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與中華文藝復興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江澤民總書記在第七次文代會和第六次作代會上的講話中強調我們要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繼續奮斗”,而實現中華民族的的偉大復興是全方位的,不僅有政治的、經濟的復興,也要有文化的文藝的復興,所以實現中華文藝復興勢在必行。
   一
  推動和促進中華文藝復興有現實的要求,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看。
  (一)中華文藝復興是以發展為主題之一的當今時代的要求。當今的時代是以和平和發展為主題的時代,發展是時代的主題之一。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國家民族都在努力發展自己,我們國家我們中華民族也不例外。怎么發展自己?江澤民明確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我們必須把增強民族創新能力提到關系中華民族興衰存亡的高度來認識。”顯然,只有大力提倡創新,才能更好地順應時代主題,發展自己。
  那么,怎樣才能達到創新的目的?因素很多,但是,文化氛圍、文化環境是一個潛在的、深層次的、至關重要的因素。創新要有成果,出成果要有人才,出人才要有適合創新人才成長的氛圍、土壤和環境。優秀人才只有在創新的文化氛圍、文化環境中,才能發揮潛能,完成重大成果,開創卓越的事業(參見徐冠華《大力構建有利于創新的文化環境》,《中國軟科學》2001年第3期)。哥白尼、哥倫布、伽利略、馬丁·路德、托馬斯·莫爾、薄伽丘、拉伯雷、莎士比亞、喬托、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等創新人才的創新成果就是在文藝復興的科技文化藝術高漲的文化氛圍、環境中產生出來的。沒有文藝復興的文化氛圍、環境,就不可能出現那么多的創新人才、創新成果。
  這么一來,為了適應發展這個時代主題,為了在創新中發展我們的科技文化藝術,發展我們的國家民族,理應營造出一個類似于歐洲文藝復興那樣的有利于創新的文化氛圍、環境。這個文化氛圍、環境不是別的什么東西,而正是我們馬上就要詳細論述到的崇尚科學技術,崇尚文化藝術,崇尚創新突破,以科技文化藝術的普遍持久高漲為主要特征、表現的中華文藝復興。這就意味著,當今的時代主題,要求出現中華文藝復興。
  (二)中華文藝復興是走向復興的中華民族的要求。中國人民正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個復興是全面的復興,是政治、經濟、文化都要得到復興的復興。反觀已經走過半個世紀的復興路程,我們看到:(1)中華民族的政治復興正在順利實現中,標志是:人民共和國建立,人民當了家作了主;政治體制改革正在穩步推進,“依法治國”、“以德治國”的主張正在逐步實現。(2)中華民族的經濟復興正在高歌猛進,標志是:找到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條能使我國經濟穩步持續發展的康莊大道;我國綜合國力大大增強,國民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六,人民生活進入小康。(3)文化復興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但與政治復興、經濟復興一比較,就顯得遜色,顯得滯后。以至于從50年代的“文化大躍進”到90年代的“文化大制作、大策劃”,從向蘇聯的“文化一邊倒”到走馬燈式地演練西方學說,都可以看到文化發展中的依附性品格;以至于在市場經濟負面因素沖擊下,以價值迷失、道德迷失、行為規范迷失,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縱欲主義成風,貪污腐敗屢禁不止為表現的“社會理性缺位”嚴重;以至于憂國憂民的費孝通先生要說,“現在中國的大問題是知識落后于時代要求”,“沒有重視精神的方面”,“物質講得多,精神講得少了”(《“三級兩跳”中的文化思考》)。
  因此,文化建設、文化復興至關重要。第一,世界主要國家文明的歷史和現實表明,一個國家的強大實質上就是包括科技在內的文化的強大,現代社會的發展在根本上是文化的發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強盛,必須重視文化、重視人才,除此別無它路。第二,思想道德素質低下、科學文化素質低下,缺乏理性的人不可能担承現代化建設,特別是全球化、高科技時代的現代化建設的重任。顯然,如果不重視這個問題,不扭轉文化建設、復興的“遜色”、“滯后’,不培養出高素質的建設人才來,經濟發展就會失去后勁,政治經濟的復興就會被拖住后腿,甚至功虧一簣。
  那么,怎樣才能收到文化建設、復興的實效?按部就班,平平常常地進行建設行嗎?不行,一定要推動和促進以科學文化藝術的普遍持久高漲為主要特征的中華文藝復興才行。道理很簡單,有了中華文藝復興,科學文化藝術工作者才能在科技文化藝術普遍持久高漲的文化氛圍、環境中,不受與科學文化藝術發展無關的形形色色因素的干擾、影響,潛心鉆研,多方交流,大搞創新突破,創造出高水平的豐碩成果;有了中華文藝復興,人們,特別是青少年才能在因為科技文化藝術的普遍持久高漲而形成的濃重理性氛圍中受到熏陶,迅速提高自己的進行現代化建設所必需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一言以蔽之,有了中華文藝復興。中華民族的文化復興,中華民族的全面復興才能更好更快地實現。就因為如此,走向復興的中華民族要求出現中華文藝復興。
  (三)中華文藝復興是中華民族面對全球化條件下的國際格局的要求。經濟全球化潮流,及至文化全球化潮流已經成了國際格局中的現實,并且正在深入發展中。這種全球化是“雙刃劍”,既給我們中華文化帶來了向各國各民族文化學習以發展、提高自己的機遇,又帶來了西方文化霸權主義企圖欺凌、扼殺自己的挑戰。必須強調指出,在全球化的潮流下,在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蕩中,以美國為首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占有綜合優勢,我們面臨的挑戰是長期的、嚴峻的。而且,這種挑戰的嚴峻性已經顯露出來,因為在現代西方中心主義的語境中,中華文化不斷地走向邊緣,以至在文化的許多層面上都受到了西方強勢文化的影響。例如,一些學者以追逐重復西方理論思潮,賣弄新鮮的洋術語洋概念而沾沾自喜;在西方拜金主義、個人主義等現代主義文化的沖擊下,我國人民原本追求的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的思想境界日漸消失,因而一些人面對真情,變得漠然;面對罪惡,變得置若罔聞。
  顯然,選擇一種有效形式來回應全球化潮流是擺在中國人民面前的極其重要的事情,而基于下列原因,中華文藝復興是回應全球化潮流的最佳選擇和最好形式:第一,要使作為中華文藝復興主要特征的科技文化藝術的普遍持久高漲成為現實,我們就必須正視全球化潮流,抓住全球化的機遇而努力學習能發展和提高自己的來自各國各民族的先進文化成果;第二,只有通過中華文藝復興所特有的中華科技文化藝術的普遍持久高漲,中華文化才能最終擺脫弱勢地位,結出能為中國人民、世界人民所認同和喜好的,并且足以回答西方強勢文化、文化霸權挑戰的豐碩成果;第三,中華文藝復興是一種歷史潮流,以中華文藝復興潮流回應全球化潮流,“潮流”對“潮流”,是“同質相對”,恰到好處。總而言之,中華文藝復興是回應全球化潮流的最佳選擇和最好形式,而這也說明它的出現是中華民族面對全球化條件下的國際格局的要求。
   二
  歷史的啟示很多。囿于篇幅,我們在這里只談歐洲文藝復興、我國康乾盛世、“五四”運動給予人們的啟示。
  (一)歐洲文藝復興的啟示。歐洲文藝復興是彪炳世界史冊的從14至16世紀的新興資產階級思想文化活動,是歐洲文化和思想發展的一個歷史時期,而在當時則是一種洶涌澎湃的歷史潮流。“文藝復興”中“文藝”不是狹義的文學藝術,而是包括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理論在內的“文化藝術”,因而歐洲文藝復興的特征是科學文化藝術的普遍持久高漲。說它“普遍”,是因為它始于意大利,卻發展遍及德、法、英、荷等許多歐洲國家。說它“持久”,是因為它持續了從14到16世紀的三百年時間。說它“高漲”,是因為從它那里走出了許多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文學、藝術方面的大師、巨人,以及與他們名字聯系在一起的放光芒于青史的成果。然而,最可貴的還在于它“復興”了“以人為中心的人文主義理性精神”,點燃了“近代西方人的理性熱情”,“理性的力量推動人們不斷探索人的潛在能力與創造能力,即‘發現世界和發現人’(伯克哈特語),在這一潮流的推動下,科學文化與藝術文化都取得了驚人的發展,并且奇妙地以哲學理性的共同支點緊密結合在一起”(張光芒《中國文化:是否需要“第四次覺醒”》,《文藝爭鳴》1993.3)。歐洲文藝復興復興對于歐洲,對于世界的意義是偉大而深遠的:因為有了長達三百年的人文主義理性精神的熏陶,歐洲各民族清除了千年中世紀的神學迷霧而擁有了人文主義理性精神傳統;因為有了人文主義理性精神傳統,所以在歐洲、西方出現了近代科學技術、近代文化藝術,乃至整個社會的大發展。這個大發展的歷史進程是如此的強勁,一直持續了從17世紀到現在的四百多年時間,連兩次世界大戰都未能把它阻斷。
  如此偉大進步的歐洲文藝復興給我們的啟示當然很多,然集中到一點就是:如果要徹底清除在中國大地上積存了兩三千年的封建思想垃圾,如果要讓人文精神、理性主義永遠扎牢在中華民族的心靈深處,如果要讓中華民族今后有持續幾百年,甚至永久的大發展,就必須積極推進類似于歐洲文藝復興那樣的中華文藝復興。
  (二)康乾盛世的啟示。自康熙(1661-1721),經雍正(1722-1734)至乾隆(1735-1796)的130多年,是有名的“康乾盛世”。這個盛世堪稱輝煌:第一,它的經濟搞得好。農作物的總產量一直居世界的第一位。手工業有了相當程度的提高。乾隆末年,中國經濟總量也居世界第一位。第二,對外貿易也搞得好,表現為長期出超。乾隆末期,每年關稅收入盈余(即超額部分)己達85萬兩白銀。第三,城市發展快,到19世紀初,全世界有十個擁有50萬以上居民的城市,我們中國就占了六個。然而,康乾盛世過去一百多年時間后,清王朝就急劇衰落下來。這是什么原因呢?
  閉關自守,拒絕學習外國的先進科學技術固然是重要的原因。然而,還有一個原因也值得我們重視,這就是大搞文化專制主義,禁錮人們的思想。這種“禁錮”突出表現為,在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里,文字獄屢見不鮮,而康雍乾時期的文字獄,從康熙時的《明史》案到雍正時的查嗣庭案,再到乾隆時的各種家常便飯式罪案,次數之頻繁,株連之廣泛,處罚之殘酷,超過以往任何朝代。中國知識分子處在如此嚴酷的文化專制主義的統治下,綴文命筆,動輒得咎,因此大家都提心吊膽,不敢議論當代的社會問題,只好脫離實際,潛心古籍,埋頭注疏和考據。“禁錮思想實際上是禁錮人的創造性。當人類由傳統走向現代,最需要睜開眼睛看世界的時候,主導中國未來的傳統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體系,卻如一潭死水般的沉寂。在這種‘沉寂’中,中國不可能不成為時代的落伍者。”(見《學習時報》編輯部《落日的輝煌》,第181、17頁)“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這就是康乾盛世后,在短短的一百多年時間里,中國就大大落后于西方國家,直到在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面前不堪一擊的主要原因。正因為如此,康乾盛世給我們的啟示就是:中華民族要真正強盛,永久強盛,就不能只搞經濟建設,只發展對外貿易,在大力發展經濟,對外開放的同時,還要大搞能夠帶來思想大解放,帶來“不拘一格降人才”,帶來人文精神、理性主義和創造性,帶來科技文化藝術,乃至整個社會大發展、全面發展的中華文藝復興。
  (三)“五四”運動的啟示。作為反帝反封建的偉大革命運動和反封建的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具有偉大的歷史功績,于是,胡適說“五四”運動是“中國的文藝復興”,不少人也說“五四”是中國的文藝復興。其實,“五四”運動不是中國的文藝復興。它亮出了中國要搞文藝復興的意向,但沒有成為中國的文藝復興運動。這是因為:第一,“五四”運動本身存在過這樣那樣的缺欠。例如,五四運動的一些代表人物,猛烈地反儒卻謳歌站在君主本位立場上、實行徹底的專制主義的法家;一方面提倡民主精神一方面卻又壓制不同的意見,在某些方面踐踏了學術自由、學術民主的原則。第二,“五四”運動沒有深層次地開掘和“復興”科學文化藝術發展所需要的理性傳統和精神,更沒有強調和張揚認識事物、發展科學所必不可少、而中華民族卻匱乏的超越個體眼前功利,以求真精神、批判精神、實證精神為內核,努力運用概念、判斷、推理等思想形式,揭示事物本質、發現客觀規律的科學理性精神。
  正因為“五四”運動本身存在著這樣那樣的缺欠,沒有深層次地開掘和“復興”理性傳統和精神,特別是沒張揚認識事物、追求真理、發展科學所必須的科學理性精神,所以“五四”運動作為新文化運動的歷史進程,一旦被更急迫的革命、救亡、戰爭所暫時中斷后,就沒有在新的情勢下繼續掘進。“中斷”變成“終斷”了。歐洲文藝復興運動開拓出來的科學文化藝術大發展,乃至整個社會大發展的歷史進程,雖然經歷了多次革命、戰亂,甚至經歷過了兩次世界大戰的浩劫,曾經被多次“暫時中斷”過,卻沒有終斷。革命、戰亂、浩劫過后,這個歷史進程馬上自動延續,自動掘進。顯然,與歐洲文藝復興運動一比較,我們就可以知道,“五四”運動亮出了中國要搞文藝復興的意向,卻沒能成為中國的文藝復興運動。這么一來,“五四”運動就啟示我們:必須深層次地開掘和“復興”中華文化的理性傳統和精神,特別是張揚認識事物、追求真理、發展科學的理性精神,必須吸取“五四”運動一些代表人物的經驗教訓,像歐洲文藝復興清除千年中世紀神學迷霧那樣,徹底清除形形色色的專制主義思想影響,給作為文藝復興特征、標志的科技文化藝術的普遍持久高漲開路。一言以蔽之,必須把“五四”斗士們的“中國文藝復興”夢想,重新變為現實,變為中華文藝復興的現實。
   三
  現實要求出現中華文藝復興,歷史啟示我們要搞中華文藝復興,那么,中華文藝復興到底是什么?中華文藝復興實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復興,但用“中華文藝復興”的提法為佳:第一,可以利用彪炳世界歷史的“文藝復興”四個大字的無形資源;第二,可以像歐洲文藝復興一樣,把自然科學的高漲和成就,人文社會科學的高漲和成就在廣義文化的旗幟下,包括到文藝范疇中來:第三,雖然藝術是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然用“文藝”即“文化藝術”的提法可以凸現藝術的特殊作用。中華文藝復興的涵義是以社會主義、愛國主義為價值取向的,以中華科技文化藝術的普遍持久高漲為突出表現和主要特征的,體現新中華理性主義并且旨在創造新的中華先進文化的思想文化運動、時期和潮流。這個涵義包含著五層意思:(1)中華文藝復興的價值取向是社會主義、愛國主義,是讓我們的社會主義祖國,我們的中華民族不斷壯大不斷發展。(2)中華文藝復興的主要特征和表現是中華科技文化藝術的普遍持久高漲,這就意味著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里,要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大力發展廣義上的文化事業,而要辦到這一點,就必須形成濃重的長久不去的重視科學文化藝術氛圍,排除各種干擾,創設各種條件,特別是諸如“獨立精神自由思想”這類的精神條件,讓自然科學家、社會科學家、哲學家、文學家、藝術家為中華民族的發展,為追求真理而大膽思考,銳意創新,出高質量高水平的成果,出科學文化藝術方面的大師、巨人。(3)正如歐洲文藝復興體現的是人文主義理性一樣,中華文藝復興體現的是自覺扎根中華文化、為中華服務、以中華或中國的眼睛看待世界的中華性,與以民主精神、人文精神、科學精神、開放精神為重要組成部分的理性主義結合在一起的新中華理性主義精神。(4)中華文藝復興的實質、主旨是創造新的中華先進文化,而決不是“復古”。(5)作為定性,中華文藝復興將與歐洲文藝復興一樣,既是一個持續時間相當久的思想文化運動,也是一個歷史時期,一股歷史潮流。這就意味著中華文藝復興決不是短時期的事情,歐洲文藝復興持續了三百年之久,中華文藝復興總不能搞個十年八年的鳴鑼收金吧?
  中華文藝復興的作用至少有:(1)既然是中華科技文化藝術的普遍持久高漲,中華文藝復興就會在新的社會主義的歷史階段上“恢復”或“重現”在古代曾經多次出現過的中華科技文化藝術發展的繁榮輝煌景象。(2)將使中華文化藝術重新走在世界各國各民族科技文化藝術發展的前列,將使中華文化重新成為各個科學、文化和文學藝術的大師都在以不同的文藝形式弘揚人道主義精神。而“中華文藝復興”的靈魂是中華新理性主義。中華新理性主義的指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江澤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核心是以鄧小平理論為旗幟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理論體系和江總書記“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內在精神是民主和科學,主調是“振興中華”的愛國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原理告訴我們,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在社會意識形態領域占據主導的地位。江總書記“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作為中華民族的先進分子組成的執政黨的指導思想,在意識形態中具有“思想旗幟”的統率作用,是現時代整個中華民族科學、文化和藝術的核心靈魂。
  再次,“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中華文藝復興”的促進力量。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人民的領導核心,作為執政黨,其指導思想與中華民族的奮斗目標是一致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不僅是中國共產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中華文藝復興”的力量之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對“中華文藝復興”的促進作用具體表現為,它是“中華文藝復興”的引領的力量、激勵的力量、凝聚的力量、整合的力量。因為,只有始終忠實地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動員最廣大人民群眾擁護和投身到“文藝復興”的偉大事業中來,才能落實江澤民總書記“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指示精神,激勵中國先進的科學、文化、藝術工作者多出精品佳作,像西方“文藝復興”那樣涌現出大量彪炳史冊的大師群體,使中華文化創造新的輝煌,走在世界的前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中華文藝復興”的指導思想,決定著“中華文藝復興”的性質、方向、程度和水平,是“中華文藝復興”的思想保證。
  以江總書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促進“中華文藝復興”,就是要以“三個代表”作為科學、文化、藝術作品及人才的價值目標和衡量標準。進行“中華文藝復興”要符合“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中華文藝復興”的各項具體工作,包括選拔人才、確定科學項目、進行文學藝術創作、提出新的學說理論等一切工作,都要努力符合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都要努力沿著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來進行,都要堅持把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出發點和歸宿。中國的科學、文化和文學藝術,應當像“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發展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那樣,瞄準世界發展的前沿,緊貼中國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實際,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弘揚科學理性和愛國主義主旋律,在先進性、科學性和民族性上下功夫,在出傳世之作和杰出大師上下功夫,以科學、文化、藝術的普遍持續高漲和繁榮輝煌,使中華科學文化藝術重新走在世界各民族科學文化藝術發展的前列,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堅實的基礎和前提。只有如此,江總書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對“中華文藝復興”的指導和促進作用才能落到實處,“中華文藝復興”的大業才能真正順利實現。
文藝報L京③J1文藝理論蕭君和20022002 作者:文藝報L京③J1文藝理論蕭君和20022002

網載 2013-09-10 21:25:51

[新一篇] 中華民族的世紀巨變

[舊一篇] 中華游子文化的發展及其對中國傳統文化現代化的啟示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