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心理學研究對象新探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中圖分類號:B849:G8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5285(2000)03-0152-05
  回顧我國師范院校體育系40多年來的心理學教材編寫工作,大致經歷了這樣的發展趨勢:第一階段,以普通心理學為主體,密切聯系體育運動實際;第二階段,體育運動心理內容大量增加,形成與普通心理內容并列且并重的框架;第三階段,普通心理比例壓縮到最低限度,形成以體育運動心理基礎理論和基本規律為主體的新體系,并逐漸分化出體育心理學與運動心理學相對獨立的兩門學科。體育院系心理學的教學效果,在隨著這三個階段的推移尤其是學科新體系的形成而不斷提高的同時,也面臨著新的問題,即師范院校體育系所專用的體育心理學教材,應采用什么方法,研究什么問題,才能形成有別于運動心理學的獨特體系,以便更直接、更有效地為體育事業服務呢?
  我國體育運動心理學的發展偏重對高水平運動員為中心的競技運動心理的研究,而對學校體育中的心理學問題關注不夠,使得該領域的發展幾乎依附于運動心理學的研究,體育心理學成了運動心理學“派生的孩子”,而非獨立的“成年伙伴”。應當看到,任何一門獨立的學科都應有其相對獨立的研究對象,對逐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的體育心理學來說,毫無例外也應有其獨特的研究對象、方法與內容。為此,本文試圖從“體育”的角度,從其與相關學科的關系來探討體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并結合當代心理科學的發展趨勢,提出對體育心理學的研究方向及教材體系建構的一點設想,以期在充實、改革體育心理學教材方面,起一點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從“體育”看體育心理學的研究任務
  體育(physical education)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體育是指旨在強化體質的一切非生產性的人體活動(注:張洪潭:《體育概念及目的任務新探》,《體育科學》1990年第1期。)。“強化體質”是體育區別于其它一切活動的本質屬性,而“非生產性”則把體育活動同能直接產生和創造實際效益的“生產勞動”區分開來。從這一定義出發,廣義體育應包含以增強體質、保持健康為目的的“健身體育”,增強體質、求得身心歡快和消遣的“娛樂體育”,以診治疾病、恢復健康為目的的“醫療體育”,以及以舞臺表演為特征的“藝術體育”。而以發揮體能、爭奪錦標為目的的“競技運動”,固然是在強化體質的基礎上進一步開發身體潛能、提高運動技術水平的一種人體活動,但競技的目的與體育的宗旨有著質的區別,競技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獲勝,而體育的宗旨是為了強身健體,凡不能實現或有害于強身健體目的的活動,都不能稱之為體育運動。因此,體育從廣義上說也是不包括競技運動的。
  狹義體育是指學校領域中的體育,即學校體育。體育一旦成為全面發展教育的組成部分,體育的目的就必須服從于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人,學校體育的最終目的也應是培養人,這樣,學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有別于廣義體育所揭示的強身健體的目的,其最終目的成了“育人”,而體育的強身宗旨及其它的特有屬性都變成育人的手段,都必須為育人的目標服務。因此,學校體育只停留在技能教學和身體素質教育這種簡單模式中,只看到它的生物價值,看不到它與教育、社會、心理、文化、競技、娛樂、健康、現代生活等的聯系的話,那它育人的功能將被削弱。可見,學校體育在把增強學生體質作為核心目標的同時,還要充分利用體育的特點,有效地開發其在育德、啟智、健心等多方面的潛能。而這正是體育心理學賴以產生的客觀基礎。
  體育心理學是以體育這個特殊領域所發生的行為為研究對象的,其研究結果必須為體育服務,因此,只有弄清體育是什么,才有可能確保其作為應用學科的基本立場。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體育心理學也有廣義、狹義之分,從廣義上來看,包括對家庭體育、學校體育、社會體育、自我體育等方面的研究,對象涉及兒童、青少年、成人、老年人,內容有健身體育、娛樂體育、醫療體育、以及藝術體育等。而從狹義上看,體育心理學是以學校體育活動中的心理學規律為研究對象的。本文的觀點是,體育心理學主要是研究學校體育活動中的心理現象及其規律的科學,即從心理學的角度闡明體育現象,為學校制定體育目標、有效實施體育過程和適當運用體育原則和方法提供心理學依據。
  概括我國各級各類學校的體育目標,有“全面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掌握體育與衛生保健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術和基本技能”,“培養體育能力和習慣”,“以情感體驗、意志培養為主,促進個性全面發展”,“發展體育才能,促進運動技術水平”等方面內容。這些目標所涉及的“知識、技能、能力、習慣、個性、才能”等都是心理學基本概念,體育心理學應研究這些概念的實質,揭示它們之間的關系,如獲得體育知識、技能與發展體能、培養終身體育能力、完善個性品質等的相互關系,從而為各級各類學校制定相應的具體目標提供科學依據。
  就體育過程而言,是指在教師指導下,學生以身體運動為主要手段,配合自然力和醫療衛生措施,進行主動培育和完善身心的過程。這一過程又包括教學、教養和發展三個子過程。其中教學指體育原理、方法和技能的傳授與掌握過程;教養是指體育觀念、意識、情感、習慣、能力等教育與養成的過程;發展則是體質的鍛煉、培育與養護的過程,體質具體包括身體形態發育水平、生理功能水平、運動素質與運動能力、心理發育水平以及對外界的適應能力五個方面。體育心理學的研究必須涉及這三個子過程的目標的確定與描述,還須涉及學生原有知識、技能、態度的測定,從學生原有狀態到實現體育教學目標、學生鍛煉目標及體育態度形成之間的教、學、練的任務分析,以及根據不同的體育目標設計教學步驟、提供練習指導與反饋,對運動能力與個性品質進行測量與評定等。
  為實現這些特殊的目標,體育應有其與一般教學原則和方法不同的特殊原則和方法。目前關于體育的原則,有鄭俊武提出的主體性原則、健身性原則與教育性原則(注:楊文軒、林笑峰等:《體育學原理》,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以及體育教學所廣泛采用的全面發展原則、直觀性原則、合理安排生理負荷和心理負荷原則、因材施教原則、鞏固提高原則等。相應地,體育的特殊方法有技術教學法和身體鍛煉法,其中技術教學法有示范、講解、完整法與分解法等,身體鍛煉法有負荷法、重復法、間歇法、巡回法等。除此之外,還有調整心理狀態、完善心理品質的一些方法,如放松訓練、表象訓練、目標設置訓練、注意集中訓練、與自我暗示訓練等方法。體育心理學應從教學心理、動機心理、個性心理與發展心理等角度來闡明貫穿于體育過程各環節所采用的原則、方法、步驟和技術的心理學原理。
  二、從相關學科看體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直接為體育領域服務的心理學分支與學科不只體育心理學一門,與之并存并早已在此之前的至少有教育心理學、運動心理學、學習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生理心理學、認知運動心理學等學科。體育心理學是一門位于這些學科之間的中間學科,為了明確它的研究對象,我們有必要了解它與主要相關學科的關系。
  (一)與教育心理學的關系
  “教育心理學是對教育過程中的行為的科學研究,實際上教育心理學通常被定義為主要涉及學校情境的學生的學與教的科學”(注:美國教育百科全書70年版,轉引自邵瑞珍:《教育心理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11頁。)。教育心理學既要研究學習的心理學規律,又要研究學習的分類,探索不同類型的學習的過程和有效學習的條件,同時又要研究教師的教學行為,包括課堂教學設計、教材呈現的方法、課堂管理以及教學結果的測量、評價等。研究內容可分為三大塊:一是學習者的心理,包括差異心理與發展心理,二是學習心理及其應用,三是教學與課堂管理。作為教育組成部分之一的體育,是通過大肌肉活動而進行的人的教育,所以體育心理學也可認為同德育心理學與智育心理學一樣,是教育心理學的特殊分支學科。日本國家的體育大學就是先修完教育心理,再修體育心理學的。體育心理學應把教育心理所闡明的原理或規律應用于體育方面,深入研究作為體育教材的大肌肉活動的心理學特性;研究作為體育對象的個體在體育活動影響下的身心發展變化;研究體育學習的心理學理論,如體育學習動機的形成、運動技術學習的獲得、技能的遷移與干擾、體育學習的指導與評價等。但是,體育運動行為并不同于一般的學習行為,體育行為的學習需要具備特殊的設備與用具,需要在復雜的人際關系中展開,需要在具體的集體活動中進行,具有其它學科所沒有的特點。可見,體育心理學研究對象之特殊,是不能照搬教育心理學的原理或規律,體育心理學并不單純是教育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它還有超越教育心理學的自己獨特的領域要探索。
  (二)與學習心理學的關系
  學習是有機體適應外界變化的最重要手段,凡是以機體的這種適應性行為的發生、發展和變化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均稱為學習心理學。人由學習所獲得的適應性行為包括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三個領域,它們都是學習心理的研究對象。體育心理則以其中的一個領域——動作技能(主要是運動技能)的形成發展為研究對象的。這里需強調的是,體育的運動并非純生理學水平上的運動,而是為了一定的目的進行的有意識的身體運動,可見體育動作的學習不是簡單的刺激——反應聯結,而是一種特殊的有意義學習,由內隱的智力操作和外顯的身體操作共同完成的,除了強身健體的生理功能外,還具有發展心理、促進社會化的特殊功能。所以體育心理學有時也需涉及個體的認知與情感領域,但研究這兩個領域更多是為了協助解決運動技能領域中培養人的問題。
  (三)與認知運動心理學的關系
  一般而言,認知心理學多指信息加工心理學,即用信息加工的觀點和術語說明人的認知過程的科學。主要探討三個問題:一是認知活動的不同形式如感知、注意、記憶、思維、想象、推理、創造等的內在機制是什么?二是個體在環境中如何獲得認知結果的“知”,知之后又如何用“知”?三是如何借助于觀察和可測量的外部變量去探究“知”這些內部變量。而認知運動心理學則是信息加工心理學在體育運動領域中的特殊研究,即以信息加工的原理,對運動員技能表現的“軟件”成分進行深入探討,探討動作的本質是什么?它在人腦中如何表征、貯存以及激活和提取?這是認知運動心理學中最核心的問題,也是長期困擾體育心理學界的難題。應該說,認知運動心理學為體育心理學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認知運動心理學作為體育心理學的一種探索方法,一種帶有“元理論”性質的認識導向,推動了體育心理學研究的各個領域向更深更新的方向發展,但它并不能取代體育心理學。
  (四)與競技運動心理學的關系
  體育運動與競技運動都是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也就是說,不論是簡單的身體鍛煉還是復雜的技術系統,都會產生一般的運動活動心理,因此兩者都要研究在這些運動活動中所產生的一般心理現象及其變化規律,如運動中的肌肉本體感知覺、距離知覺、立體知覺、時間知覺,以及表象、記憶、思維、注意、特殊體驗等心理活動,技能教學中的示范、觀察、模仿及技能形成、遷移的心理過程,以及參與運動的動力系統、競賽活動中的情緒體驗等,這些是它們共同的理論基礎。但是,體育不等于運動訓練,也不等于競技比賽,體育運動與競技運動存在著質的區別:一個是以育人健體、健全個性為宗旨,面向全體;一個是以創造優異運動成績,在競賽中獲勝為目的,面向的只是少數以掌握高超技藝為職業的運動員,目的不同,對象不同,手段、方法也不同。所以,體育心理與運動心理盡管有共同的原理,但各自的研究領域又是不相同的。運動心理學著重研究高水平運動技能與技巧的形成規律、運動員在競賽條件下的心理狀態及獲勝所必須的心理品質,以及如何最大限度發揮運動員(隊)的體力、智力、心理方面潛力等內容。研究領域主要涉及運動員心理特征的評定、心理技能訓練、心理選材及教練員心理、觀眾心理等方面。而體育心理學的中心任務主要是從心理學的角度闡明動作學習中的健身與育德、啟智、健心之間的關系以及相互轉化的過程與條件,從而為體育育人提供科學基礎。
  總之,體育心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科學,它不是普通心理學在體育運動中的簡單應用,也不是發展心理學、學習心理學、教學心理學、教育心理學、認知心理學與運動心理學等幾門與體育有關的心理學分支學科的簡單組合,而是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擁有自己獨特的理論與方法,并不斷地與母系學科聯系,接受它們的影響。
  三、對體育心理學教材體系建構的思考
  認知運動心理學的蓬勃發展及學習論與教學論的緊密結合,為我國體育心理學的發展更新提供了條件。90年代以來,體育心理學教材雖然在結構框架與內容體系方面突出了應用學科的特點,拓展了學科領域的范圍,借鑒了當代心理學發展的最新成果,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體系,但是,體育心理學理論仍處于滯后狀態,仍不能滿足當前體育改革的需要。這種“滯后”主要表現在:1.體育心理學理論中的許多基本概念和理論相對陳舊、落后,如動作技能的學習理論大多停留在行為主義學習論、早期認知理論的介紹上,對當前信息加工理論的發展成果闡述不夠;2.體育心理學在研究內容與思路上大多照搬運動心理學的那一套,而未有自己領域內的獨特的研究模式;3.體育心理學理論要么停留在抽象的概念闡述上,要么是具體的實驗描述,既缺乏較深層次的理論概括,又缺乏可操作的應用技術;4.許多教材編制缺乏嚴密的邏輯體系。為此,筆者認為當前體育心理學的發展,應在明確研究對象的基礎上努力克服上述不足。
  對我國體育心理學教材的體系建構問題,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筆者在教授這門學科的過程中,深感到供全國師范體育院系學生專用的體育心理學教材的邏輯體系,有必要從下列幾個內容來考慮。
  (一)關于身體運動中的一般心理分析。這是體系的基礎部分,運用普通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的原理分析大肌肉活動對人的心理的影響及人的心理對大肌肉活動的控制調節作用,內容包括體育運動中的認知過程、反應、情感體驗,及其與個性的關系,以為強身、健心、育德、啟智提供心理學依據。
  (二)影響體育活動的內部因素。主要借鑒學習心理學、認知運動心理學等原理,從與個性相互作用的角度,探討運動技能的學習與練習的條件與過程,包括:1.成熟,如身體形態、身體機能、運動能力、社會性等的發展;2.經驗背景,如認知——運動能力與個別差異,運動程序圖式與遷移,心理狀態的調整,即心理技能訓練等;3.參與體育活動的動力系統;4.有關動作學習的認知理論。
  (三)影響體育活動的外部因素。運用教學心理學原理,從培養人的角度探討:1.對不同類型的教學目標的任務設計、教學過程的分析,及對體育方法、模式的選擇與應用;2.體育教師心理,尤其是體育教師的職業心理,普遍存在許多矛盾心態,這是個嚴峻的現實問題;3.體育活動中的集體與社會因素,這部分探討可為大眾健身領域提供理論基礎。影響體育活動的內部、外部因素兩部分內容為體系的主干部分。
  (四)體育結果的評定與指導。這是體系的提高部分,內容有:1.個體、團體的認知——運動能力的測量與評定,以為心理選材提供科學依據;2.個性品質,包括態度、性格、注意力等的評定與指導,為心理教育的實施提供方案;3.體育學習效果的評價。
  總之,體育是一種通過身體活動來培養人的教育活動,為解決體育培養人的基本問題,體育心理學應借鑒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法,根據它已建立的理論,吸收它已取得的成果,深入研究體育活動中的特殊問題,這對體育心理學的發展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有益的。
  收稿日期:1999-12-14
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福州152~156B4心理學王深20002000與運動心理學逐漸分離而成為一門獨立學科的體育心理學,應從什么領域,采用什么方法,研究什么問題,才能形成有別于運動心理學的獨特體系,以便更有效、更直接地為我國的體育事業服務呢?本文力圖從“體育”的角度、從其與相關學科的關系來探討這個問題,并對體育心理學教材體系的建構提出自己的思考。體育心理學/研究對象/教材體系physical psychology/target of study subjectAgain Exploring the Target of study for Physical PsychologyWANG Shen(The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Fujian Teachers' University,Fuzhou 350007,China)Physical psychology is a unique subject which has developed and gradually separated from sport psychology,however,what field of study should it belongs and what method should it employ and what problems should it study to form itselfintoa unique system different from sport psychology,so as to serve the physical cause more directly and effectively.The thesis tries to adopt the "physical"angle to study its relationships with other diciplines concerned,and puts forward some personal ideas on building up a system of teaching materials in the field of physical psychology.王深(1975- ),女,福建福安人,福建師范大學體育系助教、教育學碩士。福建師范大學體育系,福建福州,350007 作者: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福州152~156B4心理學王深20002000與運動心理學逐漸分離而成為一門獨立學科的體育心理學,應從什么領域,采用什么方法,研究什么問題,才能形成有別于運動心理學的獨特體系,以便更有效、更直接地為我國的體育事業服務呢?本文力圖從“體育”的角度、從其與相關學科的關系來探討這個問題,并對體育心理學教材體系的建構提出自己的思考。體育心理學/研究對象/教材體系physical psychology/target of study subject

網載 2013-09-10 21:33:36

[新一篇] 伽達默爾的“傳統”理論

[舊一篇] 體育管理學研究回顧與展望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