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討論的洞庭湖區在行政區劃上包括岳陽、常德、益陽和長沙4市的23個縣(市、區)以及15個國營農場。推進洞庭湖區經濟一體化建設,與其南部的長株潭經濟一體化遙相呼應,對于發展湖南經濟,優化空間布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 湖區經濟一體化的背景分析
1.區域經濟合作潮起潮落。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區域經濟合作不斷發展,在發展國民經濟與地區經濟、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等許多方面起了巨大的促進與推動作用。在世界經濟趨向集團化、區域化、一體化的新形勢下,洞庭湖區經濟一體化建設已成為關系到湖南能否形成整體優勢迎接國際競爭的重要方面。
2.洞庭湖綜合治理全面展開。目前,洞庭湖綜合治理工作已全面展開,湖區經濟發展正處于重大轉折時期。國家從1986年開始對洞庭湖進行綜合治理,僅一、二期投資累計就高達37.2億元,防洪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防洪標準仍然較低,防洪形勢依然嚴峻。湖南省于1998年10月正式啟動了洞庭湖區退田還湖、平垸行洪、移民建鎮工程,收到了一定的效果。2002年6月,朱róng@①基總理在視察湖南時指出,洞庭湖要恢復到解放前的4350k
的狀態,緊接著,湖南省即著手編制了《洞庭湖“4350工程”規劃》。
3.長江流域開發方興未艾。長江流域的開放開發,為洞庭湖區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現有的各種生產力布局理論,如T型戰略、TY型戰略、TYIS戰略等,都把長江流域列為我國一條重要的發展軸線。1990年以來,以浦東開放開發、三峽工程建設為契機,以長江三角洲為龍頭,正帶動著長江產業帶的建設向縱深發展。
4.國內市場競爭國際化。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和不斷完善,以及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市場供求關系發生了根本性逆轉,糧、棉、油等主要農產品短缺狀況基本結束,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尤其是中國加入WTO以后,國內競爭國際化的趨勢正逐漸顯現,國內農產品和輕紡產品市場面臨著國際競爭的強大壓力。洞庭湖區作為商品農業生產基地和農產品加工基地,工農業生產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在此背景下,洞庭湖區如何提高整體競爭能力,亟需探索新思路和新方法。
二 湖區經濟一體化的客觀基礎
1.環境功能的整體性。洞庭湖區具有完全一致的地質背景。從環境功能來看,洞庭湖是承納湘、資、沅、澧四水和吞吐長江的洪道型調蓄湖泊。正所謂“北通巫峽,南及瀟湘”,集水面積廣大,徑流量豐富。江河來水進入洞庭湖之后,經過湖泊調節,爾后由城陵磯北注長江,發揮著巨大的調蓄作用。據分析計算,全湖合成人流洪峰流量多年平均值為40200
/s,而城陵磯湖口多年平均最大出流洪峰流量為28800
/s,多年平均年削減洪峰量達11400
/s。由于洞庭湖對江河洪水的調節作用,從而減輕了洪水對長江中下游平原的危害,顯示出巨大的防洪效益。
2.自然資源的同構性。洞庭湖區光熱水土資源以及濕地生物資源十分豐富。湖區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熱量豐富,降水充沛,雨熱同季,徑流量大,年平均氣溫16.4~17.0℃,活動積溫為5200~5350℃,多年平均入湖年徑流總量3126億
。目前湖區土地總面積為7811.8萬畝,其中93.21%已得到利用。尤其是濕地資源倍顯重要,濕地總面積達2060.4萬畝,占我國亞熱帶濕地的1/4。洞庭湖區作為我國最大的淡水濕地資源生態系統,濕地生物資源也十分豐富。相反,礦產資源則相對貧乏,從目前的勘探情況看,煤、石油、鐵、有色金屬等基礎礦種探明儲量很小甚至缺乏。
3.開發歷史的同一性。洞庭湖區開發歷史悠久,水土資源開發與人口增長并行不悖。上古時期,生產力原始落后,加之湖面浩大,可謂地曠人稀。及至西漢時期,湖區僅有人口17918戶。到了唐代,人口始有較快增長,尤其是“安史之亂”以后,北方移民大量遷入,“鄰里皆遷客”,促進了湖區開發,人口達到了48571戶。宋代“靖康之亂”以后,西北士大夫“多摯家南寓武陵(今常德)”,湖區開發進一步加快,人口達到319139戶,較唐代增加了5倍以上。元代,湖區人口進一步增至594835戶。明清時期是湖區大開發時期,湖泊洲灘被大面積圍墾為農田。據不完全統計,明代約有堤垸100多座;清代共建垸1006座,耕地面積逾100萬畝。從1950年代至1970年代,在聯圩并垸的同時,圍墾仍在繼續。至1970年代末,盡管湖區堤垸總數下降為278個,耕地面積卻達到870萬畝,成為湖南乃至全國重要的農業生產基地。水土資源的開發帶來了人口的激增,現有人口1490萬人,占湖南人口總數的22.9%,是湖南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
4.產業結構的相似性。洞庭湖區是一個以農牧業生產為主體、輕重工業并重發展、第三產業迅速壯大的地區,各地產業結構基本相似。2001年,湖區GDP為1015.6億元,第一、第二、第三產業之比為26:38:36。第一產業GDP所占比重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個多百分點,表明洞庭湖區仍是一個以初級農產品生產為主的地區。進一步分析,在農業生產中又以農牧業占絕對優勢。2001年,農業總產值為404.1億元,種植業和牧業產值所占比重分別為49.4%、36.4%。在種植業中,糧食和經濟作物的生產舉足輕重,其產值分別占48%和30%;在牧業中,以養豬為主,其產值占55%;在漁業中,天然捕撈很少,養殖占87%。
洞庭湖區工業已有較好基礎,但工業化進程仍處于初級階段。2001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554.8億元,其中輕工業占46.7%,重工業占53.3%。在輕工業中,農產品加工業占主導地位,主要是食品、紡織、造紙等行業。2001年,規模以上獨立核算國有輕工業總產值中,以農產品為原料的占到86.6%。在重工業中,原料工業占主導地位,主要是化學工業,如煉油、化肥、化學纖維等行業。2001年,規模以上獨立核算國有重工業總產值中,原料工業占75.9%,加工工業占23.1%,而采掘工業僅占1%。
改革開放以來,湖區第三產業發展十分迅速,但“初級”特征明顯。2001年,在第三產業的GDP構成中,交通運輸郵電通信業、批發和零售貿易餐飲業所占的比重最大,分別占26.1%和22.7%;而農林牧漁服務業、地質勘探與水利管理業、衛生體育社會福利事業、科學研究和綜合技術服務業所占的比重很小,總共還不到6%。
5.社會文化的同源性。洞庭湖區是“世界水稻文化的搖籃”。一系列考古發現表明,世界稻作農業和水稻文化起源于中國的長江流域,并且其發源地在洞庭湖區,然后再逐漸傳向長江流域其他地區,進而傳向印度和東南亞,傳向朝鮮和日本。洞庭湖區還是龍舟競渡文化的發祥地。龍舟竟渡原是湖湘先民祭祀水神的古老儀式,到南朝時開始演變為祈福避災與紀念屈原的雙重主題。這一主題不僅提高了端午節在中國節俗中的重要地位,而且使之發展成為全國性的大節日,其影響還波及東亞和東南亞。
三 湖區經濟一體化的基本目標
1.防洪減災一體化。洞庭湖的主要致災因子是長江和湘、資、沅、澧“四水”洪水及其組合。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往往長江是大水年,洞庭湖就是大災年。洞庭湖區的防洪減災,作為長江流域防洪減災體系的一部分,必須統籌規劃,協調行動,湖區一盤棋,形成一體化的防洪減災系統。在防洪工程方面,要妥善處理好“蓄”和“泄”的矛盾,要有計劃有步驟地作好退田還湖工作,建設分洪、蓄洪區。
2.區域開發一體化。根據洞庭湖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城市化狀況,目前宜采取點一軸地域開發模式。也就是以“三點三線”為依托,形成“山”字形空間開發格局。具體地說,“山”字形空間開發格局,就是要以岳陽、常德、益陽為開發據點,重點開發東線、西南線和中線3條軸帶。東線背靠長沙市,以岳陽市為開發據點,以京廣鐵路為主要軸線,建設成能源、化工等重工業走廊。西南線以常德市、益陽市為開發據點,以石門—長沙鐵路為主要軸線,建設成食品、紡織等輕工業走廊。中線以益陽市為開發據點,軸線為益陽—沅江—茅草街—南縣—華容的南北向公路干線。本軸線的現有經濟基礎不如東線和西南線,中北段缺乏較大的中心城市。現階段應切實加強公路、航道、通信和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根據當地資源優勢,發展一些短平快的、經濟效益顯著的農副產品加工業。
3.區城市場一體化。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歷史一再表明,統一的區域市場是經濟起飛的前提條件。洞庭湖區屬同質性區域,建立一體化的區域市場具有天然優勢。要進一步制定政策法規、規范政府行為,增強企業主體地位,力求建立統一的區域商品市場、金融市場、房地產市場、勞動力市場、產權市場、信息市場等等,逐步形成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區域求索LL長沙52~54F107城市經濟、區域經濟胡武20042004加快工業化進程,提升區域競爭力是欠發達地區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必然選擇,產業集群以其特有集聚效應和優勢在增強企業競爭力、引導產業持續發展、促進區域經濟快速增長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為欠發達地區逐步縮小與發達地區的差距,增強區域經濟綜合競爭力,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了一條新的發展之路。欠發達地區/產業集群/跨越發展本文為“湖南省社科規劃課題(01B16)”和“湖南省教育廳科研項目(01C410)”的部分研究成果同良周岳On Realizing the Rapid Development Stratagem of the Middle Part
ZHANG Xiu-sheng,WEI Peng-peng
(Wuhan University Businese School,Wuhan 430072,Hubei,China)
ZHANG Xiu-sheng(1951-),male,Professor,Doctor supervisor,Wuhan University Business School, majoring in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 and Socialism economy theory;WEI Peng-peng(1979-), male,Graduate,Wuhan University Business School,majoring in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In the situation of the east part being evolution, the west part being exploitation, the middle part has to avoid dropping behind.The middle part must bring into being composition of forces, shaping the visualization, strengthening cooperate and communion between areas, actualizing stratagem of divide the work innovation, actively adjusting the industry structure.胡武賢 湖南文理學院經環系副教授;湖南 常德 41500 作者:求索LL長沙52~54F107城市經濟、區域經濟胡武20042004加快工業化進程,提升區域競爭力是欠發達地區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必然選擇,產業集群以其特有集聚效應和優勢在增強企業競爭力、引導產業持續發展、促進區域經濟快速增長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為欠發達地區逐步縮小與發達地區的差距,增強區域經濟綜合競爭力,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了一條新的發展之路。欠發達地區/產業集群/跨越發展本文為“湖南省社科規劃課題(01B16)”和“湖南省教育廳科研項目(01C410)”的部分研究成果同良
網載 2013-09-10 21: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