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命題的提出
1990年《哈佛商業評論》刊登的有關Prahalad/Hamel的“公司的核心能力”的文章,確立 了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e,又可譯為“核心競爭力”)在管理理論與實踐上的地位。在 以后的10年中,得到了企業研究與實踐人士的廣泛響應,關于企業核心能力的著述層出不窮 。
在對核心能力進行理論闡述的同時,不乏有些學者對一些相關企業的核心能力進行了實證 分析。同時,在感受到“核心能力”的氣息之后,中外許多企業的老總們也開始紛紛亮出自 己的核心能力。關于中外企業的核心能力的典型實證表述歸納如表1所示。
附圖
附圖
從上述關于核心能力的表述和例舉中可以發現,核心能力的說法林林總總,幾乎涉及到了 企業的方方面面:軟的有,硬的也有;既涉及到企業內部又涉及到企業外部;擁有核心能力 的企業外國有,中國也有;大公司有,中小企業也有。然而,有的學者卻認為:核心能力作 為能力,是軟的而不是硬的(Foss,1996);是屬于內部性的不涉及外部(Prahalad,1990等) ;只有大企業才具備核心能力,中小企業與核心能力無緣,目前中國企業都不具備核心能力 (康榮平,1999)。由此可見,關于企業核心能力的爭論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由此看來,正本清源的時候應該到了。核心能力客觀上要求用更新的、更基本的視角來加 以闡述——這也就是本研究將要致力于探索的關于企業核心能力的三個基本命題:
一個企業賴以生存發展的“核心能力”究竟是什么?
一個企業在什么情況下才可以被稱為是具備了“核心能力”?
企業塑造、管理、提升自身“核心能力”的可操作的方法是什么?
二、核心能力的知識資本本質:基于知識資本的核心能力“輪軸”
為分析企業核心能力的本質,必須以核心能力的表現形式和依附載體分析為前提(魏江,19 99)。前者研究一個企業的核心能力是以何種形式反映出來的,而后者探究企業核心能力存 在于何種載體之中。根據對核心能力的各種表述可得出:企業核心能力的表現形式有格式化 知識、能力、專長、信息、資源、價值觀等,這些不同形式的核心能力,存在于人、組織、 環境、資產/設備等不同的載體之中。由于信息、專長、能力等在本質上是企業/ 組織內部 的 知識,而組織獨特的價值觀和文化,屬于組織的特有資源。所以,可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企 業核心能力的本質是企業特有的知識和資源。現在的問題是如何看待知識與資源的關系。作 為生產過程投入要素的“資源”包括組織內部資源和組織外部資源兩個方面。組織外部資源 存在于外部環境時,并不具有某一組織獨特的印記,盡管由于市場不完全性和稀缺性的特點 ,不同企業在獲得稀缺性上的機會是不均等的。但在“誰可以獲取這些資源”的權利上,不 同組織之間并不具有天然的不平等性,只是由于不同組織在自身知識和能力上的不平等 性,導致在資源獲取和能力的決策上的不平等性。因此,決定稀缺資源獲取和利用上的“異 質性”,其根本原因在于不同組織之間的知識與能力差異。而企業外部資源決策的前提是組 織內部資源的分析,因為外部資源本身不具有某一組織的特性,而只有當外部資源和內部資 源相互作用之后,整合資源——內部資源與外部資源的整合——便具有了企業特性。所以, 如何根據內部資源的特點,去發現、選擇、利用外部資源(市場中的或社會中的),才是企業 核心能力的內在反映,而這一決策的前提仍然是企業知識和能力的積累。因此,作為資源一 種獨特形式的知識,才是構成企業核心能力的本質。Foss(1996)即認為,透過“企業能力” ,我們發現企業有一種特殊的“知識資本”,這一資本確保其擁有者——企業,從事生產經 營活動,尤其促使企業以自己特定的方式更有效地處理生產經營活動中的各種現實難題。
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要素從其他生產要素中分離出來,獨立成為一種重要的要素, 在經濟運行中發揮著主導作用,知識成為企業最重要的資源。知識經濟強調知識是資本的重 要構成,知識向資本的轉化,直接導致“知識資本”作為一種新型的資本形態的出現。“知 識資本”指的是“能夠為企業帶來價值的有價值的知識”。這里,“價值”可以用企業資產 的市場價值與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來衡量;“資本”的含義取的是西方經濟學中廣義的資本 概念,可以理解為資產的價值化。一種資產如果能夠帶來新的價值,就在某種程度上被“資 本化”了。知識作為一種無形資產也是如此。
美國經濟學家Galbrainth第一個提出了“知識資本”的概念,指的是存在于組織之中的、 能夠提高企業競爭力的、為企業增加價值的無形資產(1969);《財富》雜志編輯Stewart(19 91 )進一步揭示了其內涵,指出知識資本業已成為美國的最重要的資產,并提出了知識資本 的“H—S—C”(人力—結構—客戶)結構(1997);加拿大McMaster商學院的Bontis博士則進 一步剖析了“H—S—C”結構的相互關系及相互作用機理;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Sveiby在 《新的組織財富》一書中,則把知識資本分為員工能力、內部結構和外部結構,即知識資本 的“E—I—E”結構(1997);瑞典保險公司的Edvinsson(1996)則認為,知識資本是企業真正 的市場價值與賬面價值之間的差距,并投身于知識資本管理的實踐,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知識 主管(CKO)。后來Brooking(1996)等則發展出了知識資本管理體系。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 織的報告,所謂“知識”,指的是有關事實的知識(know-what),有關原理的知識(know-why )、有關技能的知識(know-how)、和有關人的知識(know-who),企業的知識資本可以概括為 以下五大范疇:
1.人力(知識)資本(human capital)。是對人力資源進行開發性投資所形成的可以帶來財富 增值的資本形式。人力資本的核心是知識與技能,包括管理者與員工的競爭力及其能力,具 體體現為核心員工的洞察與執行力。
2.技術(知識)資本(technology capital)。是一組在生產、工藝和支持領域內可再生產的 能力,它對產品或服務有直接支持作用。技術資本的物化是一種“創新資本”,其顯著直接 表現形式是“知識產權”,即為受法律保護的一種財產形式,當然還包括專有技術的隱含成 分,涉及操作實踐等。
3.組織(知識)資本(organizational capital)。是由組織協調引起的資本化支出而以組織 資 產存在的生產要素或價值。它體現了企業知道自己如何協調經營活動,具體體現為組織的“ 結構資本”與“理念資本”。
4.客戶(知識)資本(customer capital)。指同顧客關系的價值,包括組織以外的與顧客的 聯系,如客戶忠誠、商譽、營銷渠道等。
5.社會(知識)資本(social capital)。指的是進入經營過程,對企業價值發生影響的社會 資源。資源本身并不是社會資本,只指獲取它們的能力。它的功能是指作為資源提供給行為 人用來獲取收益的那部分社會結構、文化的價值。
知識資本的概念是革命性的,它拓展了“物質資本”與“非物質資本”的概念,將“無形 資產”和“有形資產”整合在一起,將企業的基本活動整合在知識資本運動中。它將企業信 譽、商標、員工知識與忠誠、顧客滿意、經營關系等這些被傳統管理理論所忽視,但卻日益 成為企業重要資源的組成因素整合在一起,并與企業的組織結構、生產能力、技術創新能力 、市場開拓以及企業的財務狀況緊密結合在一起,事實上共同構成了企業的“經營資產”和 “核心能力”。管理實踐開始轉向高度重視企業的核心能力。在產品和市場戰略被看做是企 業中生命相對短暫的現象的同時,企業核心能力則被認為是企業持久的特殊本質。這一新穎 的企業理論隨著產品生命周期日漸縮短和企業經營日益國際化而迅速崛起。在今天,競爭 成功不再被看做是轉瞬即逝的產品開發或戰略經營的結果,而被看作是企業深層次的物質— —即以企業能力形式存在的,能促使企業生產大批量消費者難以想像的、新產品的知識資本 的運營結果。在企業取得和維持競爭優勢這一過程中,企業內部能力的培養和各種能力的綜 合運用是最關鍵性因素,而經營戰略不過是企業發揮知識資本的潛能并充分應用到新的開發 領域的活動與行為。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雖然目前世界上各學派關于企業核心能力的內含、外延的界定不盡一 致,但基本地都在不同程度上涉及到了企業的知識資本方面的內容(見表2“左”半部分的歸 納)。正如Mckinsey公司所云:“企業核心能力是企業由于以往的投資和學習行為所累積的 技能與知識的結合,它是具有企業特長性的專長,是使一項或多項關鍵業務達到業界一流水 平的能力”(1998)。哥本哈根商學院的Foss博士在其著作中表白得更為徹底:核心能力既是 “組織資本”,又是“社會資本”(1996)。
附圖
本論文提出的“基于知識資本的核心能力理論”認為,由“人力資本與核心員工能力”、 “技術資本與核心創新能力”、“組織資本與核心組織能力”、“客戶資本與核心營銷能力 ”、“社會資本與核心關系能力”共同組成的“企業核心能力輪軸”就會整合出企業獨特的 核心能力。其實現機制是一個獨特的復雜系統的系統協同組織過程。圖1中,由人力、技術 、組織、客戶、社會五大知識資本構成的能力要件的向心運動的系統學習,即形成了企業的 核心能力。從外層向中心層運動,能力要件的能量或信息量越來越高,負熵越來越大,能力 要件經過不斷應用并與其他能力要件相互作用和企業內部學習過程,使其所擁有的能量或知 識量得到提升。當其能量超過一定的閾值后,就躍升成為核心能力。
附圖
基于此,表1中中外企業的核心能力例舉都可以在表2的知識資本與核心能力的整合中找到 相應的答案(見表2中“右”半部分的歸納)。例如,海爾總裁張瑞敏在多種場合上說:“海 爾的核心能力是一種整合能力。這種整合一方面是企業機制與市場機制的整合,一方面是產 品功能與用戶需求的整合”(1999)。可見,海爾的核心能力主要在于“客戶資本與核心營銷 能力的整合”以及“組織資本與核心組織能力的整合”。作者也曾詢問過GE公司中國某子公 司的總裁:“GE公司的核心能力是什么?”他回答:“以前是技術,現在則是管理,尤其是G E的人力資本管理,GE的培訓”。由此可見,常盛不衰的GE公司的核心能力即在于“人力資 本與核心員工能力的整合”、“組織資本與核心組織能力的整合”等。
三、作為競爭能力:核心能力特征參量“羅盤”
企業核心能力所指其知識資本及其整合,但并非企業所擁有的知識資本都是其核心能力的 有效構成部分。核心能力不同于一般的能力,是一種競爭能力。企業在某一方面擁有獨特競 爭能力,即表明企業在此方面做得比競爭對手更為出色,在此方面比競爭對手更為擅長。 競爭能力當然是一種能力,但它是“級別”更高的能力,是一種“超常”的能力。對于企業 而言,能力是企業某項業務運營的前提條件,是生存發展的基礎,是進入競爭舞臺的門票, 而競爭能力則是企業在競爭舞臺上脫穎而出、獲得競爭優勢的關鍵。
本論文基于知識資本核心能力理論認為,企業的一個能力之所以會成為核心能力,必須具 備四個必要條件:價值創造、可延展、難以模仿與自學習性。此四核心能力特征參量即是企 業知識資本系統自學習的指針。可形象地將其組成為一個“羅盤”的形式來幫助指導尋找價 值,價值羅盤的每一個軸都可以被看作是核心能力特征參量的一極(詳見圖2)。這四個條件 是判斷企業核心能力的四個特征參量,擁有嚴密的邏輯結構。
附圖
1.價值創造性——從用戶角度考察——更多的“消費者剩余”。核心能力的價值創造體現 為對相對于賬面價值的企業市場價值的貢獻。其中,核心能力必須首先特別有助于用戶看重 的 價值,那些能夠使企業為用戶提供根本好處的能力才稱得上是企業核心能力。該項競爭能力 的最終產品,對顧客來說具有能感知的巨大價值。這種從用戶角度考察的價值創造性,被中 國學者管益忻先生歸納為經濟學中“更多的消費者剩余”(管益忻,1999,2000)。例如,本 田在生產一流的發動機和傳動系統方面的能力,為用戶提供了頗有價值的好處:節省油、易 發動、易加速、噪音低以及振動小等。
2.可延展性——從未來成長角度考察——通過結構化的知識平臺實現范圍經濟。核心能力 具有打開多種產品潛在市場、拓展新的行業領域的作用。它為企業通向各種市場提供潛在通 道,對最終產品所體現的消費者利益有顯著貢獻。核心能力像是一個“技能源”,通過結構 化的知識平臺(核心產品、營銷渠道、組織結構等)發散作用,將能量不斷擴展到最終產品身 上,從而為消費者源源不斷地提供創新產品,使消費者的需求得到滿足。例如,夏普公司利 用其在平面屏幕相關能力的領先地位,使其成功進入了筆記本電腦、微型電視、液晶投影電 視等多個市場領域;佳能公司利用其在光學鏡片、成像技術和微處理控制技術方面的核心能 力,使它進入甚至主導一些看起來很分散的業務領域,如復印機、激光打印機、照相機和圖 像掃描儀等;“迷你化”能力使卡西歐率先進入手提式電機市場。可見,隨著產業、技術的 演化,核心能力可以生長出許多奇妙的最終產品,創造出眾多意料不到的新市場。它是企業 競爭優勢的根源。
3.難以模仿性——從競爭者角度考察——是系統的整合創新,尤其關聯到企業的隱含知識 。 核心能力關聯到企業的隱含知識(tacit knowledge)具有與眾不同的獨到之處,因此不容易 被人輕易占有、轉移或模仿。隱含知識之所以難以模仿,是因為其不同于顯性知識,擁有過 程性、完整性與不明確性。企業已將其深深扎根于組織體之中,融于企業的文化和管理模式 之中,屬于系統的整合創新。核心能力可以看做是企業的一種專門資產。稀缺或獨具特色的 能力的特征是其“資產專用性”(威廉姆森,1995),也就是說,資產以某種方式用于特定的 目的、地區、顧客或組織環境。而且,用于形成這些能力的投資具有高度的“不可還原性” 。核心能力對企業的人力資源有高度的依賴性,因為企業的員工部分地充當了核心能力的承 担者。然而,核心能力又并非存在于任何單個人中,而是置身于企業的組織環境中,必須 通過規范形式來體現。企業的核心能力是企業技術水平、研發能力、設計、生產能力、管理 能力和經濟實力的綜合體現。不僅由技術因素決定,還與企業經營理念、員工的精神狀態、 道德標準等非技術因素有密切關系。
4.自學習性——從過去考察——是積累性學習的結果,并可以持續學習、創新。核心能力 是企業的綜合學習能力,是企業在過去內部逐漸學習積累起來的。它往往體現了企業隱含知 識的積累,體現于企業中的無形資產,它是集體“干中學”的結晶,并將在不斷應用和分享 過程中得到改進和精煉。核心能力不像有形資產那樣逐漸“耗損”,但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喪 失價值。核心能力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需要不斷的提升、發展與完善。任何一個企業都不 能靠簡單模仿其他企業而建立自己的核心能力,應靠自身的不斷學習、創造乃至在市場競爭 中的磨煉,建立和強化獨特的屬于自身的核心能力。要使一個重要的核心能力達到世界一流 需5 ~10年甚至更長的組織自學習時間,philips即用了15年的時間來完善它在光媒方面的核心 能力(Hamel,1994)。
四、基于知識資本的核心能力的現實意義與實現框架:“整合矩陣”
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不斷深入和發展,中國企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開始了由粗放型經濟向 集約型經濟的轉變。管理水平與市場活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但令人遺憾的是,中國企 業的總體競爭力水平遠未盡人意。許多企業往往迫于應付當前日益加劇的市場競爭,對短期 經濟利益過分注重,而對企業的持續競爭力的發展缺乏關注。中國的上市公司“一年績優、 二年績平、三年績差、四年ST”的現象屢見不鮮。中國社會發展緩慢的一條重要經驗教訓, 就是重天命而輕人力,重先天給定而輕視后天努力,重經驗而輕技能,重權位而輕能力。在 長期公有制計劃經濟背景底下,中國企業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企業,它本身不存在成長的“權 力”,也缺乏發展的“動力”,更無需顧及企業的“能力”(康榮平 1999)。隨著社會主義 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確立,企業的成長權力、動力得到逐步明確和加強,隨即而來的問題便 是對企業持續發展的“核心能力”或“核心競爭力”的渴求。
在進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背景下,研究中國企業的核心能力已是當務之急。從已有的研 究看,“核心能力的缺乏是中國企業同國際企業之間關鍵差距之所在”已是共識,其中所涉 及的基本上全都是企業的知識資本方面的內容(詳見表3)。
附圖
附圖
核心能力是企業的“秘密武器”,但并非不可破譯。關鍵是要發現核心能力的本質基礎, 找到核心能力的實現基礎。這兩個基礎就是“知識資本”。那些“說不清”的核心能力會通 過知識資本的中介而變得“清晰化”。具有價值創造性、可延展性、難以模仿性及自學習性 的 知識資本及其整合就構成了企業的核心能力。通過知識資本的理論中介可以建立起核心能力 理論體系,這是核心能力理論的應用基礎。“知識資本與核心能力的整合矩陣”(見表4)將 提出的一系列衍生工具來幫助中國企業號脈,發現其核心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找到提高中 國企業核心能力的根本途徑。
附圖
1.人力資本與核心員工能力的整合。投資于企業的核心員工能力必須關注的方面是:(1)從 客戶層面考察,核心員工能力能為客戶、企業創造巨大價值。這種價值創造分別來源于核心 員工的執行力與洞察力;(2)相對競爭對手,專家可以出高薪聘請,但可靠的雇員無法用高 薪 去招聘。擁有卓越洞察力或執行力而又忠誠于企業的員工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是其競爭對 手所不可模仿的;(3)核心員工能力是企業自學習積累的結果,教育與培訓導致人力資本流 量的良性循環。企業必需建立基于“能本管理”的員工洞察力、執行力開發機制;(4)為了 使企業的命運不僅僅掌握在個別人手里,必須倡導并實現人力資本向組織資本的轉化。通過 結構化的知識平臺,構筑合理有效的知識分享機制與企業制度安排。
2.技術資本與核心創新能力的整合。投資于企業的核心創新能力必須關注的方面是:(1)從 客戶層面考察,核心創新能為顧客與企業創造巨大價值。這種價值的創造主要來自于企業的 自主創新。企業的技術創新機理反映在企業的“構架—元素”、“隱含—顯性”、“個人— 群體”知識復雜的交互轉換過程;(2)企業的創新能力是企業過去技術資本的累積,是企業 對技術的監測、吸收、變革能力的綜合反映;(3)相對競爭對手,企業獨特的創新精神與團 隊是不可模仿的;(4)通過“技術—產品平臺”與“信息平臺”的中介,核心創新能力在企 業內是可以擴展的。
3.組織資本與核心組織能力的整合。投資于企業的核心創新能力必須關注的方面是:(1)從 客戶層面考察,核心組織能力能為企業創造巨大價值。這種價值來源于企業的經營理念;(2 )企業的結構服從于企業的理念,通過它延展并實現了企業的經營理念。企業良好的界面管 理機制是企業效率的關鍵;(3)相對競爭對手,企業獨特的企業文化與形象是難以模仿的;( 4)通過購并、聯盟等企業重構的學習方式,組織資本流量得以改造。
4.客戶資本與核心營銷能力的整合。投資于企業的核心營銷能力必須關注的方面是:(1)從 客戶層面考察,核心營銷能力能夠創造市場,為客戶和企業創造巨大價值;(2)體現客戶資 本的價值的營銷渠道與網絡結構需要被物化下來,這樣企業就不會受制于個別營銷人員了, 并 能在企業中延展這種價值;(3)相對于競爭對手而言,客戶忠誠是最無奈的了;(4)客戶資本 的分享與市場關聯是企業不斷學習的結果。
5.社會資本與核心關系能力的整合。投資于企業的核心營銷能力必須關注的方面是:(1)從 客戶層面考察,核心關系能力能為企業創造巨大價值,表現為對交易費用的節省;(2)不同 企業擁有不同的社會資本,社會資本的不可模仿性源于社會資本不同于經濟資本的特性;(3 )核心關系能力是企業過去不同于商品交換的“庫拉”式社會資本交換的自學習結果;(4)企 業社會資本的具體展開是企業的“大客戶”價值鏈。
經濟管理·新管理京39~48F31工業企業管理范徵20022002本文綜述了已有有關企業核心能力的研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企業核心能力需要解決的三 個基本命題。相應提出了“基于知識資本的核心能力輪軸”、“核心能力特征參量羅盤”及 “知識資本與核心能力耦合矩陣”三種新的分析工具來探索這三個基本命題的求解。構建了 “基于知識資本企業核心能力”的理論與操作體系,力求從本質上揭示企業培育核心能力的 內在機理與根本規律。知識資本/核心能力/協同整合本文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基于知識資本的企業核心能力研究”的部分成果,課 題負責人:宣國良、范徵。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工商管理系,上海市,200083 作者:經濟管理·新管理京39~48F31工業企業管理范徵20022002本文綜述了已有有關企業核心能力的研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企業核心能力需要解決的三 個基本命題。相應提出了“基于知識資本的核心能力輪軸”、“核心能力特征參量羅盤”及 “知識資本與核心能力耦合矩陣”三種新的分析工具來探索這三個基本命題的求解。構建了 “基于知識資本企業核心能力”的理論與操作體系,力求從本質上揭示企業培育核心能力的 內在機理與根本規律。知識資本/核心能力/協同整合本文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基于知識資本的企業核心能力研究”的部分成果,課 題負責人:宣國良、范徵。
網載 2013-09-10 21:38:18