,第261頁。)但是,由于他接受了洛克和他的弟弟孔狄亞克的感覺主義認識論的影 響,所以似乎也看到了“現代自由”這個問題。他在與別人的一次談話中說:“我們大 家都深信洛克和孔狄亞克的這種說法,即:我們的一切思想,因而也就是我們的認識都 來自感覺”。(注:《馬布里全集》,里昂,第14卷,1792年,第196頁。)
  因此,馬布里著作中的自由觀只能用它與先驗認識論的密切關系,而不能用建立在自 然法則基礎上的那些早已存在的各種哲學范疇加以解釋。馬布里和盧梭遇到的“道德自 由”問題不能由孤立的個人加以解決,只能由個人周圍的那個世界來解決。對道德自由 負有責任的是政治集體。馬布里認為自由首先是“政治自由”,但是,馬布里認為要在 一個國家里享受權利和自由取決于每個人的社會存在,只有在自由的社會條件已經具備 時,才能允許個人利益享受這些權利,馬布里的國家與社會觀中保留了這種想法:先建 立公正的社會秩序,后承認個人的合法權利。他的國家理論表明,在這個問題上他沒有 尋求哲學上的答案,這一點也與盧梭不同。他很少探討新的理論,在這一點上他也是順 從他所處的那個時代的。他想依靠當時十分風行的進步的國家觀改革國家。他把“人民 主權”的理論與召開三級會議要求聯系在一起。馬布里在對法國歷史的長篇論述中力圖 表明一個國家的合法憲法是以“共和君主制”為基礎的。這種“共和君主制”也許在查 理大帝時代已經存在。他非常實際地而不是從理論上思考怎樣才能使全國三級會議具有 真正的國家議會權利。他要求定期召開三級會議,把諸如預算通過權、戰爭與和平的決 定權、法律制訂權等許多傳統的制憲權集中于立法機構,取消國王的權力和特權,只保 留軍事方面的某些權力,把這些權力委托給議會,議會也有權監督行政機構,各部部長 應對議會負責等等。他建議:公眾輿論自行組成“黨派”,對社會實行監督,此外,他 還提出用聯邦形式實行垂直監督,憲法的穩定性、與主權的擁有者的利益和需要由成文 憲法、憲法修改權、反抗壓迫權等法律手段予以保證。這些建議以及馬布里1789年憲法 改革所起的影響,都具有經驗論和現實主義的性質。正是馬布里用實用主義的分析提出 了解決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之間分歧的方法。也正是這種現實主義使他有別于盧梭的理 想主義。
  我們還可以進一步具體把馬布里與盧梭的社會政治觀和哲學觀以及個人的風格加以對 比,看看他們之間究竟有哪些相同和哪些不同。
  首先,談談他們的相同性,歸納起來大體有以下幾點:
  ①他們都是“自然狀態”和“自然權利”學說的擁護者,都認為權利的原理來自人的 本性,自然狀態乃是自然界所決定的人類自古就有的狀態。
  ②都主張禁欲主義,都是帶有禁欲主義情緒的道德論者。
  ③都主張人民主權,人民至高無上,人民是法律和政權的本源。
  ④改革社會的途徑和方法有相似的地方。如他們都提出限制奢侈法,廢除繼承法,頒 布土地最高限額法,建立公共糧倉,取消生而有之的特權,改革稅收法等。
  ⑤都譴責私有制,都認為私有制就是人類不平等的起源,是罪惡的根源。
  ⑥都主張對不合理的政府可以采取革命和暴力的手段加以推翻。
  不同之處大致可歸納于以下幾點:
  ①盧梭是人之初性本善論者,而馬布里則是善惡結合論者。馬布里認為人性有惡念方 面,也有傾向社會的優秀品格,社會品格使人們相互接近,反之,如果沒有社會品格就 不可能有社會,這與盧梭的社會契約論有明顯區別,在盧梭那里人們組成社會是通過契 約而不是通過發展社會品格來實現的。從馬布里的學說看,社會秩序與自然狀況沒有明 顯的界限,而在盧梭的學說則以社會契約作為這種界限。
  ②盧梭主張直接民主,他認為主權不可轉讓,不可分割,不可代表。而馬布里則主張 代議制,主張三級會議的國會制,他認為法國憲法所規定的一些機構能夠通過和平辦法 達到改革目的,因此馬布里贊同革命只是理論上的,這比盧梭要溫和得多。
  ③盧梭沒有從對私有制的譴責中再進一步推斷出建立公有制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而馬 布里則相反,他公開提出了財產公有,共同勞動,共同享受,建立社會平等的共產主義 的理論,這種理論對日后巴貝夫派影響很大,正是這種理論使它比盧梭的主張大大前進 了。
  ④盧梭主張民主制共和國,而馬布里則最初主張共和君主制,后來又發展為主張共和 制的共和國。
  ⑤在借助“自然”和“古人”來為自己的學說尋找根據時,盧梭更重“自然”,而馬 布里則更重“古人”。馬布里的藏書和閱讀證明,他最感興趣的還是古代作家,如柏拉 圖、普魯塔克、西塞魯等的著作。
  ⑥在風格上他們兩人也存在明顯的差異。盧梭重哲理,重理想,著作中有許多警句妙 語,火光閃閃,并富有詩意,辛辣尖刻、才氣橫溢,而馬布里在他的著作中給人的印象 往往是樸素實際,平凡無奇,但其內涵是豐富深邃的。
   四、馬布里與法國大革命
  有不少人曾把馬布里與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狄德羅、愛爾維修等啟蒙思想家并 列,且把他稱為“法國大革命之父”。這就可以看出他對大革命所起的作用該是何等的 重要了。馬布里由于他思想深邃,題材廣泛,作品多樣,使大革命的各個階段、各個階 層都能從他的思想寶庫中找到為自己利益辯護的需要和根據,因此,他的思想在大革命 的不同發展時期發揮了不同的作用。
  在革命前夕,部分第三等級的代表遵循的是馬布里的歷史著作;在君主立憲時期,他 的有關國家理論受到了重視;在吉倫特派統治時期,人們感興趣的又是他的古典文藝方 面的論述;在雅各賓專政時期,他的革命理論、對財產的平均主義思想等常常被雅各賓 派所援引。
  關于馬布里及其著作在革命時期的作用,還可以從《導報》(Moniteur)的報導中找到 根據。1789年底,這家報紙刊登了一則關于出版二卷集《馬布里和孔狄亞克的精神》的 簡訊,半年后,這家教派又提到了馬布里為法國大革命的聲譽作出的貢獻。一位馬布里 的追隨者阿爾努(Arovx)用無可辯駁的理由提到,在道義上有誰能同馬布里相提并論?對 馬布里的評價在1795年達到高峰。舊歷6月12日,兩位請愿者要求把馬布里的遺體從修 道院遷送到賢人廟。證明他在道義上的無可指控和民族精神的意義。雖然,此舉未成, 但也可見人們對這位思想家的崇敬之情。大革命時期人們制作馬布里的肖像加以出售, 生意興隆;在革命要塞,人們把他的塑像奉為圣物隨身攜帶,并炫耀自豪;馬布里的出 生地格勒諾布爾市用他們這位名人的名字命名了一條街道;馬布里還被作為戲劇的主角 搬上舞臺;1793年他與盧梭、伏爾泰的塑像進入了圖爾(Touns)大教堂圣像行列,在一 幅畫中,他與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富蘭克林及米拉波并立在一起,這也說明他被 認為是當時的偉人之一。
  馬布里對大革命各個時期的影響及其歷史作用也是巨大的。
  在“貴族反叛”時期,馬布里是一位非常受矚目的政治家,人們常常援引他的《法國 史釋論》第一部分的歷史證據,尤其是1788年出版的該書第二部分,是許多關心立憲政 治的法國人的教材,也是拉博·圣艾蒂安(Rabaud Saint-Etienne)的教理書,塔爾熱(T anget)為了創立某些憲法原則,如“憲法修改權”、“主權在法律與事實上的區別”也 曾引用過馬布里的觀點。一些人把馬布里視為“君主立憲派”,另一些人把他認為是使 “君主政體的全部因素讓位于“共和憲法”的憲法派。圖雷(Thounet)似乎受馬布里影 響最深,他說馬布里是當時的權威,馬布里使他在查理大帝身上看到了立憲君主的模型 。《法國史評論》已使政府感到嚴重的威脅。
  革命初期,馬布里仍可堪稱為最有影響的政治家。他的功績在于很早就提出按照第三 等級的利益召開全國三級會議的思想。人們認為他在這方面的思想要比孟德斯鳩更現實 、更有成效。格魯韋爾(Gnouvelle)明確地說:“馬布里雖然不如孟德斯鳩那么受人夸 獎,那么顯赫,但他卻可能更為勇敢,更于人有益。他絲毫不吹捧我們政治上的弊病。 因此他并不認為這些弊病是不可救藥的,他既提出苦澀的指責,又指出令人寬慰的預言 ,使人重新想起在我們的編年史里和記憶中沉睡已久的全國三級會議”。(注:《馬布 里選集》,巴黎,1975年,第11頁,第13頁。)
  在這個時期里,人們樂意援引他的關于民主立憲改革的建議。許多司法問題的討論諸 如人民主權,憲法性法律和普通法律的區別,現代國家中民眾代表的必要性以及反抗權 等都是以馬布里著作為依據的。
  在討論社會問題時,馬布里的著作常被人提及。前呂松司鐸,他的遺囑執行人之一穆 斯尼埃(MonWnien)在1790年12月25日的一次演講中稱他為“現代歐洲第一位政治家”。 一位居住在巴黎的德國觀察家把他視為與盧梭、雷納爾(Raynal)齊名的大革命時期的理 念學者。他寫道:“盧梭、馬布里和雷納爾的作品在人們的頭腦里傳播只需一絲自由就 可開花結果……”巴納夫曾多次引用馬布里關于權力的思想。拉博·圣艾蒂安證實馬布 里在大革命時頗享盛名。一位反動的議員莫里(Mausy)教士當時還在宣揚封建憲法,他 遭到的是這樣的回答:“去讀讀馬布里的書吧!”(注:參見議會檔案,巴黎,第16卷, 第377頁。)
  在“社會俱樂部(小組)”編輯的《鐵嘴》雜志上也有這位作者的許多語錄。在這家雜 志上人們可以看到“導致巴貝夫的平等派密謀并由此引起共產主義運動的開始。”這家 雜志的編輯是福歇(Fauchet)和扎克·魯(J.Roux)。同樣有趣的是在歡慶“平民宗教” 和“理智祭祀”的最初幾個節日里,馬布里還被選為象征性的人物。在布洛涅叢林里, 一些愛國年輕婦女在祭祖宗時,桌上還放著盧梭、馬布里、富林克林等人的半身像,似 乎這些偉人在主持著節日活動。
  在吉倫特派統治時期,在資產階級革命取得決定性勝利之后,德穆蘭(Desmoulins)就 是根據馬布里的觀點指出革命還應進入另一個階段,即民主階段。他說:“請您們來判 斷:當推動自由運動沿著馬布里和盧梭開創的道路上向前發展的沖擊力是如此強大的時 候,這輛車是否還在輿論的坡道上走著。”(注:《馬布里選集》,巴黎,1975年,第1 1頁,第13頁。)
  共和歷三年,1793年1月3日,J.P拉博向他的那些開始感到疲倦的戰友提議從福西翁的 著作中獲得新的勇氣。他說:“在他的著作里您們可以從對斯巴達人嚴肅刻苦的品行的 描繪中學會怎樣創造共和政體;從他對雅典衰亡的描繪中懂得共和政權又是怎樣毀滅的 ……我們召開這次會議是為了讀馬布里的著作。進入共和事業時,我們應當讀的還是他 的著作。”(注:派克:《古代崇拜和法國大革命》(The Cult of antiqnity and the Fnench Revolutionanies),芝加哥,1937年,第121頁。)
  布里索對馬布里贊不絕口,他說:“頭腦清晰,意志堅定,有獨到之見,這就是馬布 里的優點”。德穆蘭說:“在這一時期里,許多知識分子始終受著盧梭和馬布里的影響 。此外,阿爾努和穆斯尼埃合編的馬布里全集還于共和歷三年芽月三日遞交國民公會閱 讀。(注:參見《導報》,巴黎,第24卷,第135頁。)
  在革命民主專政時期,馬布里對雅各賓派的影響尤其對羅伯斯比爾等人的影響很深。 羅伯斯比爾所主張的政治民主,社會民主,革命民主措施,包括羅伯斯比爾所提倡的新 人權思想,對大資本的限制,對社會弱勢力的扶貧思想,對重農學派的批判,對屯積居 奇,對谷物的壟斷賣買采取嚴厲打擊的做法,不僅受到盧梭的思想的影響,而且有的直 接來源于馬布里,尤其是對重農學派的批判,對谷物無限制的自由貿易的批判,不僅在 內容上受馬布里很深的影響,就連詞句上也是非常相似的。例如:羅伯斯比爾說:“一 個人是否有能力去購買一套高價衣服,這并不是緊要的事,但一個人一定得設法為他的 子女和他自己買回面包來充饑。所以,可以準許商人把一些用于滿足人們的奢侈和虛榮 欲望的商品儲藏在倉庫里待價而沽,但他沒有理由在他的鄰居餓得快死的時候還把大量 小麥積存不售。”(注:參見陳崇武:《羅伯斯比爾評傳》,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 9年,第232頁。)再看馬布里是怎樣說的?他說:“簡單的理智告訴我,我所有的需要并 沒有比我們吃的需要那樣迫切,那樣經常,那樣每天不可缺少的了。如果我的衣服,我 的襯衫等……不頂用了,我有時間等待。但是我不能不吃面包來過上一天而不會有死神 在眼前出現。”(注:弗洛朗斯·戈蒂埃:《從馬布里到羅伯斯比爾——一個平均主義 的經濟綱領》,《法國史通訊》,第9期,第22頁。)上述例子可以看出馬布里對羅伯斯 比爾深刻影響的一斑。
  人們也可以看到馬布里對巴貝夫的影響也是十分明顯的,巴貝夫既從摩萊里的著作中 ,也從馬布里的作品中吸取了大量的養料。俄國著名巴貝夫專家達林特別指出:巴貝夫 是在馬布里的作品中找到“完全平等”這個詞的,這一點也不夸大。
  對馬布里在大革命的各個時期里所起到影響的概述可以看出馬布里的哲學、政治、社 會觀所包含的豐富內容及影響著社會各種不同的思潮、不同階級和人物。它所起的作用 是極其重要的,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馬布里的重要歷史地位和偉大意義,所以有人 說馬布里是“法國大革命之父”,在我看來這并沒有言過其實。
  字庫未存字注釋:
   @①原字為ü將u換成a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滬3~10K5世界史陳崇武20022002馬布里是十八世紀法國著名啟蒙思想家和杰出的空想共產主義者,他的思想和著作對 法國大革命的各個不同階段和不同階層代表人物產生過重要影響。本文著重從三個方面 研究了他的思想內容、歷史地位和作用。即馬布里的社會政治觀與哲學思想;馬布里與 盧梭的關系;馬布里與法國大革命的關系。研究表明:馬布里思想有許多方面與盧梭思 想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的地方。有些比盧梭溫和,但也有些比盧梭走得更遠。稱馬布 里是“法國大革命之父”,并非言過其實。馬布里/空想社會主義/盧梭/法國大革命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上海 200062 作者: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滬3~10K5世界史陳崇武20022002馬布里是十八世紀法國著名啟蒙思想家和杰出的空想共產主義者,他的思想和著作對 法國大革命的各個不同階段和不同階層代表人物產生過重要影響。本文著重從三個方面 研究了他的思想內容、歷史地位和作用。即馬布里的社會政治觀與哲學思想;馬布里與 盧梭的關系;馬布里與法國大革命的關系。研究表明:馬布里思想有許多方面與盧梭思 想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的地方。有些比盧梭溫和,但也有些比盧梭走得更遠。稱馬布 里是“法國大革命之父”,并非言過其實。馬布里/空想社會主義/盧梭/法國大革命

網載 2013-09-10 21:22:27

[新一篇] 馬爾庫塞論知識分子

[舊一篇] 高震東先生的德育思想及其借鑒意義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