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視野中的環境價值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環境問題是當今人類面臨的最為嚴重的問題之一。環境污染、森林減少、大量野生物種滅絕、土地荒漠化、溫室效應、臭氧層空洞、能源和資源枯竭……這些問題幾乎每天都出現在新聞媒體上,發生在我們身邊,它促使越來越多的人反思:環境怎么啦?我們應該怎么辦?
  怎么辦,涉及兩個方面:從實踐上說,我們要采取各種措施保護環境,例如制訂環境保護法、成立環境保護機構、選擇可持續性發展模式、退耕還林(草、湖)、嚴厲打擊盜獵珍稀動物的犯罪活動、封閉污染嚴重的工廠等等。從理論上說,就是要檢討和更新我們的生存現、發展觀、自然觀、環境價值觀,重新理解人和自然的關系。正是在這種條件下,國內外學者提出了環境價值思想。
  什么是環境價值?環境價值指事物和人的行為對人正常的環境生活所具有的意義和價值,亦即在滿足人的環境本性和需求方面所具有的意義和價值。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說,人生存于環境中,與環境、生態系統處在不可分割的統一體之中,環境生活構成人的生活的基本內容,人對正常、健康環境的需要成了人的本性和人的生命存在的基本需要。一件事物、一種行為,如果能滿足人的這種本性、需要和追求,對人的環境生活“好”,我們就說它對人有環境價值。
  人的環境生活以及由環境生活決定的人的環境本性和環境需要有兩個特點:第一,人是一個全面的、有無限豐富內涵的生命存在,人的環境本性、需要和追求也是全面的和無限豐富的,這決定了人必須從多角度實現環境價值;第二,人以文化的方式生存,人也賦予環境生活以深厚的社會文化內涵。人不僅以功利的眼光看待環境,考慮環境(資源、能源、動植物)對我有什么用,有什么直接的功利價值,還用符號、語言、神話、科學、藝術等文化形式給環境和環境生活做了“包裝”,考慮環境在經濟、科學、倫理、宗教、審美等方面對人的生存、發展和完善有什么意義、價值。這種用全面的、文化的眼光看待環境價值的思維,我們稱之為環境價值的文化視野。顯然,文化視野中的環境價值包括功利價值,但又遠遠超出功利價值。
  我們的古人是用一種朦朧的但非常全面的文化視野看環境價值的,他們既利用環境,從自然中獲取人們的衣食之源,也用多種文化的眼光看待環境價值。如:用宗教眼光看待環境價值,對偉大、神秘、和諧的自然,對生他、養他、載他的環境,懷著深深的感恩和敬畏的宗教情緒;用道德的眼光看到環境價值,把環境、生命當作平等交往的道德主體看待;對一切生命,特別是較高級的生命充滿愛和同情,產生所謂“眾生平等”、“民胞物與”的觀念;用審美的眼光看待環境價值。古人不但寄情于山水之間,還創造了諸如中國的山水詩、山水畫、園林山水等藝術作品,以及“天樂”、“大美”等審美境界;用一套話語系統(神話的、哲學的、文學的等)解釋環境的本性和規律。這種解釋是否合理是次要的,關鍵是這種解釋消除了人對自然的陌生性,使人在環境中有光明和安全感,使人的環境生活踏實。
  但是,近代工業文明徹底轉變了人們的環境價值觀,功利主義視野成了人們看待環境價值的唯一視野。所謂功利主義的視野,就是只關注環境的功利價值,特別是環境給人帶來的當下的、直接的利益、效益和實惠。人們只把環境當作實用價值之源,而不再關心它的文化意義;只是無休止地從環境中攫取他們所需要的東西,而絲毫不顧忌環境的潛力和承受能力;人們以為環境是可以任意改造和無限制地開發的,問題只在于怎樣擴展人的開發能力;人們以為人類在利用自然中產生的破壞性和“熵”會自動消失,故爾絲毫不考慮利用環境帶來的消極影響。
  近代工業文明的誤區不在于它利用了環境的功利價值,而在于它片面地、無節制地和非理性地利用這種價值,以目光短淺的、自私自利的和貪得無厭的方式來追求功利價值。近代工業文明徹底拋棄了環境價值豐富的社會文化內涵,道德、宗教、藝術等意義從環境價值中消失了,人們對環境沒有了敬畏和虔誠的心理,沒有了道德感和義務感,沒有了對生命、自然的愛心,也沒有了和諧愉悅的審美情調。功利視野在把環境價值片面化的同時,也把人自身變成了俗不可耐的、殘缺不全的經濟動物。
  鑒于功利視野帶來的嚴重后果,學術界呼吁環境價值,其意義是不言自明的。但是流行的觀點把環境價值理解為環境是獨立的道德主體,有與人平等的尊嚴、權利和價值,這是筆者不能同意的。我認為,倡導環境價值是要在吸收近代文明成果的基礎上,回歸環境價值的文化視野,重新用道德、藝術、宗教等文化視野對待環境價值,恢復人的環境本性和環境需要的豐富性與全面性,恢復人與環境的自由和諧關系。具體包括:
  ——重新確立人對環境的道德關系。珍惜生命、關愛自然、維護生態平衡,對環境盡義務,把自己的道德責任推及整個自然界,這既是人的道德精神向自然界的拓展,又是對人類整體包括子孫后代的環境本性、環境需要和環境生活的尊重。
  ——恢復人對自然的某種虔誠和敬畏的心態。在自然造化的偉大和神奇面前,人是何等渺小、笨拙!我們沒有理由不對生命表示敬畏,不為神秘莫測的自然驚異、傾倒。
  ——恢復人對環境進行審美觀照的生活方式。現代人不但需要創造優美、雅致、清爽的自然環境,還需要借助藝術等手段把環境的奇妙和美凸顯出來,需要時時陶醉于環境提供的獨特的審美境界中,以躲避世俗的墮落。
  ——重新詮釋環境,賦予環境以科學、哲學和美文學的意蘊。人不僅生活在現實的環境中,也要在想象的環境中“詩意地棲居”。我們只有領略到自然的至真至美,我們的環境生活才是妙趣無窮的。
科技日報京⑦N2生態環境與保護孫美堂20022002孫美堂 北京理工大學 作者:科技日報京⑦N2生態環境與保護孫美堂20022002

網載 2013-09-10 21:30:23

[新一篇] 文化的驛站  ——香港與內地藝文關聯的一個側面

[舊一篇] 文學與政治之間  ——唐玄宗朝翰林學士述論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