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熊貓》咋沒生在中國

>>>  當代歷史與思想  >>> 簡體     傳統

   
    “功夫”是中國的,“熊貓”也是中國的,影片里的主要元素幾乎都是中國的,可是《功夫熊貓》,你為什么沒有生在中國?

    不過,即便這個題材讓我們拍,我們能拍出這么趣味十足、令人喜愛的動畫電影嗎?

    誠然,《功夫熊貓》多少也沾了“外來和尚好念經”的光。正是因為“非我族類”的美國人,竟然熟稔我們的傳統文化,并且在片中運用自如;正是因為電影中洋話連篇的人物,一起演繹了一個具有中國思維形態的武俠故事,才使我們驚奇不已、忍俊不禁。

    回想起來,中國也曾經制作出不少優秀的電影動畫片,像《大鬧天宮》、《哪吒鬧海》、《嶗山道士》、《九色鹿》、《天書奇譚》等。但對比《功夫熊貓》,我們的作品少了什么呢?

    也許只是因為,我們的很多動畫作品缺少快樂,缺少發自內心的快樂。

    舉上海美影的兩部著名作品《天書奇譚》和《葫蘆兄弟》為例,它們與《功夫熊貓》有一點主題上的相似,就是三部作品的主人公都肩負著“鏟除惡人”的重大使命,歷盡曲折終于成功。但是,三者的不同之處也顯而易見:《天書奇譚》里的蛋生和《葫蘆兄弟》中的七兄弟,都不乏“天降大任”的使命感,這類強悍精明的正面人物一般不易產生笑料。而《功夫熊貓》里的阿寶,歪打誤撞被推到“龍之傳人”的位置上,極其輕松地成為任務承担者。這樣的前提有利于安排笑料。

    其實,這里面滲透著兩種很不相同的創作理念。中國的英雄往往是“生而英雄”,他們不需要成長,如傳統故事中的哪吒、《天書奇譚》里的蛋生,都是一出世就“見風而長”,轉瞬間無人能敵。而好萊塢的很多故事,卻能夠直面“小人物”的成長主題,展現一個“懦夫變英雄”的歷程,討現實中電影的基本觀眾——小人物的好,以獲得觀眾群體中的最大公分母。同時,他們的很多電影作品能夠恰到好處地做到悲劇、正劇與喜劇兼具,讓人們在笑聲中忘掉一些煩惱,心靈得到升華。

    反觀我們的很多故事,一旦主題嚴肅,講述方式便也莊重起來。回想《天書奇譚》片尾,袁公被天將鎖上天庭,蛋生跪在地上哭著喊師父的場面,令很多觀眾當場落淚。無獨有偶,《功夫熊貓》片尾也有類似情節,結局卻完全不同。不知師父生死的阿寶緊張地站在師父身邊,大喊:“師父,師父你不要死!”背景音樂也變得悲壯而凄涼,本以為會有一個《天書奇譚》式結尾,誰知師父突然睜開眼睛喊:“我沒死!”頓時大悲變大喜,好萊塢的喜劇模式使大家都歡快起來。

    《功夫熊貓》為什么沒有生在中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們缺乏快樂。好萊塢夢工場的杰作,不僅學習化用了我們的傳統文化,更重要的是,它再次提醒我們:動畫片需要快樂,生活更需要快樂。 


陳慶予 2011-02-22 18:37:37

[新一篇] 華為總裁任正非:最近一次例會上的內部講話

[舊一篇] 《觀察與思考》:相信中國,尋找下一個比爾·蓋茨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