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經濟史學的對象、任務與方法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一、經濟學的經濟史與歷史學的經濟史
  經濟史是經濟學的一部分。但是長期以來,在經濟史學學科劃分上存在一個普遍的誤區,即認為經濟史是處于經濟學和歷史學兩大學科之間的邊緣科學。正是由于這種學科劃分上的誤解,導致經濟史學研究長期以來的方法論錯誤,也導致經濟史學研究的落后狀況。所以,有必要對這個問題來一個比較徹底的闡明。
  我們之所以錯誤地認為經濟史學是一個邊緣學科,主要是因為經濟史學和歷史學在研究對象上存在一定程度的重疊性。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經濟史學研究的對象是經濟的歷史或歷史的經濟部分。在這個意義上講,經濟學的經濟史與歷史學的經濟史的確是一樣的。但是如果我們將經濟史分為不同層面,在不同層面上考察經濟史及其研究方法,就會出現經濟學的經濟史與歷史學的經濟史的區別。
  經濟學家和歷史學家都研究經濟史,作為科學研究方法,經濟學和歷史學并沒有本質區別。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湯因比指出:“可以采取三種不同的方法來觀察和表現我們研究的對象,其中也包括人類生命的現象。第一種方法是考核和記錄‘事實’;第二種方法是通過已經確立了的事實的比較研究來闡明一些一般的‘法則’;第三種方法是通過‘虛構’的形式把那些事實來一次藝術的再創造。”他把這三種方法分別稱為歷史、科學和虛構。英國新古典主義經濟學家馬歇爾認為:經濟學家需要有三種重大的智力:就是知覺、想象和推理,其中他最需要的是想象力,使他可以探索可見的事件之不顯著即處于表面之下的那些原因,與可見的原因之不顯著即處于表面之下的那些結果。可見,在科學哲學意義上,經濟學家和歷史學家所采用的方法并沒有本質區別。
  但“經濟史是經濟學的一部分。”作為經濟學的經濟史和作為歷史學的經濟史有根本的區別。這種區別可以從經濟史的三個不同層面上來考察。經濟史研究的三個層面,包括編年經濟史、分析經濟史和歷史主義經濟學。在這三個層面上,由于研究任務的不同,采取的方法也不同。
  第一個層面是編年經濟史。這種經濟史在我國已經比較發達,例如我們已經出版了大量的經濟史著作,包括經濟通史和斷代經濟史、中國經濟史和外國經濟史等。在這個層面上,經濟史研究的對象是歷史的經濟部分,其任務是對人類歷史上的經濟活動進行客觀的描述,所以主要采用的方法是歷史歸納法。在這個層面上,經濟學的經濟史與歷史學的經濟史的區別,主要體現在觀察和描述的方法上所采用的理論、工具和術語不同。歷史學的經濟史主要采用歷史學的理論、工具和術語,而經濟學的經濟史主要采用經濟學的理論、工具和術語。在這個層面上,經濟學的經濟史與歷史學的經濟史的差別并不十分顯著。
  第二個層面是分析經濟史。在這個層面上經濟史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發現經濟規律,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溯因法。如果說在第一個層面上經濟學的經濟史與歷史學的經濟史的區別還不是十分顯著的話,那么在這個層面上兩個學科的區別就十分清楚了,經濟史已經完全是經濟學的經濟史了。因為在這個層面上,經濟史研究所要發現的規律不是歷史規律而是經濟規律。在第一個層面上,經濟學的經濟史與歷史學的經濟史的區別,主要是觀察和描述方法的區別,而在這個層面上,主要區別是分析方法的區別。就是說,歷史學的經濟史,是用歷史學的方法研究歷史的經濟部分,經濟學的經濟史是用經濟學的方法研究經濟的歷史。更進一步說,這種區別是體現在所采用的不同的方法論上:經濟學的經濟史的方法論是經濟學和經濟哲學,而歷史學的經濟史的方法論是歷史學的歷史哲學。在這個層面上比較典型的經濟史研究范例,包括羅斯托的經濟成長階段論、諾斯的制度變遷理論、希克斯的經濟史理論等,而年鑒派經濟史學家在具體的研究實踐方面做的也比較成功。
  第三個層面是歷史方法的經濟學。經濟學的經濟史與歷史學的經濟史最根本的區別是在這個層面上。這里涉及到的問題的實質是經濟學的方法論,即經濟學的歷史方法和邏輯方法從本質上來說,在這個層面上,是將歷史的方法引入經濟學。所謂將歷史方法引入經濟學,并不是簡單地用歷史事實來驗證經濟理論的各種假說,從本質上講是將時間概念引入經濟學,即創建一種歷史的或動態的經濟學。所以,在這里,經濟史學已經是徹底的經濟學了。在這個層面上,經濟史的研究方法與理論經濟學研究一樣,也要采用科學的抽象演繹法。所以,在這個層面上,經濟史研究的成果主要是理論假說。在這里典型的例子是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經濟學和熊彼特的創新經濟學等,而具體的研究實踐,可以包括經濟周期理論、非利普斯曲線理論、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理論等。
  經濟史研究三種方法在三個不同層面上,存在一種上下對流的交互關系,即可以相互促進,相互影響,使整個經濟史科學實現發展:在第一個層面上即編年經濟史研究層面上,經濟史研究主要是歸納和描述。歸納就是收集更多更可靠的歷史事實。在歸納的基礎上可以進行最基本的關于歷史事實的描述。所以,在這個層面上,經濟史就是湯因比的所謂“歷史”。在第二個層面上即在分析經濟史的層面上,經濟史研究的目的是發現規律,這就是需要通過不同現象之間的比較研究,找出因果聯系并總結出規律或“法則”來。所以在這個層面上,必須采取溯因法。這個層面上的研究結果就是湯因比所謂的“科學”。在第三個層面上,經濟史研究的目的是推理,采用的是抽象演繹法。抽象方法的本質是推測,即利用通過觀察得出的規律性解釋,來進一步推測出未經考察的領域。這就是湯因比所謂的“虛構”。在編年經濟史和分析經濟史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的抽象,得出某些經濟概念和假說,并發展成為系統的經濟學理論。反過來,這些系統的理論,可以作為方法和工具,來進行編年經濟史和分析經濟史的研究,這就是經濟史家的“史觀”。在經濟史研究的這個階段,經濟史家可以采用所謂的“虛構”方法,即在提出假說的基礎上,經濟史學家利用經濟史實對這些假說進行驗證。這樣就又回到了分析經濟史。在假說和分析的基礎上,經濟史家利用新的“史觀”對經濟史實進行進一步的歸納,并做全新的描述和寫出新的編年經濟史。這種研究事實上是對人類過去的經濟活動的推測。但是作為經濟學的經濟史的任務,一方面是推測過去,另一方面是預測未來。從根本上來講,經濟史推測過去的目的,還在于預測未來,即利用對過去的推測得出的規律性的“法則”來預測未來,預測未來的人類行為和這種行為的可能結果。這是所有科學的根本目的,也是經濟史科學的最高境界。
  二、經濟史與作為實證科學的經濟學
  經濟學是實證科學,經濟史是實證經濟學的一部分。事實上,作為實證科學的經濟學,始終離不開經濟史。熊彼特指出:“‘科學的’經濟學家和其他一切對經濟課題進行思考、談論與著述的人們的區別,在于掌握了技巧或技術,而這些技術可分為三類:歷史、統計和‘理論’。三者結合起來構成我們的所謂‘經濟分析’”,而“史家的技術好比是經濟分析這輛大公共汽車上的乘客。”這就是說,經濟史不僅是經濟學的一部分,它對于經濟學來說更具有實證主義的意義。
  馬歇爾指出:“差不多像其他一切科學一樣,經濟學的工作是收集事實,整理和解釋事實,并從這些事實中得出結論。”布坎南也指出:“在經濟學上可見到一種很有趣的發展,這就是經濟學家的基本原理在擴大,這種發展包括經濟史學家運用過去年代的資料來檢驗經濟學的基本假設。”這就是說,經濟學的實證方法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通過實證材料的歸納提出假設,而另一方面是利用實證材料對經濟學提出的假設進行驗證。這種驗證即包括證實也包括證偽。美國經濟學家賈林·庫普曼指出:“在實證分析中,人們對結論或預言所關心的是檢驗的可能性,即通過觀察達到證實或證偽的可能性。當然,對假設中的術語的解釋形成了一種聯系紐帶,通過這種紐帶使觀察與表示結論的陳述發生聯系。證實或沒有證偽都表明所使用的假設從整體上看是正確的。而證偽表明,至少有一個假設對于‘解釋’與結論有關的現象來說是不恰當的。”通過這種驗證,我們可以得到更加可靠的理論假設,從而推動經濟學的進步和發展。
  實證主義方法包括經驗實證方法和邏輯實證方法,經濟史對于經濟理論的驗證屬于經驗實證方法。在經濟學發展的不同歷史階段,經驗實證與邏輯實證分別發揮重要作用。古典經濟學在亞當·斯密那里,采用的方法既包括經驗實證也包括邏輯實證,就是說,既采用歷史方法也采用邏輯方法。不過這種傳統到李嘉圖就中斷了,經濟學研究的抽象演繹方法逐漸占主導地位。當然,經濟學的歷史方法在德國歷史學派那里曾經實現一個頂峰的發展。但是自新古典主義經濟學以后的時代,抽象演繹法的主導地位一直沒有改變。然而,經濟學中抽象演繹法的這種發展,也達到了必須矯枉過正的程度。目前,經濟學的因境在于不愿接受實證的或經驗的檢驗,特別是不愿接受經濟史的經驗檢驗,而進入一個循環論證怪圈或唯美主義的誤區:為了求得邏輯上的完美無缺,對不斷變化的經濟歷史的現實視而不見,試圖從一個或一些不變的前提假設出發,進一步演繹和論證,得出現實主義的結論。經濟學的這種現狀,迫切需要重申經濟學的經驗實證方法,呼喚經濟史意義的重新發現。
  一般來講,理論經濟學主要研究短期的經濟現象,即現行的經濟現象。這些經濟現象當然是比較真實可靠的。但是,這些經濟現象是沒有經過歷史檢驗的,所以是不穩定的。經濟史的優勢在于,它所研究的經驗是長期的事實,所以比現實的短期經濟現象更加穩定和可靠。例如,經濟學理論包括許多公理性假設。越是公理性假設就越是具有普遍真理的意義。但事實上,越是公理性假設就越是需要長期的觀察和歸納,越需要經驗的驗證。而經濟史就是從長期的經濟現象中進行觀察、歸納和驗證。所以,經濟史研究得出的結論或假設,要比一般的短期觀察所得出的假設可靠得多。事實上,作為實證科學的經濟學,不可能離開經濟史。經濟學的理論假設都是從實際現象中歸納得出的。但是,在直覺上,經濟學理論的假設主要來源于現行的經濟現象,即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現象,而不是經濟史上的現象。事實上,經濟學中的任何一個前提假設,都隱含著對經濟史實證經驗的觀察和歸納。經濟理論中這種經濟史的經驗驗證,之所以是隱含著的而不是直接的,是由經濟現象的特殊性所決定的:大量的經濟現象就發生在我們身邊,似乎是一種無需驗證的事實。正如賈林·庫普曼指出的:我們每個人都有一些機會對經濟學的假設所涉及的這些事物進行直接的觀察,使理論的假設具有非常直觀的顯明性。這就使我們誤認為經濟史的驗證是多余的。但事實上這種假設既包含了大量的現實經濟經驗,更包括了大量的經濟史經驗。例如,經濟學中最常用的經濟人假設,事實上是通過經濟史上大量現象的歸納而得出的。這種公理性假設,絕不可能從短期的經驗中得出,而必須從對長期的經濟史經驗的歸納中得出。
  經濟學抽象方法的一個嚴重后果,就是學科分割或“學科孤立主義”傾向。長期以來,經濟學采用高度抽象的方法,將大量社會現象抽象掉,研究純粹的經濟現象,標榜一種“純粹經濟學”。這事實上是一種“學科孤立主義”。20世紀初,歷史學家“筑起高墻,精心培育各自的葡萄園”的研究方法受到法國年鑒學派的批評。但經濟學中的這種學科分割現象卻一直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事實上經濟學中的“學科孤立主義”比歷史學要嚴重得多。美國經濟學家勞埃德·雷諾茲指出:“在過去的一個世紀里,經濟學的疆界具有明顯的縮小趨勢,而這完全是人們有意造成的。”他還指出:“今天,市場呈現出各種各樣的形式,我們探索這些形式帶來的后果,但幾乎不去注意它們的歷史變遷及其相對重要性的變化。我們把這些交給了經濟史學家或其他社會學科去研究。”所以,同過去相比,“今天經濟學家所運用的變量更加數量化了,定理更加嚴密了,研究成果更加準確了。雖然準確性有所增加,但卻為此付出了代價,分析的范圍縮小了,不那么‘豐滿’了。”
  但是,現實的經濟不可能是經過高度抽象的經濟,將一系列條件抽象掉的經濟也絕不是真實的經濟。現實的經濟學研究,需要多因素分析。德國歷史學派經濟學家羅雪爾指出:“國民經濟學并非單純的貨殖學或單純的致富術,而歸根結底是一種認識人類的政治科學。我們的目的在于記述各個國民在經濟方面想了些什么,發現了些什么;他們做了些什么努力,有了什么成就;以及他們為什么要努力,又為什么獲得成功。這樣的記述只有同有關國民生活的其他科學,特別是同法制史、政治史以及文化史緊密地結合起來,才能做到。”所以,德國歷史學派經濟學強調多因素的經濟分析方法。
  熊彼特指出:“歷史的敘述不可能是純經濟的,它必然要反映那些不屬于純經濟的‘制度方面’事實:因此歷史提供了最好的方法讓我們了解經濟與非經濟的事實是怎樣聯系在一起的,以及各種社會科學應該怎樣聯系在一起。”就是說經濟史研究可以訓練經濟學的多因素分析方法。通過這種方法的訓練,有助于打破經濟學這種學科分割或“學科孤立主義”狀況,從而提高經濟學分析的真實性和實證性。
  三、經濟史與作為歷史科學的經濟學
  “凡不是自然科學的科學都是歷史科學”。恩格斯曾明確指出:“政治經濟學本質上是一門歷史的科學。它所涉及的歷史性的即經常變化的材料。”馬克思還指出:“現在的社會不是堅實的結晶體,而是一個能夠變化并且經常處于變化過程中的機體。”英國歷史主義經濟學家克利夫·萊斯利則認為:每個國家的經濟乃是長期進化的產物,在這種進化中,既有連續也有變動,經濟因素只是這種進化的一個特殊方面或側面。經濟規律必須被視為歷史的產物,是一般的社會規律和社會進化的產物。美國經濟學家雷諾茲也指出:“實際存在的經濟是歷史的產物,是各種不同控制原則的大雜燴,是隨著時間變化的混合物。”既然社會經濟是不斷變化的歷史的產物,那就必須從歷史角度才能更好地理解它。
  事實上,經濟學一開始就具有歷史主義的方法論傳統。亞當·斯密的經濟學在采用抽象演繹法的同時采用了歷史描述法。英國經濟學家哈奇森指出:“斯密不僅在對經驗的強調上,而且在那貫穿于他的《國民財富的性質與原因的研究》中的隨自然發展階段而發展的主題思想上,都是一位歷史經濟學家。”但是,亞當·斯密的歷史主義的方法論傳統并沒有為經濟學所繼承,經過所謂的“李嘉圖革命”,抽象法成為經濟學方法的主流,歷史傳統被拋棄了,歷史方法則被丟進經濟學歷史的工具箱。在庸俗經濟學以后的時代,盡管經濟學一直標榜實證主義,但是作為歷史方法本質的經驗實證方法往往讓位給純粹的抽象演繹方法。這里的根本問題是經濟學不愿接受經濟經驗的驗證,從而使實證主義成為一句空話。在經濟學家看來,產生經濟學幾個公理性假設的事實并沒有發生變化,也不會發生變化,所以并不需要重新檢驗,仍可以作為經濟學演繹推理的前提。這就是非歷史主義的經濟學。
  關于經濟學的非歷史主義方法,早就受到批評。這種批評最早來自馬克思主義,以后又來自德國歷史學派、奧地利的熊彼特以及美國的新老制度學派等。馬克思指出:“在他們看來,新的科學不是他們那個時代的關系和需要的表現,而是永恒的理性的表現,新的科學所發現的生產和交換的規律,不是這些活動的歷史地規定的形式的規律,而是永恒的自然規律;它們是從人的本性中引伸出來的。但是,仔細觀察一下,這個人就是當時正在向資產者轉變的中等市民,而他的本性就是在當時的歷史地規定的關系中從事工業和貿易。”熊彼特一針見血地指出:“目前經濟分析中所犯的根本性錯誤,大部分是由于缺乏歷史的經驗,而經濟學家在其他條件方面的欠缺倒是次要的。”英國經濟學家哈奇森指出:“在《國富論》中,一般的自行調節模型都是基于廣泛的歷史、心理、制度研究的,并由此得到補充和加強。但是,自從詹姆斯·穆勒和李嘉圖的方法論‘革命’以來,‘框架’或‘范式’通常只去探討較為簡單、較為抽象的最大化自行均衡模型。無疑,這種探索已取得了一定的有用成果,并且仍將是有用的有效的,應當極其謹慎地通過教科書講授這些原理。但是,由于使用了李嘉圖引入的極端并且武斷的抽象,使得我們為此付出的代價一直非常昂貴,或許在很長時間里幾乎都不能通過日益減少的收益予以彌補”。
  經濟學作為一門歷史的科學,其理論具有歷史相對性。從經濟思想史來考察,沒有永恒不變的經濟法則和永遠適用的經濟理論。恩格斯指出:“人們在生產和交換時所處的條件,各個國家各不相同,而在每一個國家里,各個世代又各不相同。因此,政治經濟學不可能對一切國家和一切歷史時代都是一樣的。”熊彼特指出:“既然歷史是經濟學家材料的一個重要來源——雖然不是唯一的來源——同時由于經濟學家本人是他自己時代和所有以前時代的產物,經濟分析及其成果必然受到歷史相對性的影響”。哈奇森指出:“經濟學家不應打算或認為自己提出了‘適合于’所有時間和地點的一般或普遍的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理論,也不應該把其他經濟學家或前輩的理論(不管他們如何標榜自己)說成是一般或普遍的理論。歷史相對論的觀點還暗示著,經濟理論史中的持續因素是微不足道的,沒有什么意義的,研究主體或‘注意力’的變化才是本質上更加重要的變化。”“某一主張提出時可能是有效的概括,或者是它表達了一個暫時的趨勢,但由于歷史上或制度上的變化,這個主張仍可能為人們所拋棄。”所以,“當今的經濟學家無論在現在還是在將來都應當放棄這樣一種幻想,即創造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理論,而應集中精力去發現‘符合’歷史變化的理論。”
  當然,經濟學也不能排斥抽象演繹方法,真正正確的方法必須是歷史與邏輯統一的方法。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方法。恩格斯指出:“黑格爾的思維方式不同于所有其他哲學家的地方,就是他的思維方式有巨大的歷史感作基礎。”馬克思將黑格爾的唯心史觀進行徹底改造,發展了辨證唯物主義的歷史觀,同時,通過對資產階級經濟學方法的批判,創立了邏輯和歷史一致的方法。“歷史從那里開始,思想進程也應該從哪里開始,而思想進程的進一步發展不過是歷史過程在抽象的理論上前后一貫的形式上的反映;這種反映是經過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現實的歷史過程本身的規律修正的。這時,每一個要素可以在它完全成熟而具有典范形式的發展點上加以考察。”“在采用這種方法時,邏輯的發展完全不必限于純抽象的領域。相反,它需要歷史的例證,需要不斷接觸現實。因此這里插入了各種各樣的例證,有的指出各個社會發展階段上的現實歷史進程,有的指出經濟文獻,以便從頭追溯明確作出經濟關系的各種規定的過程。”
  科學的方法應該是從歷史與現實到理論,再從理論到歷史和現實,這樣反復接觸,反復檢驗,才能提出科學的理論。所以,科學的歷史方法和科學的邏輯方法必須同時發展,相互促進,而不能有任何一方面的偏廢。這兩種方法都是科學的思想所必須采用的方法,正如左右兩足是走路所不可缺少的一樣。馬歇爾指出:“我們希望這兩派——分析派和歷史派——永遠存在;每派徹底地進行自己的工作,每派都利用另一派的工作,這樣,我們就最可獲得關于過去的正確的概括,并從其中得到對于未來的可靠指導。”
  四、科學經濟史學以及經濟史學家的現實任務
  關于經濟學是不是一門科學的討論一直在進行,關于歷史學是不是科學的討論也一直沒有停止。這種討論涉及到科學的定義,以及社會科學的特殊性問題。長期以來,我們都認為社會現象與自然現象不同,自然現象是反復發生的,所以可以進行實驗,而社會現象是不可重復的,所以不可實驗。這種傳統觀念導致我們社會科學研究的極大局限性。事實上,社會現象與自然現象沒有本質區別。馬克思從來都把社會經濟的歷史看作自然史,認為“社會經濟形態的發展是一種自然歷史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就不能說經濟史與自然史有什么根本區別。如果說自然現象是可以重復的,那么社會經濟現象也是可以重復的。當然,這種重復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進化和發展。不承認社會現象的重復性,就不能承認社會歷史規律,同樣,不承認社會經濟現象的重復性,就不能承認經濟規律。所以說,作為研究社會經濟歷史規律性的經濟史學,也是一門科學。
  但是,承認經濟歷史規律的客觀性,并不是經濟史科學的最終目標。美國哲學家威拉特·奎因認為,科學“是用過去的經驗來預測未來的工具”。美國經濟學家雷諾茲指出:“經濟學是經驗科學,其主要目的是解釋和預測經濟事件。實證經濟學是這門科學的核心。因此,檢驗有用性的主要標準是解釋力和預測力。”所以,作為經濟學組成部分的經濟史學的任務,并不是簡單地描述歷史上人類的經濟活動,而是從經濟史中發現規律,并根據這些規律預測未來,指導人類的行為。
  承認社會現象的反復性和重復性,也就可以進一步導出歷史科學或經濟史科學的目的,即研究反復發生的經濟現象,從中發現規律,并進一步預測未來,告訴人們現在如何行動。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版序言中指出了研究資本主義經濟的目的,他說:“問題本身并不在于資本主義生產的自然規律所引起的發展程度的高低。問題在于這些規律本身,在于這些鐵的必然性發生作用并且正在實現的趨勢。工業較發達的國家向工業較不發達的國家所顯示的,只是后者未來的景象。”可見,馬克思研究資本主義經濟,就是要發現資本主義經濟運行的規律,預測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前景,以及資本主義被社會主義代替的歷史必然性。正是在這個角度上,我們強調經濟史研究的現實意義。正如美國歷史學家魯濱遜指出的:“我們現在應該大大地發展我們的‘歷史頭腦’,因為歷史可以補充我們知識中的缺點,而且它還可以促進合理的進步。從來現狀一直是過去的心甘情愿的奴隸,現在我們要捩轉過來,要利用過去來謀取福利的時候了。”這就是說,經濟史研究的目的,是為現實服務,要解決現實問題,而決不是為歷史而研究歷史。
  在經濟實踐層面上,經濟史必須給人們提供歷史的經驗借鑒。而現實經濟的運行與發展證明,這種歷史的借鑒或從歷史中獲得經驗是非常必要的。美國經濟學家布坎南指出:“幾乎用任何標準來考察,在很多時候都會發現,人們可能會,現在也正在不好好地行動。還要更多地理解人們是如何行動就意味著最終人們可能會選擇改革他們的制度以約束他們常有的沖動。歷史應當告訴經濟學家過去時代的令人悲哀的錯誤將來是不需要重演。歷史應當給它提供希望。”也正如英國哲學家波普爾指出的:“我們要知道我們的困難同過去有怎樣的關系,并且我們還要知道沿著怎樣一條路線我們可以前進,去解決我們所感覺到的和所選取的主要任務。”
  這些年來,經濟史研究受到不同程度的忽視。這種狀況的出現,一方面是由于經濟學界的短視和急功近利造成的,另一方面也與我們的經濟史家對經濟史研究的目的和方法的錯誤理解有關。這種錯誤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長期以來經濟史研究中“為史而史”的學術傾向,忽視對現實問題的關注;另一方面是我們對歷史的時間概念的錯誤理解,即將歷史劃定在一個遠離現實的時間范圍以外,這樣就使我們的研究嚴重地脫離現實,遠離現實經濟問題。但事實上,“經濟史造成了當前的事實,也包括當前的事實。”就是說,我們不應該給經濟史研究劃定一個時間范圍,凡是已經發生的經濟事實,都是經濟的歷史,都應該是經濟史研究的對象。同時,“經濟史不僅要解釋過去的經濟實績,而且要為現代社會科學家提供有關的分析框架,并在此框架中解釋現行政治—經濟體制的實績。”從這個意義上說,經濟史與經濟學沒有什么區別,不過是一種注重歷史,注重現實的歷史主義經濟學。
  目前我們經濟史學家所要做的最為迫切的工作,是要從經濟中研究的角度關注社會經濟發展所面臨的現實問題,融入經濟學思想和理論發展的主流,與理論經濟學家一道完成經濟學范式改革的任務。具體一些說,經濟史學家所要做的工作包括:第一,用經濟學的方法改造經濟史研究,使經濟史研究,使經濟史學真正成為經濟學的一部分;第二,對日益脫離經驗實證的演繹經濟學進行矯正,恢復經濟學的歷史傳統;第三,將注意力集中于現實問題,運用經濟史的經驗。為社會經濟實踐提供有用的指導;第四,通過建立經濟史學的統一范式,形成經濟學的歷史流派。
《南開經濟研究》津27~32F7經濟史高德步20012001經濟史學是經濟學的一部分,作為經濟學的經濟史與作為歷史學的經濟史有很大的區別。經濟學是一門實證科學,作為實證科學的經濟學離不開經濟史的經驗驗證;經濟學也是一門歷史科學,作為歷史科學的經濟學與經濟史學有著本質上的一致性。經濟史學是科學而不是藝術,作為科學的經濟史學研究的目的,是對人類經濟活動的歷史進行描述和闡釋,而最根本的目的則是對人類經濟的未來進行預測。經濟史學家的現實任務是努力實現經濟史學范式的創新,并融入經濟學研究的主流,為現實經濟發展作應有的貢獻。經濟史/經濟學/歷史方法Economic History/Economics/Historical Methods本文為國家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經濟學的歷史方法和經濟學的范式創新”的階段成果。高德步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系 作者:《南開經濟研究》津27~32F7經濟史高德步20012001經濟史學是經濟學的一部分,作為經濟學的經濟史與作為歷史學的經濟史有很大的區別。經濟學是一門實證科學,作為實證科學的經濟學離不開經濟史的經驗驗證;經濟學也是一門歷史科學,作為歷史科學的經濟學與經濟史學有著本質上的一致性。經濟史學是科學而不是藝術,作為科學的經濟史學研究的目的,是對人類經濟活動的歷史進行描述和闡釋,而最根本的目的則是對人類經濟的未來進行預測。經濟史學家的現實任務是努力實現經濟史學范式的創新,并融入經濟學研究的主流,為現實經濟發展作應有的貢獻。經濟史/經濟學/歷史方法Economic History/Economics/Historical Methods本文為國家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經濟學的歷史方法和經濟學的范式創新”的階段成果。

網載 2013-09-10 21:31:48

[新一篇] 論經濟力中的消費力及與消費關系的辯證運動

[舊一篇] 論經濟增長質量統計(下)  ——經濟增長質量統計的內容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