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傳統與現代企業制度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中國是有5000年文明史的國家,有自己的文化傳統。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過程中,必然涉及一個問題,即中國文化傳統與現代企業制度是什么關系,具體地講,即中國文化傳統對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起何作用。對這一問題作深入考察和研究,有益于在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
  一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又是一個轉軌經濟國家,中國的經濟體制正向市場經濟轉變。在這一過程中,傳統的國有企業,在經歷了放權讓利、經濟責任制、兩步利改稅、承包責任制幾個階段的改革后,正尋找新的改革突破口。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后,中國確立了市場經濟的改革目標。并且在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上,把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確立為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即按照“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要求,實行規范的公司制改革,使國有企業成為適應市場經濟的法人實體和競爭主體。經過幾年實踐探索,中國現代企業制度的基本框架已較明確:首先,公司制度是現代企業制度的主要形式。大多數國有大中型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都按《公司法》改制為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其次,建立并完善企業法人制度。企業作為獨立的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依法享有財產權、民事權,承担民事責任,并依法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第三,明確企業的國有投資主體。第四,建立健全科學的管理體系。第五,建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政企關系。
  大部分國有企業在上述框架下,實現了制度創新。實踐證明,國有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決策是正確的。這種企業制度能夠與整個經濟體制的目標框架相互銜接,成為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這種制度能夠提供可靠的體制基礎,以逐步解決國有企業面臨的現實體制矛盾;這種制度能夠為國有經濟的發展壯大,提供體制保證。然而,我國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過程中,仍存在一些深層次問題,即“所有者缺位”現象。在授權經營的條件下,國家作為企業的所有者,形同虛設,因而造成所有者缺位。企業經營者的自主權并未真正落實。由于政府機構改革的相對滯后,使其能夠限制并直接插手、干預企業的經營活動,導致企業經營者的自主權不能真正落實。還有“內部人控制”、企業家缺乏等問題。
  其實,改革中深層問題的最終解決,必然觸及人的問題和文化傳統問題。因為,人不僅是改革實踐的主體,而且是文化傳統的載體。中國文化傳統,是對歷史和現實生活的映射,通過對人的塑造,進而又后作用于社會生產、改革實踐。這樣,就有必要研究中國文化傳統與現代企業制度間的復雜關系。要想梳理這一關系,又必須了解中國文化傳統的意蘊。
  二、中國文化傳統
  文化傳統是一個民族、國家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進程中積淀而成、在現實生活中始終起作用的文化特征。主要包括人們的行為習慣、思想情感定勢。文化傳統既具有歷史性、久遠性,又具有現實性、當代性。黑格爾說:“傳統并不僅僅是一個管家婆,只是把她所接受過來的忠實地保存著,然后毫不改變地保持著并傳給后代。它也不像自然的過程那樣,在它的形態和形式的無限變化與活動里,仍然永遠保持其原始的規律,沒有進步。”每個民族的變化傳統,都是在與現實生活的互動中,展現自己、發展自己。
  就中國的文化傳統而言,應該包括中國古代文化傳統和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兩部分。中國古代文化傳統,依附于血緣人倫的觀念形態和日用不察的民俗民風,通過本民族語言傳遞的文化脈絡,在中華民族的文化整體中,保持了深邃久遠而又漫漶的基本文化特征。它主要包括:積極進取的樂觀入世傳統、修齊治平的個人責任感、重農抑商的思想意識、血緣宗親的家庭中心論等。而馬克思主義作為西方發端的文化思想,在近一個世紀的輸入與發展中,已與中國社會的具體實踐相結合,與中國文化相融合,成為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作為當代主導性意識形態文化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已成為中國文化傳統的有機組成部分,幾十年來深刻、全面地影響著中國社會的發展,影響著中國一代代知識分子和群眾。它主要包括:社會進步觀念、社會公正意識、理性制度傳統、集體主義原則、崇尚科學觀念、世界歷史視野等方面。
  中國古代文化傳統和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積淀而成的,但它們并沒有與現實生活相隔絕。相反,對中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仍發揮著巨大作用。當然對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改革實踐,也發揮著巨大作用。
  三、中國文化傳統與現代企業制度
  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過程中,中國文化傳統具有積極和消極雙重作用。就積極作用而言,其一,社會進步觀念和理性制度傳統,大大削弱了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過程中遇到的各種阻力,為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開辟了道路。馬克思關于共產主義理想的論述,包含著社會進步理念,即新事物創生的理念,契合了中國人迫切想擺脫落后貧窮、進入豐裕富足社會的心態,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是前無古人的事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實踐探索,也屬新生事物,這些都體現了社會進步理念的積極作用。馬克思設想的未來社會,是建立在高度工業化基礎上的嶄新社會制度。這一理想主要是依靠政治、法律制度進行社會整合的理性制度。中國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過程,同時也是一個社會各方面工作走向法制化、法律體系不斷完善的過程,是法律和法規逐步規范社會、企業、個人相互間責權利關系的過程。理性制度傳統,全面而深刻地影響著中國社會、中國知識分子和群眾,有助于中國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和現代企業制度建立。其二,積極進取的樂觀入世傳統、修齊治平的個人責任感、集體主義原則,為轉軌時期克服多種困難,提供了必要保障。“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思想,表達了中國人積極進取的樂觀入世傳統。中國古代文化傳統中,無論儒、道,還是佛,都表現出對人生樂觀曠達的情懷。如儒家崇尚積極進取、有所作為的“敢為天下先”,和“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積極入世的人生基本精神。同時,也提倡一種開朗、樂觀的人生態度。它為創建現代企業制度,提供了一種基本精神支撐和良好的人生態度。“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中國歷代知識分子的理想抱負、價值取向及歷史責任。這種強烈的個人責任感,輻射至社會的所有成員,使人們把個人的命運,同國家、民族的發展,緊密相連,有利于激發人的多種潛能和創造活力,激發人們的競爭意識,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集體主義原則與企業發展所需的團隊精神,具有一致性。企業是由許多人組成的一個集體、團隊。企業的良性運作,必須遵循“團隊思維”、“集體意志”等觀念,才能使企業成員精誠協作,追求企業集體目標。集體主義原則在規范企業行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過程中,起促進作用。
  就消極作用而言,中國文化傳統中的眾多成分,與現代企業制度有非融合性,對企業制度的規范,具有不利影響。首先,重農抑商的思想意識,抑制人們接受現代企業制度。在中國古代社會中,農業一直是社會發展的首業,而商業則是末業。幾千年的農業文明,使人們形成重農抑商的思想意識和“重義輕利”、“知足常樂”的價值觀念。受其影響,人們形成了鄙視商業、歧視商人、因循守舊、不思改變、不敢冒險、懼怕競爭、隨遇而安的思維定勢。這些觀念與市場經濟極不相融,與現代企業制度的創新,相距甚遠。其次,血緣宗親的家族中心論,有悖于現代企業制度的民主制。中國傳統社會是以血緣宗親為基礎的家國同構社會。家有家長、族有族長、村有村長,封建國家的統治者,如同最大的家長,中國人普遍認同“家長制”。這種傳統植根于人的思維方式之中,表現在人們呼喚“青天”、崇拜權威,希望“家長式”的人物拯救社會,希望“能人救廠”、“權威治廠”。家族中心論與現代企業制度的民主制,極其矛盾,對中國引進現代企業制度,起阻礙作用。再次,中國傳統社會是一個人情大于法的社會,中國古代文化傳統重遵從、重感情、重感性;少獨立、少理性、少創新。加上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教條式、形式化的理解和應用等,使中國文化傳統的消極作用增大。這些觀念對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都起消極、阻礙作用。
  綜上所述,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除吸收外國現代企業制度中合理有效的制度因素,進行制度創新外,還需要文化創新。使現代企業制度與中國文化傳統,達到有機結合。或者說,使現代企業制度深深植根于中國文化傳統的土壤中,不斷吸取其養分,成為具有中國民族文化傳統特點的行之有效的企業制度。從而使中國企業逐步走向規范,進而走向世界,參與國際競爭。
《山西財經大學學報》太原6~7,14C3管理科學張文華20012001中國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過程中,遇到了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即中國文化傳統與現代企業制度的關系問題。具體講,即中國文化傳統對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起何種作用。對這一問題作深入研究,有益于確立和完善中國的現代企業制度。中國文化傳統/現代企業制度/市場經濟張文華 山西財經大學 馬列思政部 太原 030006 作者:《山西財經大學學報》太原6~7,14C3管理科學張文華20012001中國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過程中,遇到了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即中國文化傳統與現代企業制度的關系問題。具體講,即中國文化傳統對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起何種作用。對這一問題作深入研究,有益于確立和完善中國的現代企業制度。中國文化傳統/現代企業制度/市場經濟

網載 2013-09-10 21:27:20

[新一篇] 中國文化傳統與現代人權觀念

[舊一篇] 中國文化演變中的三種形態及其人文意義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